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备受关注和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正常生活的疾病.高脂血症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CHD)的主要危险因素[1].随着预防医学的不断发展,AS、CHD的康复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对来院疗养的高脂血症患者,采用矿泉浴加药物治疗,并对治疗前后脂代谢变化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前大量研究已明确高脂蛋白血症是CHD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LDL—L)升高是CHD患者冠状动脉事件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有充分临床试验证据,效果肯定的调脂药物。防治高脂血症目的在于有效控制AS和CHD,但是,目前临床上高脂血症干预达标率低,适用剂量偏小。本研究旨在观察昆明产40mg洛伐他汀在低密度脂蛋白(LDL—L)升高患者中调脂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中药调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为  张小娜 《中国药师》2007,10(5):453-455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s)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和冠心病(Coro- nary heart disease.CHD)的首要危险因素,由此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现已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第一的疾病。目前对高脂血症和AS的治疗,主要以西药为主,这些药物虽然疗效确切,但大多数都可引起较多的不良  相似文献   

4.
病和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病,与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CHD)、脑卒中关系密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并发心血管疾病[1].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58%死于AS,而血脂异常在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甘油三酯血症(HTG)即IV型高脂蛋白血症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一类高脂血症.据在成都地区调查,在WHO六型高脂血症中IV型最多占65%.多年来人们一直误认为中国人的血脂异常主要是甘油三酯(TG)升高,是中国人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结构所致,故认为TG升高似乎和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和冠心病(CHD)的发生没有可信的关系.但是近年来,国外大病例数的流行病学调查,如前瞻性心血管病Munster(procam)和赫尔辛基(Helsiniki)研究表明,血浆(清)TG增高也是男女发生心肌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细胞(VCE)损伤是冠心病(CHD)的始动环节,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神经代谢失衡更为明显.本组观察氟伐他汀对CHD合并CHF患者VEC的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7.
舒志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4):2150-215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指冠状动脉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CHD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CHD的主要高危因素: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随着人们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  相似文献   

8.
<正>高脂血症作为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在血脂代谢及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新型药物的开发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而由于高脂血症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将其彻底治疗不再复发,大多数西药降脂药不良反应大,且停药后反跳现象明显。因此,积极利用中医整体辩证观念,运用中药特点来防治高脂血症,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已成为十分迫切的工作。本研究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CHD)、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AS)等日益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其发病与诸多因素(如血脂异常、血小板功能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有关,目前能较有效地控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的药物为他汀类。本文将对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CHD)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CHD是动脉硬化性疾病的一部分,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展引起器官损害的结果[1].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活动性炎症是CHD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2].有研究表明,中药大黄的主要有效成分能明显降低实验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殖,并能使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大鼠升高的血脂水平显著降低,具有对抗心脑血管病样作用[3].本研究观察了中药大黄对CHD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其抑制CHD炎性反应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细胞 (VEC)损伤是冠心病 (CHD)的始动环节 ,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时神经代谢失衡更为明显。最具代表性的内源性舒张因子是一氧化氮 (NO)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也具有很强的扩张血管和细胞保护作用 ,参与机体损伤中的自稳态调节 ,内皮素 (ET)是近年发现的血管活性多肽 ,为目前发现的较强的缩血管物质。本组观察通心络对CHD合并CHF患者VEC的保护功能。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5 8例CHD合并CHF ,均为住院患者 ,心功能为Ⅱ~Ⅳ级 ,CHF病程为 5~ 10年 ,平均 ( 8± 6 )年。男性4 0例 ,女性 18例 ,年龄 4 0~ …  相似文献   

