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区域性切除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选择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44例,其中26例纳入试验组,行肿瘤区域性切除术,另选18例行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纳入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4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腮腺瘘、面瘫、面部畸形及Frey综合征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与传统的浅叶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的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腮腺良性肿瘤患者54例,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及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各27例,两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均随访1~2.5年。结果腮腺区域性切除术面部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耳颞神经综合征、涎瘘的发生率都低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腮腺功能也优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而肿瘤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腮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应根据肿瘤的体积大小及其在腮腺中的部位不同而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腮腺多形性腺瘤区域性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两种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02年2月~2008年8月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68例,其中36例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32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结果: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后,Frey综合征(耳颞神经综合征)、涎瘘、面瘫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腮腺浅叶切除患者术后,但是肿瘤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区域性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还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可作为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传统切除术与部分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4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病例(肿瘤直径均≤3.0cm)。按手术顺序随机采用部分切除术和传统浅叶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3年,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切口平均长度、暂时性面瘫、Frey综合征发生率等方面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随访期间均无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住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为传统腺体浅叶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少,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尽可能保存了腮腺功能,减轻面部凹陷畸形,对面神经的损伤降到最低,与传统腺体浅叶切除术比较,禾增加术后复发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梅金玉  杨见明  余俊伟  刘业海 《安徽医药》2019,23(11):2191-2194
目的评估局段 “S”形切口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2年 3月至 2017年 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病人 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局段组 32例和传统组 32例。局段接受局段 “S”形切口行面神经局部解剖 +腮腺肿瘤及浅叶区域性切除术,传统组接受传统 “S”形手术切口行面神经解剖 +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局段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为( 20.00,IQR=11.25,30.10)mL,传统组为( 60.17,IQR=45.02,75.19)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6.481,P<0.05);局段组平均手术时间为( 71.75±18.77)min,传统组为( 120.28±29.57)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839,P<0.05)。局段组术后耳部麻木时间、术后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主观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组( P<0.05)。结论局段 “S”形切口显著提高了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外观满意、手术范围小、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分别选择区域性切除术和腺体浅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8年3月收治的62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实验组31例。对照组采用腺体浅叶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总占比、疾病复发总占比以及神经损伤程度。结果实验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术中失血量以及解剖面部神经支数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长以及切口长度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占比(12.90%)低于对照组(58.06%),实验组神经损伤总体表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疾病复发总占比0与对照组(3.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可减少患者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且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的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8.
张耐新 《河北医药》2012,34(3):427-427
腮腺区良性肿瘤中以多行性腺瘤和腺淋巴瘤多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传统手术通常需要解剖面神经各分支,并于面神经浅面切除腮腺浅叶和肿瘤.我们采取的区域性切除术只解剖与肿瘤毗邻的面神经,保留腮腺主导管及部分腮腺浅叶组织,只切除肿瘤及周围0.5 ~1.0 cm腮腺组织.此术式较传统术式并发症少,术后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管永昱  崔凯  郭宗勋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313-2314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98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98例患者按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常规腮腺浅叶切除术组(对照组)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下腮腺浅叶区域性切除术(治疗组),观察统计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术后对外观恢复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解剖面神经分支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分别为(1.58±0.53)支、(46.23±15.41) min、(42.23±14.08) ml、( 25.23±8.41)ml,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65、7.838、4.570、5.840,P<0.01).治疗组术后Frey's综合征、暂时性面瘫、耳部皮肤麻木、涎漏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3%、8.8%、19.3%、5.3%,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术后无复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外观恢复总满意度为70.2%,显著高于对照组(3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2.513,P<0.01).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下腮腺肿瘤区域性切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临床疗效好,术中出血少,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防止术后复发,患者满意度高,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改良式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合理性,为切实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将9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改良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各45例。改良组行改良式腮腺部分切除术,另一组行传统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术。观察记录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肿瘤复发情况,比较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发生率、耳垂区麻木及面部畸形情况。