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肝门区胆管癌中的应用价值,包括早期诊断及术前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4月间31例手术确诊为肝门区胆管癌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后,由3位医师给出诊断及术前评估,对比术中评估。结果 CT诊断确诊肝门胆管癌29例,未确诊2例,手术确诊31例,未确诊0例,CT诊断正确率达93.5%。CT诊断可切除21例,不可切除10例,手术证实可切除20例,不可切除1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以较高的正确率诊断肝门胆管癌,并且能给出较准确的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2.
李颖  张肖  王英伟  邢宁  张晶  吴坚  赵红  周菲  杨立 《当代医学》2009,15(26):40-42
目的探讨多层CT血管造影对肝门胆管癌对周围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64排螺旋CT(Siemens,sensation Cardiac 64)对明确或怀疑肝门胆管癌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并进行肝门血管CTA三维重建。利用CT轴位图像和三维图像对肝门病变对周围血管是否侵犯进行评价,并与手术对照。结果经CT检查明确肝门区胆管癌34例,其中32例肝门胆管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32例中,术中见血管受侵21例,CTA三维图像显示血管受侵20例(19例与手术结果相符,1例诊断不准确),CT轴位图像显示血管受侵15例。肿瘤累及血管显示为病变包绕血管并导致血管狭窄、肿瘤与血管接触节段,血管边缘不规则;肝门部胆管细胞癌血管受侵的CTA诊断的敏感性为90.48%,特异性为91.67%。而仅依赖横轴位增强CT图像诊断血管受侵的敏感性为71.43%,特异性为64.71%。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明确判断肝门胆管癌周围血管受累情况;三维重建比轴位CT图像能够更准确显示血管受累;术前观察肝门区血管是否受累,有助于手术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动态容积扫描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方法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2例确诊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128层CT影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成像方法包括动态容积扫描及CT工作站的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结果 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肝内胆管树枝状扩张。6例(35.99%)表现为管壁浸润型:4例(33.33%)表现为结节肿块型;2例(16.67%)表现为乳头状型。利用EBW工作站后处理技术清楚显示了肝门部胆管癌病变本身情况及临近结构受累及情况,胆管造影下的CT三维重建技术完整显示了胆管树及左、右肝管受侵狭窄情况。结论128层螺旋CT动态容积扫描对于显示肝门部胆管癌肿块的部位、大小、密度、局部扩散、血管有无受侵犯、淋巴结及邻近器官是否受累、有无远处转移、胆管扩张程度及有无腹水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128层螺旋CT对肝门部胆管癌全面的影像学观察与分型,对估计预后及临床治疗方法、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对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的应用情况。方法分析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2010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螺旋CT扫描与手术对照。观察胰腺血管侵犯Loyer分型、胰腺周围主要动脉和静脉受侵犯分级情况。结果螺旋CT评估胰腺血管侵犯Loyer分型可切除血管206支,不可切除血管74支;螺旋CT评估胰腺周围主要动脉受侵犯分级可切除动脉157支,不可切除11支;螺旋CT评估胰腺周围主要静脉受侵犯分级可切除静脉69支,不可切除43支;螺旋CT评估Loyer分型可切除准确率为71.0%(199/280),血管受侵犯分级可切除准确率为77.8%(218/280)。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胰腺癌血管侵犯的可切除性评估中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在胰腺癌血管侵犯多层螺旋CT评估中对动、静脉评判标准要有所区别,才能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螺旋CT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价值及对手术可切除性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资料,观察肿块的部位、大小、强化的特征和累及的范围,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26例肝门部胆管癌均可见肝门肿块、肝内胆管扩张、肝门部胆管中断,动态增强扫描有12例表现为动脉期强化,15例门脉期强化,26例延时期强化。CI分型与手术分型对比,诊断准确度为76.9%(Kappa〉0.4);可切除性评估的敏感度66.7%,特异度78、2%,诊断准确度76.9%。结论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病灶的部位、强化特征和范围,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术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可切除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的扫描及重建技术进行系统研究,优化不同部位CTA的最佳扫描参数,并比较多种后处理软件的应用价值。方法:102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3种不同的扫描方法:循环时间测定、智能启动、直接延时扫描确定扫描延时时间,应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重建及容积漫游技术(VRT)等功能软件进行重建及评价。结果:本组100例血管显示清晰,满足CTA重建要求,CTA检查成功率达98%。其中图像质量良好以上比例占93%。100例中检查部位血管正常7例,异常93例。结论:CTA是一种安全、简便、可靠、无创的检查技术,扫描参数以循环时间测定法最为准确可靠,VRT重建的图像效果最满意。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何怡红  罗天友 《重庆医学》2007,36(9):884-887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头颈部血管成像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表现出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章以兴  邹煜 《浙江医学》2009,31(7):1004-1006
