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抗滤过泡的瘢痕化是眼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研究已证实热休克蛋白47(HSP47)的表达上调与人体多个器官和组织胶原纤维的合成以及组织纤维化过程密切相关,但其与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的纤维化是否有关尚不清楚。目的探讨HSP47与大鼠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组织纤维增生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PF级Spargue—Dawley(SD)大鼠10只,所有大鼠右眼均行常规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左眼为正常对照眼。应用随机数字法将术眼随机分为术后7d组和14d组,每组5只。术后每日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滤过泡形态及眼前节情况。分别于术后7d和14d采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并制备正常对照眼结膜组织和手术眼术区组织标本,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标本中胶原纤维的增生及HSP47在滤过泡中的表达情况,计算标本中HSP47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比,即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10只大鼠右眼术后均可见弥散隆起的结膜滤过泡,局部炎症反应轻微。苏木精一伊红染色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眼结膜下组织比较,抗青光跟滤过术后术跟滤过泡组织中可见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增多,呈疏松束状至致密束状排列。HSP47在SD大鼠正常对照眼结膜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质中可见棕黄色染色,而在滤过术后7d的滤过泡组织中,HSP47在阳性细胞中染色强度较正常对照组增强,HSP47阳性细胞百分比为(56.40±1.12)%,与正常对照组的(13.70±0.7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滤过术后14d时HSP47在滤过泡中的阳性细胞百分比为(23.90±0.76)%,与术后7d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是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SD大鼠抗青光眼滤过术后HSP47的表达量与滤过泡中成纤维细胞的活性相一致,提示HSP47在胶原合成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夏丹  孙红  刘溢  袁志兰 《眼科研究》2014,(2):131-136
1背景眼外滤过手术一直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术式,而其术后滤过道瘢痕化是导致青光眼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找有效和安全的抗瘢痕药物是抗青光眼滤过手术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评价HCPT对结膜下滤过泡的抗增生作用及其最佳剂量。方法12~16周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制作抗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丝裂霉素C(MMC)组、0.3g/LHCPT组及1.0g/LHCPT组,每组10只,均取右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中在不同组兔眼巩膜表面及巩膜瓣下分别放置含生理盐水、0.3g/LMMC、0.3g/LHCPT及1.0g/LHCPT的棉片5min。于术后l、4、7、14、21、28d用Icare眼压计测量眼压;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术眼滤过泡情况以评价各种药物的疗效,球结膜、角膜、前房炎症反应、虹膜周边切口及晶状体混浊情况,加前置镜后观察视网膜情况,以评估药物不良反应。于术后7、14、28d分别处死3、3、4只动物,取术眼5mm×5mm手术区组织,包括球结膜、结膜下组织及巩膜,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三重染色,比较各种药物的抗纤维组织增生效果。采用Kaplan—Meier分析比较各组兔术眼功能性滤过泡的生存时间。结果各组伺实验兔术眼的眼压随着时间的变化明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0.79,P=0.00;F时间=85.34,P=0.00;F交互作用=2.13,P=0.01),其中MMC组和1.0g/LHCPT组术眼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值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和0.3g/LHCPT组仅能分别维持低眼压至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术后生理盐水组、MMC组、0.3g/LHCPT组及1.0g/LHCPT组术眼滤过泡存活时间分别为(11.3±2.8)、(19.5±2.4)、(13.3±2.2)和(20.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11.92,P〈0.01),1.0g/LHCPT组术眼滤过泡存活时间较其他组明显延长。术后7d内,各组术眼滤过泡面积和高度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14、28d,生理盐水组和0.3g/LHCPT组较1.0g/LHCPT组与MMC组的滤过泡面积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表明,MMC组与1.0g/LHCPT组术区组织中炎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膜下组织中纤维细胞增生量下降,胶原纤维染色减少。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局部应用1.0g/LHCPT能抑制术区组织的炎症反应和胶原纤维的增生,有效降低眼压,且功能性滤过泡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3.
