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腹膜透析老年患者120例,分析患者低钾血症发生情况与发生原因,并对危险因素展开分析。结果低钾血症发生率为17.50%,食欲与腹膜透析剂量是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出现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应在分析老年患者低钾血症原因基础上,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促使其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研究导致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低钾血症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建立针对性的干预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7年7月至长海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规律随访的90例腹膜透析患者,利用两轮三日饮食日记法记录患者饮食情况,在第二轮饮食日记记录后次周采集标本,包括患者血钾、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前白蛋白、腹膜转运特性、腹透超滤量和尿量等指标。根据血钾水平分为低钾组(血钾<3.5mmol/L)、非低钾组(血钾≥3.5mmol/L)。结果 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的发生率为25.6%。低钾血症组和非低钾血症组在饮食摄钾量、饮食蛋白质摄入比、饮食热卡摄入比、血前白蛋白、丢钾总量以及性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得出腹透患者低钾血症的直接相关因素为饮食摄钾量、饮食蛋白质摄入比、血前白蛋白及性别。饮食热卡摄入比、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腹膜转运特性等不是低钾血症的直接相关因素。 结论 低钾血症在腹膜透析患者中较常见,饮食(饮食摄钾量、饮食蛋白质摄入比)是腹透患者低钾血症的直接相关因素,所以护士在患者随访管理时在饮食宣教和管理中应强化该项内容的指导和随访,同时在随访监测数据中应重点关注患者血前白蛋白的变化,其次应该尤其跟踪女性腹透患者自我管理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发生低钾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4月在本院腹膜透析中心规律随访,并且有完整生化检查结果的3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72例(19.20%)患者发生低钾血症,食欲差和每天透析剂量大是CAPD患者发生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低钾血症在长期CAPD治疗患者中较为常见,临床医护人员应该针对患者出现低钾血症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从改善患者食欲、保护残余肾功能和腹膜功能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低钾血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减少腹膜透析病人低钾血症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新红  孙玲华汪涛 《护理研究》2006,20(12):3224-3226
[目的]探讨减少腹膜透析病人低钾血症发生率的方法。[方法]通过持续监测病人血钾、饮食摄入钾、透析液和尿液排钾,帮助病人调整饮食结构,维持血钾平衡。[结果]腹膜透析病人低血钾发生率由21.7%降为9.8%。[讨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可以降低腹膜透析病人的低血钾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降低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为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发生低钾血症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等.结果 低钾血症的发生率由活动前54.5%降至活动后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以用来解决护理临床上的问题,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促进质量的持续性改进.将品管圈活动运用到病区护理管理中,能激发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热情,使护理质量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置管且规律透析大于3个月的275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死亡的60例为观察组,继续规律腹膜透析的215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临床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组与对照组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构成比分别为15.0%(9/60)与5.6%(12/215),进入腹膜透析治疗时年龄分别为(50.6±14.3)岁与(45.7±13.2)岁(t=-2.518),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6.0(4.5,9.4)与5.1 (4.2,6.6),血钾分别为(4.2±0.7)mmol/L 与(4.5±0.7)mmol/L(t=2.14),血肌酐分别为721.0(585.0,891.3)μmol/L与847.0(723.3,1033.3)μmol/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进入腹膜透析治疗时年龄、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年龄、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水平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503-2504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4年11月行腹膜透析老年患者63例,探析存活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患者63例,存活43例,死亡20例,中位生存期3.2年;老年腹膜透析男性33例,存活21例,女性30例,存活22例;年龄≥65者31例,存活14例,<65岁者32例,存活29例;透析史<5年者30例,存活27例,≥5年者33例,存活16例;血脂异常31例,存活15例,无血脂异常32例,存活28例;糖尿病者31例,存活17例,无糖尿病32例,存活26例;高血压者29例,存活11例,无高血压者34例,存活32例;透析后低钾血症者31例,存活13例,无低钾血症者32例,存活30例;并发感染29例,存活10例,无并发感染者34例,存活33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生存情况与年龄、透析史、血脂异常、糖尿病史、高血压、透析后低血钾症、并发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生存期情况与并发感染、透析后低血钾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透析史、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老年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维生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为合理的营养干预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长海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腹膜透析的共2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检测所有患者各族维生素水平及部分临床化验和检查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维生素水平、相关化验和检查指标,计算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维生素水平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组血肌酐水平(t=-6.989,P<0.001)、尿素氮水平(t=-2.044,P=0.042)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t=-2.048,P=0.042)低于非老年组,老年组维生素A水平(t=-2.629,P=0.009)、维生素B1水平(t=-2.115,P=0.035)、维生素B9水平(t=-2.250,P=0.025)低于非老年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维生素A水平(r=-0.223,P=0.036)、维生素B6水平(r=-0.270,P=0.011)呈负相关,血红蛋白水平与维生素C水平(r=0.421,P<0.001)、维生素E水平(r=0.265,P=0.013)呈正相关,三酰甘油水平与维生素B9水平呈正相关(r=0.218,P=0.042),铁蛋白水平和维生素B水平呈正相关(r=0.217,P=0.043)。