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芍药甘草汤由芍药,甘草二药组成。出自《伤寒论》第二十九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逆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文中指出阴虚筋脉失养而出现脚挛急症候者,可用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使阴液得复而筋脉得养则挛急自愈.其脚即伸。后世医家在《伤寒论》的基  相似文献   

2.
甘草应用浅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草生用清热泻火,炙用益气和中,组合方剂可任君亦可命使,既可内服,亦可外用,其疗效确定,临床施用广泛。加减变化之大,常为历代医家所称颂,故称为百药之王。  相似文献   

3.
浅谈甘草在临床上的不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为豆科甘草属植物的根和根茎。主含皂甙、三萜类成份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作用。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据报道〔1〕在150张处方中,甘草出现的频率为714%,然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药用部份是根茎。《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其性平味甘,无毒。李时珍称其有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解毒,久服轻身延年”之功。现代药理分析认为其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等。笔者喜用是药,尤多认识,兹归纳于下: (1)甘草蜜炙益气补中时珍曰:“补中宜炙。”甘草蜜炙,其性微温,其味甚甘。张锡纯认为“甘草是甘者主和,故有调和脾胃之功。甘者主缓,故虽补脾胃而实非峻补”。李杲称甘草有“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之功。笔者于临床常以蜜炙甘草为主,辅以他药,治中气不振,脾胃虚弱或心气不足,心阳不振等。如治王妪,心动悸,脉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甘草及甘草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在PUBMED及CBM等数据库中查阅中英文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共查阅关于甘草制剂全文138篇,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论:甘草及甘草制剂在临床应用广泛,在临床使用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甘草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草之评说 ,褒贬抑扬集于一身。誉之者 ,若李时珍 ,称其“协和群品 ,有元老之功 ;普治百邪 ,得王道之化 ;……可谓药中之良相也。”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各抒己见 ,原无不可。奈医家无不用之 ,涉及面广 ,怎可不予以详辨而明之于世。近年来 ,对甘草予以现代之评论 ,本人具多方医家之验证 ,略述以下。1 消化性溃疡病甘草的现代研究 ,首先是从抗溃疡剂开始的。早在 196 4年就已被证明 ,甘草可有效地防治胃溃疡。研究发现 ,抗溃疡的有效成分是甘草甜素。临床报道 ,用甘草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有效率在 90 %左右 ,尤以对活动期有疼痛症状者疗效更佳。一般在服药 1~ 3周内疼痛消失或显著减轻 ,大便潜血转阴 ,半数以上X线显示壁龛消失。甘草对胃溃疡的疗效优于十二指肠溃疡 ,对新鲜溃疡较陈旧者为好。临床上常用以甘草为主配合其它药物 ,如乌贼骨、瓦楞子、蜂蜜等效果更佳。2 肝 炎甘草防治急慢性甲型、乙型、非甲乙型肝炎国内外均有报道 ,其治病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 ,有资料证明 ,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能使急性肝炎的肝细胞坏死和气球样变明显减轻 ,GOT、GPT下降 ,对慢性肝炎的...  相似文献   

7.
8.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性味甘平 ,具有补脾、清热、解毒、缓急、润肺及调和药性之功效。1 使用范围广甘草具有和百药解百毒之功。生用清热泻火 ,炙用益气和中 ;组合方剂既可任君药 ,亦可为使药 ;既可内服 ,又可外用。其临床用药配伍率居诸药之首 ,故而有“国老”之号称。《本经》中载 :甘草“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 ,坚筋骨 ,长肌肉 ,倍力 ,金疮肿 ,解毒。”《别录》曰 :“温中下气 ,烦满短气 ,伤脏咳嗽 ,止渴 ,通经脉 ,利血气 ,解百药毒。”《汤液本草》有“治肺痿之脓血 ,而作吐剂 ;消五发之疮疽 ,与黄芪同功。”《本草纲目》言 :…  相似文献   

