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LC技术已成为普外科一项成熟的临床应用技术,且广泛开展于临床,而LC技术开展中出现并发症报道最多的是:胆道损伤、出血、胆漏等,对于LC术后切口疝的报道见之甚少,因为LC技术的切口仅10mm,故出现切口疝的病例实属罕见,而在同一患者身上又因切口疝修补术后出现局部补片排斥反应致切口延期愈合者更为罕见,以下对这样一例病例的临床治疗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74岁,汉族,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4年余,脐下包块进行性增大2年余”入院,自诉2004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因老年性便秘,慢支长期咳嗽而使腹压始终呈较高的状态,术后1年便发现脐下出现一小包,随时间的推移包块进行性增大,同时影响进食,一则无食欲,二则进食后包块可增大,平卧后包块可消失,入院查体:脐下方可见一陈旧性手术切口瘢痕长约15mm,站立位时瘢痕周围可出现一大小约7cm×6cm质软包块,无波动、无充血、平卧位包块用手可还纳,脐下触诊可扪及大小约3cm×4cm腹壁疝环口,  相似文献   

3.
肛肠病术后创面延迟愈合是肛肠病术后并发症之一,现结合我院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将其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骨折延迟愈合和不合120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跃  董福慧 《中国骨伤》1999,12(4):65-66
  相似文献   