CT检查是诊断胰腺癌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而胰腺附近的重要血管是否受侵犯是胰腺癌术前分级以及评估可切除性的重要标准.多层螺旋CT(MSCT)具有快速、大范围容积扫描及各向同性的高分辨率的性能,可以详细显示血管的形态、走行和腔内的情况[1].我们总结28例胰腺癌MSCT检查结果,旨在评价MSCT血管成像技术对术前判断胰腺癌可切除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PA)技术在肺动脉栓塞(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6排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患者18例,图像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显示肺动脉并分析其表现。结果:18例PE患者中,左右肺动脉栓塞9支,叶肺动脉栓塞27支,段肺动脉栓塞98支,亚段肺动脉栓塞64支。PE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充盈缺损,其中,中心型缺损46支,可见“悬浮征”或“轨道征”,环壁缺损型42支,附壁缺损型74支,完全性阻塞36支。PE的间接征象有肺梗死灶4例,局限性肺纹理稀疏12例,马赛克征6例,肺动脉高压8例,两侧胸腔积液3例,心包少量积液2例。结论:MSCTPA可以清晰显示肺动脉的栓塞部位和血栓栓子的形态,应该作为确诊PE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怀疑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扫描参数及方法:层厚10 mm,间隔10 mm,螺距1.375∶1,速度:27.50 mm/rot,对比剂量100-120 ml,注射速率:3.0-3.5 ml/s,使用SmartPrep自动跟踪技术,并对图像进行评价。结果22例中有髂总动脉瘤2例,小腿动脉狭窄5例,腹主动脉瘤2例,髂总动脉闭塞1例,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狭窄1例,闭塞2例,髂内、外动脉狭窄1例,闭塞1例,股动脉狭窄2例,小腿动脉狭窄、闭塞1例。动静脉畸形2例,2例未见异常,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2例同时行MRA检查,3例行DSA检查。结论使用跟踪技术的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能准确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为下肢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是下肢血管病变较为优化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腹主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腹主动脉瘤患者44例,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后,采用不同重建方式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病变部位影像学特征。结果44例患者均能够显示清晰瘤体以及周围血管与瘤体的位置关系,且可观察附壁血栓并能准确测量动脉瘤的三维数据。本组44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螺旋CT血管造影资料显示,均存在附壁血栓症状,其中,合并髂动脉瘤4例,有动脉瘤破裂迹象4例。多平面重建可清晰显示动脉瘤局限部位及其与周围组织、血管解剖关系,而最大密度投影法、容积再现技术能进一步对管腔各段较精确测量。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检查腹主动脉瘤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直观及诊断准确等特点.县一种腹丰动脉瘤有效的榆杏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方法在急诊老年血管源性急腹症中特征及其临床研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腹症老年患者,选取同时行超声和多层螺旋CT两项检查且临床确诊为血管源性急腹症的患者36例。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超声诊断腹主动脉瘤5例,动脉夹层8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2例,肾动脉主干及分支栓塞4例,门静脉栓塞3例,假性动脉瘤3例。多层螺旋CT诊断腹主动脉瘤5例,动脉夹层8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2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3例,肠系膜扭曲5例,肾动脉主干及分支栓塞4例,门静脉栓塞6例,假性动脉瘤3例。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72.2%;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为100%;经统计学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有显著差异(χ2=11.61,P0.01)。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方法在急诊老年血管源性急腹症中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对血管源性的病变范围及情况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 (dual-source CT angiography, DSCTA)在主动脉壁内血肿 ( 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AIMH)诊断及腔内支架隔绝 (endovascular stent-graft exclusion,EVE)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3年5月间,36例患者经DSCTA检查诊断为AIMH,其中12例Stanford B型患者EVE术后行DSCTA随访观察。在工作站上完成患者的图像重建及分析工作,重建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 (MPR)、最大密度投影 (MIP)及容积再现技术 (VRT)等。壁内血肿患者重点观察血肿CT表现、血肿累及范围并分型、是否并发主动脉壁溃疡等,EVE治疗患者则重点观察血肿转归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6例AIMH包括Stanford A型11例、Stanford B型25例。所有患者血肿区域均未见撕裂内膜片显示及对比剂进入血肿内。血肿部位主动脉最大直径3.8~5.4 cm (平均4.3 cm),血肿最厚径0.5~1.3 cm (平均0.9 cm),血肿最厚层面主动脉腔最小直径/最大直径比值为0.74~0.98 (平均0.85)。3例Stanford A型、8例Stanford B型可见到一个或多个溃疡形成,3例Stanford B型患者并发腹主动脉远端内膜撕裂。