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唐春云 《全科护理》2012,(16):1496-1497
[目的]总结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早期观察及护理。[方法]对38例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肢体肿胀、疼痛及肢端循环等情况进行早期观察,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37例病人病情得到控制,恢复健康,1例病人截肢。[结论]加强对病人早期的观察与护理,及时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先兆症状,是提高治愈率和改善预后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早期监护及功能锻炼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伟华 《护理研究》2005,19(11):2303-2305
[目的]总结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0CS)病人的早期监护及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骨折合并ocs病人进行术前动态监护及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结果]随访6个月~12个月,29例骨折均愈合良好,未留后遗症;6例切开减压治疗病人,术后关节及肌力恢复未受明显影响。[结论]骨折合并OCS病人,实施早期监护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明显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手部挤压伤并发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切开减压同时骨折内固定治疗手部挤压伤并发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43例手部挤压伤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取早期手术松解肌筋膜室,充分暴露内在肌减压,同时对有骨折的行内固定术,术后辅以早期康复锻炼。结果:43例病人随访时间2~18个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为优33例,良7例,差3例,总优良率93%。结论:早期切开减压(同时对有骨折的行内固定术)是治疗手挤压伤并发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一种疗效满意的方法,早诊断和早治疗可以提高手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四肢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间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1]。是四肢骨折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软组织损伤较严重的情况下,尤其是手臂和小腿的挤压伤、碾压伤等。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必将发生肌肉、神经血管的不可逆性损害,产生缺血性肌挛缩,严重者发生肢体坏死或坏疽,还会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如肌组织坏死释放大量肌红蛋白和钾离子进入血循环,产生以高血钾、肌红蛋白尿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2]。因此,早期发现与治疗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是抢救病人生命,保…  相似文献   

5.
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碧琴  )  蔡素钦  )  欧亚妹  ) 《全科护理》2009,7(25):2300-2301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骨筋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常发生于前臂掌侧和小腿,是尺桡骨、胫腓骨骨折的严重并发症^[1]。如发现不及时或护理不当可导致伤口感染及骨髓炎,甚至造成缺血性肌挛缩及肢体坏疽,严重影响患肢功能。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治疗措施至关重要。现介绍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术后治疗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对本科2010年1月—2014年3月26例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在行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后,行 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7 d~20 d。除去一般护理方法外,对引流管、引流量、负压吸引力、漏气状况进行了全面观察、记录及相应的护理。[结果]每2 h观察 VSD负压封闭装置情况可以及时地为主管医生提供病人的最新病情,而 VSD负压维持在-0.04 MPa~-0.01 MPa可以达到有效负压吸引。[结论]负压封闭术在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中效果显著,转变了传统换药、引流方式,减轻了病人痛苦,提高了治疗率。但术后护理也很关键,特别是对引流量、负压吸引力、漏气状况的相应护理,对最终的康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陆伟华 《护理研究》2005,19(25):2303-2305
[目的]总结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OCS)病人的早期监护及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骨折合并OCS病人进行术前动态监护及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结果]随访6个月~12个月,29例骨折均愈合良好,未留后遗症;6例切开减压治疗病人,术后关节及肌力恢复未受明显影响.[结论]骨折合并OCS病人,实施早期监护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明显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脓毒血症合并右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行"右前臂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室问隔缺损(VSD)负压引流术"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收治右臂肿胀明显,脓毒血症合并右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儿1例,入院后全身抗感染,抗休克,并立即行"右前臂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VSD负压引流术"、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辅助呼吸,随后根据患儿病情特点制订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加强全身抗感染、抗休克,术后观察及护理,患儿7 d后成功撤机及拔除VSD负压引流管,第20天病情稳定转普通外科继续治疗,1个月后病情痊愈出院.结论 早期手术切开引流、护理观察及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江育琴 《护理学报》2009,16(8):45-46
总结消淤酊治疗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护理经验.加强责任心,遵医嘱定时给病人换药,测骨筋膜室内的压力.特别是听取病人主诉,如疼痛、麻木等.仔细观察患肢肿胀及远端脉搏及生命体征、尿量等变化,做好心理护理,是应用消淤酊使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骨筋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常发生于前臂掌侧和小腿,是尺桡骨、胫腓骨骨折的严重并发症[1].如发现不及时或护理不当可导致伤口感染及骨髓炎,甚至造成缺血性肌挛缩及肢体坏疽,严重影响患肢功能.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治疗措施至关重要.现介绍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地震后发生挤压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措施. 方法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25例地震伤病例中,有35例并发挤压综合征,对其按性别、年龄、伤后就诊时间、治疗过程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35例挤压综合征患者中,前臂受伤7例,小腿25例,手掌3例,其中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伤后至入院时间6~92 h,平均49.3 h.35例均进行彻底切开减压处理,其中6例治愈,2例遗留肢体功能受限;27例术后发生肌群广泛坏死并发感染,最后行截肢处理,所有35例无死亡.挤压综合征发生率中,青少年(14岁以下25.8%)与成年人(14~59岁为8.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就诊时间晚者(48 h后31.0%)OCS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就诊患者(48 h内3.5%). 结论 获救时间、诊治延误及年龄均是挤压综合征发生的高危因素.对地震伤后挤压综合征伤情高度重视和准确判断,早期诊断,及时充分减压,是对地震伤并发挤压综合征最主要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挤压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巍  王清朴  班开洪 《华西医学》2009,(10):2612-2613
目的:探讨本次汶川大地震中挤压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8例挤压综合征患者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主要针对急性肾衰和局部创伤给予综合治疗。结果:7例完全治愈,1例基本治愈,没有死亡病例,优良率100%。结论:以补液、利尿和全身营养支持为主的综合治疗配合血液透析可很好地控制病情发展,促进转归;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实施局部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或截肢术。  相似文献   

