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低中晚期胃癌病人术后局部复发及提高长期生存率的方法.方法:对123例Ⅲb期胃癌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2例进行术中即时低渗温热腹腔化疗联合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组),61例未行任何腹腔化疗(对照组).结果:植入组与对照组术后5年肿瘤生存率分别为64.5%和45.9%(P<0.01),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晚期胃癌病人术中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腹腔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经腋静脉分支植入静脉输液港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0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植入静脉输液港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结果两组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胸壁皮瓣下引流管留置时间、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经腋静脉分支植入静脉输液港安全、方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再次手术的创伤及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中植入氟尿嘧啶(5FU)缓释剂行腹腔化疗的临床意义。方法13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分为5-FU缓释剂组68例,对照组64例。两组均行肿瘤根治术。5-FU缓释剂组腹腔局部植入5-FU缓释剂800mg行腹腔化疗。两组术后均采用相同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术后2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术后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Fu缓释剂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术后2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中植入5-FU缓释剂行腹腔化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处理方法。方法 26例乳腺癌女姓患者实施了改良根治术+即刻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术后跟踪按摩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治疗。结果术后患者的乳腺癌得到根治,同时乳房达到形体美容的功效,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结论乳腺癌术后即刻假体植入乳房再造术易被广大医生及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的安全性。方法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106例,随机为2组。对照组(n=58)只行改良根治性手术不植入药物,氟尿嘧啶组(n=48)皮瓣关闭前在肿瘤创面、淋巴转移的周围区域,分多点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检测2组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免疫功能、住院天数等指标,比较术后并发症(局部疼痛、皮瓣坏死情况、转移率、复发率、术后第1d引流量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免疫功能、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并发症(局部疼痛、皮瓣坏死情况、转移率、复发率、术后第1d引流量等)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内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及氟尿嘧啶缓释粒子对患者术后腹腔内局部复发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诊治的9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植入放化疗粒子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于术中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后在腹腔内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20粒,同时给予氟尿嘧啶缓释剂1000mg,术后4周开始进行6个周期常规化疗;对照组腹腔内不进行干预性治疗,术后化疗方案同研究组。采用χ2检验对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66%和5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4,P<0.05)。结论术中腹腔内植入放化疗粒子可以降低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分流方式(脑室腹腔分流和腰大池腹腔分流)在正常颅内压脑积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正常颅内压脑积水患者80例,分为脑室腹腔分流组和腰大池腹腔分流组,各40例,分别实施脑室腹腔分流和腰大池腹腔分流治疗脑积水.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情况、评定两组预后,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脑室腹腔分流组步态不稳改善率(64.8% vs.60.5%)、小便失禁改善率(60.7% vs.55.6%)和进展性痴呆改善率(72.7% vs.68.7%)与腰大池腹腔分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近似(12.5%vs.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和腰大池腹腔分流治疗颅内压正常脑积水均可获得较好疗效,二者预后和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在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仅行SLNB的早期乳腺癌患者20例为观察组,与同期行ALND的乳腺癌患者28例为对照组,匹配条件为年龄、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腋窝淋巴结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SLNB患者与ALND患者配对后,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6个月及30个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6.2±1.6)d和(9.7±1.6)d.两组均未出现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复发、转移.SLNB组和ALND组患肢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0%和25%;ALND组患肢水肿8例(28.57%),而SLNB组无一例患者出现患侧上肢水肿.结论 在未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中,仅行SLNB与ALND相比,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而且仅行SLNB组的疗效与ALND相同.  相似文献   

9.
