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皮瓣的解剖学基础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1999年9月至2009年7月,在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膝上外侧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吻合以及髂胫束的血供来源,临床应用吻合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瓣移植5例、髂胫束皮瓣4例.结果 80%(35侧)膝上外侧动脉单独起自腘动脉,起始外径(1.8±0.4)mm.该动脉向外蜿蜒上行分为升、降支,从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短头肌之间的股外侧肌间隔穿出形成肌间隙(隔)筋膜皮肤穿支,或与膝上最外侧动脉在股外侧肌内吻合后发出肌皮穿支,供养大腿中下段髂胫束和前外侧皮肤,其中较粗大穿支起始外径(1.0±0.2)mm,并在深筋膜浅层或深层于近端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吻合,远端与膝关节网吻合.临床应用9例,其中修复单纯跟腱缺损5例,跟腱伴皮肤缺损2例;修复小腿、足软组织缺损各1例.随访6个月~7年8个月,带血供髂胫束修复跟腱缺损功能恢复良好,4例髂胫束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吻合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皮瓣是一种新型、简便、实用的复合(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膝上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肢体远端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根据膝上外侧皮瓣的皮支解剖特点设计以膝上外侧血管或膝最上血管为蒂的皮瓣,面积20 cm×10 cm~9 cm×5 cm,移植修复手背、腕关节、前臂远端、足背、踝关节、小腿下端等软组织较薄区域等于或小于一只手面积(即体表面积l%)的皮肤缺损.临床应用18例,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外形、色泽、弹性,以及有无瘢痕挛缩、功能障碍等.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血运障碍.随访2~15个月,肢体远端皮瓣修复区皮肤色泽及弹性较好 ,外形不臃肿,未行二期皮瓣修整,无瘢痕挛缩,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膝上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肢体远端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隐动脉膝上皮支筋膜皮瓣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为隐动脉膝上皮支逆行筋膜皮瓣移位术提供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依据。 方法 在应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 ,发现隐动脉在膝上发出恒定的筋膜皮支 ,具有一定的长度和供血范围 ,以此皮支为血管蒂 ,以股内侧中下段为供区 ,以收肌结节上 1 5cm为旋转轴点 ,设计了隐动脉膝上皮支逆行筋膜皮瓣 ,临床应用 3例 ,用于膝部软组织的修复。 结果 临床治疗窝部瘢痕挛缩、皮肤坏死伴骨外露 3例 ,皮瓣切取面积分别为 14cm× 8cm、2 5cm× 10cm、15cm× 10cm ,其中 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成活面积为 15cm× 10cm ,另 2例完全成活。 结论 隐动脉膝上皮支皮瓣为修复膝部及小腿上 1/ 3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股前外-膝上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 方法 对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采用股前外侧-膝上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中皮瓣下端以膝上外侧动脉及降支终末支为蒂作带蒂转移,皮瓣上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横支、高位皮支为蒂,在皮瓣转移后与小腿下段由足背动、静脉返流的胫前动、静脉作吻合. 结果 术后皮瓣均顺利完全成活,3~6个月随访皮瓣外观满意、伤口愈合良好、骨折在愈合中. 结论 利用股前外-膝上外侧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膝上外侧动脉(superior lateral genicular artery,SLGA)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3年10月-2019年5月,应用SLGA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6~66岁,中位年龄34.5岁.病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股外侧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5侧新鲜成人髋关节平面离断的下肢标本,经股动脉插管灌注红色乳胶,观测股外侧中、下部皮肤穿支数目、分布、蒂长与外径.结果 在股外侧中、下部共观测皮肤穿支19支,平均每侧(3.8±1.3)支.穿支主要来源于股深动脉第3穿动脉,部分来源于膝上外侧动脉及股深动脉第2、4穿动脉,股深动脉第3穿动脉皮穿支于腓骨小头上(13.8± 1.5)cm浅出深筋膜,膝上外侧动脉皮穿支于腓骨小头上(8.6±1.3)cm浅出深筋膜,皮肤穿支在穿深筋膜平面外径(0.7±0.2)mm.股深动脉第3穿动脉血管蒂外径(1.9±0.2)mm,蒂长(12.2±0.6)cm;膝上外侧动脉起始部外径(1.5 ±0.2)mm,蒂长(6.8±1.1)cm.股深动脉穿动脉与膝上外侧动脉的穿支分支相互吻合成网. 结论 股外侧穿支血管出现恒定,有较粗的血管外径,携带源动脉能获得较长的血管蒂,具备游离移植及带蒂转移所要求的解剖学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上逆行皮瓣血供及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对8具16侧成人尸体下肢新鲜标本灌注后,解剖观察大腿中下段皮肤血供情况,并应用膝上逆行皮瓣56块修复52例Guo窝部瘢痕挛缩畸形。结果:膝上前内、外侧区皮肤有丰富的血管网,并与髌周围血管肉广泛吻合。于该区设计向上的逆行皮瓣,修复Guo窝部瘢痕挛缩松解后创面,56块皮瓣成活良好,远期效果满意。。结论:膝上逆行皮瓣修复Guo窝部瘢痕挛缩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以膝上外侧动脉为蒂的股骨远端骨膜、髂胫束及皮肤组成的复合皮瓣移植的临床应用. 方法对5例手、前臂远端、踝部及足背部外伤后伴有骨、肌腱和皮肤缺损的病例,采用膝上外侧动脉复合皮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 结果随访半年~1年,复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3~5个月骨愈合,患肢外观满意,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膝上外侧动脉复合皮瓣游离移植,适合于修复手、前臂远端、踝部及足背部外伤后伴有骨、肌腱和皮肤的复合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
