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心脏术后患者机械通气额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32例心脏手术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护理资料,通过加强气道管理,掌握正确吸痰的方法及时机,加强湿化气道,给予有效的镇痛镇静,作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从而大大降低了机械通气的并发症。结果 29例患者术后痊愈,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呼吸衰竭,无1例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结论心脏术后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可减少呼吸肌的负担,降低其氧耗量,有利于改善缺氧,同时也可减轻心脏的负荷,因此作好机械通气期间的护理对患者术后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并ARDS患者机械通气湿化和吸痰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人住我院ICU的重型颅脑损伤并ARDS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只给予机械通气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气道湿化和吸痰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吸痰后SpO2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吸痰结束时、吸痰后1min、吸痰后5min血氧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并ARDS患者机械通气湿化和吸痰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减少SpO2的下降幅度。  相似文献   

3.
我科于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4月收治老年肺癌患者10 2人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年龄为 6 3~ 74岁 ,其中男 88例 ,女 14例 ,肺叶切除 85例 ,全肺切除 17例。大多病人经变换体位 ,扣胸拍背 ,雾化吸入 ,指导有效咳嗽 ,体位引流等方法排出痰液。 5例病人给于机械吸痰 (其中 2例为纤微支气管镜吸痰 )。 2例病人并发呼吸衰竭于术后一周后死亡 ,其余病人未均出现并发症康复出院。2 护理2 .1 体位护理 全麻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全麻清醒、生命体征平稳改为半卧位 ,抬高床头 30~ 40° ,使膈肌下降 ,有利于肺膨胀、通气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封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吸痰管理,观察组使用封闭式吸痰管理系统。总结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率变化,对比两组患者镇静评分。结果(1)吸痰前及吸痰后两组患者的SPO.差异无显著性(P〉0.05),吸痰时观察组的SPO2[(90±0.21)%]明显较对照组[(71±2.50)%]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吸痰前及吸痰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差异无显著性(尸〉0.05),吸痰时观察组的心率[(93.8±1.1)bpm]明显较对照组[(118±0.75)bpm]稳定,差异有显著性(P〈0.05)。(3)观察组患者镇静评分(O.9±0.7)较对照组(1.87±0.8)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封闭式吸痰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1998-01~1998-12,共监护心脏术后病人437例,其中并发ARDS 9例,经机械通气后成功脱机者4例,死亡5例,本文对ARDS病人在使用机械通气时的护理措施作简单分析,并提出今后的护理对策。1 临床资料9例病人中男6例,女3例,年龄12~57岁,平均39岁,所患病种类有:风心病、瓣膜置换术5例,先心病法鲁氏四联症3例,先心病肺动脉闭锁1例,术前均有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2次开胸2例,2次插管4例,气管切开3例,平均体外循环101秒,此类病人因情况不同,多在术后4-6h,即出现症状,并在24h达到高峰。2 预防及护理2.1 严格控制液体入量严格…  相似文献   

6.
在监护病房中 ,机械通气是救治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抢救措施 ,但由于其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常导致临床治疗困难 ,因此做好呼吸道的护理尤为重要。我院 ICU从 2 0 0 0年~ 2 0 0 2年 1月共收治 4 8例机械通气患者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 30例 ,女性 18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75岁。呼吸机治疗持续时间最短 2 0小时 ,最长 6 5天 ;气管插管 32例 ,气管切开 16例。其中脑外伤 2 5例 ,脑血管意外 9例 ,胸部手术 9例 ,其它术后呼吸衰竭 5例。2 护理2 .1 及时吸痰 ,保持呼吸道畅通 ,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严密观察病人情况…  相似文献   

