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麻疹疫苗在湖北黄石市应用以来,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黄石市1998~2004年麻疹国家法定疫情统计资料,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市1998~2004年共报告麻疹病例741例,发病率为0.80/10万~10.78/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4.23/10万,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在发病者中男女发病之比为1.231.发病年龄以4~7岁为高发年龄组,累积发病244例,占发病总数的32.93%.职业分布以中小学生为主,共343例,占发病总数的46.29%.每年发病高峰集中分布在4~7月,冬季发病人数较少.全市三个地区都有病例报告,以C区发病率最高,为5.40/10万,其发病人数占总数的49.52%.结论黄石市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中小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亦有成人病例;麻疹发病季节性高峰向春夏移动.  相似文献   

2.
祟左县1951—200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京  丁小莲 《广西医学》2003,25(6):938-940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策略。方法:对1951-2002年麻疹发病情况、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人群免疫水平和麻疹病例免疫史等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MV前期(1951-1966年)、MV推广期(1967-1978年)、MV计划免疫期(1979-1983年)、计免-冷链运转期(1984-2002年)的麻疹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078.52/10万、260.73/10万、78.25/10万、40.07/10万,呈不同时期下降趋势;麻疹发病呈明显的冬春季流行高峰,有后移趋势;10岁以下儿童发病占总病例数的67.57%,仍以低年龄组发病为主。1979-2002年MV报告接种率维持在72.04%-98.26%之间,1998年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为61.80%,几何平均满度为1:327.15,1990-2002年麻疹病例有免疫史占53.86%,其中有基础免疫并进行加强免疫的占23.24%。结论:(1)祟左县麻疹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2)提高常规基础免疫、加强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接种质量;考虑将现行初免月龄提前至6月龄、将现行复种年龄提前至4岁;(3)开展1-14岁儿童初始强化免疫、每隔4-5年重点对8月龄-4岁儿童后续式强化免疫及应急免疫;(4)把麻疹监测纳入AFP病例监测系统,提高其敏感性、及时性、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2005~2007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少杰  刘渠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2):2197-2197
目的了解深圳市麻疹流行情况,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深圳市2005—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结果2005~2007年深圳市麻疹发病率波动在32.5/10万-67.2/10万之间。全年均有病例发生,2007年麻疹发病高峰较前两年有所推迟,5—10月占总发病数的75.7%。2岁及以下发病占40.4%,20岁及以上发病占27.9%。发病人数主要集中在特区外,宝安、龙岗两区占总病例数的79.1%。结论深圳市需进一步扩大麻疹免疫人群。特别是对8月龄以下的婴儿及人口密集的青年工人,同时加强麻疹疫情的处理、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及麻疹的监测,以有效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海南省1951-2001年麻疹发病情况。方法收集海南省1951—2001年麻疹疫情资料,采用EPI info及Exe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自然感染阶段麻疹发病2—3年一个流行高峰,年均发病率为437.9/10万,1967-1977年年均发病率为438.3/10万,计划免疫阶段年均发病率为61.0/10万,与前两个阶段年均发病率差异非常显著;1951-2001年海南麻疹发病呈冬春季节高峰,计划免疫阶段发病高峰削平;海南省麻疹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5.08%,其中10岁以下儿童占91.14%。结论实施儿童计划免疫有效地控制了麻疹的流行,加速麻疹控制阶段,采取以加强麻疹病例监测和强化免疫提高接种率等策略,证实海南省在短时间内可以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东莞市2002~2006年麻疹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红  黎景全  杨华可  黄勇 《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636-1637,1639
目的了解东莞市2002-2006年麻疹流行情况,探讨预防控制麻疹的策略,为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东莞市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对东莞市2002—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2~2006年东莞市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583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4/10万。每年5—8月份为发病的高峰期。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儿童居多,占5年发病总数的54.3%。2006年统计外地儿童占发病人数的70.0%,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占57.6%(731/1268)。2005年麻疹-IgC,抗体水平监测儿童组和成年组保护率分别为62.1%和51.5%。结论东莞市2002~2006年麻疹发病率呈上升之势,呈小年龄组发病模式。外来青年工人和外来儿童是麻疹发病的易感人群.故应加强麻疹痘苗接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兰州市麻疹疫情流行的基本情况,探讨流行因素以及防控策略。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疫情资料。结果 兰州市1998—2005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8.3/10万,无死亡病例。流行形式为暴发和散发同时存在,分布在4个县区,麻疹暴发呈隔年流行趋势。流行高峰为3—4月,发病以6—10岁人群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1.85%,职业以小学生为主,占66.67%。结论 引起传播和流行的危险因素一直存在,有必要加强麻疹的有关监测和预防控制措施,及时排除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干扰,采用综合防治措施,防止麻疹疫情在学校等人群聚集性场所中流行。  相似文献   

7.
