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解笑宸  韦良臣  辛风 《吉林医学》2010,31(5):684-686
地震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压砸性、大批性的致伤特点,地震也是突发产生伤员量最大的灾害之一,地震伤员的现场急救是震区整个抢救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人员脱险、伤员获救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五常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它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模式之一,也是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最简便和有效的方法[1].2008年10月,原绍兴第四医院与民营华宇医院整合成为绍兴县中心医院.整合初期,由于体制与观念不同,管理难度很大.作者所在的泌尿外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只有4~5 d,床位周转快;所用的药品和物品种类多、用量大;护士来自2家医院,各种制度、习惯都存在区别.这些都对病区护理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科学管理成为当务之急.本院在医院整合时期病区护理管理工作中使用"五常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河南省5次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援的组织管理。方法重大灾害事件发生后,迅速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紧急救援中心,公安、消防和医疗急救人员共同参加现场急救,使通讯和道路通畅,维持现场秩序,保证现场急救和顺利转运伤员到医院。河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专家迅速赶赴现场和救治伤员的医院,指导急诊手术和重症监护治疗。结果5次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共死亡259例,181例伤员送入院治疗,其中危重伤员26例。仅2例死于多器官衰竭,其余179例康复出院。结论重大突发事件紧急救援需要消防、警察、医疗急救等多系统的协调合作,急诊医学专家指导大批伤员的分类急救和重症监护治疗,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各种自然灾害在世界范围的频繁发生,国际减灾、救灾、消灾形势日益严峻,灾害应对和灾害救援研究受到空前重视,灾害频发背景下,灾害应急救援护理工作对护士人员配置、能力培养、组织训练提出更高要求[1]。本文综合国内外灾害医学教育、灾害医学学科建设、灾害救援体系建设和灾害医学护理救援实践经验,提出灾害医学应急救援行动中护理专业技术模块需求,以加强灾害救援体系建设,提高灾害应对能力,满足国家部队建设和灾害医学应急救援需要。  相似文献   

5.
地震常是突发产生伤员量最大的灾害,地震伤员的现场急救是震区整个抢救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人员脱险、伤员获救的基本保证.现就地震的伤员分类、现场救治以及自救等方面加以阐述,希望能为地震现场的急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鄢涛  王森  姜伟  赵鲁平  张标  潭鸿  刘建英  胡壮俐  邓艳华 《海南医学》2013,24(19):2853-2854
目的 分析“4.20”芦山地震中德阳地区地震伤员的伤情特点和救治过程,探讨灾难救援中应急预案应用和防范地震伤害的措施.方法 收集了本院在2013年4月20~23日收治的25例地震伤员资料,分析他们各部位伤发生率和各年龄组受伤情况,回顾早期救治分类和救治方法.结果 25例伤员中,皮肤软组织损伤多于其他部位损伤(P<0.05);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P<0.05).伤员发生在在震后第1天最多;20~45岁年龄组伤员明显多于其他年龄组(P<0.05).结论 科学的急救指挥体系和灾害应急预案在灾害救援中发挥了高效的指挥作用,缩短了应急反应时间,提升了灾害应急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7.
