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负荷试验前后血浆纤维连结蛋白含量的变化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郑艳珍,周伯通,武小玲,王振华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n)部分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并参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血栓形成。我们测定了冠心病患者运动试验前后血浆Fn含量,并对10例患者...  相似文献   

2.
慢性肝病患者血浆维生素A,纤维连接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检测21例慢活肝、32例肝硬化患者(无感染组)及26名正常人的血浆VitA、纤维连结蛋白(Fn)的含量,结果表明,慢性肝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VitA缺乏。肝硬化感染者更为严重,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Fn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VitA缺乏可能是肝硬化继发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血浆纤维结合蛋白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149例消化道恶 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除胰腺癌外,消化系恶性肿瘤Fn值明显低于正常(P<0.01-0.001),并对降低的机理、恶性肿瘤与Fn的关系及Fn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纤维粘连蛋白(Fn)和层粘连蛋白(Ln)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我们应用Northern杂交的方式观察不同剂量的Fn和Ln处理的VSMCsI、Ⅲ型前胶原[Proα1(I)、Proα1(Ⅲ)]基因mRNA的改变。发现Fn能明显地促使Proα1(I)基因的转录,Fn的这种作用与剂量呈正比,α1(Ⅲ)基因的5.8kb mRNA在Fn4.0μg组比对照组增加明显,4.8kb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胶原成份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透明质酸(HA)及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水平。结果表明,COPD患者血清PⅢP、HA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浆Fn则显著降低,提示PⅢP、HA及Fn在COPD患者的致纤维化中具有一定作用,是反映COPD肺纤维化倾向的一种敏感指标,对判断预后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定36例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吞噬功能,血浆纤维连结蛋白,内毒素浓度,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白细胞吞噬功能和Fn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这两项指标之间呈明显正相关。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内毒素浓度明显升高,与白细胞吞噬功能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纤维粘连蛋白(Fn)和层粘连蛋白(Ln)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我们应用Northern杂交的方式观察不同剂量的Fn和Ln处理的VSMCsⅠ、Ⅲ型前胶原[Proα1(Ⅰ)、Proα1(Ⅲ)]基因mRNA的改变。发现Fn能明显地促使Proα1(Ⅰ)基因的转录,Fn的这种作用与剂量呈正比,α1(Ⅲ)基因的5.8kbmRNA在Fn4.0μg组比对照组增加明显,4.8kbmRNA和5.4kbmRNA在Fn400μg组较Fn40μg组增加,三种剂量下5.8kbmRNA量变化不大。Ln也能使VSMCs的α1(Ⅰ)基因mRNA量增加,但与剂量无关,对α1(Ⅲ)基因mRNA量的改变在Ln2.4μg组与24μg组差异无明显性,但比对照组增加,在Ln240μg组则4.8kbmRNA量增加,5.8kbmRNA量变化不明显。结果提示:Fn和Ln都能影响VSMCsProα1(Ⅰ)、α1(Ⅲ)基因的表达,它们的作用机制可能有联系,但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8.
通过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及55例健康老年人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检测和分子状态分析,探讨COPD患者血浆Fn分子降解状态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显示COPD患者血浆Fn含量降低的同时伴有降解片段生成增多,提示Fn降解增加是COPD患者血浆Fn减少的原因之一,Fn降解程度与COPD病程、病情密切相关。鉴于Fn降解产物对宿主抵抗力的影响(OPD患、者血液中Fn降解片段增多可能是促使机体吞噬调理活性进一步降低和炎症反应恶性循环的又一因素。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放射免疫法、Laurell's5火箭免疫电泳法、交叉免疫电泳法和发色底物法对急性白血病(急白)患者中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释放的一些重要活性因子如vonWillebrand因子相关抗原(vWF:Ag)、前列环素、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抑制物的水平和活性变化进行研究,并探讨这些活性因子与急白病情变化及疗效转归的关系,揭示血管内皮细胞在急白中的地位。结果发现急白患者血浆中vWF:Ag、血浆6-酮-前列腺素F_(1α)和t-PA显著高于正常水平,在有出血倾向患者中有特征性变化,病情好转后逐渐趋向正常。急白在发生感染、出血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时其血浆Fn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急白患者vWF和Fn质量也有变化。  相似文献   

10.
血浆活性纤维连接蛋白及其降解产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意义丁云红,吕雁群,郭品娥,徐德安,张建荣,张永生为探索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n)降解状态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之间的关系,我们对86例COPD患者血浆活性Fn及其降解产物进行了测定。86例均...  相似文献   