沈红  刘毅 《医学动物防制》2013,(12):1328-1330
目的分析十堰市麻疹疫情流行特点和规律,探讨加速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措施,为消除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麻疹疫情资料及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市2005—2012年共报告病例1303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94/10万。2005—2011年麻疹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2012年迅速下降,发病率降至最低,不同年度间发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443.052,P〈0.01)。8个县(市、区)中,茅箭区年均发病率最高,超过10/10万,其次为房县7.82/10万,竹山县最低为1.08/10万。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3—6月份,共发病850例,占病例总数的65.23%。发病最小年龄3月龄,最大年龄65岁,1一岁年龄组病例最多占31.62%,其次为〈1岁年龄组,占25.63%,15~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少,占4.99%。结论十堰市近年来麻疹疫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个别县(市、区)疫情形势严峻,需要继续加强监测;加强常规免疫服务,加强人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加强流动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的管理等,根据各县(市、区)实际情况,适时开展针对性较强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提高人群免疫保护水平,将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河南省2010-2014年成人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成人麻疹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的成人麻疹个案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河南省累计报告麻疹病例4 850例,年均发病率为1.03/10万.其中,成人麻疹670例,占总数的13.81%,年均发病率为0.18/10万,成人发病率波动在0.03/10万~0.38/10万之间,成人麻疹发病率呈周期性波动,不同年份成人麻疹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月为季节高峰,占成人病例总数的62.99%;男女之比为1∶1.26,发病以工人、农民和民工为主,占65.67%;发病年龄主要以20~34岁组为主,占63.58%.免疫史不详的有367例,占发病数的54.78%,无免疫史的有237例,占发病数的35.37%.结论 河南省成人麻疹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建议对流动人口集中的企业、村镇实施麻疹疫苗补充免疫政策,同时建议对育龄期妇女进行麻疹疫苗接种,提高婴幼儿母传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海南省1990~1999年肝炎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海南省近十年来病毒性炎的发病趋势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查阅法定传染病统计年报表、疫情汇编资料及疫情专题调查报告,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 近十年来病毒性肝炎年发病率波动在43.41/10万-66.92/10万之间,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于1993-1994年和1998-1999年出现两个流行高峰;以乙肝病例最多,占53.64%,发病逐年上升;男性发病显高于女性,性别比为2.4:1;3-8岁组为发病高峰;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23.55%。全年肝炎病例分布较为均匀,而甲肝和丙肝呈现3-8月发病较多,分别占58.63%和60.55%;沿海地区发病显高于内陆,发病率分别为63.41/10万和32.06/10万。结论 海南省病毒性肝炎发病呈上升趋势,未来预防工作应以沿海地区和青少年为主。  相似文献   

10.
蒋丽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6):698-698
目的探讨湄潭县麻疹流行规律,为制定相应的防控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湄潭县2004~2008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湄潭县麻疹发生病例64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8/10万。2004年发病率最高为9.88/10万,2005年、2006年发病率最低为0.23/10万,7岁以下病例为39例,占60.94%。结论除继续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外,在局部地区间隔一定的时间,应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预防和控制麻疹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1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9种,累计5563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42.42/10万,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49.90%。无霍乱、脊髓灰质炎报告。死亡13例,死亡率为0.061/10万。发病率排列前3位的疾病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痢疾(包括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病例集中于春秋两季,5-7月为第1个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34.56%。9-12月为第2个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42.53%。男女性别比为1.71:1。5岁以下年龄组占肠道传染病总数的82.23%。结论2005-2011年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发病有上升趋势,散发为主,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闸北区麻疹流行特征,探讨麻疹控制策略。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闸北区1999.2004.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闸北区人口麻疹年平均发病率0.62/10万,外来人口麻疹年平均发病率11.4/10万。麻疹发病呈散发和局部爆发,3—6月为高发季节。51.58%的病例发生在城乡结合部街道。闸北区人口发病以1岁以下儿童和20-39岁成人为主;外来人口发病以8月龄-9岁的儿童为主,其中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明的占89.36%。结论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外来儿童中的麻疹发病,是现阶段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蓬莱市1993-200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蓬莱市肾综合征出血热(以下简写HFRS)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指导防治工作。