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从1988年6月~1995年8月,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62例术后随访患者的样本进行了DNA和RNA含量测定,探讨食管鳞癌DNA和RNA含量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样本62例样本均为我院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石蜡包埋...  相似文献   

2.
光动力学疗法联合局部化疗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要冬梅 《护理学杂志》1999,14(5):270-270
光动力学疗法(PDT)是利用光敏剂够够选择性地聚积滞留于肿瘤组织,产生光动力杀伤效应,达到局部抗肿瘤作用[1]。本科1995~1998年对41例进展期食管贲门癌病人进行治疗,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41例病人中,男33例,女8例,年龄44~81岁,平均58.6岁。食管鳞状细胞癌27例,其中手术及放疗后复发各2例;贲门癌14例,术后复发5例,其中腺癌1例,鳞癌2例,印戒细胞癌1例,腺鳞癌1例。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光敏剂为PSD007注射液,每安瓿100mg/10ml,上海第二军医大学5…  相似文献   

3.
Src家族酪氨酸激酶Fyn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Fyn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1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ESCC)和10例食管正常黏膜上皮组织(UNR),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食管正常黏膜组织Fy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Fyn蛋白表达水平(9.68±2.31)高于食管正常黏膜组织中染色指数(3.2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印迹结果亦显示食管鳞癌组织中Fyn蛋白表达强于食管正常黏膜组织.结论 Fyn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Fyn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环状RNA 0004390(CircRNA_0004390)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食管鳞癌细胞患者为研究对象。食管鳞状细胞癌和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购自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构建CircRNA_0004390-shRNA沉默载体转染至ECA-109食管鳞状...  相似文献   

5.
不同位点磷酸化Src酪氨酸激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位点磷酸化Src酪氨酸激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组织块及3例新鲜食管鳞痛组织标本,培养人食管鳞癌TE1细胞株,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不同位点磷酸化Src酪氨酸激酶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均显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y416Src蛋白表达水平高于Py527Sr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y416Src蛋白高表达,Py527Src蛋白低表达,提示Src酪氨酸激酶不同位点磷酸化水平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ospholation of Src tyrosine kinase at different sites an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Methods Thirty cases of ESCC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blocks and 3 cases of fresh ESCC tissu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human ESCC TE1 cells were culture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 of phosphorylation of Src tyrosine kinase at different sites was detected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estern blotting and immunofluorescence. Results Py416Src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 was higher than Py527Src in ESCC (P<0.05). Conclusion Phosphorylation of Src tyrosine kinase at different sites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pathogenesis of ESCC.  相似文献   