12例EVE治疗患者术后血肿均有不同程度缩小,4例血肿基本吸收,3例支架覆盖区溃疡消失。9例患者支架形态正常,3例支架稍变形。所有患者未见支架内漏,大分支血管通畅。结论 DSCTA检查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且无创等优点,可以作为AIMH诊断及EVE术后随访重要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精准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最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方法 研究组肝胆管结石病患者采用精准肝切除手术治疗;对照组肝胆管结石病患者进行非规则性肝切除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研究组肝胆管结石病患者较对照组患者使用手术时间较长,但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结石完全清除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精准肝切除技术对肝胆管结石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巾出血量,减少患者术后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且患者体内结石完全清除效果较为满意,因此,精准肝切除是应用于临床肝胆管结石病治疗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对急诊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应用与价值。方法收集72例行多层螺旋CT或MRI检查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病历与影像学资料,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患者为CT组(n=48),行常规MRI血管造影的患者为MRI组(n=24),分析两组的影像学资料,比较图像显示及诊断情况,并分析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特点。结果与MRI组相比,CT组诊断准确性91.67%、敏感性70.83%、图像质量等级评分显著较高,扫描时间明显较短(P0.05);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包括急性栓塞和慢性栓塞,栓塞部位以双侧居多;病变范围包括左右肺动脉远端、肺叶动脉、肺段以下动脉等;直接征象为肺动脉或分支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表现为马赛克征、局限性肺纹理纤细或稀疏、肺动脉高压或扩张、胸腔或心包积液、部分肺段渗出或梗死。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急诊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具有准确性、敏感性高,图像质量好等优点,且影像征象明显,对急诊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56层CT容积扫描在头颈部CTA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患者行256层螺旋CT容积扫描诊断为烟雾病,分析其CTA原始图像、后处理重建图像特征。结果 21例烟雾病为单或双侧颈内动脉终末段狭窄或闭塞,颅底均有异常血管网,均发生在颅底Willis环附近,17例丰富,4例较稀少;合并动脉瘤发生率为14%(3/21),其中1例为多发动脉瘤。结论 256层CT容积扫描可清楚显示颅底血管闭塞、狭窄、异常细血管网、动脉瘤及侧支血管形成,可为烟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评估活体右半肝移植手术切面血管结构的价值。方法:对100例活体右半肝移植健康供体进行术前MSCTA评价,分析经过手术切面的Iv段动脉支和门静脉支,V、VIII段的静脉引流支(直径〉5mm)。结果:IV段肝动脉支起自肝右动脉约占28%,IV段动脉支起源距离肝右动脉根部距离为(9.8±3.6)mm。部分由门静脉右前支供应占3‰.V段和VIII段肝静脉分别汇入肝中静脉及肝右静脉者占14%和1%,主要汇入肝中静脉者占13%和26%,主要汇入肝右静脉者占14%和8%。VIII段主要汇入副肝右静脉者占1%,分别汇入肝中静脉和副肝右静脉者占6%。不带肝中静脉的右半肝移植时,V、VIII段静脉重建数目n:n=1分别占22%和24%,n=2分别占4%和3%。发现44支直径大于5mm副肝右静脉,其中7支引流V、VI段,37支引流VI和VII段,直径为(6.5±1.3)mm。副肝右静脉距离肝右静脉根部冠状面距离为(44.4±14.7)mm。结论:MSCTA可以有效地评估活体肝移植中经过手术切面的血管分布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扫描技术的优化方法。方法将56例临床可疑肺栓塞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8例。采用对比剂自动跟踪触发和自动触发管电流技术,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检查。A组为试验组,采用管电压80k Vp。B组为对照组,采用管电压120k Vp。测量肺动脉主干至双侧亚段肺动脉的CT值,计算平均CT值。以肺动脉主干CT值的标准差代表图像噪声,记录CT实际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对图像质量进行五级评分。结果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A组辐射剂量较B组下降38%,A组患者碘输入剂量较B组下降19%。ROI监测平面选取上腔静脉层面,阈值设定为100HU时图像显示清晰,升主动脉此时无对比剂充盈,而肺动脉内对比剂充盈良好,可清晰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情况。40ml生理盐水比20ml生理盐水冲洗后上腔静脉伪影明显减轻。结论通过优化肺动脉成像扫描技术条件,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和对比剂总碘量的摄入,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临床怀疑发生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而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我院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层螺旋CT减影去骨血管成像技术后处理,判断血管是否狭窄,并对狭窄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最终共检测644段血管,发现狭窄146段(检出率为22.67%):轻度狭窄48段、中度狭窄47段、重度狭窄42段、闭塞9段,分别占32.88%、32.19%、28.78%、6.16%。颈部各类型血管之间的各狭窄程度的检出率据有统计学差异(X2=23.435,P=0.001);头部各类型血管之间的各狭窄程度的检出率据无统计学差异(X2=11.159,P=0.265)。结论CT血管减影成像可早期发现和诊断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并对血管的狭窄程度等作出客观评估与判断,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