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描述性流行病学的队列分析 通过对描述性流行病学的讨论,我们可以了解到有限的一段时期内(“时点现患率”为一天,“死亡率”与“发病率”为一年)某人群的健康状况。这种研究常被称为“横断面”研究,它提供的是相对短暂瞬间某人群中疾病的图象。由于我们调查的目的在于确定疾病的自然史和存活状况,还必须进行纵向的研究。即在疾病初起后鉴定一组病人并随访一段时期以观察其结局如何。  相似文献   

2.
作者分析400余例在外伤后一周内发生癫癎的病例,认为此种早发性外伤性癫癎有其特点,应作为一个单独的疾病实体来认识,作者并探讨其发生的频率,影响发病率的因素,及其近期和远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hortstudy)是选择所研究疾病的一组患者与一组无此病的对照 ,调查他们对某个 (些 )因素的暴露情况 ,比较两组中暴露率或暴露水平的差异 ,以研究疾病与这个 (些 )因素的关系 ,其要点包括 :1提出可疑危险因素 :临床医生根据临床观察、病例总结及阅读医学文献 ,提出危险因素的假说。2确定目标人群 :病例对照研究所涉及的人群为目标人群。这个人群必须同时具有暴露于研究因素的可能和发生所研究疾病的可能。病例和对照的选择都应是在目标人群中进行的。3病例的选择 :病例的选择首先要力求符合公认的诊断标准 ,保证病例的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河北省健康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M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内对照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和凝胶成像分析方法对210例河北石家庄地区健康个体GSTT1、GSTM1基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河北健康人群GSTT1、GSTM1基因缺失型的检出频率分别为48.6%和59.0%。同时具有GSTT1基因缺失型和GSTM1基因缺失型个体的检出频率为31.9%。结论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习惯人群中分布差异无显著性。GSTT1、GSTM1基因在人群中的分布相互独立,无明显关联。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正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1]。按照此标准,我国2000年即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4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137.55×106人,占总人口的10.1%[2]。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增龄性疾病日益受到重视。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等脊柱退行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以颈椎病为例,  相似文献   

6.
对疾病病因的研究 ,大体上可以分为二个阶段 ,即 :提出病因假说和验证病因假说。一、提出病因假说假说的来源一般有 :1.临床观察或病例报告。2 .基础医学研究报告。3.现况调查或流行病学研究 ,即疾病分布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二、验证病因假说1.病例对照研究 :此研究系选定一组病例 ,选定一组相应对照、回顾调查其既往的某种 (些 )暴露史 ,如果病例组某种或某些危险因素的暴露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则认为该因素与所研究的疾病可能有关。这是一种由现在回顾过去 ,由果到因的调查。它既可用于筛选病因线索 ,也可用于验证病因。病例对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防治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众所周知,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 C肽可能通过促进动脉粥样的形成参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且脑卒中急性期可引起血清C肽水平的变化.这些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 C肽可能成为生物医学预防、评估或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良好指标.C肽与胰岛素同时由胰岛β细胞呈等分子分泌,近来发现其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且在1型和2型糖尿病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1].现就血清C肽在心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来流行病学限于研究大量人群中传染病的大规模暴发;新近又赋于它较广的含义,即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分布和动力学,以及影响这些特性的因素。临床医生关心个体患者的疾病,流行病学家则研究一个集团内疾病的发病情况。疾病分布的研究包括鉴定受影响人群的特殊部分,如;疾病较常发生于男性或特殊的年龄组?疾病动力学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的进行性变性疾病。它的主要病变发生在中脑黑质等处,由于黑质细胞的变性坏死导致脑内神经递质多巴胺的缺乏,从而引起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PD的发病率在整体人群中为0.1%,存65岁以上人群达1%,并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原发性PD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但根据多年的研究结果,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它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0.
以548例情感性障碍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影响本病家族传递的有关因素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先证病例与其患病亲属(Ⅰ级)的起病年龄间存在某种联系;本病患者中在某一特定出生群有聚集现象;先证病例发病前后所生子女患本病的机率无差异;也并未获得性特定传递与性连锁的充足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