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动态P-V曲线监测指导全麻术后气管拔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全  曾永红  徐俊  郑刚 《四川医学》2006,27(10):1065-1066
目的探讨动态P-V曲线监测指导全麻术后气管拔管的临床意义。方法择期全麻恢复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观察。动态监测P-V环,实时判断患者的自主呼吸情况,A组当自主呼吸频率≥8次/min、PSV≤8cmH2O、潮气量≥6ml/kg、分钟通气量≥3L/min时,改为经气管导管内吸氧3L/min,观察3~5min如无缺氧表现,SpO2≥95%拔除气管导管。B组按传统方法拔除气管导管。用Ramsay改良评分判断患者的意识状况。记录气管拔管前后血压、心率、呼吸、并发症情况及患者对气管插管的感受。结果拔管前后的相关并发症B组显著高于A组(P〈0.01)。拔管时血压、心率、呼吸改变B组较明显。拔管前对气管插管的感受,B组多数自述难以忍受,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拔管前后Ramsay评分A组多在4~5分,B组多在1~3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动态P-V曲线监测指导气管拔管可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减少全麻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曲马多抑制全麻苏醒围拔管期气管导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克猛  周少宇 《海南医学》2005,16(11):61-62
目的观察曲马多抑制全麻病人苏醒期围拔管期气管导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T1组为曲马多30mg组,T2组为曲马多50mg组,C组为空白对照组。关腹停用麻醉药时,T1组立即静脉推注曲马多30mg,T2组立即静脉推注曲马多50mg。C组立即静脉推注生理盐水10ml。在围拔管期,观察血压、呼吸、循环评分、呼吸评分、清醒时间和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C组病人拔管时血压明显升高(P〈0.05)。T1组病人与C组比较,除拔管时呼吸次数较少外(P〈0.05),其余各观察值无明显差别(P〉0.05);与C组比较,T2组病人在拔管时血压、循环评分和呼吸评分明显较优(P〈0.05)。病人拔管时躁动的发生率低(P〈O.05),病人的清醒时间延长(P〈O.05)。结论使用50mg曲马多能较全面抑制全麻病人苏醒期围拔管期气管导管反应,而30mg曲马多无此作用;但有苏醒延迟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靶控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棼醒期的影响。方法将60例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对照组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脂肪乳剂0.1mL/kg。观察麻醉前、停用异丙酚时、停用瑞芬太尼时、术毕清醒时、拔管时、拔管后1min及拔管后5min的半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脑电双频蹭指数(BIS),记录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躁动发生率和跺动评分,离开麻醉恢复室时患者伤口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术毕清醒和拔管时MAP值和HR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拔管时躁动发生率观察组为6.67%,对照组为36.67%,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疼痛评分观察组亦低于对照组(P〈0.05),但BIS值、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有效预防靶控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而苏醒时间不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丙泊酚治疗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全麻拔管后出现苏醒期躁动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帕瑞昔布加丙泊酚组(A组)、芬太尼加丙泊酚组(B组)、曲马多加丙泊酚组(c组),每组30例,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丙泊酚lmg/kg、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mg/kg、曲马多1mg/kg+丙泊酚1mg/kg进行治疗。观察三组药物治疗苏醒期躁动的疗效、用药前后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苏醒时间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A、B两组治躁动的有效率高于C组(P〈0.05);与用药前比较,三组患者用药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C组VAS评分高于A、B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均升高,B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C两组(P〈0.05);B组苏醒时间较长。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丙泊酚是治疗苏醒期躁动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组合,芬太尼加丙泊酚效果较好,但可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且苏醒时间较长,而曲马多加丙泊酚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5.
小儿术后较深麻醉下和清醒时气管导管拔除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全麻后拔除气管导管通常是看患儿是否有足够的"清醒",主要观察病儿能否主动呼吸、张嘴、睁眼、肢体活动和呛咳后自主呼吸的恢复等指标,但清醒时拔管可能导致呛咳、躁动,咽喉部损伤,喉痉挛等并发症,也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较大变化,对本身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儿尤其不利,在较深麻醉下拔除气管导管可预防这些反应[1].  相似文献   

6.