顺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和肌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顺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和肌皮瓣修复髂部,大转子部和腹股沟等处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顺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和肌皮瓣修复12例软组织缺损,其中,岛状皮瓣9例,肌皮瓣3例。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除1例岛状皮瓣远端发生尖部坏死经植皮愈合。其余病例术后全部成活。随访1-5年,平均2.5年,供区愈合良好,受区外形,质地及厚薄均较满意。结论 该皮瓣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其血供,具有血运丰富,血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皮瓣修复腘窝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9例腘窝软组织缺损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24~53岁,平均35.2岁。交通事故伤5例,热压伤2例,绞伤2例。新鲜创面3例,陈旧创面6例;伤后距皮瓣修复术8~24 d。软组织缺损范围5 cm×3 cm~15 cm×8 cm。采用大小为7 cm×4 cm~20 cm×8 cm的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皮瓣移位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3例皮瓣远端坏死,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2年3个月,平均1年7个月。腘窝外形良好,膝关节屈曲120~140°,伸直—5~0°。结论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皮瓣位置隐蔽,无需显露膝上外侧血管蒂,皮肤较薄,血供可靠,可切取面积较大,适用于腘窝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轴型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报告轴型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24种皮瓣、肌皮瓣及骨皮瓣,其中躯干部5种45块,下肢10种70块,上肢9种43块,通过游离移植或带蒂转位的方法,修复四肢因严重创伤所致的软组织缺损、肌腱及骨质缺损或外露。结果:移植的组织共158块,其中成活152块,坏死6块,成活率96.2%。经3个月~4年(平均20个月)的随访,皮瓣成活良好,所有修复的肢体均保留和恢复了功能。结论:利用轴型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疗程短、疗效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工业发展,机器伤数量亦随之增加,肘部以远前臂及手部可同时存在软组织缺损、肌腱及骨外露,处理不当可引起肢体伤残,甚至有截肢危险,同时修复治疗存在困难自2001年起对5例采用髂腹股沟皮瓣联合脐旁皮瓣治疗前臂软组织缺损,所有皮瓣成活,伤口均Ⅰ期愈合。1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17~34岁,平均24.2岁。均为机器绞伤,肌腱或骨外露存在,缺损面积为(6~19)cm×(6~10)cm。采用Ⅰ期清创,后择期手术治疗,皮瓣的大小为(10~20)cm×(7~12)cm,根据皮肤缺损面积确定。2治疗方法2.1皮瓣设计[1]根据创面设计皮瓣,均为顺行皮瓣,皮瓣蒂部设计为管…  相似文献   

13.
前臂骨间背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带蒂前臂骨间背侧皮瓣移位修复前臂或腕背部及虎口区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皮肤缺损(前臂4例,腕背部6例,手背至虎口区15例)的患者,应用带蒂前臂骨间背侧皮瓣移位进行修复。其中急诊皮肤缺损创面21例,瘢痕切除皮肤缺损创面4例。结果 术后25例皮瓣全部存活,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好,肤色与厚度均与受区正常皮肤接近,伸肌腱粘连不明显,伸指功能基本恢复。结论 对前臂至腕背部的皮肤缺损,应用前臂骨间背侧皮瓣转移修复是优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目的 报道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9 例下肢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大5 cm ×6cm ,最小3cm ×4 cm 。结果 19 例皮瓣完全存活,随访1~24 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为一可靠的皮瓣,该皮瓣切取方便,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为修复小腿远1/3 胫前、踝关节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和内侧双叶皮瓣,为修复肢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和洞穿伤提供一种新技术。方法依据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走行及其在股直肌两侧肌间隙中固有的皮肤穿支,设计同蒂的股前外侧和内侧双叶皮瓣。2004年12月至2006年5月,临床应用股前外侧和内侧双叶皮瓣移植5例,全部为男性。年龄23-45岁,平均32.2岁。车祸伤2例,机器致伤3例。受伤部位:前臂2例,腕部1例,小腿1例,足部1例。同时合并骨缺损2例。肢体大面积缺损2例,肢体洞穿伤3例。皮肤缺损面积:(6cm×5cm+7cm×6cm)-(13cm×7cm+17cm×8cm)。大腿供区行游离植皮。结果5例双叶皮瓣移植术后全部成活,1例于术后3个月接受皮瓣削薄术。全部病例随访4-10个月,平均8个月。双皮瓣外观和功能恢复满意。大腿供区植皮区轻度瘢痕,膝关节屈伸功能不受限。2例同期行骨移植者,术后4个月骨折开始愈合。结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同一个血管蒂的股前外侧和内侧双叶皮瓣移植术血管吻合数量少,皮瓣移植成功率高,而手术风险并未增加,适合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和肢体洞穿伤。  相似文献   

16.
