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比较肝郁证、脾虚证及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状态和柴疏四君子汤对其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郁模型组、肝郁干预组、脾虚模型组、脾虚干预组、肝郁脾虚模型组和肝郁脾虚干预组共7组,每组8只。分别采用慢性束缚、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慢性束缚+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复制肝郁、脾虚和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于造模第15天,各模型干预组大鼠分别给予柴疏四君子汤3.57g·kg-1·d-1灌胃,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14d,测定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肝郁模型组、脾虚模型组和肝郁脾虚模型组大鼠在10/s、60/s、150/s切变率下全血黏度(ηb)和还原黏度(WBRV)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脾虚模型组和肝郁脾虚模型组大鼠红细胞压积(Ht)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浆黏度(ηp)、红细胞电泳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肝郁模型组大鼠ηp显著升高(P0.05);与肝郁模型组比较,脾虚模型组和肝郁脾虚模型组大鼠ηp、红细胞电泳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郁脾虚模型组Ht显著升高(P0.05);与脾虚模型组比较,肝郁脾虚模型组大鼠低切变率下的ηb显著性升高(P0.05)。与相应模型组比较,肝郁干预组大鼠在10/s切变率下ηb、Ht、红细胞聚集指数(RE)均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TK)显著降低(P0.05);脾虚干预组大鼠ηp显著升高(P0.05);肝郁脾虚干预组大鼠ηp及电泳指数均显著性升高(P0.05),低、高切率ηb及Ht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肝郁、脾虚、肝郁脾虚3证模型大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高黏状态,但肝郁证模型血液高黏状态主要与血液中的血小板及其他大分子成分的变化有关,脾虚证和肝郁脾虚证血液黏度升高与红细胞自身流变性质变化及血小板有关。柴疏四君子汤对肝郁脾虚证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脾虚证作用不明显,对肝郁证不仅无作用,甚或加重其异常。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具有较高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血液粘滞性与中医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按全国统编教材《中医诊断学》的辨证标准,采用上海第一医科大学生产的毛细管式粘度计,对气血两虚、脾肾阳虚、阴虚阳亢、痰湿内阻及气滞血瘀证患者进行了血液粘滞性测定。结果发现随证的不同,血液粘滞性的改变有明显差异。气血两虚与脾肾阳虚证处于低血粘状态,而其他各证则处于高血粘状态。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揭示了虚、实证的实质不同,它们的形成与血液粘滞性的降低或升高直接相关。从血液粘度微观指标分析,各证又呈现特异性改变,气血两虚与脾肾阳虚证是因红细胞压积的减少引起低粘状态,它们有共同的病理基础,与脾肾功能低下气血化生不足,致使血液中有形成份减少直接相关。而阴虚阳亢证则红细胞压积显著增加,使血液表现出高浓状态,是引起肝风内动的病理基础。痰湿证血浆粘度明显增高,使血液中表现出高粘状态及临床上表现出“重浊而粘腻”的特性,与脾为湿困,健运失调,机体对(?)微物质的代谢紊乱有关。气滞血瘀证之红细胞聚集能力最强,使血细胞易于聚集成堆、淤滞不通而成瘀,与肝之疏泄、藏血、调血功能失调有关。这一规律性改变,反映出机体内血液中有形或无形成份的异常是中医证病理变化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揭示了有关证的实质,认为血液粘滞性的测定似可作为辨别有关证的客观指标,无论在临床或在理论上对中医证的认识或研究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气阴两虚血瘀证糖尿病人的血液流变性有变化,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滤过指数及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除男性患者在高切速下的全血粘度及红细胞压积升高不显著外,均有统计学意义。经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空腹血糖也有一定的下降,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别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在人群调查中69名血瘀证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改变,并与健康人群及非血瘀证患者比较。结果表明:人群中的血瘀证患者由于血细胞在量上的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及变形能力下降,导致了血液的高粘、高聚状态而使血液“如水之流”特性失常。该结果为血瘀证血液流变性异常的结论向人群外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100名正常人及糖尿病等182例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的结果。92例糖尿病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沉及红细胞压积与正常组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66例冠心病血浆粘度和血沉与正常组对照也有显著差异(P<0.0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全血粘度较高,多友性骨髓瘤及高球蛋白症血浆粘度较高,由于疾病病因不同结果也不一样,说明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在临床诊断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羟乙基淀粉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 ( HES)对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 40例外科手术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 ( HES)和对照组 (乳酸林格液 )各 2 0例。