6.
突变型p53蛋白因其半寿期延长,在超过半数的人类肿瘤中可经免疫组化法测出;p53蛋白的测出被认为是p53基因突变的标志,并且近代研究证实突变型p53蛋白促进癌细胞扩散。Ki-67是一种针对在G1、S、G2和M期的扩散癌细胞中出现的一种核抗原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作者将94例食管瘤病人的标本用P53的特异性抗体和Ki-67免疫染色,研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突变型p53蛋白过度表达和癌细胞扩散活性与临床病理学发现之间的关系。方法1981~1993年间鸟取(县立)大学医院外一科术前未化疗或放疗的94例行食管切除术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人,男82例,女1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和微血管密度(UVD)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6例病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分别检测bFGF、TSP-1和MVD。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bFGF、TSP-1阳性率分别为60.9%(28/46)和37.0%(17146),MVD定量(56.59±28.97)/mm^2。T3期肿瘤组织bF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2期者。bFGF阳性表达的肿瘤组织MVD明显少于bFGF阴性表达的肿瘤组织[(49.51±24.73)/mm^2对(67.61±32.23)/mm^2,P〈0.05)],T3期、TNMⅢ期肿瘤组织TSP-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2期及TNMⅡ期者。肿瘤细胞分化Ⅲ级者MVD明显高于Ⅰ、Ⅱ级者[(85.38±37.88)/mm^2对(41.35±20.32)/mm^2,P〈0.01;(85.38±37.88)/mm^2对(54.28±23.43)/mm^2,P〈0.01],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组M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5.38±32.33)/mm^2对(47.00±21.66)/mm^2,P〈0.05]。结论bFGF、TSP-1表达以及MVD计数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的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bFGF是调节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WAF1/CIP1、p53基因在食管癌发生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进行WAF1/CIP1及p53蛋白检测,并对两者表达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WAF1/CIP1表达阳性率与食癌细胞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绝大多数突变型p53阴性组织中WAF1/CIP1蛋白表达阳性,绝大多数WAF1/CIP1蛋白阴性组织突变型p53阳性(P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93例食管鳞癌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中HOTAIR的表达情况。运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了解HOTAI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HOTAIR在食管鳞癌组织中比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OTAIR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 HOTAIR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食管鳞癌)中细胞凋亡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研究人食管鳞癌细胞凋亡的表达水平。结果38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组织平均细胞凋亡指数ApoLI为12.10±5.13‰。角化型ApoLI高于非角化型(P<0.01);肿瘤分化越好,细胞凋亡越多,低度、中度、高度分化ApoLI有差异(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长度、深度,其ApoLI并无差异;以10‰为界将ApoLI分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ApoLI≥10‰组术后生存率高。结论细胞凋亡与原发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并可用于食管鳞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非鳞状细胞恶性肿瘤的发病状况、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对1992~1998年外科治疗89例食管非鳞癌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非鳞癌性食管恶性肿瘤占食管恶性肿瘤发病的4.1%,其中腺癌占非鳞癌食管恶性肿瘤的61.8%,小细胞癌占29.2%,食管癌肉瘤占5.6%,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占2.2%,横纹肌肉瘤占1.1%。手术切除率92.1%,生存率分别为:腺癌1年70.0%,3年30.0%,5年17.8%;小细胞癌1年45.8%,3年25.0%,5年8.7%;癌肉瘤3年80.0%,5年60.0%;肉瘤3年100.0%,5年66.7%。结论:食管腺癌发病无地区性,食管癌高发区食管腺癌与西方食管腺癌组织来源不同;食管小细胞癌恶性程度极高,易外侵及发生远处转移;癌肉瘤和其他类型肉瘤在食管恶性肿瘤中发病罕见。腺癌、小细胞临床表现与食管鳞癌基本相同,小细胞癌应行手术+化疗的综合治疗,腺癌及其它类型肿瘤的治疗,手术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和治疗的47例食管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患者占同期收治食管癌患者的1.1%(47/4189).其中食管类癌5例.食管小细胞癌42例(其中局限期40例。广泛期2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其中8例接受术后化疗.4例接受术后放疗,3例予以术后放化疗。类癌和局限期小细胞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5.5(10.0~168.0)个月和13.0(4.7~21-3)个月。结论食管神经内分泌癌少见.宜采用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新的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为食管癌分子机制和治疗干预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模型。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从病人食管癌组织中分离纯化鳞状上皮癌细胞并建立细胞系。对细胞系的形态特点、细胞角蛋白表达、生长特征、细胞周期分布、细胞遗传特征和致瘤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建立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RJEC-2,已在体外持续传代4个多月,传至46代,生长稳定;该细胞系具有鳞状上皮细胞的形态和特点:单层贴壁生长,免疫组化显示细胞角蛋白表达阳性,电镜下可见明显的胞质内张力纤维束和细胞间桥粒;群体倍增时间为46.5 h,细胞培养至90%汇合时,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0/G1期平均占56.72%,S期平均占33.96%,G2/M期平均占9.32%;细胞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异常,呈现肿瘤细胞特性;细胞呈克隆性生长,平板克隆平均形成率为13.93%,裸鼠移植瘤实验表明细胞具有致瘤能力,病理分析显示移植瘤与病人肿瘤病理形态特征相似,均为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结论:成功建立的人食管鳞癌细胞系RJEC-2,为食管癌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手术方式很多 ,合理的术式选择应尽可能满足原发肿瘤的彻底根治 ,手术过程相对安全便利 ,并发症较少及术后相对较高的生活质量。我院从 1996年 3月至 2 0 0 0年 12月对46例中下段食管癌病人经左胸行食管癌根治 ,全胸段食管切除 ,胃代食管 ,颈段食管胃吻合术 ,取得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46例病人中 ,男 35例 ,女 11例 ,年龄 45~ 72岁 ,平均年龄 5 8.5岁。术前经食管吞钡检查 ,纤维食管镜检查及活组织病检均明确诊断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其中胸中段食管癌 9例 ,胸下段食管癌 15例 ,胸中下段食管癌 2 2例。病变范围最短长度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53蛋白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鳞状细胞癌及22例增生性病变(单纯性增生8例,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分别为6例、4例、4例)和6例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的食管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单纯性增生,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中,未发现p53蛋白的表达;在75%(3/4)重度不典型增生、56%(24/43)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53蛋白表达阳性。p53蛋白表达在I~II期为18%(2/11),III~IV期为77%(10/13)。p53蛋白表达,与淋巴转移、浸润深度、肿物大小无关。结论 p53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是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作为食管癌可疑病例定期随访的指标之一,以便发现早期食管癌,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我们自1986~1997年为8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施行了食管次全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中,男56例,女26例。年龄48~72岁,平均61岁。食管上段癌3例,中段癌53例,下段癌26例。病变长度5~12cm,平均7.5cm。TNM分期:T3N1M023例,T4N1M051例,T4N2M08例。肿瘤侵及主动脉54例(65.85%),侵及左肺下叶2例(2.44%),侵及奇静脉3例(3.66%)。病理检查:鳞状细胞癌79例,腺癌3例。颈胸腹共切除淋…  相似文献   