背景制作合适的青光眼滤过术后球结膜滤过泡的动物模型并观察滤过泡形态及组织病理学的动态变化,有助于了解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病理变化,并掌握青光眼术后抗滤过泡瘢痕化治疗的时间窗和治疗靶点。目的动态观察大鼠滤过术后球结膜滤过泡生存时间、形态学及组织学改变,了解前房引流管植入术后滤过泡的形成及瘢痕化进程。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前房引流管植入法建立大鼠球结膜滤过泡模型。分别于术后1、3、5、7、14、28d处死大鼠,获得术眼结膜滤过泡组织,并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动态观察滤过泡的变化。参照Kronfeld滤过泡形态及功能分型方法对滤过泡进行分型,标尺测量滤过泡的长度和宽度,观察术后不同时间滤过泡面积的变化。分别于上述时间点获取滤过区组织,采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动态观察术后滤过泡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所有术眼在术后第1天均形成不同程度隆起的滤过泡。滤过泡生存时间为7~17d,平均生存时间为(11.93±2.23)d;术后1~5d,滤过泡的生存率均为100%,术后7d降至77%,术后14d降至20%,术后28d功能性滤过泡全部消失。术后5d,均为功能性滤过泡,均为Ⅰ型;术后7d,23眼为功能性滤过泡,其中Ⅰ型13眼,Ⅱ型10眼;术后14d,4眼为功能性滤过泡,其中Ⅰ型2眼,Ⅱ型2眼。滤过泡面积由术后第1天的(7.50±1.08)iTlm。逐渐缩小为术后第14天的(1.83±0.35)mm。。术后不同时间点滤过泡面积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056,P=0.000),不同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术后1~3d滤过泡组织的病理改变以组织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充血等炎症改变为主,自术后第5天,滤过泡组织成纤维细胞增加,随着时间延长,滤过泡  相似文献   

4.
背景 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形成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探讨球结膜滤过泡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表达对于术后瘢痕形成的发病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观察大鼠球结膜滤过泡模型滤过区组织中MMP-2及TIMP-2的表达与瘢痕形成进程的关系.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将63只6~8周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术后1、3、5、7、14、28 d组,每只大鼠任选一侧眼为实验眼.采用前房引流管植入术建立大鼠球结膜滤过泡模型,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球结膜滤过泡的形成情况及眼前节反应,各组于相应时间点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其中3只眼制备完整眼球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检测标本中MMP-2及TIMP-2的表达和定位;另取6只大鼠结膜滤过区组织行Western blot检测,观察MMP-2和TIMP-2在滤过区组织中的动态表达. 结果 所有术眼在术后第1天均形成不同程度隆起的滤过泡,维持时间为7 ~17d,平均生存时间为12d.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滤过区组织中MM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121.67±4.37,在术后3d组开始逐渐增高,为183.67±5.61,术后7d组达峰值,为230.50±8.48,随后逐渐降低,术后28 d组为172.33±8.43,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滤过区组织中MM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18,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滤过区组织中TIM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102.50±6.25,在术后3d组开始明显升高,为162.67±7.00,术后5d组TIMP-2蛋白表达量达峰值,为232.00±11.03,之后逐渐下降,术后28 d组降至150.50±6.4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各组间滤过区组织中TIM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34,P<0.05).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MMP-2、TIMP-2仅在大鼠结膜上皮层微弱表达,呈红色荧光,而在术后大鼠滤过区结膜组织上皮层和固有层均呈强荧光. 结论 MMP-2和TIMP-2在大鼠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区组织的动态表达与滤过泡的纤维化过程相一致,提示MMP-2和TIMP-2参与结膜滤过泡的瘢痕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 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抗青光眼术中单次应用丝裂霉素C(MMC)并不能满足术后抗滤过区瘢痕化的需求.构建MMC载药缓释系统可维持术区MMC的有效药物浓度和持续抗瘢痕化作用,同时减少药物对眼组织的不良反应,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化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使用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F127-PTMC温敏型水凝胶作为MMC的药物载体对兔眼小梁切除术后瘢痕的抑制作用. 