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90例复苏后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吸氧,应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参附注射液治疗,7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及超声心动图及心肌酶指标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显著高于对照组(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LVEF、FS、SV、心肌酶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有效改善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吸氧,应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7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疗效、并发症、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心肌酶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LVEF、FS、SV、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肌酶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有效改善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发生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四逆汤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及对PiCCO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3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予亚低温脑保护、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护器官功能、抗生素防治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鼻饲四逆汤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APACHE II评分较前降低,而CI、GEF均较前明显升高,EVLWI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逆汤可改善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心功能,可能是防治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心肺复苏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对脑复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针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就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对脑保护方面的争议,本课题旨在证实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是否具有脑保护作用,从而为临床合理选择脑复苏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犬标准室颤-心脏骤停(VF-CA)模型复苏后,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兴奋性氨基酸类(EAAs)神经毒素-保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以及单胺类神经递质-五羟色胺(5-HT)、多巴胺(DA)的影响,并观察相应脑组织形态学方面的改变,以评估糖皮质激素在脑复苏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后脑组织EAAs释放明显减少,表现为外周血中Glu、Asp含量降低;而脑组织中糖皮质激素组中DA、5-HT含量明显降低;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的结果显示了用药组脑水肿程度及各细胞器的损害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具有确切有效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血管加压素对大鼠心肺复苏(CPR)后早期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取12周龄SD大鼠36只,体量(300±20)g,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假手术组):仅气管切开插管和右颈总动脉置管;E组(肾上腺素组):窒息致心脏骤停(CA)后用肾上腺素0.02 mg/(kg.次)进行CPR;V组(血管加压素组):用血管加压素0.8 U/(kg.次)进行CPR。记录每只大鼠窒息前(T0)、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即刻(T1)、2 h(T2)、4 h(T3)HR、SBP、DBP、LVEDP、-LVdp/dt、动脉血气、CA时间、ROSC时间、ROSC率;检测T3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T)及脑钠素(BNP)水平。结果①与V组相比,E组ROSC时间长而ROSC率低(P<0.05)。②E、V组ROSC后各时刻HR、SBP、-LVdp/dt及E组DBP较T0均降低(P<0.05);与V组相比,E组T3时HR,T2、T3时SBP,T1、T2、T3时DBP、-LVdp/dt均降低,而T1、T2、T3时LVDEP升高(P<0.05)。③E组ROSC后各时刻pH、PO2、PCO2、较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组ROSC后各时刻PO2、PCO2较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组比较,E组T1时PCO2高,T2、T3时PO2低,T1、T2、T3时pH低(P<0.05)。④3组间CTnT差异以及A组与E、V组间BN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加压素可以减轻大鼠CPR后早期心脏舒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后延迟心肺复苏对大鼠海马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即刻复苏组(A组),延迟复苏组(B组),每组按血管穿刺后(S组)或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A组、B组)0.5 h断头取海马。A组、B组采用窒息法致大鼠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模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海马病理变化。结果光镜下,S组海马神经元表现为细胞形态、分布正常,几乎无变性、坏死神经元;与S组比较,A组、B组海马神经元可见明显的细胞水肿、核固缩等病理改变,且B组比A组损伤更为严重。结论延迟心肺复苏不仅降低心脏骤停大鼠ROSC成功率,亦可加重海马组织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纳洛酮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合用抢救心脏骤停的脑复苏疗效。方法:观察75例心脏骤停急诊抢救患者,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复苏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纳洛酮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脑复苏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脑复苏总有效率23%,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诊心肺复苏时早期应用纳洛酮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提高脑复苏有效率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窒息性心脏骤停大鼠早期心肺复苏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153,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心脏骤停复苏组、丁苯酞干预组,各53.监测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炎症因子,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相关因子.结果:3组大鼠自主循环恢复后,随时间推移,心率、平均动脉压均呈现出明显增加态势(P<0.05~P<0.01),实验中不同时间点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增加幅度均为丁苯酞干预组>心脏骤停复苏组>假手术组(P<0.05~P<0.01).3组大鼠实验20 min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细胞黏附因子-1均较实验前增加(P<0.05),白细胞介素-10、超氧化物歧化酶均较实验前降低(P<0.05);实验20 min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细胞黏附因子-1均为假手术组大鼠>心脏骤停复苏组>丁苯酞干预组(P<0.01);实验20 min时白细胞介素-10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为丁苯酞干预组>心脏骤停复苏组>假手术组(P<0.05~P<0.01).结论:对窒息性心脏骤停大鼠实施早期心肺复苏时,丁苯酞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炎症反应,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抑制细胞黏附因子-1表达. 相似文献
9.
