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醒脑开窍针刺加电针治疗脑卒中肢体瘫痪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加电针治疗脑卒中肢体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传统针刺组30例取肩髑、曲池、外关等。醒脑开窍针刺组30例主穴取内关、人中、三阴交,副穴取极泉、尺泽、委中。醒脑开窍加电针纽30例取穴与醒脑开窍组相同,针刺得气后接上电针治疗仪。3组均每日1次,连续治疗45天。结果:传统针刺组治愈率16.67%,总有效率76.67%;醒脑开窍针刺组治愈率33.33%,总有效率93.33%;醒脑开窍加电针组治愈率43.33%,总有效率96.67%。醒脑开窍组和醒脑开窍加电针组的总有效率与传统针刺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醒脑开窍加电针组与醒脑开窍的治愈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加电针治疗脑卒中肢体偏瘫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开窍益智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20例采用开窍益智方治疗(黄连、栀子、石菖蒲、郁金、半夏、茯苓等),对照组采用石杉碱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7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窍益智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较好疗效,可改善记忆,提高智能,减轻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  相似文献   

3.
<正> 麝香味辛,性温,有开窍,通经络,活血散结作用。用于惊痛昏迷跌打损伤。近代用于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绞痛等症有一定的疗效。我们以麝香壳为原料,经提取制成的注射液,经初步临床观察似具有麝香的芳香开窍作用,能兴奋神经系统,起到开窍健脑促进脑细胞恢复功能。现将制备工艺和疗效观察述下: 一、制剂工艺  相似文献   

4.
温病过程中,神志异常最常见的表现有烦躁、谵语、神昏、语乱等.<温病条辨>中有关神志异常的条文共35条,占全书八分之一,内容涉及上焦、中焦、下焦各篇.温病中出现神志不清、谵语妄言或昏愤不语者,多系病势深重、趋入险境的征兆.吴瑭遵<内经>,宗仲景,师叶桂而汇众长,其专著<温病条辨>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神昏证治理论,创清心开窍、清营透热、除湿通窍、养阴复脉等法.皆依据温病之病因、病机、传变途径而设.但在具体运用时又有清心开窍与辛凉解表配合使用,或先用清心开窍继用淡渗利湿,或清心开窍与通腑泻热并用等灵活应用之例,并创立了许多传世名方.  相似文献   

5.
第十章开窍剂凡以芳香开窍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疗神昏窍闭之证的方剂,统称开窍剂。一、目的、要求熟悉开窍剂的定义、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掌握安宫牛黄丸、玉枢丹;熟悉紫雪丹、至宝丹、苏合香丸;了解小儿回春丹、行军散。二、主要内容开窍剂的定义、功用、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凉开、温开及其代表方。三、各节提要 1.凉开:凉开剂适用于温邪热毒内陷心包的热闭证。症见高热、神昏谵语,甚或痉厥等,其他如中风、痰厥及感触秽浊之气、卒然昏倒、不省人事而证有热象者亦可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窍益智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20例采用开窍益智方治疗(黄连、栀子、石菖蒲、郁金、半夏、茯苓等),对照组采用石杉碱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7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开窍益智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较好疗效,可改善记忆,提高智能,减轻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  相似文献   

7.
著名老中医谢海洲教授擅长治疗疑难杂病,尤善运用开窍法治疗脑髓神志病,认为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特殊地位,是精神思维活动的物质承载体,心脑共同参与神志意识活动,以脑窍立论治疗脑髓神志病是对中医脏腑理论的发展;确立了补肾荣脑、升清降浊、醒脑开窍、化瘀开窍、芳香开窍等开窍六法,自创开窍新方数十首,用药亦具鲜明特色,并善用芳香及虫类药物,取其辛香走窜、化浊开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开窍益智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窍益智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20例采用开窍益智方治疗(黄连、栀子、石菖蒲、郁金、半夏、茯苓等),对照组采用石杉碱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7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窍益智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较好疗效,可改善记忆,提高智能,减轻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四海之腧"针刺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成四海之腧(29例)、醒脑开窍(27例)和空白对照(30例)3个组,每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比较各组间的临床疗效及纤维蛋白原(FIB)、脂蛋白(Lpa)、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量值的变化。结果:1三组之间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四海之腧组和醒脑开窍组的疗效比空白对照组好(P<0.01),四海之腧与醒脑开窍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四海之腧组各客观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醒脑开窍组中Crp、HCY有所下降(P<0.05),但FIB、Lpa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空白对照组则除Crp外均无明显变化(P>0.05);33组的Cr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四海之腧组和醒脑开窍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空白对照(P<0.05);而四海之腧与醒脑开窍之间的Crp、HCY下降幅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四海之腧针刺法与醒脑开窍法一样,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2与醒脑开窍相比,四海之腧针刺法能更加有效地降低各种中风危险因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 中风神昏多属中脏腑之危候,运用开窍醒神与泻下通腑法,共治疗11例中风神昏闭证(皆有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取得转危为安,后遗症较轻的效果,平均醒脑天数为3.7天。 治疗方法 1.开窍醒脑法①血瘀中风:以芳香开窍药配益气活血化瘀之品。如麝香、樟脑、人参、川芎、红花、益母草等。初期采用活血化瘀药物时  相似文献   

