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泰安市自开展无偿献血以来,经过广泛宣传、发动等工作,以及市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临床用血已经100%来自无偿献血,基本满足了血液供应,同时提高了血液质量,但是无偿献血也存在血液报废的问题,经统计,2002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共采集血液31813人次,报废血液1194人次,占献血人数3.75%,为了进一步提高血液质量,减少血液浪费,笔者就血液报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的原因。方法对2003~2004年扬州市区无偿献血的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扬州市区共采血23258例,报废血液804例,占3.46%。街头动员献血15519例,血液报废421例,报废率2.7l%;街头自愿献血7739例,血液报废383例,报废率4.95%;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77.7,P〈0.01)。ALT阳性399例,占报废率1.72%;脂肪血152例,占0.65%;过期血89例,占0.38%;HBsAg73例,占0.31%。结论加强献血前宣传教育,强化血液管理可减少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19,(9):1264-1266
目的了解东莞市无偿献血重度乳糜血液报废的情况,调查引起血液重度乳糜的原因,通过相关措施降低重度乳糜血液报废率。方法采用现代血站信息管理系统SHINOW 9. 0对2013—2017年东莞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重度乳糜报废的血液40 174 U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季度重度乳糜血液报废率及其变化。结果从2014年开始采取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网络媒体宣传普及和献血形式转变等措施后,东莞市2013—2017年无偿献血重度乳糜血液报废量占血液报废总量的平均百分比为47. 99%且逐年下降,重度乳糜血液报废量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通过对血液采集各个环节的分析,加强质量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降低重度乳糜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液报废的原因,探讨如何减少血液的报废,提高血液的合格率。方法对2005~2007年深圳市龙岗区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无偿献血血液报废中脂肪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是主要报废原因。结论①脂肪血报废与采血前咨询程度及群众对献血知识普及率低有关,需加强对献血者的咨询及宣教,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必要的体检;②采血前初筛ALT,降低因ALT不合格所致的血液报废,对减少血液报废,节省血液资源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措施以降低血液的报废率.方法 选取接受无偿献血的血液5600份,对血液进行相关检测,对血液的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造成血液报废的原因.结果 本组实验数据中共有316份血液通过检测后不合格,为报废血液,占总血液检测数量的5.54%.其中因血液本身检测不合格造成报废的有240例,因血液储藏管理不善造成的报废数量为76份.造成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是血液检测不合格,经过对血液报废原因的统计,造成血液报废的原因主要有血清谷-丙氨基转移酶升高有98例,占40.8%;梅毒阳性有81例,占33.75%;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有29例,占12.1%,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有21例,占8.75%;艾滋病毒阳性有11例,占0.46%.而造成血液报废的人为因素主要有血液的储藏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是血袋过期密封不严,血袋产生破损以及标签缺失情况.结论 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有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增高,梅毒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艾滋病毒阳性,对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要注意血液的储藏,对血液的储藏加强管理,并在操作过程中药注意规范操作,以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血液制备环节报废原因进行分析并改进,从而减少该环节血液报废率,提高血液制备的合格率。方法:分析2016年血液制备环节中血液报废原因,采取对应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所造成的血液资源浪费,同时保证血液质量。结果:针对不同报废情况,采取对应改进措施后,再统计2017年度及2018年度部分月份在血液制备环节的报废率,较之2016年,中重度脂血、血袋破损、颜色异常三个方面均有所降低。结论:该措施可促使工作高效化、流程合理化,最终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降低血液非正常报废率,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对2005~2010年血液非正常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非正常报废率呈下降趋势,报废以破损、溶血、脂血为主。结论血站质量管理部门应从选好采血袋、加强体检咨询、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强化护理人员采血技能训练、科学合理储血等入手,有效降低血液的非正常报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为寻找相应预防措施以减少不必要的血液资源浪费提供参考。方法:盘锦地区2011-201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共计34 443份,对血液因检测因素不合格和非检测因素检查不合格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3年盘锦地区血液报废率分别为4.39%、7.06%和9.09%,呈逐年上升趋势;血液报废中,检测因素占比为14.65%,非检测因素占比为85.35%;检测因素血液报废率由高至低为抗-HCV、HBsAg、ALT、抗-TP和抗-HIV,非检测因素血液报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脂肪血、非标量、析出、破损、溶血、凝块和过期;在各种因素血液报废率中,脂肪血所占比率最大。结论:通过对各种因素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规范采供血管理、加大对采、制、存、供等各环节的质量监控,有效控制血液报废,节约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统计分析血液报废情况,寻找减少血液浪费的措施,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方法 对2008至2012年韶关市无偿献血中不合格血液,按不合格的原因归类统计分析,判断影响血液报废的因素.结果 脂肪血是我市血液报废的首要原因,ALT与血液传播疾病紧随其后.在报废血液中,脂肪血占41.13%,ALT阳性占21.58%,HbsAg阳性、梅毒阳性、HCV阳性、HIV阳性约占29.35%,其他原因占7.30%.结论 加强献血前知识的宣传和进行ALT和梅毒采前快速检测,及提高HBsAg快速检测的质量,可以有效提高合格血液、无偿献血者的招募率和减少采集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3~2016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的途径,以确保血液安全的前提下避免血液浪费.方法:统计分析2013~2016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结果:2013~2016年本中心共采集制备血液1868257U,报废136265U,血液报废率为7.29%,各年份间报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4.68,P<0.001),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71370U(3.82%),其中报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HBV>TP>HCV>NAT>HIV;非实验室检测不合格报废64895(3.47%),其中乳糜血报废占2.02%.结论:2013~2016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血液报废主要原因为实验室检测感染标志物阳性血.做好献血前咨询和初筛工作,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和科教普及工作,加强采血员工的业务培训以及规范操作规程,对降低血液报废率,统计分析血液报废原因可以查找血液质量管理问题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保证采用血安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无偿献血者血液复检报废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郑利  王珺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219-2220
为了减少血液报废,及时总结无偿献血的工作经验,笔者对郑州市2002--2007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复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统计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勇 《医疗装备》2019,(5):30-31
目的探讨成分血制备过程中发生血液报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为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血液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制备的成分血液54 636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成分血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数量,并对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行归类与分析。结果 54 636袋成分血在制备过程中报废2 909袋,占总量的5.33%。血液报废的原因有脂肪血、血浆颜色异常、血液凝块、破损、操作不当5种,因此造成的血液报废数量分别占成分血总量的5.10%、0.10%、0.03%、0.09%、0.01%。结论在血液分离制备、储存保管、发放运输等过程中,应采取加强血液采集质量管理、提高成分血制备水平、严把血液保存条件、加强各环节质量管理等措施,以达到降低血液报废率、减少血液资源浪费的目的,从而确保所采集血液能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3.
