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扭转畸形与骨关节炎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异常,疾病,发育等因素的均能诱发肢体扭转畸形,肢体扭转畸形使负重关节序列紊乱,生物力学分布异常,促使正常的软骨结构受破坏,导致骨关节炎形成。扭转畸形还可能是其它因素诱发骨关节炎的一个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7例Bell-Clapper畸形病例的总结和文献复习,提高对间歇性睾丸扭转的认识,及早诊断及手术,减少睾丸扭转坏死的发生率。对4例间歇性睾丸扭转病例及3例睾丸扭转坏死或萎缩病例的解剖与治疗的回顾作出Bell-Clapper畸形与睾丸扭转的关系分析。结果发现7例病人解剖上均有Bell-Clapper畸形,4例间歇性睾丸疼痛病人行了双侧睾丸探查和固定,3例睾丸坏死和萎缩病例行病睾切除及对侧睾丸固定术。作者提示,对间歇性睾丸疼痛的病人应提高警惕,在睾丸未发生扭转坏死之前及时行双睾探查,及时固定,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3.
髌股关节疼痛患者的胫骨扭转角CT测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胫骨扭转畸形是个新的概念,其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使用CT测量髌股关节疼痛患者的胫骨扭转角,发现其向外扭转度显著大于正常人群(P<0.05),提示胫骨向外扭转畸形易导致髌骨软骨软化症或髌股关节骨关节炎。同时,本文介绍了使用CT测量扭转角的要点及特点,证明其是种方便、直观、准确的扭转角测量新方法。胫骨扭转畸形是个新的概念,其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使用CT测量髌股关节疼痛患者的胫骨扭转角,发现其向外扭转度显著大于正常人群(P<0.05),提示胫骨向外扭转畸形易导致髌骨软骨软化症或髌股关节骨关节炎。同时,本文介绍了使用CT测量扭转角的要点及特点,证明其是种方便、直观、准确的扭转角测量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并内翻或外翻畸形的骨关节炎患者胫骨扭转异常的方向和程度,并研究胫骨扭转异常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影响。方法以10个正常膝关节作为对照,对32位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共62侧下肢膝、踝关节进行旋转中立位CT扫描,分别测量胫骨近端前髁轴、胫骨横轴及胫骨后髁轴与双踝轴之间的角度。测量股骨内外上髁轴在胫骨结节层面的投射线中点与胫骨结节内1/3连线与股骨内外上髁轴线外侧夹角(TT角),股骨内外上髁轴在胫骨结节层面的投射线中点与胫骨结节内1/3连线与双踝轴垂线交角(TT-AA角)。结果正常人胫骨外向扭转角度平均约为25°,合并内翻畸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胫骨外向扭转角明显降低,平均约为17°(P〈0.05),合并外翻畸形的膝关节胫骨外向扭转角度明显增大,平均约为32°(P〈0.05);胫骨扭转角的近端参考轴线:胫骨前髁轴、横轴或后髁轴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内翻和外翻畸形,TT角较正常膝关节明显减小(P〈0.05),TT-AA角与正常膝关节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存在胫骨扭转异常,合并内翻畸形的膝关节胫骨外向扭转角度减少,而外翻畸形胫骨外向扭转角度增加;合并内翻和外翻畸形的膝关节胫骨结节内1/3相对于股骨远端均发生明显外旋,以胫骨结节内1/3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定位标记,将导致人工膝关节假体旋转对线不良。  相似文献   

5.
痉挛性脑瘫胫骨扭转矫形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痉挛性脑瘫胫骨扭转畸形日见受到重视,本文旨在概括总结其矫形外科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6.