7.
ICU机械通气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清除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2):2429-2429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病人不能有效的咳嗽、咳痰,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气道阻力防止肺不张等并发症,最重要的护理措施为湿化、吸痰,现将对ICU 158例机械通气病人吸痰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任春霞 《安徽医药》2011,15(12):1616-1617
目的对比观察机械通气时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62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选择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中、后脉搏血氧饱和度值、痰培养阳性率。结果对照组吸痰中脉搏血氧饱和度值比吸痰前1 min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吸痰前、中、后脉搏血氧饱和度值无显著差异(P0.05)。机械通气3 d后实验组的痰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有助于降低机械通气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避免交叉感染,防止医护人员职业伤害,因而对机械通气患者更有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机械通气吸痰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机械通气,同时给予正确的吸痰治疗,观察分析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率和护理效果。结果156例患儿经正确的机械通气吸痰后,抢救成功137例(87.82%)。结论给予急性呼吸衰竭患儿正确的机械通气吸痰治疗和合理的护理方法,可有效清除患儿呼吸道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10.
王翠云 《安徽医药》2012,16(6):862-863
目的探讨ICU患者机械通气时更安全的气管内吸痰方法。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ICU)4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选择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中、后的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值、肺部感染率。结果对照组吸痰中SpO2值比吸痰前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前后SpO2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机械通气48 h后两组肺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对机械通气患者的SpO2影响小,可有效预防低氧血症,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安全性强,更适合ICU机械通气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密闭式吸痰管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提高ICU护士的吸痰水平。方法:将本科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成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组(观察组)和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1min、吸痰中、吸痰后0.5min和吸痰后5min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吸痰护理中以及开始后0.5min,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气管内吸痰,密闭式吸痰管的使用较开放式吸痰管对机械通气患者更加有益,可以有效避免其低氧血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机械通气患者需及时吸痰 ,然而 ,吸痰这一操作的正确安全与否 ,是呼吸道护理的关键。吸痰方法不当可造成诸多不良后果 ,如气道粘膜损伤、肺不张、支气管痉挛、低氧血症、感染、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心律失常、颅内压增高等。为了预防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操作者必须掌握安全有效的吸痰技术 ,笔者对 35例病人的护理体会如下。1 适时吸痰当病人咳嗽 ,呼吸困难时 ;听诊闻及湿罗音 ,床旁听到胸部有痰鸣音时 ;呼吸机气道峰压升高时 ;氧分压及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时 ;当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时应立即吸痰。有的病人需要每 4小时或更长时间吸 1次 ,不视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法在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40例,均予密闭式吸痰法吸痰。观察吸痰前、吸痰结束时及吸痰后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吸痰后患者SpO2为(98.0±2.0)%高于吸痰前的(95.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更为科学、合理,是机械通气患者较适宜的吸痰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减少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引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静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173-1174
目的探讨减少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引合并症的有效护理方法,以提高气道护理质量。方法将80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气道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痰液后,定时吸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改进:按需吸痰,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控制吸痰管插入的深度,随吸痰管插入深度调节负压,吸引前后予以纯氧吸入2~3min,加强气道湿化,吸引管用金霉素眼膏润滑等。比较两组气管内吸引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所产生的合并症在痰液阻塞、吸引时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80%以下、气道黏膜受损出血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实施改进后的气管内吸引能明显减少痰液阻塞、吸引时SpO2下降至80%以下、气道黏膜受损出血等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经验,提高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方法气管插管前做好气道准备,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固定,掌握吸痰时机和技巧,持续气道湿化,配合肺部体疗.结果机械通气47例,机械通气时间<3 d 18例,>3 d 29例,最短2 h,最长186 h,平均92 h;均无堵管、脱管现象,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例.成活37例,死亡4例,放弃治疗6例.结论规范的气道护理是确保有效机械通气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降低院内感染,本文对1997~1999年住院的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病人的5 9例次痰细菌培养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男4例,女8例;年龄2 5~6 2岁,平均4 5 2岁。经抗炎、平喘等常规药物治疗无效,血气分析表现为Ⅱ型呼衰、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外周血白细胞为(13 0~2 2 0 )×10 9/L ,中性粒细胞为0 81~0 92 ;12例病人均气管插管,8例经鼻,2例经口,1例先经口后经鼻,1例(合并纵隔气肿)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时间5~2 0d ,平均9d。均应用Ⅲ代头孢菌素…  相似文献   

17.
汪红 《现代临床医学》2002,28(2):107-108
随着急症医学的发展 ,气管内插管术在急诊科抢救危重病人的应用日益增多 ,成为医院最常见的急救操作技术之一。 1999年以来 ,我们用有效气管内插管术和吸痰术 ,成功地抢救了 10名因气道不畅通引起窒息的病人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例 ,男性 8例 ,女性 2例 ;年龄最大 6 7岁 ,最小 5岁。其中安眠药中毒 4例 ,脑溢血 2例 ,肺心病2例 ,脑外伤 1例 ,一氧化碳中毒 1例。2 操作方法开放气道是心肺复苏术抢救的第一步 ,目的是吸痰 ,排除梗阻 ,进一步进行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气道变直 ,更有利于吸痰 ,效果更好。掌握喉部解剖部位是插管成功…  相似文献   

18.
小儿机械通气吸痰59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呼吸衰竭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及时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手段。正确的吸痰对机械通气治疗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有效吸痰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并发症,提高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率。我科通过对59例实施机械通气患儿加强吸痰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面罩无创机械通气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罩无创机械通气 ,因减少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创伤 ,降低由此而产生的感染率 ,倍受老年人青睐。但如何掌握面罩无创机械通气适应症 ,观察面罩机械通气的疗效 ,除与呼吸机和面罩的性能密切相关外 ,更重要的是护士能否观察患者病理生理的变化 ,协同医生合理地调节机械通气模式和各种参数 [1 ] ,给予病人有效护理。现就护理 1 6例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2 0 0 2年 8月~ 2 0 0 3年 2月 ,我科共收治 型呼衰 8例 ,COPD4例 , 型呼衰 2例 ,心梗 2例 ;均为男性患者 ,平均年龄 79岁。本组死亡 1例 ,转为有创机械通气 2例 ,好转 1 3例。这些病例在…  相似文献   

20.
蒋洁 《淮海医药》2001,19(5):412-412
目的 比较气管内吸痰对机械通气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 对使用高频呼吸机机械通气抢救的呼吸衰竭新生儿32例进行气管内吸痰。结果 32例呼吸衰竭患儿经机械通气后抢救成功,无1例因痰液阻塞或吸痰操作不当而造成抢救失败。结论 新生儿机械通气气管内吸痰对机械通气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