13.
田丰 《全科护理》2008,6(32):2918-2919
[目的]探讨分析地震伤病人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I)S)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诊治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研究四川省人民医院“5·12”大地震后收治的860例地震伤病人的病历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地震伤病人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严重创伤后的低血压、大量输血、低氧血症、挤压综合征与ARDS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年龄、严重创伤后的低血压、大量输血、低氧血症、挤压综合征是地震伤病人并发ARDS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微小切口减压在急性下肢动脉损伤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疗效。方法:2008年11月-2010年10月对22例(23条肢体)急性下肢动脉损伤术后并发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施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微小切口减压术。结果:23条肢体中17条减压创面肉芽新鲜,13条肢体肿胀明显消退,Ⅱ期行减压切口缝合术;6条肢体经再次清创后以VSD材料覆盖,再次负压引流后肉芽新鲜,行减压切口缝合术;缝合创面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和植皮等。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微小切口减压能有效预防急性下肢动脉损伤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降低创面感染风险,促进创面修复,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7例地震伤儿童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和护理,探讨其合理的判断指标及治疗护理措施。早期密切观察患肢肿胀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四肢末梢血氧饱和度检测,对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2例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予抗炎、半量甘露醇加β-七叶皂甙钠脱水消肿治疗;16例肢体骨折患者及时予石膏托或支具外固定。结果22例治疗成功保住了患肢;4例截肢(1例膝下、3例膝上);1例死亡。认为对儿童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进行早期密切观察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成功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患肢末梢血氧饱和度检测是一个可靠、直观、可行的判断指标;早期半量甘露醇加β-七叶皂甙钠脱水消肿、积极抗炎、配合支架外固定等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地震创伤后急性肾损伤(AKI)发病情况和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21例地震创伤后AKI患者为研究对象,转我院时间为受伤后17~752h,平均(139.3±177.9)h;5例诊断挤压综合征。全部病例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血电解质﹑肝功能﹑血清白蛋白﹑肾功能﹑血尿酸﹑血气分析检查。观察其临床转归。结果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折及挤压伤,平均Hb、ALb、Ca^2+﹑HCO3^-低于正常,平均血UA﹑P3+高于正常;与非挤压综合征患者相比,挤压综合征患者血K+﹑P3﹑BUN升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例行解压术,1例行截肢术;6例行血液净化,其中1例行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5例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经综合治疗,12例肾功能完全恢复,3例肾功能好转﹑4例肾功能未愈转外省医院继续治疗,1例肾功能未愈在我院继续治疗,1例死亡。结论地震创伤后AKI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早期诊断,及时﹑妥善处理局部挤压伤,及早行血液净化治疗,是治疗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Crawford B  Comstock S 《CJEM》2010,12(5):453-456
Acute compartment syndrome is a limb-threatening condition in which early diagnosis and surgical consultation for fasciotomy are required to preserve functional outcome. The diagnosis is typically considered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mechanisms of injury such as a direct blow and crush to the compartment, particularly when there is a fracture in the same compartment.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patient with acute compartment syndrome of the dorsal forearm that occurred as a result of an atypical noncontact traumatic mechanism. Establishing the diagnosis of compartment syndrome was complicated in this patient, as some of the signs and symptoms of acute compartment syndrome could have been attributed to the presence of a coexisting rupture of the extensor digitorum muscle. This report serves to remind emergency physicians that, although rare, acute compartment syndrome can result from exertional and noncontact traumatic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8.
Crush syndrome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crush syndrome,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rhabdomyolysis, compartment syndrome and crush syndrome, and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on the pre-hospital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management of the condition. Clinical features: Three case reports are described of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crush syndrome following drug induced coma, including one patient in cardiac arrest. Raised compartment pressures were confirmed by manometry, and extensive rhabdomyolysis by myoglobinuria and raised creatine kinase. Intervention and outcome: Vigorous medical management was undertaken including infusion of large volumes of intravenous fluid, and therapy with bicarbonate; mannitol, frusemide and dopamine. Surgical fasciotomy was not performed and a good outcome resulted in each case. Conclusion: Drug induced coma is now the commonest cause of the crush syndrome. Effective medical management may obviate the need for surgical fasciotomy in cases with raised compartment pressures.  相似文献   

19.
21例胫腓骨骨折合并动脉损伤患者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合并动脉损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在605例2001年10月至2005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胫腓骨骨折患者中,伴有月国动脉、胫前和(或)胫后动脉损伤的21例患者资料。结果月国动脉损伤14例(66.7%),其中4例伴月国静脉损伤;胫前动脉4例(19.0%),其中2例伴胫前静脉损伤;胫前胫后动脉3例(14.3%),其中伴胫前、胫后静脉损伤各1例。血管吻合术11例,取栓加血管修补术5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1例,人工血管移植3例,单纯胫前动脉残端结扎止血1例。最终8例(38.1%)患者保肢成功,13例行二期截肢(趾)手术。截肢(趾)组13例患者均于骨折固定术后48h内发现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色泽改变,与保肢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例患者行骨折固定前发现伴有骨筋膜室综合征于术中减压,另有2例术后预防性切开减压,其中3例最终保留患肢。结论对于胫腓骨骨折,特别是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需警惕伴行动脉损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合并重要动脉损伤的胫腓骨骨折,及时重建血管并处理骨筋膜室综合征,对患肢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8年12月~2011年8月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覆盖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张术后创面。结果术后5~10 d移除引流敷料,见切口内肉芽组织新鲜,无明显感染。11例减张伤口予直接缝合,14例伤口行植皮术。随访时间3~18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无功能障碍,外形满意。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可有效处理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张术后伤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