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郑松  刘明  徐竹  陈斌 《中国骨伤》2007,20(11):782-783
自2005年6月-2006年9月运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手掌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32~70岁,平均41.5岁。机器伤7例,重物砸伤与木棍击伤各1例,车祸伤4例。其中足踝部软组织缺损5例,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合并慢性骨髓炎3例,手掌部软  相似文献   

17.
外踝上动脉降支蒂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外踝上动脉降支蒂逆行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3年10月利用外踝上动脉降支蒂逆行皮瓣修复踝、足部皮肤缺损合并肌腱、骨外露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9~58岁,平均37.5岁。足背软组织缺损10例,踝部软组织缺损2例。缺损面积最大11 cm×9 cm,最小8 cm×5 cm.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3个月。9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经换药治愈。皮瓣除轻度肿胀外,无溃疡等发生。结论:外踝上动脉降支蒂逆行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一期手术即可完成,具有血供可靠、切取简单安全、不损伤小腿的主要血管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采用趾腓侧皮瓣修复前足微小面积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 2012年6月,采用趾腓侧皮瓣顺行转移修复12例前足微小面积皮肤缺损患者资料,男 9例,女 3例;年龄 19~55岁,平均 27岁;左侧4例,右侧8例;趾背侧3例,跖侧9例。创面类型:外伤4例,肿瘤4例,溃疡2例,瘢痕2例。皮肤缺损面积:1.3 cm×0.5 cm~2.5 cm×2.0 cm,切取皮瓣面积:1.5 cm×0.8 cm~3.0 cm×1.5 cm。设计的趾腓侧皮瓣宽度均< 1.5 cm,皮瓣带趾腓侧趾动脉和趾神经。皮肤缺损均一期修复。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术后从皮瓣愈合、皮瓣感觉、皮瓣形态、供区瘢痕、负重行走感受五个方面对术后疗效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皮缘坏死、感染及血管危象。伤口均一期愈合。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96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质地柔软,皮肤颜色正常,无磨损及破溃,无须二期整形;皮瓣感觉正常,两点辨别觉为4~10 mm。皮瓣供区切口均愈合,瘢痕隐蔽,未影响患者行走及负重功能。术后患者均对疗效表示满意。结论 趾腓侧皮瓣顺行转移修复前足微小面积皮肤缺损,具有皮瓣耐磨、有神经支配、皮瓣感觉正常、解剖位置恒定、供区隐蔽、能恢复正常的行走和负重功能等优点,是修复足趾及前足跖底负重区微小面积皮肤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改良第四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用改良的第四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新鲜肢体作血管灌注造影,发现掌背动脉指背支与指动脉背侧支在近节指背中段相吻合。设计以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第四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环,小指软组织缺损13例。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13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皮瓣质地;厚度良好。结论:该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旋转弧度较长,适用于修复环、小指末节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腓动脉及穿支血管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4月至2008年2月,收治1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8~52岁,平均34.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坠落伤2例,慢性溃疡1例,烫伤1例.在患肢小腿外侧区沿腓动脉轴线设计皮瓣,术中游离包含于皮瓣内的1~3支腓动脉穿支,于腓动脉穿支近端结扎切断腓动脉及静脉,向远端游离至外踝尖上约5 cm并以此为旋转点,连同皮瓣向远端逆行转移覆盖足踝软组织缺损区.切取皮瓣范围为10 cm×5 cm~25 cm×15 cm,血管蒂长6~17 cm.结果术后10例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皮瓣远端局部回流不畅、浅表坏死,经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供区均Ⅰ期愈合.全部病例获5~14个月(平均9.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行走正常.结论 腓动脉及穿支血管蒂营养皮瓣血管蒂长,蒂部细小易转移而不易受压,血供可靠,切取范围大,皮肤质地良好,用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