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法”观测了11例硬皮病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发现硬皮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主要特点是管襻数目减少,畸形管襻增多,血流缓慢,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血球聚集,以及乳头波纹浅平等。硬皮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总积分属于中度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精神分裂症甲襞微循环改变,对精神分裂症有临床意义的甲襞微循环异常指标,精神分裂症与甲襞微循环的关系。方法应用WX—9C型台式多部位微循环显微仪及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按照田牛教授1984年提出的甲襞微循环规范化综合定量评价方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64例)与正常人对照组(23例)进行观测。结果乳头下静脉丛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头形态改变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形态积分、流态积分、管周积分、总积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管襻数、输入枝管径、输出校管径、交叉管襻数、畸形管襻数、流速、血管运动性、红细胞聚集、白细胞数、白微栓、渗出、出血、汗腺导管、襻长、襻宽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存在甲襞微循环障碍,形态方面呈现襻长较正常人短,襻顶较正常人宽,提示为慢性病的改变。乳头下静脉丛的出现是微循环障碍的代偿结果。表明在乳头下静脉丛出现之前有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它的出现使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得到改善。乳头形态改变在慢性精神分裂症十分显著。为确定其临床意义,需增加一些观测指标,如:襻顶与乳头间距,襻顶宽度与乳头形态改变的关系等,动态地综合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甲襞管襻畸形与血管的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育英 《中国微循环》2002,6(3):182-184
甲襞管襻形态是微循环观察的重要指标 ,多年来由于对甲襞管襻形状改变发生的原因及其意义不十分明确 ,因而在微循环检查时对管襻形态改变或异常管襻增多没有合理的解释 ,对微循环形态异常是否能提供更多与疾病有关的信息认识不足 ,也未引起足够重视。经过我们多年来对甲襞微循环观察及有关资料的分析 ,对微血管异常及甲襞管襻畸形有些新的认识 ,或许通过对管襻畸形的分析 ,从中得到更多与疾病发生发展有关的信息 ,以便使甲襞微循环检查得到更好地应用和推广。1畸形管襻增多正常人甲襞管襻多为发夹型 ,有少数交叉型和畸形管襻 ,其比例为6∶…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同足异趾甲襞微循环检测时质量控制。方法:用WX-753B微循环显微镜和图像处理系统,观察52名6岁健康儿童的左足五趾甲襞微循环十九项指标,并进行五趾甲襞微循环之间的两两比较。结果:同足异趾间的甲襞微循环形态学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流态和襻周状态指标各趾间无显著性差异。拇趾甲襞管襻清晰度较好、数目最多、襻长最长、直径最大、而小趾则相反。结论:同足异趾间甲襞微循环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观测儿童足甲襞微循环时,特别是动态监测病例,应选择同一足趾甲襞观测,观测部位则以拇趾甲襞最佳。  相似文献   

5.
体位改变对儿童足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微循环显微镜和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对52名年龄均为6岁的健康儿童行左足甲襞微循环观测。受试儿童取仰卧位、坐位及站立位.分别观测三种体位下的足甲襞微循环十九项指标,并进行三种体位下微循环两两比较,探讨体位改变对儿童足甲襞微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儿童足甲襞微循环管襻数目、输入校和输出枝长度、输入枝和输出枝及襻顶直径、微循环血流速度等随体应改变出现显著性变化,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变。指出观测儿童足甲襞微循环时,特别是动态监测的病例,应固定在同一体位下观测,以减少观测误差,提高足甲襞微循环的研究水平。认为仰卧位是儿童足甲襞微循环观测的最佳体位。  相似文献   

6.