陈志芬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1):1474-147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术后拔除气管导管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择期腹腔镜小儿疝气手术,术后带气管导管进入麻醉恢复室的患儿100例,按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拔管指征拔除气管导管。观察组按新拔管指征(呼吸恢复、神志未曾清楚前)拔除气管导管。观察两组在拔管期间的心率、血氧饱和度,拔管后剧烈呛咳、躁动、哭闹、喉痉挛、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及在恢复室停留时间。结果:对照组比观察组的患儿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拔管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呼吸恢复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术气管插管麻醉恢复期,在严密监护下选择患儿清醒前拔除气管导管优于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于开胸术毕加强镇痛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单纯全麻开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麻醉前及关胸时静脉用药,Ⅰ组(n=20)静注氯诺昔康8mg,Ⅱ组(n=20)静注0.9%氯化钠2ml。观察指标为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BCS舒适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及不良反应。观察时间点为:麻醉前、术毕清醒时、气管拔管时、拔管后5min和10min。结果与麻醉前各值比较,拔管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各组明显升高(P〈0.05),5min后恢复到麻醉前水平;术毕清醒时、拔管后10min,Ⅰ组与Ⅱ组相比,躁动显著减少(P〈0.05);Ⅰ组与Ⅱ组相比。镇静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比Ⅱ组舒适(P〈0.05);两组都无明显恶心、呕吐。结论氯诺昔康可加强单纯全麻开胸术毕苏醒期患者镇痛,防治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用于甲状腺手术麻醉诱导对围拔管期的影响。方法 50例ASAⅠ-Ⅱ级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5):布托啡诺组(B组)和芬太尼组(F组)。B组诱导时静注布托啡诺30μg/kg,F组静注芬太尼4.0μg/kg,咪达唑仑、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依托咪酯诱导气管插管,术中以雷米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及丙泊酚维持麻醉,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清醒拔管后送PACU。记录麻醉前、气管拔管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及VAS镇痛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与麻醉前比较,B组拔管前和拔管后MAP、HR无明显变化(P〉0.05),F组围拔管后即刻MAP、HR明显增高(P〈0.05);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F组躁动、寒战肌僵、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甲状腺手术病人,布托啡诺30μg/kg全麻诱导,拔管前后呼吸循环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利多卡因与曲马多抑制气管拔管期反应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曲马多、利多卡因抑制全麻患者气管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3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曲马多50mg组,Ⅲ组为利多卡因1mg/kg组。关腹,停用维持用麻醉药时,Ⅰ组立即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Ⅱ组立即静脉注射曲马多50mg。Ⅲ组立即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在围拔管期间,观察血压、呼吸、循环评分、呼吸评分清醒时间和躁动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相比,拔管时,拔管后2min。Ⅰ组和Ⅲ组患者血压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Ⅱ组在拔管时、拔管后2min血压、循环评分和呼吸评分明显优于Ⅰ组。但在拔管后5min的意识评分和肢动评分,较Ⅰ组低(P〈0.05)。Ⅲ组与Ⅰ组比较,Ⅲ组患者在拔管时,拔管后仅心率的变化较对照组平稳(P〈0.05),而血压的变化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Ⅱ组清醒时间较其余两组显著延长(P〈0.05)。Ⅱ组、Ⅲ组拔管时患者的躁动的发生率明显较Ⅰ组的低(P〈0.05),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50mg曲马多比1mg/kg利多卡因更适应于全麻拔管期,以抑制拔管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全麻复合颈浅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4JD例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A组为单纯全麻;B组用颈浅丛阻滞复合全麻。记录围麻醉期MAP、HR及全麻药用量,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结果两组诱导前后MAP、HR无明显差异,但A组于切皮、切除腺瘤和拔管时MAP、HR显著高于B组(P〈0.05),全麻用药量A组明显多于B组(P〈0.05)。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B组较A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全麻复合颈浅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全麻苏醒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地佐辛组(D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手术结束前约20min给予D组肌注地佐辛0.1mg/kg,A组不给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前、拔管时、拔管后10minMAP、HR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疼痛、寒战及躁动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结果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前MAP、HR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拔管后10minMAP、HR的变化和术后发生寒战、躁动的例数及镇痛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手术结束前20min肌注地佐辛能有效抑制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寒战、躁动的发生率,且不影响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与曲马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气管拔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与曲马多组(T组),两组麻醉诱导方式相同。