方法 将10 ~ 14周龄的新西兰白兔60只行小梁切除术,然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单纯小梁切除术组,术后注射含0.05、0.10、0.20 g/L MMC的PTMC-F127-PTMC组以及空白PTMC-F127-PTMC组,均注射0.1ml.于术后第3天、第7天随机选取0.05、0.10、0.20 g/L MMC的PTMC-F127-PTMC组实验兔各2只眼,用30 G针头从角膜缘进针,取0.1 ml房水送至广州市分析测试中心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联用分析(HPLC-MS)检测房水内MMC质量浓度;于术后第1、3、5、7、10、14、28天用卡尺测量滤过泡的宽度和长度,半定量估测滤过泡的高度以及用Tonopen眼压计测量实验眼眼压,术前和术后28 d用角膜内皮计数仪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上述检查后处死动物并摘除眼球,制备眼球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检查眼球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PTMC-F127-PTMC水凝胶在体外可缓释MMC达20 d以上.术后单纯小梁切除术组,空白PTMC-F127-PTMC组,0.05、0.10、0.20 g/L MMC缓释组兔眼滤过泡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5.3±0.4)、(5.5±0.4)、(12.2±1.0)、(25.1±0.9)、(26.7±0.7)d,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200,P=0.000).0.05g/LMMC PTMC-F127-PTMC组的滤过泡生存时间长于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和空白PTMC-F127-PTMC组(均P=0.000).0.10 g/L MMC和0.20 g/L MMC的PTMC-F127-PTMC组滤过泡的生存时间长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00),此两组术后眼压降低趋势与其余各组的差异有统计意义(F=53 010.000,P<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各组间术后28 d角膜内皮数目的改变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各组房水内均未检测到MMC.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3个MMC缓释组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程度比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和空白PTMC-F127-PTMC组轻,而抑制增生作用更强. 结论 PTMC-F127-PTMC水凝胶可作为缓释载体,负载并缓释不同质量浓度的MMC.MMC缓释组能够在较低毒性作用下有效延长滤过泡的生存时间,调控兔眼小梁手术后的瘢痕化.  相似文献   

6.
喻箭  潘晓玲  叶剑 《眼科研究》2008,26(4):258-261
目的 观察抗代谢药丝裂霉素c(MMC)对家兔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干扰效应.方法 对15只家兔双眼实行小梁切除术,左眼应用含0.2 mg/mL MMC的棉片接触瓣下巩膜床4 min,右眼为PBS对照组;2只家兔为正常对照组.术后第1、3、7、14、30、60 d测量眼压,术后第3、7、14、30、60 d分批处死家兔,摘除双眼,做组织病理学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胶原量.结果 PBS组滤过术后胶原纤维增生术后3~14 d为高峰期,眼压至术后14 d恢复正常(P>0.05).术后第1 d右眼术区滤过泡形成,7 d后平复,滤过通道在第7 d关闭,应用MMC眼术后纤维增生不明显,眼压在第60 d恢复正常眼压(P>0.05).术后通常第3 d左眼术区滤过泡形成,14 d后平复,滤过通道在第60 d左右关闭.术后7 d内MMC造成2只眼感染,6只眼结膜切口渗漏,5只眼角膜水肿混浊.结论 丝裂霉素能长久有效地控制眼压,拮抗术后结膜下和滤过道瘢痕形成,但不良反应明显,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滤过泡瘢痕化是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汉防己甲素(Tet)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从而具有抗滤过术后瘢痕化的潜在作用。目的了解兔眼滤过性手术中植入Tet缓释系统(DDS)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方法将18只新西兰白兔36只眼行滤过性小梁切除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眼,术中按照分组将含0.3mgTet、0.2mgTet的DDS及无药物的空白DDS分别植入各组兔眼结膜瓣下。术后l、4、7、10、14d在裂隙灯下依据邻近角膜厚度标准的滤过泡面积对滤过泡进行评分;术后7d、14d行活体滤过泡组织的共焦显微镜检查,然后制备滤过泡组织学标本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各组的平均滤过泡得分显示,术后4~14dTetDDS组兔眼的滤过泡评分明显高于空白D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14d,0.3mgTet组兔眼的滤过泡评分高于0.2mgT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显微镜下及共焦显微镜下滤过泡形态学观察显示,术后7d、14dTetDDS组兔眼均可见清晰的滤过泡腔隙,滤过泡上皮下平均囊腔数量值及囊腔面积均大于空白DDS组(P〈0.01),0.3mgTet组兔眼滤过泡上皮下平均囊腔数量值及囊腔面积均大于0.2mgT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研究还表明,0.3mgTet组兔眼滤过泡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轻于0.2mgTet组和空白DDS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TetDDS能有效抑制滤过性手术后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提高兔眼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C缓释系统(MMC DDS)对兔眼滤过性手术后抗瘢痕形成的疗效。