方法对1993-2008年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3~2008年,蓬莱市出血热疫区由小到大,由北向南不断蔓延,年发病率波动在0.20/10万-15.43/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3.99/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66/10万,病死率1.66%。1999年出现流行高峰,发病率为15.43/10万,死亡率为0.411/10万。1997年发病率为4.09/10万,死亡率和病死率达到最高峰,分别是0.819/10万、20%。2000年以后发病率持续在7.5/10万以下。HFRS病例数从11月份开始升高,转年4月份达到高峰,呈现明显的冬春季节,3月~5月病例数134例,占病例总数的44.52%。病例分布于全市所有的12个乡镇街道271个行政村,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46.40%;男女性别比为2.67:1;病例数前三名分别是农民、工人、学生,占病例总数的95.35%。年龄最小为14岁,最大81岁,20岁05岁的青壮年病例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5.42%。经过宣传防疫知识,开展灭鼠活动,1999年全市对高危人群推广接种5万余人份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2004年全市HFRS发病率持续在4/10万以下。结论开展鼠密度监测,加强灭鼠运动,进一步对重点人群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等综合措施是控制HFRS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2007-2008年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海南省2007~2008年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7-2008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数据。结果2007~2008年全省监测报告“发热出疹”麻疹疑似病例1240例,报告发病率2007年为2.52/10万,2008年为12.21/10万,监测病例报告2007年有14个市县,占77.78%,2008年有17个市县报告,占94.44%;监测病例中确诊为麻疹病例78例,实验室确诊52例,占66.67%,临床诊断26例,占33.33%,麻疹年发病率分别为0.32/10万、0.59/10万,无死亡病例;确诊病例中2007年本地常住人17占74.07%,流动人17占25.93%,2008年常住人12占50.98%,流动人口占49.02%。排除病例中风疹病例两年均在35%v;t上。发病呈高度散发,仍以冬春季为主,最小年龄为7月龄,最大为35岁,15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60.26%,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87.23%。结论海南省开展麻疹症状监测以来,监测系统是敏感的,2007-2008年麻疹发病率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宁安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控制对策。方法对2005—2007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宁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率为0.71/10万,2006年发病率为16.82/10万,2007年1月到8月发病率为12.79/10万。5岁以下儿童麻疹发病占46%,15岁及15岁以上人群发病占46.88%,且免疫史大多不详。结论近年来宁安市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应加强麻疹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和调整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2000~2006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2000~2006年麻疹发病总数为896例,无一例死亡,年平均发病率为48.71/10万。外来暂住人口是本地人口的16.2倍,并且呈上升趋势。麻疹病例男女比例为1:0.7,发病居前3位的分别为散居儿童、工厂劳务工人、学生,发病年龄呈双峰性.其中8个月~7岁病例总数为509例,占56.81%:〉18岁和〈8个月的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0.87%和9.60%。每月都有病例报告,其中4~8月占总病例数的58.50%。结论: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麻疹控制重点应加强以下两点:①加强流动散居儿童麻疹的查漏补种;②加强工厂劳务工成人麻疹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近年来菏泽地区麻疹流行规律,为进一步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归纳统计历年发病情况、免疫水平。结果1993-1998年麻疹年发病率均低于5/10万,1~7岁儿童占病例总数的61.69%,正常人群GMT为1:9.28。结论我区麻疹疫情仍处于疫苗时期的相对稳定期,控制、消除麻疹必须提前免疫,消除免疫空白人群,加强免疫监测,定时开展MV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有效控制和消除麻疹。方法 对武威市麻疹的流行特点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随着计划免疫冷链运转系统管理加强,麻疹发病率与1990年以前相比下降92.6%,病死率下降96.6%。每年仅有散在病例发生(多数属于输入性),发病率始终保持2-5/10万左右。但在2000年1-8月份(发病高峰3-7月)出现了全市暴发流行,波及32个乡镇,发病乡镇占全市乡镇65%。其特点流行周期长、发病人数多、发病10例以上乡镇占31.3%。发病年龄以5-9岁为高占52.1%。结论 应认真实施控制规划,建立健全麻疹监测系统,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活动,以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昆明市麻疹发病状况。方法:对2005麻疹监测数据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昆明市麻疹病例823例,总发病率为16.35/10万,麻疹发病呈散发,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的儿童,其发病率占总发病率的49.4%,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外来流动儿童较多.而流动儿童是预防接种工作的薄弱环节。结论:提高麻疹的免疫覆盖率,加强流动儿童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卫生保健     
2004年传染病发病状况全国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为3906566例,死亡7248人,发病率为289.71/10万,死亡率为0.54/10万,病死率为0.19%。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痢疾、淋病、甲型肝炎,占发病总数的85.01%。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狂犬病、肺结核、乙型肝炎、艾滋病、新生儿破伤风,占死亡总数的82.65%。2004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为3180327例,死亡7151人,发病率为235.85/10万,比2003年上升22,72%,其原因是传染病的发现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