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及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脑梗死组3组。分别测定其血白细胞计数和血清CRP含量,并与6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及血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增加。重度脑梗死组患者CRP水平及血白细胞计数均高于中度和轻度脑梗死组患者(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及血白细胞计数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疾病越严重,CRP水平及血白细胞计数越高。  相似文献   

2.
外周血白细胞动态测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发现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病后多出现外血白细胞(WBC)计数的变化 ,国内外期刊也陆续发表了多篇有关文章 ,但外周血白细胞动态测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判别分析国内却少有专题报道。本文经 2 10例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探讨WBC计数对脑梗死患者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内外周血白细胞及亚型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统计其外周血白细胞及其亚型细胞变化,并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DWI测定脑梗死体积,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统计。结果:脑梗死急性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相比白细胞总数升高及淋巴细胞减低更为明显(P0.05),且发病时间≥3.5 h、NIHSS评分≥3.5分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初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可能有助于推测脑梗死可能的发生时间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梗塞的部位、范围、机体的代偿能力和处理正确与否等。本文对53例白细胞增高及49例白细胞正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进行比较,其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住院病人102例,均符合1995年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且经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为除外其他可造成白细胞计数改变的影响因素,入选病例条件为发病后3d内入院者,且无感染、血液病等。102例中,男57例,女45例,年龄42~90岁,平均(62.9±14.8)岁。1.2 试验分组与分型 根据病人的白细胞数分为高白细胞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开展本次研究,回顾临床资料,以不同护理措施为分组依据,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不良心理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不良心理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低(P0.05);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不仅可以改善不良心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俊霞  任千民 《临床荟萃》2008,23(13):936-937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白细胞计数可能与急性心机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笔者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180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时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180例,均经临床症状、全导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具有溶栓指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60例,男36例,女24例,分为3组:①溶栓治疗24小时内NIHSS评分减少大于或等于4分为溶栓治疗成功组,共有36例;②溶栓治疗24小时内NIHSS评分改善小于4分为溶栓治疗不成功组,共有11例;③采用改善循环、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为常规治疗组,共有13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炎症反应指标(体温、外周血白细胞数目)与卒中严重程度(NIHSS评分)的关系,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溶栓治疗成功组与其他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变化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炎症反应指标与卒中严重程度(NIHSS评分)相关.治疗前NIHSS评分越高,外周血白细胞数目越多,在发病后第2、3天明显(P<0.05);体温升高在第3天明显(P<0.05).与其它两组比较,溶栓治疗成功组在治疗后1d、6d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下降;在治疗后第2d体温显著降低(P<0.05),外周血白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越严重,炎症反应越明显,体温、外周血白细胞数目,超早期成功的溶栓治疗能显著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运动功能恢复十分重要。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对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并与非早期康复组100例进行对照研究。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0年1月~2001年6月入住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2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间发病时间、年龄、伴发疾病、既往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患者针刺前后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变化的初步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应用较广泛,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1]。为了探讨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诱发电位的影响,我们观测了急性脑梗死患者针刺前后诱发电位的变化,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例入选者来自于2002年9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63 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 分为发生组 31 例和未发生组 32 例。 比较两组患者病灶位置、性别、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吸烟史、酗酒史、肝功能,分析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病灶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 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及中段脑梗死是诱发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 )。 结论:急性后循环脑 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女性、中段脑梗死为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重点予以关注,并积极实 施相关防治措施,以降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我科自 1999年 1月~ 2000年 4月,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早期介入康复治疗 50例,并与单纯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 50例进行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999年 1月- 2000年 4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所有病例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1]并经头颅 CT检查证实。两组病人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发病时间、年龄、伴发疾病、既往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 Barthel指数、 Fugl- Meyer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1.2方法 早期康复组病人起病 2周内,一般生命体…  相似文献   

12.
正缺血半暗带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关键,早期实现血管再通是挽救缺血半暗带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我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探讨NIHSS评分与血管闭塞及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归分析我院2011年-2015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溶栓临床资料,共入选85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性及外周血白细胞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影响变化.方法 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0名健康人进行血流变学参数及外周血白细胞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 血液流变性及外周血白细胞异常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分组,各27例。对比三组基线资料、血清hs-CRP、Hcy、TIMP-1水平,并分析血清hs-CRP、Hcy、TIMP-1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关联性。结果三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史等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清hs-CRP、Hcy、TIMP-1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分析可知,血清hs-CRP、Hcy、TIMP-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s-CRP、Hcy、TIMP-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可一定程度反映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后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影响老年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在高脂血症、吸烟史、酗酒史、家族史、肝功能异常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病灶位置、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项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女性、高血压、糖尿病、中段脑梗死是导致老年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女性、高血压、糖尿病、中段脑梗死均是导致老年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并予以相应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溶栓疗法的护理方法。方法 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前、后病情变化。结果本组有14例溶栓成功,5例病情明显减轻,1例患者频发TIA溶栓治疗无效,总有效率86.7%。结论护士密切观察病情、精心护理,是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较佳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67例和正常尿酸血症组66例。分别于入院当日及入院第14d进行NIHSS评分测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血症组入院当日及入院14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正相关,是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67例和正常尿酸血症组66例。分别于入院当日及入院第14d进行NIHSS评分测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血症组入院当日及入院14天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正相关,是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32-3333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对其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康复组在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仅仅进行常规的治疗护理,而不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结果 康复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可以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残疾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直是临床的重点课题。急性脑梗死,特别是发病在6 h以内的超急性脑梗死,脑组织损害尚属可逆性阶段,存在功能性电活动可恢复区,这种恢复具有时间限制。实践证明,早期溶栓治疗有效,而且是发病时间越短,疗效越好。超急性脑梗死的及时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04~2007-04临床疑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86例,其中男59例,女27例,年龄42~78(平均60)岁。本组均做头颅常规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DW I)扫描。1.2方法使用飞利浦G yroscan in tera 0.5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