方法24只大白兔双眼行小梁切除术,所有兔右眼术中植入MMC DDS1粒,为实验组,左眼随机选择12只眼术中植入空白缓释系统1粒,另外12只眼术中应用0.2mg/ml MMC棉片。结果实验组维持了较长时间的低眼压水平,术后全程平均滤过泡得分及持续时间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术后7-14d房水中的MMC保持了一个有效药物质量浓度的平台。组织病理学显示实验组滤过道部位炎性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明显受到抑制。免疫组织化学显示MMC DDS抑制了滤过手术后手术部位成纤维细胞PCNA(增生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论MMC DDS能有效抑制滤过性手术后的炎症反应及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相似文献   

9.
背景贝伐单抗是第一个完整长度的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已作为抑制新生血管的药物而广泛用于眼科临床。然而,作为小梁切除术后抑制伤口及滤过泡的纤维化及抗血管生成的药物,贝伐单抗多次大剂量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待评估。目的评估大剂量贝伐单抗结膜下多次注射抗小梁切除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自身双眼配对的研究设计。对新西兰白兔18只36只眼行小梁切除术滤过手术,动物左眼在术后即刻及术后第3、5、7天于滤过泡结膜下注射25g/L贝伐单抗0.1ml,右眼术后不进行注射作为对照眼。术后间隔2d裂隙灯下观察滤过泡形态并根据Moorefield滤过泡分级系统进行分级。分别于术后第10、20、30天各摘除12只眼球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评估细胞的性质,用Masson染色评估成纤维细胞化程度,并以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anti-vW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每组兔眼的血管化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贝伐单抗治疗眼的滤过泡大且更为弥漫,术后第7天贝伐单抗治疗组与自身对照组眼滤过泡面积分别为(2.48±0.22)cm。和(1.73±0.27)e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4,P〈0.05)。贝伐单抗治疗眼的滤过泡生存天数(21.O¨0±1.56)d与对照组(12.50±1.97)d相比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证实,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20d时,贝伐单抗治疗眼的滤过泡及邻近组织结膜的血管化程度明显减少,2组间vWf阳性染色吸光度值的平均差值为14320.7±41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75,P〈0.05);而术后30d时贝伐单抗治疗眼的成纤维细胞沉积明显减少,2组间成纤维细胞阳性染色面积的平均差值为0.27±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80,P〈0.05)。结论兔眼小梁切除术后多次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可有效地延长滤过泡的生存时间,在术后30d贝伐单抗能减轻滤过泡和邻近结膜组织的血管化程度。此外,贝伐单抗在术后滤过泡及邻近组织血管化的末期可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介导的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g,Tet)滴眼液抑制兔眼滤过术区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实验动物共20只(40眼),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0.2g·L-1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组、1g·L-1Tet组、赋形剂组,每组5只(10眼),均行全层巩膜切除滤过术,并用Tono-Pen眼压计检测眼压、裂隙灯观察滤过泡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受体蛋白表达。结果 1g·L-1Tet组在术后3d、7d、14d的滤过泡评分分别为9.25±1.53、7.81±0.37、5.69±0·53,眼压为(8.60±1.65)mmHg(1kPa=7.5mmHg)、(10.30±1.49)mmHg、(11.80±0.53)mm-Hg,与单纯手术组、赋形剂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而与MM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7dTet组TGF-β2蛋白光密度值为0.440±0.045,与单纯手术组(0.655±0.049)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et滴眼液可能通过抑制TGF-β2而抑制滤过泡瘢痕形成,从而提高兔眼滤过手术的成功率,可作为抑制滤过泡瘢痕形成的辅助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背景 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滤过道的瘢痕化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抑制滤过道瘢痕化的方法是丝裂霉素C的应用,但存在较多的并发症.研究表明贝伐单抗具有抑制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的作用,其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是否有抑制作用受到关注.