周华鸣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8,(2)
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然而由于该类患者常同时伴有窦房结功能障碍,致使心衰时心率变化不明显,常被误诊为其它疾病而延误治疗.本文根据本人的临床经验提出了对该病常见症状、体征的认识以引起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后对脑复苏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50例,分为亚低温治疗组与常温治疗组,复苏后的1~10 d,对比观察患者的GCS评分。结果:复苏5 d后,观察到采用亚低温治疗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高于采用常温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用亚低温治疗方法对心肺复苏后复苏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12.
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 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6只),常温复苏组及亚低温组,后2组再分为3个亚组,即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1、3、6h组,每个亚组均为6只大鼠,亚低温组复苏后即予亚低温干预。应用免疫组化法测脑组织AQP4表达.干湿重法测脑含水量。结果 亚低温组ROSC后1小时BWC与同一观察时点复苏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AQP4表达水平下降已有显著性差异(P〈0.05)。亚低温组ROSC后3h和6h,BWC和AQP4表达水平与相同观察时点复苏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亚低温可减轻心肺复苏后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为:亚低温使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牛碘酸对尿毒症心功能的影响,并与复方氨基酸进行对比。方法:选择45例尿毒症并发心功能不全患作为治疗组,给予牛磺酸1g 3/日,另选21例尿毒症并发心功能不全患作为对照组,给予复方氨基酸胶囊3粒3/日,疗程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心功能改善情况、血压变化及血液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牛磺酸浓度。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心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ET-1,MDA均显降低,而NO,SOD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牛磺酸可以显改善尿毒症心功能不全,对延长尿毒症患的生存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血液滤过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42例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18例给予循环、呼吸支持、脑保护以及防治感染等治疗措施;观察组24例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实施血液滤过治疗:心肺复苏成功后4h内开始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12h,观察二组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严重度评分的变化;以及病死率,存活患者ICU住院天数。结果二组患者治疗前MODS严重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ODS评分明显下降(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比对照组病死率低(P〉0.05),存活患者ICU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结论早期实施血液滤过能有效改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介入方案治疗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介入方案治疗,评估两组术后心功能分级,记录心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术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评估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左室短袖缩短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介入方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保障患者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河南医学研究》2017,(5)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VDd、LVDs、FS、LVEF及心功能分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LVDd、LVDs明显低于对照组,FS、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8.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疗法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后大鼠甲状腺滤泡细胞损伤情况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模拟窒息(肌注琥珀酰胆碱 1.5 mg/kg)合并冰氯化钾(0.5 mol/L,1.2 ml/kg)停跳液致大鼠心跳骤停5 min后开始心肺复苏的动物模型.健康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仅行假手术)、复苏后3 h组、复苏后6 h组、复苏后12 h组、复苏后24 h组.采用酶微粒子捕捉法、荧光偏振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T3、T4 、TSH的浓度;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甲状腺滤泡细胞的损伤情况;采用比色法测定甲状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 -K -ATPase活力.结果:复苏后3 h血清中T3、T4浓度开始降低,并在随后24 h持续在低水平状态,而血清中TSH浓度仅在复苏后12 h出现短暂降低;复苏后各组甲状腺组织中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同时SOD及Na -K -ATPase活力显著降低(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复苏后大鼠甲状腺滤泡细胞损伤表现.结论:心跳骤停及心肺复苏后大鼠存在急性甲状腺滤泡细胞损伤;氧自由基(OFR)介导的脂质过氧化、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在复苏后甲状腺滤泡细胞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按门诊单双号平均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药物治疗,给予B组患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B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心功能各项指标、NYHA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两组患者比之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后相关指标对比,B组患者改善状况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茶多酚对心脏骤停大鼠复苏后海马神经元损伤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6)、盐水组(n=6)、茶多酚组(n=6)。盐水组及茶多酚组大鼠麻醉、插管后经食道起搏诱导心脏骤停,常规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即刻分别给予静脉泵入生理盐水2mL/kg、茶多酚10mg/kg,监测大鼠1h后结扎血管放入笼内饲养。假手术组大鼠仅行麻醉、插管,未诱导心脏骤停,监测1h后结扎血管放入笼内饲养。自主循环恢复后48h处死大鼠取出海马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及TUNEL方法测定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茶多酚组大鼠海马区病理损伤及神经元凋亡程度均低于盐水组,盐水组的凋亡指数为(27.1±11.9)%,茶多酚组的凋亡指数为(4.9±2.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茶多酚可减轻复苏后大鼠海马区病理损伤及凋亡程度,对神经元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