完成插管后,均采用丙泊酚加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间断推注维库溴铵,各组均于术毕即刻停药,拔腹壁套筒钟时分别静注布托啡诺0.03mg/kg或曲马多1.5mg/kg。比较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氧饱和度,记录麻醉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对拔管后(5’、15’、30’)行镇静(Ramsay)及舒适(Bcs)评分。结果:与注药前(T0)后(T1)5min相比,拔管即刻(T2)两组MAP、HR有所升高但无差异性(P〉0.05),其余各时间点MAP、HR无明显变化。术毕B组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时间略长于T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拔管期间B组有1例躁动占3%,T组有4例躁动占1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Ramsay评分:拔管后B组镇静效果明显高于T组(P〈0.05);Bcs评分两组无差异性。结论:布托啡诺能安全、有效地用于LC患者围拔管期的镇痛和镇静,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舒适、满意。  相似文献   

13.
赵其宏  张颖  梅枚  刘刚  朱琳琳  周菊 《安徽医学》2012,33(3):285-287
目的探讨地佐辛防治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躁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6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N组)和地佐辛组(D组)。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并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2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1 h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和地佐辛5 mg。观察苏醒期的躁动情况,记录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拔管即刻(T1)、拔管后30 min(T2)和60 min(T3)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VAS、Ramsay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和眩晕的发生率。结果 D组术后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以及MAP、HR(T1、T2)、VAS评分(T1~T3)和Ramsay评分(T1、T2)显著低于N组(P0.01);2组自主呼吸恢复和拔管时间、SpO2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能安全有效地预防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李晓军 《中外医疗》2013,32(13):40-41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骶管麻醉下新生儿苏醒期躁动。方法选择40例腹部手术新生儿,随机等分为全麻组(Ⅰ组)、全麻复合骶管阻滞组(Ⅱ组)。Ⅰ组静注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诱导气管插管,术中间断静注芬太尼、维库溴铵、丙泊酚泵注维持麻醉。Ⅱ组取左测卧位行骶管穿刺,确认进入骶腔后注入0.20%~0.25%罗哌卡因(2~3mg/kg),均含1∶20万肾上腺素。骶管注药后诱导插管,间断静注芬太尼、维库溴铵、丙泊酚泵注维持麻醉。记录镇静、躁动评分(SAS)、视觉模拟评分(VAS)、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结果两组停药后SAS评分、VAS评分、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手术全麻复合骶管麻醉,可以降低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全凭静脉麻醉患者苏醒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乳腺癌患者均在全凭静脉麻醉下完成手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组(F组)和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组(O组),每组20例。2组患者手术结束前15min分别经静脉缓慢注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1mg和盐酸羟考酮注射液10mg,1min内注射完毕,4个成串刺激(TOF)T4/T1〉75%拔除气管导管并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拔管前(TO)及拔管后即刻(T1)、10min(T2)、30min(T3)、60min(T4)患者呼吸循环变化,记录拔管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镇静评分(Ramsay)和躁动评分(restlessness Score,RS)及离开PACU时间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F组患者T1、T2、13、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明显大于0组,0组患者拔管后VAS、RS评分显著低于F组(P〈0.05)。2组患者Ramsay评分、离开PACU时间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注射液10mg可减轻全凭静脉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镇痛效果强,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诱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麻后苏醒期躁动(RS)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或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30例。诱导药物为:R组瑞芬太尼1tLg/kg、咪达唑仑3mg、丙泊酚2mg/kg、罗库溴铵0.6mg/kg;F组除芬太尼3.0μg/kg代替瑞芬太尼外,其他用药同R组。麻醉维持为瑞芬太尼0.2μg·kg-1·min-1,丙?白酚2mg kg-1·h-1,微量泵恒速输入;持续吸入1%-2%七氟烷。观察2组拔管前、拔管时和拔管后10min的Rs评分以及麻醉后复苏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R组拔管前、拔管时和拔管后10minRs评分均明显高于F组(P〈0.01),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小剂量芬太尼诱导可有效减少瑞芬太尼麻醉后RS。  相似文献   

17.