12.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进展与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文新  季红赞 《中国药房》2005,16(10):785-787
血脂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AS)与冠心病( CHD)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有关脂蛋白的研究明确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增加可促进 AS[1]的发生,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的增加则可防止 AS[2]的发生.一系列前瞻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调脂药物降低血清总胆固醇( TC)、 LDL- C和升高 HDL- C水平的同时,可显著降低 AS与 CHD的发生率和患者死亡率 [3~ 5],因此,调脂药物的应用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与重视,相关研究也发展迅速,大批新药相继开发上市.现就其进展与临床评价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MCP-1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收集健康组、动脉粥样硬化组、CHD组患者,检测其空腹血清RBP4、hs-CRP、IL-6、MCP-1水平。结果与健康组相比,AS组、CHD组患者血清RBP4、hs-CRP、IL-6、MCP-1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AS组、CHD组患者血清RBP4与炎性因子hs-CRP、IL-6、MCP-1呈正相关。结论 RBP4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过程,其可能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徐娜丽  匡希斌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3):3597-3599
尽管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的诊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CHD及其并发症仍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原因。因此,识别无症状的CHD个体或已确立CHD但存在高再发风险患者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当代关于CHD研究的主要任务。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是一种新发现的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发展的炎症因子,它在预测冠状动脉事件风险、判断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识别残余风险及危险分层再分类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对Lp-PLA2在CH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高脂血症的AS患者血清hs-CRP、SOD、GSH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斑块的影响。方法:将71例CIMT≥0.9mm或(和)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三七总皂苷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及彩色超声显像仪等,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hs-CRP、SOD、GSH、CIMT和斑块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服药12周血清hs-CRP、CIMT和斑块积分较各自服药前明显降低(P0.05,表2),SOD、GSH较各自服药前明显升高(P0.05,表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七总皂苷能抑制高脂血症的AS患者C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大,延缓AS的进展,其机制与其降低hs-CR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黄黎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2948-2950
1969年McCully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尿症患儿合并血管病变,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70年代初他又通过动物模型证实Hcy血中蓄积可导致类似血管损伤,故提出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AS)有关的假说.经过多年的研究,近期医学界已确认,Hcy是冠心病(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现就Hcy与CHD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风华 《安徽医药》2001,5(4):262-262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而由脂代谢紊乱所致的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及冠心病(CHD)的重要致病因素.因此血脂调节药的研究已渐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课题.根据有关专家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7家"三级甲等"医院1000余例高脂血症患者治疗现状的最新调查,其临床用药位居首位的是他汀类,占调脂处方总数的59.0%,余依次为贝特类(23.7%),中成药(11.4%),多烯脂肪酸类(3.9%)及烟酸类(1.7%)等[1].本文就高脂血症的临床用药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8.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对血管内皮细胞VEC粘附分子 (ICAM 1,VCAM 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表达 ,以及单核细胞(MC)跨膜迁移的影响 ,以阐明ox LDL促AS形成的作用。方法 :以含 2 0 0mg·L- 1ox LDL的M199培养液处理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液 ,以免疫组化卵白素生物素复合法 (ABC法 )、ELISA法测量细胞上ICAM 1和VCAM 1表达 ,以夹心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MCP 1蛋白浓度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测定VEC中ICAM 1和MCP 1mRNA的表达 ,以微趋化小室测定ox LDL对MC的趋化作用。结果 :HUVEC暴露于ox LDL中 2 4h后 ,VEC上ICAM 1及其mRNA表达显著增加。MCP 1mRNA及MCP 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 ,同时可见细胞收缩变圆 ,细胞间隙加大 ,显示ox LDL对VEC有较强的细胞毒性 ,ox LDL可引起MC跨膜迁移增加。结论 :ox LDL可引起VEC介导MC粘附和趋化的物质表达显著增加及损伤 ,有利于MC和脂质向内皮下侵入 ,这些结果表明ox LDL在AS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生化阿司匹林抵抗情况及其防治措施。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的156例CHD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者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7 d)后,查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G)和血浆血栓素B_2(TXB_2)浓度。抽血后CHD患者加用氯吡格雷75 mg/d,1周后复查PAG和TXB_2。AA诱导的平均PAG≥20%,同时ADP诱导的平均PAG≥70%者为阿司匹林抵抗(AR);仅符合其中一项为阿司匹林半抵抗(ASR);均不符合者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结果:加用氯吡格雷前,CHD组AA诱导的PAG、AR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D组AR或ASR患者ADP诱导的PAG、lg(AA诱导的PAG)、lg (TXB_2浓度)显著高于AS患者(P<0.05);CHD患者血浆TXB_2浓度与ADP诱导的PAG呈正相关(r= 0.497,P<0.01),与AA诱导的PAG呈正相关(r= 0.391,P<0.01)。加用氯吡格雷后,CHD患者AA和ADP诱导的PAG、AR和ASR发生率、血浆TXB_2浓度明显低于加用前(P<0.01)。结论:CHD患者阿司匹林疗效降低,AR发生率升高;CHD病人AR或ASR者血浆TXB_2浓度较高;氯吡格雷能加强抗血小板聚集疗效,可用于防治AR。  相似文献   

20.
郭炯辉 《贵州医药》2006,30(8):711-712
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AS)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降脂治疗能延缓或阻止AS的发生、发展,从而有效防治冠心病。而他汀类药物可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其中特别显著的是LDL-C有大幅度降低[1]。洛伐他汀可预防高胆固醇血症及一、二级冠心病,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冠心病病死率,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我院应用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43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