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根据全军《军事训练伤信息监测系统》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基层部队因基础训练而导致的伤病中,受伤部位为上肢的最多,下肢次之。如何科学施训,做好四肢训练伤的预防工作,显得极为重要。四肢常见训练损伤及原因分析上肢训练伤以投弹骨折最为常见,而导致投弹骨折的最根本原因是上肢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力量太弱,其保护骨骼的作用十分有限,当骨骼遭到较强外力  相似文献   

2.
<正>"原来体能训练还有这么多窍门,感觉以前自己组织的体能训练都像是‘假的’。"去年年初,在试点单位进行军事训练伤防控技术培训时,一名参训学员的无意"吐槽"让我再次感到肩上压力之大。作为全军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中心的一员,去年初调研时我就发现,大多数官兵跑不快就天天练跑步,投弹投不远就天天练投弹,训练伤出现一例治疗一例……虽然大家对训练伤越来越重视,但不少基层部队训练伤防治方法手段较为单一,且防治手段滞后。训练伤仍然是横在官兵心头的一根  相似文献   

3.
<正>军队投弹训练时常发生肱骨干骨折,其特点为肱骨中下段长螺旋形不稳定骨折。自2001年以来,我院共收治驻军投弹训练引起肱骨干骨折14例,均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均为男性陆军官兵(干部1例,战士13例)。年龄17~25岁。受伤时间在投弹训练第  相似文献   

4.
投弹是一项全身运动 ,涉及肩臂、手腕和腰、腿动作的协调一致。当突然爆发力量投出 ,在准备活动不足、挥臂动作不正确、用力过猛等情况下 ,易造成扭伤、韧带撕裂或肩、肘关节脱位。投弹性肱骨骨折亦不少见。这些损伤一般不会发生在首次投弹 ,而是在经历一定训练后有上臂肿痛的时候出现。此时应加强卫生监督 ,避免发展至关节脱位或应力性骨折。射击时 ,为练习射击姿势 ,长时间固定于某一姿态或挂砖练习 ,极易发生静力紧张而导致腰、肘局部肌群疲劳 ,休息时应按摩或活动肢体以促进恢复 ;长时间卧位练习尤其在寒冷或潮湿地面 ,易引起肘、膝关节…  相似文献   

5.
<正>军事训练伤是指军事训练导致参训人员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病理改变,简称军训伤。其中,骨与关节伤是基层部队所常见的训练伤,多属于中度损伤,对官兵身心健康、部队战备训练造成负面的影响。为了给部队防治训练伤,开展科学训练提供依据,笔者收集整理某部医院2015-01至2018-12因训练导致骨关节损伤住院官兵资料,分析其住院情况。  相似文献   

6.
1992年2~5月间,我院医疗队深入某全训团对训练伤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尤其对投弹训练进行全面调查,对投弹骨折的相关训练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调查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为该团3个营参加共同科目训练的战士,训练期为3个月。采取跟踪训练,深入投弹训练场地,详细了解训练内容及安排。对发生上臂酸痛及防骨骨折的战士详细询问病史及训练中情况,将训练内容、训练安排、受伤情况等列表登记。2调查结果2.工调在资料2.1.且该团训练情况该团为全训步兵团,在2~5月间进行共同科目训练,训练内容为:队列训练、投弹训练、越野跑、翻越障…  相似文献   

7.
<正>投弹骨折又称投掷骨折,是指投弹训练中直接由投弹所造成的骨折,具体地讲,就是投弹所引起的肱骨骨折。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反复应力作用引起的肱骨干骨折,骨干完全折断,占75%左右,多发生于中下1/3交界处,合并桡神经损伤者亦非罕见,此类损伤多先有局部肿痛、骨内压增高等症状,然后有小的骨裂,最后形成完全骨折,故也称  相似文献   

8.
<正>部队官兵在训练时经常容易出现训练伤。训练伤是指由军事训练所导致的参训人员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病理改变。部队专业训练展开之际,训练难度和强度渐渐增大,容易引发软组织、骨关节等器官损伤,而减少训练伤重在预防,只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训练伤防护机制,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训练伤。  相似文献   

9.
<正>官兵在进行体能训练时,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体能训练伤时有发生。认真分析和研究体能训练伤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的预防措施,对于减少训练伤的发生、提高训练效果、促进受训官兵的体能技能养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下面就体能训练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安全意识参训官兵对于任何训练科目都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并将其作为训练行为的先导;而时刻保持强烈的安全意识,则会在思想上时刻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牢固树立"训练一分钟,  相似文献   

