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仲景对黄疸的论述颇为详尽,且深藏奥蕴。《伤寒论》涉及发黄条文竟18条之多。退黄诸法,变幻多端。仲景论述“伤寒发黄”的条文和方剂,对探讨其理、法、方、药的规律和后世医家发挥,颇有裨益。笔者试述如下:1 湿热发黄 仲景所论之伤寒发黄与金匮之疸病,均以湿热发黄为重点,”无湿不成疸”。朱丹溪认为“疸不必分五,皆有湿热”。近代医家冉雪峰也认为“湿热交蒸,其黄乃成”。可见湿热与黄疸有密切关系。急性肝炎自不待言,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有黄疸者亦与湿热有关。所以有的医家认为,湿热贯穿肝病的始终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2.
<正>“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主要特征。“黄疸”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都对其进行了详细论述,并进一步发展、完善。其中《伤寒论》的阳明病篇与太阴病篇均提到了黄疸的治法,《金匮要略》中对黄疸病设有专篇论述,并将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仲景在两书中虽未明确提出阳黄、阴黄的分类方法,但却始终抓住“黄疸”之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3.
王津慧 《陕西中医》2009,30(1):95-96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金匮要略·黄疸病》篇始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五类;《伤寒论》中按其病因分为湿热发黄、瘀血发黄、火逆发黄和寒湿发黄四种类型。仲景在治疗时,尽管施用了灵活多样的代表方药,但活血化瘀之法是贯穿始终的,为后世治疗黄疸病树立了典范。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疸一病,病因复杂,证类繁多,故历代有二十八候、三十六黄之说。仲景将黄疸约为外感(阳)与内伤(阴)两大类,外感发黄散见于《伤寒论》太阳、阳明、太阴各篇;内伤发黄则集中于《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内分谷疸、酒疸、女劳疸三个基本类型。这种病因学的分类,从根本上把握了黄疸病的因果关系,不仅为治疗提供了病理依据,而且有助于采取相应的予防和护理措施。所以全面学习仲景的黄疸论治,一是从横的方面按病因划  相似文献   

5.
方伟 《中医药通报》2008,7(4):24-25
黄疸病名出于《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又云:“目黄者曰黄疸。”关于病机,《金匮要略》云:“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脾将瘀积的湿热转运于体表,就必然发生黄疽。导致黄疸的原因有多种:或食伤或劳伤,或酒伤或瘀血。故仲景将黄疸分为酒疸、谷疸、女痨疸。在《伤寒论》里又涉及外感兼湿热的发黄证、被火发黄证、燥结发黄证等。  相似文献   

6.
黄疸,是以目黄、肤黄、尿黄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其病名首见于《内经》。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才创立了黄疸证治的体系。笔者在学习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后,对张仲景治疗黄疸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归纳起来,共有四法:凡能治疗湿热,寒湿发黄的方法,叫正治法;黄疸有兼证的治法叫权变法;其它原因引起发黄的治法,则属于类病法;黄疸、酒疸误治变证的治法叫救逆法。  相似文献   

7.
仲景认为黄疸的成因一是由于外感,故有阳阴发黄、太阴发黄之称;二是由于饮食,故有谷疸,洒疸之称。并认为湿热内蕴是黄疸形成的主要原因。在证治上以清下为正法,汗吐和温消补为变法。1 黄疸的成因与治则 《金匮要略·黄疸病篇》云:“黄家之所得从湿得之”。  相似文献   

8.
黄疸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症状,其中尤以目黄为重要特征。它可见之于多种疾病。祖国医学远在《内经》对黄疸一证即有论述,认为本证多因湿热所引起。至汉代张仲景,对黄疸的证治规律,认识已较深刻,在《金匮要略》中,专篇记述了黄疸、谷疸、酒疸以及女劳疸、黑疸的辨证施治,并创有迄今仍为广泛应用卓有成效的方剂多首。嗣后随着临床观察日益细致,辨治经验不断丰富,历代医籍,阐发甚多。元代罗天益鉴于唐宋以前,对黄疸的分类过于繁复,难为医者所掌握,因而概括为阳黄、阴黄两大类,提纲挈领,执简驭繁,很有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脾色必黄 瘀热以行”浅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红蓉  宋乃光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883-1884
张仲景对黄疸的辨治既定脏腑,又辨气血,对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这务条文言简意赅,不仅指出了黄疸病的主要病变脏腑,还指出了湿热痹郁脾胃气机,邪热“瘀”结于血,导致湿热发黄的病机。临床上黄疸病早期多以湿热或寒湿困脾,致中州失运为主要矛盾,故黄疸的病变脏腑与脾胃密切相关。黄疸的重要病机是瘀,治黄要活血,仲景这种瘀血致黄的思想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多条条文中得到体现,其治黄活血的思想在其用药中亦得到充分体现。现代大量的临床研究亦表明黄疸与血瘀有关。  相似文献   