5.
孙国绍 《中国骨伤》2004,17(8):461-463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切口延迟愈合的原因,探讨促进愈合的方法。方法:依据我院1988年6月至2002年12月42例脊柱手术切口不愈合的临床资料,对延迟愈合的原因、表现及处理方法进行了分类及讨论。结果:9例结核患者再次手术后6例愈合,1例窦道形成,2例死亡;切口裂开2例中1例经切口再缝合愈合良好,另1例经10个月长期换药切口愈合;7例切口感染者均在1个月内控制感染;9例脑脊液漏,其中8例经保守治疗愈合,1例行脑脊膜再次修补术;1例硬膜外血肿清除后愈合良好;霉菌感染2例,其中1例经病灶清除后切口愈合,另1例演变成复发性窦道炎;4例压疮去除压迫后溃疡愈合;另外8例切口延迟愈合者中止血水引起者4例,脂肪液化2例,皮肤过敏2例,均经红外线照射后切口愈合。结论:脊柱手术切口延迟愈合的主要因素为医源性,大部分切口延迟愈合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存在3个月以上的窦道或溃疡需手术处理去除影响愈合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混合痔术后创面长期不愈合是其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不高,但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我们1989-2004年共收治18例,运用内括约肌切断联合中药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混合痔术后创面换药频率对伤口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混合痔术后患者385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89例,每日常规换药1次,B组196例,每日常规换药2次。对两组患者治愈率、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感染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A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B组,两组治愈率及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混合痔术后每日常规换药1次与每日常规换药2次对手术治愈率的影响及创面感染的预防作用相似,且更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8.
改进腹壁切口缝合术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和方法阑尾切除术91例,男53例,女38例,年龄7~78岁.平均住院7.6d.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7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5例,坏疽性阑尾炎19例.其中合并阑尾穿孔者22例,腹腔内脓液最多者约300ml.91例中7例伴Ⅱ型糖尿病,1例妊娠6个月,1例合并右输卵管扭转坏死一并切除右输卵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加的趋势。我院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胸腹部外科手术病例1304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35例,发生率2.68%。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中 ,部分混合痔患者术后因惧怕肛痛而不敢解大便 ,便结难出 ,加重了痛苦。笔者应用麻仁润肠丸和自制的槐角润肠丸分别予以治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治疗 2 0 0例 ,均为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 10 0例。口服槐角润肠丸者为治疗组 ,口服麻仁润肠丸者为对照组。治疗组男女各 5 0例 ,年龄 18~ 80岁 ,平均 39 5岁。对照组男女各 5 0例 ,年龄 18~ 79岁 ,平均 4 0 1岁。2 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槐角润肠丸 ,方药组成 :槐角、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木香、大黄、陈皮。 7味药材净选 ,粉碎 ,由我院制剂室制成每丸重 9g的…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环状混合痔术后水肿的原因,回顾15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的资料,对50例患者术后水肿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水肿原因为外痔未处理或切除不彻底11例,结扎点过多8例,未行减压处理或减压不够8例,局麻4例,缝合张力过大5例,V形切口太短或太窄3例,术中反复刺激过多3例,排便用力1例,结扎线在齿状线以下1例,结扎皮肤过多2例,坐浴时间过长或水温过高1例,未处理内痔1例,感染1例,结扎痔核脱出嵌顿1例。结果表明,环状混合痔术后水肿主要与外痔未处理或切除不彻底、结扎点过多、未行减压处理或减压不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开颅术后头皮延迟愈合的原因,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13例外伤开颅延迟愈合伤口予以特殊换药(伤口早期使用银离子敷料及康惠尔敷料),分析伤口延迟愈合原因及特殊换药的治疗效果。结果13例愈合不良伤口根据首次渗出物培养结果分为感染性伤口和非感染性伤口;其中感染性伤口3例,经过积极长期处理1例伤口愈合,另2例患者伤口均未能愈合,取出植入物。10例非感染性伤口分为钛板伤口7例和人工脑膜伤口3例,其中钛板伤口愈合5例,2例伤口逐渐裂开;3例人工脑膜伤口均愈合。结论感染性伤口愈合可能性小,建议尽早彻底清创,取出异物,非感染性伤口愈合与基底部组织厚度、血运、营养等密切相关,特殊换药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加皮桥下贯通术以预防混合痔术后皮桥水肿2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阑尾切除术难度不大,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以切口感染最为多见[1-2]。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行阑尾切除术600例,47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0例患者中,男273例,女327例,年龄15~85岁,均行阑尾切除术,术后47例发生切口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1.2方法分析患者的年龄、腹部脂肪厚度[3]、腹痛持续时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切口愈合不良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真正进入临床阶段,是在1970年以后[1],多年业,技术不断改进,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逐渐延长,TKA 10~15年的使用寿命为85%~90%[2].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环状混合痔术后水肿彻底有效的预防方法,对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行混合痔内注内扎外切术及皮桥整形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术后应用药物坐浴、抗生素、换药及肛门部理疗。结果显示,无1例发生术后肛缘水肿。结果表明,环状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7.
碘伏擦洗切口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石国兵 《腹部外科》2004,17(1):57-57
我院 1 997年 1月~ 2 0 0 2年 1 2月行 1 82例化脓性及坏疽性阑尾炎切除术。其中从 2 0 0 0年 1月起采用碘伏液擦洗切口方法 ,对降低切口感染率受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 997年 1月~ 1 999年 1 2月施行化脓性及坏疽性阑尾切除术 80例。男 4 6例 ,女 34例。年龄 9~ 6 8岁 ,平均年龄 36 .8岁。化脓性阑尾炎 4 4例 ,坏疽性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伴腹膜炎36例。切口感染 1 0例。此为未用碘伏治疗组。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 2月施行化脓性及坏疽性阑尾切除术 1 0 2例。男 6 3例 ,女 39例。年龄 9~ 6 5岁 ,平均…  相似文献   

18.
环状混合痔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便秘症状,临床上常将开塞露注入直肠以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但因创口在肛门部位,故经肛用药患者痛苦大。近年来,我们采用聚乙二醇4000散口服法预防环状混合痔术后便秘,取得满意疗效。本研究将环状混合痔术后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者与未服用聚乙二醇4000散者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三黄痔疮膏对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肛肠科住院的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住院患者共8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行外剥内扎术,术后予中药激光坐浴机熏洗坐浴,对照组给予坐浴后凡士林纱条换药引流,治疗组给予自制三黄痔疮膏油纱换药引流,观察术后第1、...  相似文献   

20.
肛缘水肿是混合痔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临床颇感棘手。肛肠外科医师为预防水肿作过不少尝试,邹玉娟等曾提出三步预防措施,并收到一定效果。1992年12月至1995年6月,我科作混合痔切除200例,术后出现水肿25例(12.5%),现将25例水肿原因及其防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