全部病人采用硬膜外麻醉 ,术中分别输注 HES和乳酸林格液各 1 0 0 0 ml。采血对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值、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血沉方程 K值、全血相对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 TK等进行检测 ,以观察 HES对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HES组不同切变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及红细胞变形指数 TK输注后明显降低 ( P<0 .0 1 ) ,血浆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相对粘度也有降低 ( P<0 .0 5 )。结论 :HES对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子对血瘀模型家兔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静脉注射右旋糖酐(40万分子量)复制血瘀证家兔模型,灌胃给予急性子水煎液,连续3天,用旋转粘度计法检测各组家兔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和纤维蛋白原(Fb)。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急性子高、中、低3个剂量组,除低剂量全血粘度1/s外,均有极显著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ESR和Fb(P<0.01)的作用;3个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全血粘度30/s低剂量组和HCT中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个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全血粘度100/s低、中剂量组,全血粘度200/s低剂量组,HCT低剂量组以及ESR高、中、低剂量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子可明显改善急性“血瘀证”状态下家兔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IgA肾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其与血瘀证的关系。[方法]根据血瘀证评分标准将184例IgA肾病患者分为血瘀证组168例(轻度组105例、重度组63例)和非血瘀证组16例,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观察各项指标与血瘀证的关系。[结果]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中红细胞变形指数与血瘀证积分负相关(r=-0.9355),其余指标与血瘀证积分正相关(r=0.1452~0.9722),相关性显著(P<0.01或P<0.05)。血瘀证组(轻度组、重度组)与非血瘀证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重度血瘀证组与轻度血瘀证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肾功能正常组与肾功能异常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除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肾功能异常组的血瘀证积分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结论]IgA肾病患者处于血液高凝高粘、血液流变性异常、微循环障碍状态,其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血瘀程度密切相关,血液流变性异常和血瘀是其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单纯脾气虚证与肝郁脾虚证内在差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探讨单纯脾气虚证与肝郁脾虚证两者间的内在差异。通过测定血浆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和小肠对木糖吸收功能 ,发现 2组病人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和小肠吸收木糖的功能均异常 ,且 2组的上述指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以上结果提示血浆中茶酚胺的水平及木糖吸收试验的异常可作为单纯脾气虚证与肝郁脾虚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117例并发IUGR孕妇和54例正常孕妇的血液流变性,研究孕妇血液流变性与胎儿生长发育及母婴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并发IUGR孕妇血液流变性减退,表现为全血比粘度高切、低切,血浆比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增高;与单纯并发IUGR孕妇相比,IUGR与妊高征和/或肝损同时存在时,血液汽变性减退更加显著。血粘度增高而扩容治疗无效(即血液流变性持续减退)的Ⅰ.UGR孕妇肝损和早产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这些母亲所生新生儿并发症增多,出生体重减轻。我们还发现,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母亲血液流变性有显著关系,出生体重与孕妇全血比粘度高切、红细胞压积呈负相关,而与孕周呈正相关。我们认为,孕妇血液流变性与胎儿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显著影响着妊高征、IUGR和肝损的发生发展。扩容治疗可改善血液流变性,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围产期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了37例脾虚型、36例肝胃不和型患者的胃肠道钡餐X线象,结果显示,在脾虚型患者中,检查出胃肠器质性病变、胃的位置低下、胃蠕动变浅、胃排空加快及结肠胀气的阳性率均高于肝胃不和型.两组之间的差别,经统计学检验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0.01).从而初步说明中医认为久病多虚、虚证病深及脾虚可导致中气下陷、运化失常、百病丛生的理论是有一定的病理基础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1989年同类型工作的基础上,增加病例数,观察了107例脾虚证患者的胃肠钡餐X(?)