老年组维生素A(χ^(2)=5.826,P=0.016)、维生素B2(χ^(2)=20.823,P<0.001)、维生素B12(χ^(2)=8.150,P=0.004)的缺乏率高于非老年组。结论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存在普遍的维生素缺乏现象,维生素水平与部分临床化验和检查指标存在相关性,有必要监测老年患者的维生素水平并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单中心27年间所有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转归,探寻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讨论减少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策略。方法回顾性观察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自1985年1月开展第1例腹膜透析以来至2011年12月间所有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开始腹膜透析的患者,并除外维持性腹膜透析不足1月者。记录患者的转归及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分析他们的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数据、透析充分性、残余肾功能、腹膜转运特性、营养状况等。结果共841例腹膜透析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女性431例(51.2%)。开始腹膜透析时的平均年龄为58.53±16.67岁。原发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第1位,为441例(52.4%),其次为高血压肾损害149例(17.7%),糖尿病肾病121例(14.4%)。患者的平均腹膜透析龄为18.63±20.35月。至2011年12月底,继续腹膜透析246例(29.2%),死亡296例(35.2%),转血液透析152例(18.1%),肾移植64例(7.6%),失访83例(9.9%)。心血管事件是首位死亡原因(41.6%);其次为感染(33.0%),包括肺部感染(23.2%)和腹膜炎(9.8%);第3位死亡原因是脑血管事件(9.5%)。转血液透析的最主要原因为腹膜透析相关感染(59.2%);然后是导管功能障碍(堵管、漂管等,25.7%);透析不充分(7.2%)。经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死亡的危险因素是老龄(HR:1.06,P<0.01);糖尿病(HR:1.88,P<0.01);血液透析转至腹膜透析(HR:1.49,P<0.01);低白蛋白血症(HR:2.44,P<0.01);血C反应蛋白增高(HR:2.07,P<0.01);低肌酐清除率(HR:1.89,P<0.05);腹膜高转运状态(HR:2.28,P<0.01)。结论在我中心,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最主要原因是死亡,其次是转至血液透析。心血管事件是第1位的死亡原因,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是转血液透析的最主要原因。老龄、糖尿病、由血液透析转至腹膜透析、营养不良、炎症状态、透析不充分、腹膜高转运状态者有着更高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一些危险因素的分析,为临床寻找腹膜透析(PD)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预测指标并减少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脏科从2002年1月~2006年12月开始PD治疗的患者163例,根据有无心脑血管病变将这些患者分为3组:第1组为无心脑血管病变、第2组为开始PD时已有心脑血管病变、第3组为开始PD后新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比较3组患者在PD治疗初始时的体重、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EF)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分析上述因素与心脑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163例PD患者中121例(74.2%)有心脑血管并发症,包括第2组75例和第3组46例。截止2007年3月,共有28例死亡,其中11例(39.3%)死于心脑血管病。第2和第3组患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多于第1组。3组患者的Hb分别为(94.3±22.4)g/L、(86.2±20.8)g/L和(86.8±18.1)g/L(P〈0.05);ALB分别为(30.6±6.5)g/L、(27.3±5.1)g/L和(27.0±5.3)g/L(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置管年龄、糖尿病及射血分数是PD患者新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PD患者心脑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与糖尿病、高血压、贫血、低白蛋白血症、超敏CRP高等密切相关。而置管年龄大、患有糖尿病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低是PD患者新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积极纠正上述因素则可能减少PD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探讨影响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69例CAPD患者透析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计算机软件包SAS 8.0对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影响CAPD患者预后的17个因素中,经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最后eGFR(OR=0.321,P=0.029)、血红蛋白(OR=0.264,P=0.008)、血清白蛋白(OR=8.815,P=0.003)、心血管疾病(OR=17.704,P=0.001)、残余尿量(OR=9.891,P=0.002)等5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结论:eGFR、血红蛋白、白蛋白、心血管疾病、残余尿量等可能是影响CAPD预后的独立因素。而性别、高磷血症、高脂血症、蛋白尿等,可能对CAPD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中心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退出的相关原因,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本腹透中心进行C A P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退出的原因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共有262例入选本研究,退出腹膜透析(PD )92例。退出患者中死亡71例(77.17%)、转血液透析14例(15.22%)、肾移植7例(7.61%)。死亡原因:心脑血管共占36例(50.70%);感染18例(23.38%);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后死亡13例(16.88%),其它4例(5.63%):恶性肿瘤2例,不明原因2例。