甲襞微循环是全身微循环的一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身微循环状态甲襞微循环的改变与许多疾病有关。我们釆用田牛氏“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法。对30例寒冷性多形红斑患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的动态观察,发现其甲襞微循环管襻形态、血液流态及襻周状态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应用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有助于本病患者的康复。为诊断和治疗寒冷性多形红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100例慢性肝炎患者的甲襞微循环16项指标,发现其中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值、管襻数、管襻长度、管襻直径、血流速度及红细胞聚集等六项指标与健康人有显著差异。而且慢性迁延型肝炎(下简称CPH)、慢性活动型肝炎(下简弥CAH)、肝炎后肝硬化三者之间,在某些指标上亦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说明甲襞微循环检测对慢性肝炎的预后判断、疗效观察、指导治疗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斑秃患者甲襞微循环改变及实验性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德辉  冯毅 《中国微循环》1998,2(3):172-173
目的;探讨斑秃病人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实验性治疗效果。方法:对门诊斑秃病人进行甲襞微循环观测,以正常人作对照。结果:32例斑秃病人甲襞微循环的清晰度稍有下降,异形管襻比正常人增多(P<0.05)。红细胞有轻、中度聚集,血流速度减慢,部分病人有轻度襻周渗出,少数病人有襻顶出血。甲襞汗腺导管多于正常人,全秃病人又比一般斑秃病人多(P<0.001)。654-2促进了毛发生长,且新生毛发不易脱落。结论:斑秃病人存在微循环障碍。654-2对治疗斑秃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120例健康人足、手甲襞微循环检查并对比,发现足甲襞微循环管襻排列、数目、长度、管径、形态、乳头等指标与手甲襞微循环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得出足甲襞微循环正常值。指出足甲襞微循环与手甲襞比较有自己的特点,为足甲襞的临床微循环应用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妊高征孕妇的甲襞微循环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萍  许银平 《中国微循环》2002,6(3):174-175
目的探讨甲襞微循环在妊高征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襞微循环电脑综合定量分析仪对48例妊高征孕妇及20例正常孕妇进行甲襞微循环观察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评分。结果妊高征孕妇甲襞微循环中管径变细、管襻缩短、流速减慢、红细胞聚集率增高 ,其变化程度随病情加重而显著 ,总积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高征孕妇甲襞微循环中多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 ,其变化程度与病情轻重程度一致。采用甲襞微循环观察方法对妊高征孕妇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该法简便宜行 ,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人体左右足大趾甲襞微循环,探索其与脑部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用专用变倍显微系统对比观察了三组27人脑疾不同惠者和健康者的左右足大趾甲襞微循环、左右手甲襞微循环状态。结果:不同脑疾患者可见足大趾甲襞微循环状态改变,并且左右足有差异;足与手的甲襞微循环形态反映差异极大。结论:实验初步提示足大趾甲襞微循环与脑部可能相关,分析认为与中医经络一足厥阴肝经有关。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同一批平原籍新兵60人进驻海拔4700m高原暴露3月时甲襞微循环与血液动力学进行了观测。与对照组比较其结果显示甲襞管襻数目减少,长度缩短,输入枝直径扩张,汗腺导管增多;平均心率增快,血容量减少,心功能参数值下降,血液粘度、总外周阻力及平均舒张压增高,微循环血液更新流速则有明显改善,平均收缩压比同海拔应激反应期下降(P<0.01)。结合急进期与习服期已有的研究结果分析,表明了此时期微循环形态与功能特点既与应激反应期不同,又与久居习服期不同,仍处于不稳定的过渡阶段,并将此阶段称作为亚习服期。认为对此进一步探讨将有助于亚急性高山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手指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法的基础上,提出了94’上海简易诊断标准.新标准简化了观察指标,进行重新归类,并改用微循环得分代替微循环障碍得分.用百分制反映体内的微循环状态.介绍了新标准中12项指标的判断方法及积分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桂蜡膏足底穴位贴敷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50例,予以桂蜡膏足底穴位贴敷,每天一次,连续4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检查。结果:全部病例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桂蜡膏足底穴位贴敷治疗可明显改善老年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甲襞微循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吸烟量对在校大学生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应用甲襞微循环检测方法,对18名男性中等量吸烟大学生(吸烟量10~20支/天),18名男性小量吸烟大学生(吸烟数<10支/天)和随机抽取的18名不吸烟男性大学生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测,观察管袢形态、微血流流态、袢周状态,并应用田牛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法进行积分统计和对照比较。结果:吸烟组甲襞微循环多项指标异常,管袢清晰度、微血流流速、白微栓、血色、渗出、汗腺导管、乳头等各项积分值高于对照组,中等量吸烟组各分值明显高于小量吸烟组(P<0.05)。结论:吸烟对大学生甲襞微循环有一定的损害,且与吸烟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随意皮瓣循环的观察多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液灌流仪来完成,但未曾有过对随意皮瓣甲襞微循环进行过观察研究,而甲襞微循环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外周循环检测方法。 目的:通过对随意皮瓣的手指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来了解皮瓣末梢微循环的变化情况。 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手部有皮肤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随意皮瓣修复而并未进行特殊药物治疗的患者共有23例按照皮瓣移植后受伤肢体及健康肢体指端的甲襞微循环分为皮瓣组和对照组,观察皮瓣移植后即刻、7,15 d共3个时相的微循环形态、流态及襻周。 结果与结论:皮瓣组移植后即刻微循环在清晰度、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渗出方面均有很大的变化,发生微循环障碍。移植后7 d,两组红细胞聚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而清晰度、血流速度及渗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15 d,两组在清晰度、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及渗出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指端微循环的观测,能够了解皮瓣血运建立情况,给临床皮瓣断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5例健康中老年人口服茶色素前后血脂、甲襞微循环的变化。方法:服茶色素每日3次,每次250mg,连服3个月。服药前后查血脂及甲襞微循环。仪器用日立7150型生化仪、XY-3型DOC显示器,BCAC教育型微循环显微镜按田氏加权积分进行检测。结果:25例中老年人口服茶色素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茶色素对中老年人有降低胆固醇,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口腔负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其微循环机制。方法:应用Hices口腔负压仪,对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3个疗程,观察临床治疗效果;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进行甲襞微循环观察。结果:经口腔负压治疗后,疗效满意,表现为血压、体征不同程度的缓解和消失,总有效率达83.3%,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中度异常恢复到大致正常,总积分值由3.22±0.22降低至1.89±0.16。结论:口腔负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其机制与改善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