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结膜下注射对兔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纤维瘢痕形成的抑制效果.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9周龄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4个组,各组兔右眼均行常规小梁网切除术.贝伐单抗单次注射组兔眼术毕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0.05 ml(25 mg/ml),贝伐单抗多次注射组兔眼分别于术毕及术后3、7d注射贝伐单抗,每次均注射0.05 ml,丝裂霉素C组兔眼术毕局部涂用丝裂霉素C,生理盐水组兔眼术毕以同样的方法注射0.05 ml生理盐水.所有兔眼术后每隔1日用Schi(o)tz眼压计测量眼压,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以观察滤过泡形态及其表面的血管分布,并用卡尺测量和计算滤过泡面积.分别于术后14d和28 d摘取实验眼行滤过泡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滤过道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的表达以计算微血管数目. 结果 各组兔眼术后眼压值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8,P=0.47).与贝伐单抗单次注射组、丝裂霉素C组和生理盐水组兔眼滤过泡的形态比较,术后7d贝伐单抗多次注射组兔眼滤过泡高度隆起且弥散,表面血管稀疏.贝伐单抗多次注射组兔眼滤过泡生存时间为27 d,而贝伐单抗单次注射组、丝裂霉素C组均为19d,生理盐水组为13d.术后14d各组兔眼滤过道胶原纤维百分比分别为(49.18±1.54)%、(26.41±1.23)%、(50.68±1.87)%和(70.63±1.81)%,贝伐单抗单次注射组、贝伐单抗多次注射组、丝裂霉素C组滤过道胶原纤维百分比均低于生理盐水组,贝伐单抗多次注射组低于贝伐单抗单次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贝伐单抗多次注射组胶原纤维百分比为(66.82±1.53)%,其他3个组出现瘢痕化.术后14d贝伐单抗多次注射组兔眼滤过道组织中微血管数目明显低于贝伐单抗单次注射组、丝裂霉素C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8 d贝伐单抗多次注射组兔眼滤过道组织中微血管数且为3.51±0.31,均高于贝伐单抗注射组、丝裂霉素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青光眼滤过术后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有助于维持功能滤过泡的形态,抑制滤过道瘢痕化,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滤过性手术在大鼠眼上建立结膜滤过泡瘢痕化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用35只健康成年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眼球滤过性手术,术后观察结膜滤过泡的形成情况,并观察眼前节反应;手术后1、3d,1、2、4周共5个时间点各处死3只大鼠,摘除其眼球,常规10%福马林固定,切片,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并以对侧眼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所有大鼠在手术后7d均有结膜滤过泡形成;手术后8d,结膜滤过泡消失,最长的结膜滤过泡能够维持21d。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术后1d,结膜下组织疏松水肿,血管扩张、充血明显,有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术后3d,结膜下组织血管扩张、充血,除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外,还可见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结缔组织疏松、水肿较前减轻;术后7d,血管扩张充血程度较术后3d时减轻,有较多的纤维母细胞增生,纤维母细胞的细胞核呈椭圆形、胞质丰富,在纤维母细胞周围,可见少量疏松的胶原纤维形成;术后2周,纤维母细胞数量较术后1周时有所减少,细胞变细长,细胞核两端变尖,周围胶原纤维较术后1周时致密;术后4周时,结膜下组织血管多数闭合,细胞成分明显减少,纤维母细胞演变为纤维细胞,细胞核变细长,周围伴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呈现瘢痕样改变。结论应用滤过性手术在大鼠眼上建立结膜滤过泡瘢痕化模型具有可行性,其病理改变是一个创伤修复的过程,该模型的建立不仅为青光眼手术后结膜滤过泡瘢痕化的防治,同时也为防治其他原因导致的结膜瘢痕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曾琨  黄丽娜  应方微 《眼科研究》2012,30(8):729-733
背景 各种原因导致滤过手术失败的共同点是滤过通道的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分化,导致过度纤维化、瘢痕形成.研究发现,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道在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 探讨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对滤过手术后结膜下纤维化反应的抑制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12只清洁级新西兰白兔行常规青光眼滤过手术制作双眼滤过手术模型,模型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滤过手术组、SB203580治疗组和丝裂霉素C(MMC)对照组.SB203580治疗组兔眼滤过术毕立即结膜下注射0.2 g/L SB203580溶液1 ml,MMC对照组兔眼术中用浸泡0.2 g/L MMC的棉片置于术区结膜下及巩膜瓣下3 min.