谢铭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18-219
目的 探讨Ⅰ、Ⅱ期乳腺癌采用乳腺根治术及保乳术(改良术)两种术式治疗的优劣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64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分别采用乳腺根治术(A组,n=35)及改良术(B组,n=29),记录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3、5年局部复发率以及生存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A、B两组术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4.29%、51.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早期乳腺癌的术式选择,改良术加保留肋间臂神经与乳腺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比较无差异,但前者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在中老年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中老年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盐酸氨溴索.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重度咳嗽、咳痰难咳出、大量痰液、黏脓痰和两肺痰鸣音满布的发生率分别为12%、4%、8%、4%和4%,均低于对照组的44%、36%、44%、44%和32%(x2=6.349、8.000、8.420、10.965、22.96,均P<0.05);治疗组第4天、第5天的SaO2、PaO2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应用于中老年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治疗中,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潘晓明 《海峡药学》2011,23(7):114-115
目的 观察评价胃癌术中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的疗效.方法 108例胃癌患者采用直视下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或者直接将氟尿嘧啶缓释剂擞布在腹腔、盆腔的瘤床周围进行区域性化疗.结果 患者盆腔、腹腔给药后,未见出血、吻合口漏,肠穿孔、肠梗阻、腹腔化脓性感染;所有患者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未见明显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氨尿嘧啶缓释剂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亚甲蓝行SLNB,2004年1月~2008年1月收治入院的临床T1-2NoM0乳腺癌患者100例入选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不同意SLNB替代ALND治疗的50例患者为A组,同意SLNB替代ALND治疗的50例患者为B组.依据前哨淋巴结(SLN)状况,对SLN阴性者仅行SLNB,SLN阳性者行AL-ND,比较分析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生存率的状况.结果 B组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100)、100%(100/100),A组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100)、82% (82/100),两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NB可以指导临床开展缩小腋区淋巴清扫范围的手术,从而有效减轻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早期乳腺癌手术中SLNB对术中指导乳腺癌手术范围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术后配合放疗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2009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80例Ⅰ期和Ⅱ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成改良根治术组125例和保乳手术组55例,保乳手术组11例术后行全乳适型调强放疗和瘤床加量放疗,改良根治术组有26例采取放疗.其他两组患者在手术后采取以CEF方案为主的化疗,而雌激素受体(ER)或孕激素受体(PR)阴性患者则采取内分泌治疗.结果 保乳手术组术后3年的生存率为90.9%,远处转移率为3.6%,局部复发率为5.4%;改良根治术组术后3年的生存率为95.2%,远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4%和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乳手术+术后放射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且可达到与改良根治术相同的效果,对于早期乳腺癌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大肠癌患者简易腹腔化疗与术中腹腔内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植入剂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对153例大肠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分为3组:①术中即时留置化疗管,术后行腹腔化疗(治疗组);②术中留置氟尿嘧啶缓释剂(对照组1);③未行任何腹腔化疗组(对照组2)。比较3组围手术期胃肠道副反应、腹腔引流液、切口感染率、骨髓抑制发生率。结果①3组资料在腹腔化疗的安全性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②治疗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切口感染率、骨髓抑制率低于对照组1,与对照组2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简易腹腔化疗对大肠癌患者是一种安全、方便的局部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析激素受体阴性的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激素受体阴性的浸润性乳腺癌行保乳术治疗的79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9)、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术后放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术后放化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0%,局部复发率为5.0%,远处转移率为5.0%,3年生存率为97.5%,与对照组患者的7.7%、12.8%、20.5%、84.6%相比,除局部复发率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D3+、CD4+、CD8+、NK细胞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激素受体阴性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予以放化疗,可减少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提高生存率,不良反应的增加可耐受,是一种值得临床广泛借鉴与推广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叶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57-3258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方案应用于乳腺癌患者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6例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方案,对照组不给予.结果 观察组患者均完成全程化疗,在保乳率33.3%,术后并发症率12.8%和两年生存率97.4%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x2=4.33,x2=4.07,x2=4.91,均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方案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前扩大了手术适应指征,降低了手术损伤,从而为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防止患侧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功能锻炼方法.两组均在术后90d及辅助化疗结束后测量患侧上肢功能,比较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侧上肢肿胀,对照组18例(36%),试验组7例(14%);肩关节活动受限,对照组20例(40%),试验组12例(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可有效防止患侧上肢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方法探讨两种不同化疗方式对于卵巢癌术后腹腔化疗的利弊。方法将40例确诊为卵巢癌中晚期并已行癌细胞减灭术后的患者分别分为两组。一组采取常规穿刺术。另一组采用皮下植入化疗泵术。观察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完成化疗疗程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化疗泵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8%,明显优于常规穿刺组78.7%(P〈0.05),常规穿刺组18例中有8例完成化疗疗程.化疗泵组22例有19例完成化疗疗程。结论皮下植入化疗泵在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完成化疗疗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腺癌Auchincloss改良根治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对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180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保留肋间臂神经组98例和切除肋间臂神经组82例.比较两组术后上臂内侧感觉异常等情况.结果 接受Auchincloss手术后1、6个月,保留组患者患侧上臂内侧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7.3%、14.3%,显著低于切除组70.7%、47.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经过手术后36个月随访,复发或转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行Auchinclos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不影响手术质量和预后的前提下,能够显著减轻患者术后上臂内侧感觉异常,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刘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0):1487-1488
目的:探讨自制胸带在乳腺癌术后加压包扎,防止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皮下积血、积液和皮瓣坏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使用自制胸带加压包扎25例)和对照组(术后使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25例),观测两组患者引流管引流量、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和上肢肿胀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16%,皮瓣坏死发生率4%;对照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95%.皮瓣坏死发生率36%。结论:自制胸带在乳腺癌术后加压包扎可以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