11.
著名老中医谢海洲教授擅长治疗疑难杂病,尤善运用开窍法治疗脑髓神志病,认为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特殊地位,是精神思维活动的物质承载体,心脑共同参与神志意识活动,以脑窍立论治疗脑髓神志病是对中医脏腑理论的发展;确立了补肾荣脑、升清降浊、醒脑开窍、化瘀开窍、芳香开窍等开窍六法,自创开窍新方数十首,用药亦具鲜明特色,并善用芳香及虫类药物,取其辛香走窜、化浊开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开窍方剂是以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等作用,治疗神昏窍闭病证的方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开之发之”,这是开窍方剂的立论根据。汉·张仲景《伤寒论》对热结阳明之神昏谵语论述甚详,所立寒凉攻下之剂,对后世影响颇大,然于开窍之剂,则未曾涉及。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王焘《外台秘要》载用紫雪、吃力伽丸(苏合香丸)、还魂散等有效方剂。宋金元时期,《和剂局方》搜集如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开窍醒神药为气味芳香,以通关开窍,醒神为其主要作用的药物。凡窍闭神昏之症均可应用,有使神志清醒之效。[麝香、冰片、菖蒲]均有开窍醒神作用。而麝香走窜飞扬,其性温,通经络的效力强于冰片走窜开窍,其性凉,清热解毒的效力优于麝香,亦能醒脑提神。麝香辛温香窜,善于开关利窍,为窍闭神昏之良药;又能行经通络,可治经闭、难产、  相似文献   

14.
刘林  方永奇 《中医药学刊》2010,(8):1726-1728
通过综合分析多年来有关醒脑开窍中药研究的文献,系统地揭示醒脑开窍中药(麝香、石菖蒲、冰片等)对血脑屏障(BBB)的影响。该类中药有效成分脂溶性强、分子量极小,易挥发;易快速透过BBB进入脑组织,并具有双向调节BBB通透性的作用,能改善BBB功能和保护脑组织;能引药上行,除了本身能透过BBB进入脑组织发挥作用之外,还可促进其他药物透过BBB,提高药物的疗效。加强醒脑开窍中药对BBB影响的研究,能更科学地解释"辛香走窜"、"开窍醒神"、"引药上行"的本质,对治疗脑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庄志江  张丽红 《陕西中医》2013,34(6):663-66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方药治疗脑卒中后高热神昏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应用醒脑开窍方药配合物理降温;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物理降温及西药治疗。结果:醒脑开窍方药组体温下降、意识障碍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临床意义(P<0.01)。结论:清热解毒、醒神开窍方药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引发的高热神昏症状并有促醒及止痉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用温脾通络开窍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运用温脾通络开窍法治疗的4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结果:运用温脾通络开窍法对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症状有减轻和控制作用,对患者的记忆、认知等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运用温脾通络开窍法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络开窍针法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1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1例。两组均予以吞咽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通络开窍针法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VFSS检查口腔期、吞咽期、误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实施通络开窍针法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效果较好,且可减少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醒脑开窍针刺法合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血管性痴呆46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杨玫英 《陕西中医》2007,28(2):203-204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取穴:内关、人中、印堂等,合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结果:总有效率82.51%。提示:醒脑开窍针刺法,具有益气活血,祛瘀化痰,补脑开窍之功;补阳还五汤加减能使气充血活,痰祛瘀消,髓海充足,脑窍得养,窍开神醒。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结合平衡阴阳针刺法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上肢肌肉痉挛的改善作用。方法 使用最小不平衡指数法进行随机分组。醒脑开窍组采用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组采用醒脑开窍配合平衡阴阳针刺法。观察指标为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价(MAS)、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和表面肌电图(sEMG)。结果 醒脑开窍组在改良Ashworth量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静息状态表面肌电、被动牵伸状态表面肌电、收缩状态表面肌电等指标上有改善作用。联合组在改良Ashworth量表、Brunnstrom运动功能、静息状态表面肌电、被动牵伸状态表面肌电、主动收缩状态表面肌电等指标上有改善作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静息状态和被动牵伸状态表面肌电方面,联合组优于醒脑开窍组。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和醒脑开窍结合平衡阴阳针刺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上肢肌肉的肌力、肌张力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于肌力的改善,两种治疗方案作用相当。对于运动功能和肌张力的改善,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平衡阴阳针法的作用优于单纯醒脑开窍针法。  相似文献   

20.
开窍方药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开窍方药是一类具有通窍开闭、苏醒神识效果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热病神昏及惊风、癫痫、中风等病出现卒然昏厥的证候。近年以开窍方药为主,用于多种原因所致昏迷及冠心病心绞痛等急症的抢救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对多种急性感染性疾病、神经精神性疾病等也广为应用,与此同时对它们的疗效原理也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初步阐明了开窍方药药理作用的一些特点,提示它们是一类具有独特作用的方药。本文拟就开窍方药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结果作一简要概述,并对开窍法原理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