刘纪宁  杨雍 《西部医学》2012,24(4):828-829
回顾5.12汶川大地震医院志愿者在地震伤员救治中的作用及医院对志愿者的组织、管理,探讨大型灾害应急中医院志愿者的队伍建设及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刘纪宁  杨雍  王才宏  黄彬 《西部医学》2017,29(12):1691-1693
【摘要】目的 探讨有效及时的检伤和后送转运对地震伤员救治的意义。 方法 对绵阳市中心医院医疗救援队在九寨沟“88”地震发生后8月9日 8月11日对地震伤员的检伤、救治、后送转运、进一步住院诊治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绵阳市中心医院医疗救援队在地震现场协同震区医院检伤、转运伤员17人,检伤巡诊伤员122人,手术5人;组织协同后送转运伤员到绵阳市中心医院四批次共48人,共收治入院伤员47人,手术24人,未发生任何医疗差错,截止8月20日已有6人经治疗后康复出院,另外42人经手术及相关救治后病情稳定恢复中。后送转运及转运后的救治中做到了零死亡。结论 在地震等大型灾害的救援中,有效及时的检伤和后送转运对伤员救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曾琳  卢智珍 《当代医学》2014,(29):109-110
目的探讨台风灾害中伤员的救治与护理措施。方法分析82例台风灾害中伤员的紧急救治和组织管理。结果经充分准备,及时救治,除1例溺水伤员到诊时已无心跳、呼吸,抢救无效后死亡外,其余伤员均经救治后痊愈。结论台风灾害伤员的救治必须快速安全、准确有效,护士应有急救护理系统培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护理人员如何更好地参与灾害救援工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映秀震中护理救援工作实践。通过对地震灾害特点和救援护理工作要点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在灾害救援中的重要性。结果在灾害的不同时期,护士在救援工作中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救援中护理人员的比例配备不足,相关知识缺乏等因素制约了护理救援更好的实施。结论系统、广泛地开展灾难护理学教育,完善护理装备能更好的发挥护理人员在灾害救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成批地震伤员具有伤员多、伤情重、合并伤多、病情复杂等特点,救治护理任务繁重。我院于2008年5月收治了一批32名地震伤员,其中3名病重。医院迅速反应,在第一时间组成护理救护指挥组,从组织计划、技术指导、物资保障、病区设置等方面全面展开护理组织和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地震区域中心医院应急组织模式,为区域中心医院在大型地震等灾害过程中,科学、有序地开展伤员救治提供参考,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该院在5.12大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的医院组织模式,并与2004年制定的《灾害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中的组织模式及职责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5.12大地震区域中心医院应急组织模式在规模、等级上优于《预案》;功能与涉及的内容比《预案》要复杂得多;伤员救治的组织模式在地震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职责。说明地震灾区高效、灵活的组织模式及明确的职责分工是科学、有效地开展伤员救治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3.
王小俊 《中外医疗》2008,27(24):93-93
目的 探讨病区护理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为病区护理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工作实践或及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病区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日常操作不规范和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引起病区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 只有提高病区护理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认真开展医院感染的管理与监控工作,做到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监测常规化,才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突发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影响和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并影响着社会的发展[1]。在灾害的救援活动中,护理救治人员在第一线的抢救环境要比医院复杂得多,护理人员必须拥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来应对灾害。然而,由于灾害的特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护理应急管理系统在突发传染病救治过程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我院作为社会救援体系的重要单位,高度重视突发传染病救治工作,已经建立了护理应急管理系统,设立护理应急管理小组,筹建救治病区,加强人员理论与技能培训;在救治过程中,对医护人员、重点科室等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并于特殊时期加强应急管理与后勤保障.结果 建立护理应急管理系统后,我院执行了多次突发传染病救治工作,均圆满完成了任务,效果理想.结论 在突发传染病救治过程中护理应急管理系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可确保突发感染病救治工作圆满完成,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病区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病区的感染管理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关系到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危.因此,分析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现状,探讨管理措施和对策,对提高医护质量、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宏  黄蓉  唐明莉 《中外医疗》2009,28(23):84-85
目的回顾性总结汶川特大地震后临时病房的护理管理经验,并为探索类似灾害的临时病房管理模式提供考虑。方法分析1020例汶川地震伤员在临时帐篷病房期间的病房分区安排、护理人员分工、护理措施和管理各环节的经验。结果1020例地震伤员均得到及时有效的紧急救治和心理疏导,无一例伤员发生感染或延误救治。结论面对特大型突发灾害事件的临时病房管理,护士长指挥有序.临危不乱、合理的人力配置和积极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对提高伤员救治效率,降低死亡率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拓展,军队参与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日渐频繁,医院各级人员所面临的挑战也急剧增多,急需引起相关人员的关注与思考.建立适用于平战结合的"保安全、重两头、伸中间"的空运伤员模式,以最快速度后送伤病员,是提高救治质量、降低伤死率的关键.文中就模拟高速公路特大交通事故医学救援中的军地联合演练,针对直升机后送伤员的救治问题,结合参加国际维和卫勤保障实践中的航空医疗后送经验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通过高效的灾后救援行动,尤其是医学救援,可以把灾害对人类健康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医院紧急启动了应急反应机制,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启动应急预案。在抗震救灾实践中,构建科学、高效的医疗卫生救援体系,使医院的抢救工作均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地震伤员得到了最有效的救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强病区护理管理的特点及方法。方法分析病区护理管理工作的特点,将护理管理工作分为病区的组织行政管理、病区的业务技术管理、护理教育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实践和总结。结论临床护理工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加强病区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