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腔镜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例Ⅰ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胸腔镜手术。术后根据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统计2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发病侧、吸烟史、术中淋巴结清扫、手术切除范围、失血量,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98例Ⅰ期NSCLC患者术后有36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36/198)。发生组年龄>65岁、有吸烟史、术中有淋巴结清扫、全肺切除、失血量>150 ml患者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发病侧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5岁、有吸烟史、术中有淋巴结清扫、全肺切除、失血量>150 ml是Ⅰ期NSCLC患者胸腔镜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Ⅰ期NSCLC患者胸腔镜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年龄>65岁、有吸烟史、术中有淋巴结清扫、全肺切除、失血... 相似文献
3.
Ⅰb~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是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居我国大中城市肿瘤之首位,也是世界人类的最主要死亡原因。由于肺癌患者发病 年龄较大,常合并多器官系统疾病,且肺叶或全肺切 除术后对化疗耐受性差,再加之早期关于术后辅助 化疗临床研究成功的报道不多,因而对非小细胞肺 癌(NSCLC)的术后辅助化疗一直存在争议。本文 通过对近年来国际间几项重要的术后辅助化疗研究 的剖析并结合2004年美国临床肿瘤年会(ASCO)公 布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肺癌临床实践给予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内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从而进一步探讨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方法 选择从 1999年 7月到 2 0 0 1年 4月行肺叶切除及纵隔或肺内淋巴结廓清手术的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 15 9名 ,进行回顾性分析 ,应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来判断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 全组 15 9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 ,3 7例 ( 2 3 % )患者有淋巴结转移。依据logistic回归分析 ,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及胸膜侵袭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P =0 .0 0 3 ,P =0 .0 0 4,P =0 .0 0 5 )。有 2个或 2个以上因素与小于 2个因素比较 ,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明显增大 (P <0 .0 0 1)。结论 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现为肿瘤直径 >2cm、肿瘤分化中 /差或侵及胸膜时 ,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较大。这种情况下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应慎重 相似文献
5.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联合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Ⅰ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病理结果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的9项基因表达指标(c-myc、MDM2、c-erbB-2、EGFR、p53、p14^ARF、p16^INK4、p21^WAF1、nm23)。观察患者的总生存率、局部区域性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结果 全组5年生存率、局部区域性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1.1%,11.1%和33.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细胞的低分化是影响总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P=0.028);c—myc与c-erbB-2的高表达均为影响总生存率和远处转移率的不良预后因素;促进肿瘤增殖基因总分组的高分值(P=0.041)与综合肿瘤基因组的高分值(P=0.006),是总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与综合肿瘤基因的联合表达,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本组结果还显示,已行化疗的高危组患者,其总生存率与无远处转移率均优于未行化疗者,但差异尚未见有显著性。结论 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与综合肿瘤基因的表达,可能是Ⅰ期NSCLC的预后因素。高危组患者进行术后化疗似有提高疗效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ⅢA(N_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异质性较强,生存差异明显,单纯手术治疗的预后不理想。多项回顾性研究显示,N_2淋巴结转移状态、T分期、肿瘤大小、N_2包膜的完整性等为ⅢA(N_2)期NSCLC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因此为了预防ⅢA(N_2)期NSCLC患者术后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术后辅助治疗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术后辅助化疗可以使ⅢA(N_2)期NSCLC患者明显获益,已成为术后辅助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对于ⅢA(N_2)期NSCLC患者术后是否联合放疗、靶向治疗等尚存在争议,因此需要更多高级别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支持。 相似文献
7.