9.
10.
<正>甘草甘平,临床习用,生则微寒,能清热解毒,润肺祛痰。炙则微温,能益气生津,缓和药性,缓急定痛。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突出了“辛甘化阳,酸甘化阴”的理论,这是来源于炙甘草汤、芍药甘草汤中甘草的作用,却是如此。笔者经多年应用于循环系统的血行障碍,效果确切。兹就体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浅谈甘草的功效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味甘,生用偏寒、炙用偏温,归脾、胃、心、肺经。功能补益心脾、缓急止痛、调和药性、泻火解毒、润肺止咳。甘草味甘益脾,凡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面黄肌瘦、食少便溏等,多用甘草,配党参、茯苓、白术等药,如《和剂局方》四君汤。若气虚血少,心阳不振所致心动悸、脉结代等,则须重用炙甘草为君药,以益气补中,化生气血,资脉之本源,如《伤寒论》炙甘草汤。气血两虚的其他病症,甘草亦用于气血双补方中,如《济生方》归脾汤、《正体类要》八珍汤等。  相似文献   

12.
13.
<正> 大黄甘草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主治阳明积热,肠中阻滞,浊邪冲逆,大便不通的“食入即吐”之证。笔者在临床中,扩大本方运用范围,治疗急性胆囊炎、中毒性痢疾、内耳眩晕症,均收到满意  相似文献   

14.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由白芍药,炙甘草组成。现代研究认为,本方具有抗炎、抗过敏、解痉、镇痛等作用[1]。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内、外、妇、骨伤科及癌症疼痛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临床取得一定疗效,现就近年来临床应用本方进展概况简要综述如下:1内科1.1消化系统疾病1.1.l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陈氏报道,用本方加地偷,黄连。治疗李某某,男,成年。胃院部疼痛7年,反复发作,拍片检查诊为慢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服药后1剂痛减,服5剂诸症消失,大便多次潜血试验均阴性,因其体差,上方加党参10g,进服10剂善后,随访4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15.
甘草泻心汤为仲景所创之方,用于治疗伤寒误下所致的虚痞、湿热错杂兼加虫毒为害的狐惑。经过临床研究此方现用于治疗免疫功能异常之结缔组织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所致病症,诸如全身不适、莫名所苦之神经官能症,白塞氏病、干燥综合征、扁平苔藓、结节性红斑、环形红斑等。临床中对此方治疗中焦湿热所致的口腔溃疡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6.
芍药甘草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深柱 《河北中医》1996,18(2):31-31
芍药甘草汤的临床应用梁深柱(河北省徐水县中医院072550)芍药甘草汤系汉代张仲景所创,由芍药、炙月草两味药组成。其功能柔肝和中,缓急止痛。笔者临床以本方重用芍药,治疗以疼痛为主的病证,根据其兼证的不同,分别伍以活血行瘀、疏肝理气健脾等药,取得了较满...  相似文献   

17.
甘草附子汤系《伤寒论》方,由甘草、附子、白术、桂枝四味组成。方中甘草补益中气,附子温阳散寒,桂枝温经发汗,白术健脾行水。合而为剂,既长于祛风,又长于祛湿;既能温经解表调营卫,又能温阳补中化风湿。主治表里俱虚,凤湿并重证。近年来,笔者运用本方略事加减,治疗多种疾病,获效较佳。兹举验案数例于下,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8.
甘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甘草性味甘平。药用历史悠久 ,是最常用的中草药品种。甘草为补气类药 ,具有补益中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之功。临床应用有生、炙不同 ,或为主药 ,或为使药 ,量可大 ,也可小 ,作用大 ,应用广。甘草的研究和应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1 性状1.1 甘草根呈圆柱形 ,长 2 5~ 10 0 cm,直径 0 .6~ 3.5 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 ,具有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  相似文献   

19.
<正> 《伤寒论》第29条:“……脚挛急……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成无己谓:“脚挛急者阴气不足也……。”赵嗣真谓:“脚挛急,乃血为汗夺,筋无以润养也。”陈修园曰:“热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