10.
湿热黄疸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成熟于张仲景,叶天士在继承前贤理论基础上,辨治湿热黄疸颇有特色,虽然所留病案并不多,但对后世医家颇有启迪。吴鞠通对其尤为服膺,并将《临证指南医案·湿》《临证指南医案·疸》中湿热黄疸四则医案整理编入《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湿温》中。本文首先通过回顾湿热黄疸的历史沿革,分析叶天士辨治湿热黄疸的思路,再从《临证指南医案》所录四则医案及《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湿温》所录条文入手,阐释叶天士辨治湿热黄疸用药特色及吴鞠通对其经验的继承和发挥。  相似文献   

11.
黄疸病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中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关于黄疸的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云:"溺黄者,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但未提出分类及具体治法。东汉医家张仲景在《伤寒论》的阳明病篇与太阴病篇均提到了黄疸的治法,在《金匮要略》中对黄疸病设有专篇进行论述。且将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女  相似文献   

12.
<正>黄疸一词,最早见于《内径》,在《灵枢·论疾诊尺》篇中明确写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以食如饥者,胃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篇:"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其中尤以目黄为确定本病的重要依据。本人临床诊治黄疸病有些粗浅体会,分述如下。1病因病机战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湿热相搏,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疸而为腑肿。"汉《金匮要略》湿热、瘀热,寒化为寒湿,故分为湿热与寒湿,总  相似文献   

13.
对仲景黄疸病因病机的临床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涉及黄疸的论述,于《伤寒论》共8条,《金匮要略》设专篇。黄疸虽有五疸之分,但深究其病因病机,不外有三:湿、热、瘀。笔者据中医病因病机演变规律,认为还有一潜在  相似文献   

14.
浅谈《金匮》中的女劳疸和黑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匮要略》黄疸篇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后世医家对黄疸病的辨证方法概括为阳黄和阴黄。实践表明:女劳疸与阴黄明显不同,黑疸内容独具。仲景另立女劳疸和黑疸,对临床有实用意义。一女劳疸与阴黄的区别《金匮要略》黄疸篇第2条载:“尺脉浮为伤肾,……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黄疸篇》中首立"脾色必黄,瘀热以行"之论,与《伤寒论》里:"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观点彼此呼应,共同阐释了黄疸的核心病机为脾湿瘀热,首先提出"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之说,奠定了健脾利湿的基本原则。仲景以脏腑为着眼,以湿瘀为中心,以健脾利湿为根基,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共筑黄疸治疗框架,治疗以脾胃为中心,而并非肝胆。随着西医学的引入,人们对黄疸的病机认识逐渐由脾湿瘀热转到肝胆湿热,这与仲景理论背道而驰;认为肝胆湿热、肝失疏泄、胆汁阻塞是黄疸发生的主要原因看似与现代医学观点相吻合,实则违背了仲景从脾论治黄疸的中心思想,是片面的,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6.
二八论黄疸病《金匮》论黄疸病的病机、治则和方药,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有谓“五疸”即黄汗、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之分。黄汗前在《水气病篇》论述;黄疸大抵偏重湿热为病。热重者治以苦寒,湿重者治以淡渗,此其大法。然后世概括为“阳黄”与“阴黄”之殊。《金匮》论据多属湿热阳黄之证,却缺略阴黄的治则。本篇论述黄疸病,按《金匮》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辨证。谷疸、酒疸均属  相似文献   

17.
“黄疸”之名,由来已久,古亦称黄疽、黄病。《素问·平人气象论》记载:“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篇》指出:“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可见,当时已认识到,黄疸所必备的三个主症即目黄、肤黄、小便黄。而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说:“湿热相交,民当病疸”。这里概括地说明了黄疸的病因病理与湿热搏结有关。  相似文献   

18.
论治肝病须重视滋养受损之肝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今中医界一言肝病,总认为是湿热所致,论治多以化湿利小便。笔者今倡明肝病非湿论,运用吴鞠通复脉汤类方以滋养受损之肝体是一大法门。1黄疸并非尽由湿热为患,有由阴血衰败所致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云:“溽暑湿热相薄……民病黄疸”,此是最早讲黄疸的基本病机是湿热相交  相似文献   

19.
析《伤寒论》262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五版教材沿袭历代医家之见,仍将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释为阳黄兼表的证治,笔者认为欠妥,其理由如次。 原文未述表证表现,只言“瘀热在里,”而“瘀热在里”与表证无必然联系。《金匮要略·黄疸》篇指出“脾色必黄,瘀热以行,”“瘀”字《说文解字》释“积血也”,“瘀热”是湿热郁滞血分之意。由此揭示发黄的病机为湿热内郁脾胃,熏蒸痹阻,瘀结血分,迫及肝  相似文献   

20.
黄疸治法黄疸(瘅)病名,出自《素问》之《平人气象论》、《玉机真藏论》,以及《灵枢》之《经脉》篇、《论疾诊尺》篇等。《金匮》则专列一篇论之。就其病因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就其病机,分为湿热发黄,火劫发黄,实热发黄,虚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