王俊杰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8,15(1):87-89
肺癌仍是威胁人类的主要疾病之一,手术仍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但只有1/3患者具有潜在切除可能。由于预后与病理分期相关,因此术中分期最为关键。手术并不是完美的治疗,由于局部复发和(或)转移,5年生存率另人失望。许多研究致力于辅助化疗和(或)放疗,希望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中华肿瘤杂志》2022,(3):219-227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 Ⅰ期NSCLC的主要治疗方式为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的患者也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虽然Ⅰ期NSCLC患者预后整体较好, 但仍有约20%的患者会出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的预后和失败表型存在异质性, 无法被病理TNM分期所精准预测。寻找影响I期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是实现其治疗由经验到精准的关键一步。准确预测高危患者, 可以为制定手术后或SBRT后个体化辅助治疗策略提供指导, 进而提高Ⅰ期NSCLC的总体疗效。患者的个体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全身免疫炎症指标, 治疗相关因素如手术切除原发灶及淋巴结范围、不同放射线的选择及不同剂量分割模式, 肿瘤相关因素如肿瘤影像学信息、病理学信息及分子生物学信息均与Ⅰ期NSCLC的预后有关。文章将从宿主、肿瘤及治疗相关因素等多方面对Ⅰ期NSCLC治疗失败表型及预后预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脂肪酸合成酶(FASE)、HER-2/neu、bcl-2和p63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84例Ⅰ期肺癌手术标本进行FASE、HER-2/neu、bcl-2和p63蛋白的检测,分析各标志物与多种临床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FASE、HER-2/neu、bcl-2和p63在Ⅰ期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8%、40.5%、33.3%和39.3%。FASE阳性和阴性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8.0%和10.2%,差异有显著性(P=0.050);骨转移率分别为61.5%和23.9%,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7)。HER-2/neu阳性和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7.7%和67.7%(P=0.008),FASE阳性和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5.1%和66.1%,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均=0.008),表明HER-2/neu和FASE的表达与预后明显相关。HER-2/neu和FASE均为阴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78.2%,均为阳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36.3%,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2)。然而,bcl-2和p63未发现有临床预后意义。结论 HER-2/neu和FASE是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HER-2/neu和FASE阳性患者的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影响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因素.方法:手术治疗的67例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被手术病理证实为T2N0,并接受了系统淋巴结清扫术或淋巴结采样术.共392枚淋巴结被切除,201站纵隔淋巴结被清扫(上纵隔组103站,下纵隔组98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67例患者中有8例死亡,2年生存率为88.4%.Cox多因素分析提示: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3站者的预后优于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3站者(P=0.041);原发灶≤4cm患者预后优于原发灶>4cm患者(P=0.016),被切除的淋巴结总数、脏层胸膜受累情况、术后化疗情况、原发灶所在部位、性别及年龄等因素与患者预后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增加术中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对改善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可能有益;原发灶>4cm 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不佳,可能更适宜于接受进一步的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12.
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 ,肺癌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 ,NSCLC )约占 85 % ,就诊时属晚期患者 (Ⅳ期 )占 45 %~ 5 0 % ,局部晚期 (Ⅲ期 )者占2 5 %~ 30 % ,仅有少部分为早期 (Ⅰ~Ⅱ期 )患者。由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目前仍没有很 相似文献
13.
14.
15.
肺癌是世界公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80%~85%,并且初治时即被确诊为局部晚期(Ⅲ期)的患者高达30%以上。2010~2020年NCCN指南均推荐对于存在切除可能的患者,首选手术切除联合术后辅助化疗,5年生存率可提高5.4%,但临床应用多年生存率再无明显突破。新辅助治疗的应用为延长患者生存增添了可能,但2015年ESMO指南更倾向于选择术后辅助治疗,而不用新辅助治疗。NCCN指南则支持对合适的患者应进行新辅助治疗,方案多以含铂双药为主。同时随着目前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进展,为新辅助治疗方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文就术前治疗方案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观察术后辅助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的作用。方法 2000年6月~2003年12月,观察64例ⅠB~ⅢA期行完全性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包括接受术后长春瑞滨+顺铂(NP)方案或紫杉醇+卡铂(TP)方案化疗的化疗组和仅行术后观察的观察组,然后以Kaplan-Meier法对两组病例的1、2、3、4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化疗组的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93.9%、84.6%、71.4%、58.4%,观察组分别为93.6%、83.1%、63.5%、43.1%,两组间3年和4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与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2个月和47个月(P〈0.05),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19个月和16个月(P〈0.05)。结论 术后含铂辅助化疗可以延长完全切除病灶的ⅠB~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留放疗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留或 (和 ) N1~ 2 放疗的疗效。材料与方法 :对 1985~1993年间 2 72例 NSCLC术后残留或 (和 ) N1~ 2 患者采用 Kaplan- Meier生存曲线 ,L og- 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术后放疗疗效的预后因素。结果 :生存率随 N0 、N1、N2~ 3 依次明显递减(P<0 .0 5 )。姑息切除含大血管或 (和 )心包侵犯及未切者的生存率和局控率明显低于单纯切端阳性或(和 ) N1~ 2 者 (P<0 .0 1)。照射剂量 <4 0 Gy者的生存率和局控率明显低于 >4 0 Gy各组 (P<0 .0 1)。鳞癌的生存率和局控率明显高于腺癌和未分化癌 (P<0 .0 1)。结论 :病理类型、术后残留部位与切除与否以及照射剂量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性别、年龄和术后放疗开始时间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前术后Ⅱ~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推荐进行术后辅助化疗,但在带来生存获益的同时,化疗毒性难以忽视,寻找新的高效、低毒、个体化治疗方案迫在眉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依靠其高效低毒的特点,目前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模式,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尝试,试图将靶向治疗延伸到术后辅助治疗的范畴。以期真正指导临床实践,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能够从靶向治疗获益,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