各组兔术后进行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术后1、3、7、10、14d使用Icare回弹式眼压计测量眼压,术后14 d抽取房水0.2ml,并获取手术滤过区结膜下组织标本,用ELISA法检测房水及滤过区结膜组织中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A)、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用荧光实时定量PGR检测各组兔术眼滤过区结膜组织中ACTA2、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Ⅰ型胶原蛋白α2链(COL1 A2) mRNA的表达. 结果 术后14d,单纯滤过手术组滤过泡血管化、瘢痕形成,SB203580治疗组滤过泡扁平、弥散,MMC对照组滤过泡呈苍白缺血状、扁平弥散.单纯滤过手术组、SB203580治疗组和MMC对照组兔间术前眼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065,P=0.937),术后眼压值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各时间点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873,P=0.030).ELISA法检测SB203580治疗组和MMC对照组兔房水及滤过区结膜下组织中的α-SMA质量浓度均明显低于单纯滤过手术组,而MMC组α-SMA质量浓度明显低于SB203580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B203580治疗组和MMC对照组兔房水及滤过区结膜下组织中的纤维连接蛋白质量浓度均明显低于单纯滤过手术组,而MMC对照组α-SMA质量浓度明显低于SB203580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表明,各组兔术眼滤过区结膜下组织ACTA2、CTGF、COL1A2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单纯滤过手术组表达量最高,SB203580治疗组次之,MMC对照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能减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减轻兔眼滤过手术后的组织纤维化反应.  相似文献   

14.
汪昌运  胡小燕  彭爱民  石珂  刘娟 《眼科研究》2010,28(10):937-940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瘢痕内成纤维细胞中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调节,为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区瘢痕形成提出新的解决思路。方法取兔眼小梁切除术后第5天的手术区结膜及板层巩膜行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培养的细胞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CTGFASODN-脂质体复合物组、CTGFASODN对照组、CTGF随机序列寡核苷酸(SCODN)-脂质体复合物组和空白对照组。利用脂质体介导,将经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CTGFASODN转染至兔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中,利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TGFmRNA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CTGF蛋白的合成量,以相对灰度值为指标,观察CTGFASODN对CTGF在手术区结膜及板层巩膜行成纤维细胞中表达的抑制效果。结果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在13~14d达到融合。CTGFASODN-脂质体复合物组转染6h后可见培养的细胞质中出现少量黄绿色荧光,12h后荧光依然存在;CTGFmRNA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的相对灰度值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0.457±0.035vs0.790±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GF蛋白水平表达也呈相同趋势(0.177±0.022vs0.557±0.024)(P〈0.01)。CTGFASODN对照组、CTGFSCODN-脂质体复合物组CTGF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质体能有效地将CTGFASODN转染进入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CTGF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的瘢痕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TGFASODN能在脂质体介导下抑制CTGF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复合小梁切除及术后眼球按摩治疗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合小梁切除及术后中、远期眼球按摩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观察组34例(36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术后中、远期进行眼球按摩;对照组26例(32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前房形成、眼压及滤过泡情况。结果观察组36眼中2眼形成浅前房,对照组32眼中18眼浅前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压,观察组〉21mmHg者1眼,对照组〉21mmHg者5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滤过泡,观察组功能滤过泡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合小梁切除及术后中、远期眼球按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可有效控制滤过量而减少术后浅前房以及中、远期滤过道瘢痕化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