沈勤  肖建军  吴宣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0):1380-1382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和帕瑞昔布钠组(P组).C组0.9%氯化钠注射液4 ml,P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为4 ml).观察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及程度以及拔管后10 min患者的疼痛评分,并记录患者苏醒期恶心、呕吐、嗜睡以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躁动的发生率及程度均明显低于C组(P<0.01);拔管后10 min疼痛评分P组显著低于C组(P<0.01);C组患者苏醒期恶心1例,2组均无呕吐、嗜睡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结论: 全麻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既能发挥预防性镇痛作用,又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苏醒期躁动,并不延长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明显提高患者苏醒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效果。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组(F组)、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组(SF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组(RF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于插管前予丙泊酚1mg/kg静注,F组给予芬太尼1μg/kg ,SF组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 ,RF组给予瑞芬太尼1μg/kg静注后,同时右美托咪定1μg/kg持续泵入10min ,达满意镇静深度后(BIS<60),迅速在喉镜直视下置入加强型气管导管,接呼吸机机械通气。F组给予芬太尼0.05μg/(kg · min),SF组给予舒芬太尼0.005μg/(kg · min),RF组给予瑞芬太尼0.05μg/(kg · min),三组均予右美托咪定0.4μg/(kg · h)持续泵入维持镇静镇痛。分别记录患者插管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镇静镇痛起效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时 Ramsay评分、停药后拔管时间及镇静镇痛期间躁动、谵妄、人机对抗发生率。结果:RF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插管后较基础值未明显上升,且于各对应的时间点明显低于F组和SF组(P<0.05);SF组及RF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RF组镇痛起效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与停药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F组和SF组(P<0.05);且其躁动、谵妄、人机对抗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效果更好,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9.
李远强  王志刚 《四川医学》2011,32(8):1252-1254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给予布托啡诺对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急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患者80例,全麻诱导后以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随机均分为4组:B1组在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布托啡诺0.02mg/kg,B2组在手术结束时给予布托啡诺0.02 mg/kg,B3组在气管拔管后给予布托啡诺0.02 mg/kg,C组为对照组静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手术结束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睁眼时间、气管拔管的时间,以及苏醒拔管后30min每隔10 min的疼痛VAS评分及Ramsay评分,苏醒后30min内VAS评分≥5者视为镇痛失败。结果 4组患者手术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苏醒拔管后30min内B2组VAS评分较低,且镇痛失败率明显低于B1、B3两组(P〈0.05)。结论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急性疼痛,手术结束时给予布托啡诺的效果优于提前30min给药和拔管后给药,且不影响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行镇静深度监测,进一步评价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A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GEA组),各20例,麻醉中维持BIS值在50~55。监测记录术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切皮时(T3)、去肋骨时(T4)、拔管即刻(T5)的BIS、MAP、HR及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停异丙酚到唤之能睁眼的时间)。结果:插管前即刻两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T2、T5时点,GA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GEA组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GEA组麻醉药用量较GA组明显减少(P〈0.05),苏醒时间较GA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脑电双频指数检测下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胸科手术,可避免术中知晓的发生.减轻气管插管、拔管时心血管不良反应.减少麻醉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