11.
检测了43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浆中蛋白C(PC)活性和50例正常人PC活性,前者为79.8±23.4%;后者94.4±13.2%。ITP患者血浆PC抗凝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分析了ITP患者的PC活性与血小板数量、功能,血小板表面相关IgG(PAIgG),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之间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感染性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MSOF)时凝血纤溶系统变化的特点及意义,对68例不同程度的感染病人做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纤维结合蛋白(Fn)和D-二聚体(D-Dimer)含量、凝血因子Ⅱ、Ⅶ、Ⅹ、ⅩⅡ(FⅡ、FⅦ、FⅩ、FⅩⅡ)活性,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LG)。α2-抗纤溶酶(α2-AP)、组织纤溶酶原活化物(t-PA)和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PAI)活性、血小板(Plt)数量的测定观察。结果表明:重症感染合并MSOF时,PT、APTT异常率明显增高,FⅡ、FⅦ、FⅩ、FⅩⅡ活性明显减低,Plt明显减少,Fn含量显著降低,AT-Ⅲ、PLG活性均明显减低,Fg、D-Dimer明显增高,PAI活性显著升高,t-PA和α2-AP活性轻度减低,未合并DIC时MSOF的发生率为38.5%,合并DIC时MSOF的发生率为79.7%(P<0.01)。提示重症感染合并MSOF时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机能紊乱,DIC为其主要表现之一,其在MSO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纤维连接蛋白在IgA肾病肾组织内的分布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纤维连接蛋白(Fn)在IgA肾病中的意义,对107例IgA肾病患者肾组织内Fn的变化及其与病理和临床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发现Fn分布与系膜增宽程度平行,并在新月体、严重系膜增生及肾小球硬化区明显增多。与单纯系膜区分布者相比,Fn沿毛细血管襻分布者的病理变化程度、新月体形成、IgG、IgA及C3沿肾小球基底膜的沉积,高血压、肾病综合征及非选择性蛋白尿发生率均增高(0.01<P<0.05),同时血肌酐清除率下降(0.01<P<0.05),24小时尿蛋白量明显增加(P<0.01)。对44例的随访表明,B组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M组。结果显示:Fn在毛细血管襻上的增加反映了系膜增生及毛细血管壁免疫损伤严重程度,并伴有严重的临床表现和不良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氧化型脂蛋白(a)「ox-Lp(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链(PDGF-B)的影响,以阐明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天然脂蛋白(a)「n-Lp(a)」与ox-Lp(a)及天然低密度脂蛋白(n-LDL)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37℃温育。用细胞酶联免疫检测PDGF-B蛋白的表达,同时用荧光免疫方法证实PDGF-B蛋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肾小管细胞与间质成纤维细胞的相互关系在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利用不直接接触细胞共培养方法在体外观察了缺氧的小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周围成纤维细胞增殖、分泌细胞外基质及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结果显示,缺氧后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可促进:(1)肾小管周围成纤维细胞的增殖。(2)成纤维细胞分泌纤维连结蛋白(FN)及层粘连蛋白(LN)明显增加(吸光度A),FN:0.708±0.028比0.605±0.024;LN:0.718±0.032比0.591±0.027,P<0.01。(3)成纤维细胞膜上ICAM-1的表达增强,44.86±2.22比41.22±2.04,P<0.01。结果提示缺氧后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其周围成纤维细胞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在肾间质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脑脊液纤维结合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诊断意义林凤茹,张瑞欣,姚尔固,张玉琢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是急性白血病(AL)常见并发症之一,其防治在根治AL策略中有重要意义,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已知纤维结合蛋白(FN)在恶性胸、腹水中增高,为探讨F...  相似文献   

17.
定量分析肝癌特异性GGT对肝癌诊断和鉴别价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血清中肝癌特异性GGT同工酶区带(HSB)、铁蛋白(SF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脂质结合唾液酸(LSA)浓度改变在肝癌诊断与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定量检测了肝癌、慢性肝病和肝外肿瘤患者血清HSB、SFn、TNF-α和LSA浓度,并比较分析了它们的临床意义。结果 肝癌组血甭HSB浓度经导管动脉栓塞(TAE)前明显异常,同时也高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外肿瘤病人;SFn、L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改变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的改变与临床意义。方法:STNFR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结果:血清STNFR(ng/ml)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5±2.01,n=29)和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99±0.62,n=23)中均较正常对照有所升高(0.93±0.29,n=61,P均<0.01),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死亡时STNFR升高达正常值7.7倍(7.23±1.60,n=5),心肌缺血患者中心功能II、IV级(2.53±0.46,n=7)较I、I级者(1.73±0.50,n=16)升高明显(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中STNFR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能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静脉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否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有利。方法33只成年雄性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后24h随机接受VEGF-肝素(治疗组)或肝素-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VEGF(2μg/ml)加肝素50U)或肝素-生理盐水(50U/ml)每天经尾静脉注射,共用7d(治疗组n=8;对照组n=10)和14d(治疗组n=7;对照组n=8)。于结扎后9d和16d分别测定血认动力学参数、心  相似文献   

20.
王宇明 《肝脏》1999,4(4):224-224
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是近年研究的热点。现将国际上有关研究近况简介如下,希望能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一、HGF与其他因子 目前将能促进肝细胞生长的因于分成两类,一类是非特异性肝细胞生长刺激因子,包括表皮生长因子(HGF)、胰高糖素-胰岛素(G-I)、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Ⅰ、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前列腺素(PGE)、雌激素及纤维连接蛋白(Fn)等;另一类是特异性肝细胞生长刺激物质(HSS)及新近发现的肝再生增强因子(ALR)。然而,最近研究表明,HGF并非特异性因子;其他两种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