结果改良手术组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肿瘤复发率与传统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比较,Frey综合征发生率,耳垂区麻木症状发生率及面部畸形情况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组。结论腮腺良性肿瘤改良式切除术较传统切除术,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缩短,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显著减少,耳垂区麻木症状及术后面部畸形状况也有良好改善。因此,腮腺良性肿瘤改良式切除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改良腮腺切除术与传统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腮腺肿瘤的有效术式。方法:选择某院口腔科2015年6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68例腮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腮腺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行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腮腺切除术,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全切术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临床诊断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病例分为A、B两组,A组行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B组行传统术式,术后经0.5~6年的随访,观察复发、并发症和腮腺功能等情况.结果:两组均无肿瘤复发病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皮下积液或涎瘘:A组0例(0%),B组2例(10%);暂时性面瘫:A组1例(3.13%),B组3例(15%),均在15 d~6个月内恢复;味觉出汗综合征:A组0例(0%),B组2例(10%);面部明显凹陷畸形:A组1例(3.13%),B组4例(20%).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疗效可靠,且弥补了传统腮腺手术的不足,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对于腮腺浅叶的良性肿瘤 ,保留面神经行肿瘤及浅叶切除术 ,几十年来一直被认为是经典术式 ,而区域性切除或剜除术则被认为是不恰当的术式而被废弃。但 2 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 ,一些学者重新启用区域性切除术 ,并经大量病例随诊观察 ,证明可获得与浅叶切除术相同的治疗效果 ,而且还缩短了手术时间 ,减少了面神经损伤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我科自 1995年以来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 19例 ,亦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例患者 ,男 8例 ,女 11例 ,最大年龄 71岁 ,最小年龄 18岁 ,平均 4 4 .5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切除术和传统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效果对比及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90例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以传统腮腺切除术治疗,研究组45例予以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当日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平均动脉压、收缩压、心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面神经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当日引流量、平均动脉压、收缩压、心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6%)显著低于对照组(48.89%),P 0.05。研究组面神经总损伤率(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35.55%),P 0.05。结论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相较于传统腮腺切除术而言,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及面神经损伤发生率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腮腺内部分切除术和浅叶切除术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19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施行腮腺内部分切除术,对照组施行腮腺浅叶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形成瘢痕大小、局部凹陷畸形程度、暂时性面瘫情况、发生涎瘘情况、发生Frey综合征情况、腮腺功能丧失情况等方面的基础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腮腺内部分切除术优于腮腺浅叶切除术。两种术式在术后出现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腮腺内部分切除术是一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且能保存腮腺部分功能的术式,可作为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手术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景蔚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592-594
目的分析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与腮腺浅叶全切术这两种手术方式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旨在尽可能保留腮腺功能,减少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我医院手术治疗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162例为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腮腺浅叶及肿瘤全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术式,即在肿瘤包膜外0.5~1.0cm的腮腺组织内切除肿瘤,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l~5年,记录复发例数。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发例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面部凹陷程度、腮腺功能是否完好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术式能保存腮腺功能,显著减少面部畸形程度,有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改良型腮腺肿瘤切除术与传统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改良型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自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腮腺肿瘤切除术的124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给予改良型腮腺肿瘤切除术和给予传统腮腺肿瘤切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术后随访1年,对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中,治疗组口干、Frey综合征、面瘫、面部畸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创伤小且切口隐蔽、并发症少,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保留耳大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行区域性切除术、术中保留耳大神经,对照组25例行腮腺浅叶或全叶及肿物切除术,术中不保留耳大神经。比较两组耳廓及周围皮肤的感觉障碍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耳廓区感觉损伤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损伤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耳廓区感觉异常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内出现暂时性局部麻木的病例神经功能恢复的速度也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耳大神经对腮腺肿瘤术后耳廓感觉功能恢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腮腺区域性手术在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2012年到我院治疗的8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分为两组,每组有40例患者。对照组运用腺体浅叶切除方法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实验组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把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和患者的面部是否凹陷等问题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少,切口长度短、面部凹陷程度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腮腺良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疾病,并且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生命,从目前来看,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很好的办法就是区域性切除术,这种手术能尽可能的保存腮腺功能,减轻面部凹陷畸形程度减少损伤神经支数,术后复发率很低,患者满意率很好。非常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腮腺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较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首选,但手术方式的选择与其预后关系较大,所以严禁行单纯的肿物切除术,必须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术.我们2001年8月~2007年12月采用此术式治疗腮腺肿瘤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