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文声  何锐洪 《现代医院》2010,10(12):115-116
目的对无偿献血不合格血液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减低血液报废率的有效途径,进而采取措施,减少血液浪费。方法对2008年、2009年我站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最常见的原因是ALT不合格,其后依次是脂肪血、HBsAg、梅毒、抗-HCV、不足量以及其他。结论为降低血液报废率,血站内部应加强质量管理,规范采供血行为,大力加强对献血者献血前的宣传及咨询指导工作,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肇庆市中心血站非阳性血液报废原因,并制定相关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血液资源浪费。方法收集2015~2019年肇庆市中心血站非阳性血液报废原因的数据,并整理报废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5~2019年非阳性血液共报废7104例(0.66%),非阳性血液报废原因由高到低分别为脂肪血4481例(0.42%)、血量不足1836例(0.17%)、破袋612例(0.06%)、离心报废96例(0.009%)、其他79例(0.007%)。近五年血量不足引起非阳性血液报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五年离心报废、破袋、脂肪血、其他等因素引起非阳性血液报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五年非阳性血液总报废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5~2019年间肇庆市中心血站非阳性血液报废原因以脂肪血为主,其次为血量不足和破袋,需加强血液制品管理,针对血液报废原因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以便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心血库血液报废的原因,以减少血液报废的发生。方法:选择中心血库2009年11月-2010年10月、2010年11月-2011年10月及2011年11月-2012年10月血液报废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寻找报废的原因及有效的降低报废率的方法。结果:2009年11月-2012年10月的平均报废率为6.97%;检测不合格是主要的报废原因;报废类型主要以HBsAg阳性、脂血、过期、梅毒为主。结论:建立合理、规范的采血及检测、管理等方法能有效的减少血液报废情况的发生,从而节约血源,使更多的患者获得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16.
血液是救助生命的宝贵资源,保证血液安全,减少血液报废是无偿献血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我们对福建省某血站2002-2003年57 923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保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为探求加强无偿献血管理的有效方法,提高血液质量、保障临床输血安全,降低血液报废率。我们对2006—2008年台州市中心血站血液报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应急采血对血液安全及报废率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绵阳中心血站和德阳中心血站2007~2009年每年5月每日采血量、传染病检测阳性报废量、乳糜血报废量、新鲜冰冻血浆制备量、悬浮红细胞出入库量和外调血量,以及每年6月全血和悬浮红细胞过期报废量。结果 2个血站在震后1周内的血液采集量分别为1 257.5U和708U,日均采血量较震前大幅度增加;2个血站震后传染病检测阳性报废率与2007年、2009年同期相比无显著变化。绵阳中心血站2008年5月乳糜血报废率与2007年同期基本持平但略低于2009年,德阳中心血站该指标则较2007年、2009年同期大幅度上升;与2007年、2009年同期相比,2个血站2008年6月血液过期报废量均大幅度上升。结论在采血能力未受到明显影响的情况下,血源、血液安全及应急采血能力能够得以保障。但血站应积极完善血液应急保障预案,在确保应急采供血安全的同时,合理估计临床血液需求。  相似文献   

19.
胡秀兰 《职业与健康》2006,22(7):531-532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目前,濮阳市临床用血全部来源于自愿无偿献血。2002~2004年为临床医疗单位供血量分别为:2002年2262430ml,2003年3847890ml,2004年3878770ml。为进一步加强血液质量管理,减少血液报废,笔者现对2002~2004年濮阳市血站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长沙地区血液成分的收回和报废情况,了解献血者血型血清学因素对报废率影响,探寻有效措施为临床提供安全血液。方法 对2016年—2022年来医院所退回的血液成分按原因、类别、收回后报废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其中血型血清学阳性者,完善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ABO血型确认等实验;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年内血液成分总体收回率为0.88‰~1.33‰,各类血液成分的出库报废率在0.08%以下;血小板报废占收回比例维持低平,冷沉淀波动较大,血浆及红细胞类略有上涨趋势;血液收回后报废的主要原因为配血不合、血袋破损、絮状物和凝块等;因血型血清学因素所致报废血液中,属于女性献血员的有119袋(60.41%),男性有78袋(39.59%);男性与女性在总体检出、直抗检出、抗筛检出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64、0.759、0.159,P>0.05)。结论 鼓励健康适龄人群尤其是男性积极参与无偿献血,血站与医院加强沟通,提升血液需求预测准确性,加强献血员征询、血液检测和供应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完善血液调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