象,并与73例肝胃不和证患者相对照,结果显示,脾虚证患者胃张力低下,胃位置低位,胃排空加快及小肠胀气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肝胃不和证,两组之间的差别,经统计学检验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0.01),与1988年的观察结果基本相符,而由于样本量的加大,上述结果的可信性则有所增强。从而初步说明脾虚可导致中气下陷、内脏下垂、腐熟运化水谷能力低下的理论是有一定的病理基础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检测了活动型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的红细胞乙酰胆碱脂酶、血清胃泌素、血清胰多肽、血清皮质醇、餐后胃电及皮肤电等多项生化与电生理指标,结果显示患者上述各指标的均值虽然大多数与正常组均值有差异,但实际上患者与正常对照者各指标的测定值均有程度不等的重叠性.按患者发病因素的不同,初步可以把其分为若干个亚型.说明中医把溃疡病按不同的病因病机分为多个证型的理论是合理的。但研究结果也提示亚型与中医证型并非完全等同,中医证型尚有其自身的病理变化,如肝郁为主型存在试餐后迷走神经功能亢进、餐后胃泌素上升幅度大与胃运动功能亢进的病理生理改变;脾虚为主型存在试餐后胃运动功能减弱的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3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了唾液淀粉酶活性与D-木糖排泄率测定,结果:重症肌无力脾虚证唾液淀粉酶活性酸刺激前后比值明显低于正常,D-木糖排泄率降低。经强肌健力胶囊治疗以后,二项实验指标明显上升,表明重症肌无力脾虚证有其确切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强肌健力胶囊有明显的健脾益气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3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检查,并与32例健康者相应的参数作对照。结果表明:肺结核患者的全血比粘度(低切速)、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低切速)均明显增高,血沉加快,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说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存在高粘滞综合征,且进展期患者较好转期改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检查3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血液流变学参数,同时与32例健康相应的参数对照。结果表明:肺结核患的全血比粘度(低切速)、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低切速)均明显增高(P<0.01),血沉加快(P<0.01),红细胞电泳时间减慢(P<0.050;另活动性肺结核进展期患的血浆粘度显高于好转期患(P<0.01)。说明活动性肺结核患存在高粘滞综合征,且在进展期血液流变学改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52例老年IGT患者血液粘度及生化指标,并与正常组46例,DM(糖尿病)组96例进行比较,IGT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均高于正常组,以高切变率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糖、血脂增高明显(P<0.01)。与DM组比较,IGT组血液流变学及生化指标均低于DM组,以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降低明显(P<0.01)。提示IGT患者及DM患者除生化改变外,尚有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相似文献   

18.
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显像仪测定147例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流速、脾静脉血流流速,并检测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等相关指标.结果:不同证型(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脾虚湿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血瘀证)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无显著性差异;患者门静脉流速、流量,血瘀证与湿热内蕴证比较P<0.05;脾静脉内径,湿热内蕴证与肝肾阴虚证、血瘀证比较P<0.05,与脾肾阳虚证比较P<0.01;脾静脉流速,血瘀证、脾肾阳虚证与湿热内蕴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脾静脉流量湿热内蕴证与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比较P<0.01;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与Ⅲ型前胶原,肝肾阴虚证与湿热内蕴证比较P<0.05.在Child-Pugh分级中,C级脾肾阳虚证发生率最高,A级肝气郁结证发生率最高.结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证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湿热内蕴证和肝气郁结证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笔者医院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118例,其中轻度36例,中度49例,中重度33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检测血浆Hcy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轻度组比较,中度、中重度组血浆Hcy水平、阳性率均显著升高(P<0.05);随着听力损伤程度的加重,血浆Hcy水平也随之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突发性耳聋患者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全血黏度(低切)、血细胞比容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升高(P<0.05);突发性耳聋各组血浆Hcy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及血小板聚集率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Hcy呈高表达状态,血液黏度增高,且血浆Hcy的表达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