髌股关节紊乱与胫骨扭转畸形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振杰  袁一  刘瑞波 《中国骨伤》2015,28(3):222-225
目的 :通过分析髌股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病(patello-femoral degenerative arthrosis,PFDA)患者的胫骨扭转畸形与髌股关节在静力及动力条件下排列紊乱的关系,揭示胫骨扭转畸形诱发PFDA的可能机制。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选取PFDA患者50例86膝,男24膝,女62膝;对照组16例23膝,男7膝,女16膝。分别在CT扫描片上测量胫骨扭转角,并测量屈膝30°位时,分别在静力和动力条件下的髌股和谐角及外侧髌股角,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后,评价PFDA患者的胫骨扭转畸形与髌股关节排列紊乱的关系。进而将PFDA患者按胫骨扭转角大小分为胫骨扭转角过大组(胫骨扭转角≥30°)、胫骨扭转角过小组(胫骨扭转角<15°)和胫骨扭转角正常组(15°≤胫骨扭转角<30°),测量屈膝30°位时,分别在静力和动力条件下髌股和谐角和外侧髌股角,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PFDA患者胫骨扭转畸形与髌股关节排列紊乱的关系,尤其在动力条件下的关系。结果:PFDA患者的胫骨扭转角(30.30±7.11)°,大于对照组(23.10±4.73)°;与对照组比较,PFDA患者有较大的髌股和谐角(13.20±3.94)°及较小的外侧髌股角(12.30±3.04)°。胫骨扭转角过小组和胫骨扭转角过大组在静力及动力条件下的髌股和谐角和外侧髌股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胫骨扭转角正常组的髌股和谐角在静力和动力条件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侧髌股角在静力和动力条件下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胫骨扭转畸形者多伴有髌股关节不稳,尤其是动力状态下的匹配关系紊乱,是造成PFDA患者髌股关节紊乱的主要原因。CT检测髌股关节及胫骨扭转角,既能提供髌股关节排列的信息和髌股关节的退变状况,又能通过对两者对应关系的分析为临床更好地预防和早期治疗退变性骨关节病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胫骨扭转畸形诱发髌股关节退变性关节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实验证实胫骨扭转畸形是否可以诱发髌股关节退变性关节病。方法选取 20只成年犬,分别于胫骨上端截骨固定于内旋 30° (8只 )和外旋 30° (8只 ), 4只截骨后原位固定作为对照。 16、 24周后取髌股关节软骨,经 HE、番红花、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同时采用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胫骨扭转畸形者步态明显改变。髌股关节软骨表面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破溃。软骨基质异染性先强后弱,软骨细胞变性坏死。电镜观察发现基质内Ⅱ型胶原纤维逐渐被Ⅰ型胶原纤维替代;软骨细胞由深至浅出现细胞器的变性和功能障碍,程度随病程加剧。结论胫骨扭转畸形可以诱发髌股关节退变性关节病,在髌股关节退变性关节病防治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胫骨扭转(tibial torsion, TT)是指胫骨自身绕其纵向轴线扭转,TT畸形会导致约1%的成年人出现步态异常、膝关节疼痛、髌股关节紊乱等临床症状,在临床工作中TT易被忽略。国内目前对TT的研究主要是TT角度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报道1例TT畸形手术治疗病例,从手术治疗相关方面对TT的临床症状、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等进行文献复习及总结,为临床TT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肱骨髁上骨折后力学改变畸形愈合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至2022年在我院就诊的5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所有患者均采取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将随访6个月时并发肘外翻和肘内翻的患儿分为畸形愈合组(n=10),未发生并发肘外翻和肘内翻的患儿分为正常愈合组(n=44),比较2组患儿术前、复位后、随访6个月时的肱骨小头前倾角、Baumann角、提携角、肱骨远端扭转角,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术前、复位后、随访6个月时提携角与肱骨小头前倾角、Baumann角、肱骨远端扭转角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肘关节畸形愈合的力学因素。结果 术前畸形愈合组中Baumann角、肱骨远端扭转角、提携角均明显高于正常愈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畸形愈合组肱骨小头倾角、Baumann角、肱骨远端扭转角明显高于正常愈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前Baumann角与肱骨远端扭转角与提携角呈明显负相关(P<0.05);复位后,两组的肱骨小头倾角、Baumann角、肱骨远端扭转角与...  相似文献   

10.
胫骨扭转角是人体胫骨生理解剖的固有角度.其存在已为广大的临床工作者所认识.但对其后天形成机制和对部分临床疾病关系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近年来随着胫骨扭转畸形这一概念的提出人们对胫骨扭转角度日见重视,本文旨在概括总结其测量方法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