死亡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较成活组明显升高(P <0.05),血红蛋白明显降低(P <0.05),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 P <0.01)。低白蛋白血症为患者预后独立的风险因素。[结论]CAPD患者退出的首要原因是由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低白蛋白血症是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张蓓茹  张静娟  于锐  田密  白瑜  吴岩  李德天 《医学临床研究》2013,(11):2100-2102,2105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门诊随访依从性状况和相关因素以及门诊随诊依从性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62例规律腹膜透析患者的门诊随访依从性,根据随访率将患者分为随访情况较好组和随访差组,分析随访差的原因,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预后。[结果]162例患者中位随访率是84%,其中随访好组98例(60.49%),随访差组64例(39.51%)。随访差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到医院距离远(占35.94%),经济条件不允许(占17.19%),还有部分患者嫌麻烦(占26.56%)和认为没有必要(18.75%),另外有18.75%的外地患者受到医保政策的限制,在当地进行随访。两组患者在年龄、合并糖尿病以及腹膜透析操作方式中并无统计学差异,但随访好组男性及仍从事工作患者的比例要高于随访差组,本地患者的比例也明显高于随访差组( P =0.002)。随访差组患者的住院率要明显高于随访好组( P <0.001),而退出率,无论是死亡还是转血液透析者也明显高于随访好组。两组腹膜炎发生率及退出患者腹膜透析时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腹膜透析部分患者,尤其是外地患者会因各种原因导致门诊随访依从性差,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应针对性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门诊依从性,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蒋娟  张浩  丁四清  曹薇 《医学临床研究》2013,(11):2127-2129
[目的]调查维持性腹膜透析(C A PD )患者自我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本院50例新农合CAPD患者进行一般资料和自我管理情况调查。[结果]50例新农合C A PD患者自我管理在六个大项,十三个分项的平均得分值显示患者在透析操作,服药,水盐控制三方面得分较高,各项得分良好率均在30%~40%;在透析知识,饮食摄入,心理健康等三项得分偏低,各项得分良好率均低于20%。[结论]新农合C A PD患者自我管理情况普遍较差,医护人员应对其加强透析前健康教育,指导患者严格遵守饮食原则,改善心理自我管理,帮助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腹膜透析病人的生存率及多变量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病人的生存率及其独立的预后因素,识别病人死亡的高危人群,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随诊腹膜透析病人268例,采用Kaplan-Meirie法分析生存率,采用COX模型多变量分析透析前各临床指标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68例病人中位数随访时间为26个月;1年、2年、3年及4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6%、67.1%、56.9%及44.4%;经时序检验,透析前病人年龄、体重、经济状况、残余尿量、原发病、合并疾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尿素氮、肌酐及血磷浓度对生存率均有影响(P值均<0.05);经COX回归分析,透析前病人年龄、血清白蛋白及合并疾病成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我国腹膜透析远期生存率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根据透析前年龄、血清白蛋白及有无合并疾病,可对腹透病人的预后进行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知识内容。方法:2019年9月~11月,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 15名从事腹膜透析和肾内科的医生及护理专家进行2轮咨询,确定构建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知识内容及权重。结果:2 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均为100%,专家积极系数较高。专家咨询的判断依据系数、熟悉程度系数、权威系数分别为0.867、0.840、0.854。第二轮咨询的一级条目、二级条目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04、0.442,P<0.001,专家对两级内容重要性认同的一致程度较高。最终确定包括6项一级条目,22项二级条目。结论:专家意见集中,研究结果可信度高,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知识内容的构建对于指导患者居家腹膜透析和给予理论培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腹膜透析导管外口护理对于预防导管外口感染至关重要。本文就导管外口护理的内容、导管外口护理的重要性、导管外口护理实践现况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腹膜透析导管外口护理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本研究探讨透析前基线尿酸水平与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腹膜透析患者。根据尿酸 三分位间距将患者分为三组UA(umol/L):M1(<387),M2(387-519),M3(≥519)。计算UA和全因死亡率的危险比(HR)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UA每增加20umol/L,全因死亡风险增加4%(HR=1.04,95%CI:1.00-1.08)。M3较M1的全因死亡率较高,HR为2.04(95%CI:1.01-4.12),且透析3年内UA对死亡风险预测价值更高。结论:尿酸水平与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率呈正相关;透析前UA升高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UA水平可能有助于延长腹透患者生存时限。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透析治疗。方法:36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他们所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其中接受血液透析(HD)治疗的为HD组(n=19),接受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的为CAPD组(n=17),将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透析方式均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且生存率相近。结论:选择恰当的,并及时更换肾脏替代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提高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牟建钊  陈德珍 《华西医学》1992,7(2):182-184
测定2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前、后及80名健康对照的空腹血清胃泌素(FSG)水平。发现透析前FSG(262.1±7.21pg/ml)明显高于健康人(103.0±32.4pg/ml),经透析后7天,FSG迅速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138.0±47.3pg/ml)。同时消化道出血9例中,8例出血停止。表明慢性肾功衰患者的高胃泌素血症的主要机制是肾脏对胃泌素灭活和滤过排泄减低。CAPD对高胃泌素血症所致的消化道出血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