17.
食管鳞状细胞癌EMMPRIN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85例ESCC、18例癌旁不典型增生(AH)、38例癌旁“正常”鳞状上皮(NSEBC)和15例正常食管鳞状上皮(NSE)中EMMPRIN蛋白的表达。结果ESCC、AH、NSEBC和NSE中EMMPRIN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80%(68/85)、39%(7/18)、66%(25/38)和20%(3/15);ESCC中EMMPRIN蛋白阳性率高于非癌肿组织(P<0.01,r=0.35)且阳性细胞分布区域不同;高、中度分化组ESCC中EMMPRIN蛋白阳性率高于低分化组(P<0.01,r=0.29);ESCC中EMMPR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浸润食管壁的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EMMPRIN蛋白在ESCC组织的表达与在非癌肿组织的表达存在显著不同,且它与癌肿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食管梭形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食管恶性肿瘤,其组织起源、生物学行为、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预后都与食管其它恶性肿瘤有所不同。我院于1997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3例食管梭形细胞癌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现就其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Tollip对Src家族酪氨酸激酶Fyn表达的负调控机制.方法 收集3例新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ESCC)和食管正常黏膜上皮组织(UNR),采用免疫印迹法分析Tollip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转染人Tollip质粒DNA人TE1细胞株中观察其对Fyn表达的影响.结果 免疫印迹结果 显示食管鳞癌组织Tollip蛋白表达低于食管正常黏膜组织.转染Tollip质粒DNA可以降低人食管鳞状细胞癌TE1细胞中Fyn的表达.结论 Tollip可能是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rc家族酪氨酸激酶ryn的负调控因子,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rc family tyrosine kinases Fyn expression and Toll-interacting protein ( Tollip ) in huma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 ESCC ).Methods The Tollip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in 3 cases of ESCC and compared to the unremarkable epithelium by Western blotting. Tollip plasmid DNA ( 1 μg) was transfected into TE1 cells and the Fyn/Tollip expression was examined by Western blotting. Results The Tollip expression level was lower in ESCC group than in UNR group. Tollip decreased Fyn protein expression in TE1 cells. Conclusion Tollip may act as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Fyn in human ESCC,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ESCC progres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人食管鳞状细胞癌TE1细胞株中Srcasm对Src家族酪氨酸激酶Fyn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转染0、0.25、0.5、1.0、2.0 μg人Srcasm质粒DNA入TE1细胞株中观察其对Fyn表达的影响.结果 转染Srcasm质粒DNA可以降低人食管鳞状细胞癌TE1细胞中Fyn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rcasm可能是Src家族酪氨酸激酶Fyn的负调控因子,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