10.
军事训练伤是指在军事训练的过程中,由训练强度、内容、方法、环境等因素直接导致的参训人员发生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者病理改变的一系列损伤。普及军事训练伤防护知识,指导部队官兵科学施训,防止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减少训练减员,提高训练质量,对保证训练任务完成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介绍几种较常见军事训练伤及其防护知识。应力性骨折人体的骨骼是坚硬的组织,一般非强大暴力不会造成骨折,但反复超负荷的应力、张力和慢性劳损性损伤不断作用于骨骼局部或者疲劳、损伤的肌肉反复不协调地收缩,就可造成骨结构的破坏,引起骨骼疲劳损伤断裂,医学上称之为应力性骨折或疲劳骨  相似文献   

11.
杨洪源 《人民军医》1999,42(7):374-374
空降兵是特殊专业兵种,平时主要以伞降训练为主。因此,伞降训练伤是其他训练伤的3倍,且以软组织损伤为多见,骨折仅占4%。个别可造成残疾或危及生命。1 骨与关节损伤1.1 离机过程的损伤 离机过程容易发生撞击伤,主要发生在从飞机侧门跳伞时。多因跳伞者心理过于紧张,肩部或肘关节以上部位、头或面颊撞在机门上。轻者局部肿疼,皮下出血;重者发生骨折。1.2 开伞过程的损伤 开伞过程的损伤有击伤、擦伤、窒息、骨折四种。1.2.1 击伤 多发生在伞衣未完全张开,操纵带从伞包中脱出时。由于出机门时姿势不正确,因而面颊部易被操纵带击打,重者…  相似文献   

12.
投弹的运动学分析和投弹骨折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运动学角度分析投弹运动的基本规律,探讨发生肱骨螺旋形骨折的力学机制和预防要点。方法训练现场测试采用常速摄像机定点、定焦,正侧面拍摄30名士兵的投弹动作,采用爱捷人体解析系统处理;6名士兵在肢体14个相关点贴敷反光标记,在实验室进一步测试,采用运动分析仪测定投弹运动全过程的姿态及各关节点速度峰值时的手臂角、肩臂角、躯干上臂夹角等,数据处理用Kintrak软件完成。结果30名士兵弹体最大和最小出手速度分别为14.776~9.285m/s[(12.23±1.36)m/s];并给出了肩、肘、腕速度峰值的两类情况。记录了从引臂-加速-投弹出手的运动全过程,腕关节加速度最大时和前臂与X方向夹角加速度最大时,躯干上臂夹角均值分别为90.2°、99.1°,而此时手臂角均值分别为80.2°、95.2°,肩臂角均在160°。结论投弹应以肩关节为主要转动中心,上臂带动前臂从肩上方运动,速度由肩-肘-腕依次达到最大值,既可得到最大出手速度,也可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投掷臂从肩侧“撇弹”是易发肱骨骨折的危险动作,应特别强调加以避免。  相似文献   

13.
<正>大家所熟知的骨折,通常是在车祸等外伤中由暴力伤害所致,但在一些如长跑、正步等军事训练中,也会出现一些骨折的伤病员。在这些训练中,他们并未崴脚或摔跤,怎么会骨折呢?这种损伤叫疲劳性骨折,又称应力性骨折,易发生在骨骼应力集中的部位,与超强度训练或姿势不当有关,多发生于频繁的长跑、越野训练或单一课目的超负荷训练中,是常见训练伤  相似文献   

14.
部队官兵通过体能训练可增强个人体质,增进机体各部分反应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协调性,并提高耐力。然而,不科学、不合理的训练往往会破坏人体内外平衡,从而引发训练伤。为保证军队院校学员体能训练顺利实施,有效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关防护措施。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1训练伤的分类训练伤是在训练中发生的多种骨关节、软组织等处的急性或慢性损伤,其中以软组织挫伤、骨折、关节扭伤、腰肌劳损、皮肤擦伤最为常见,约占全部训练伤  相似文献   

15.
正训练伤种类及发生原因疲劳性训练伤。训练是基层部队的常规工作,且训练时间长、任务多。部分刚刚入伍的新兵因不能很快很好适应部队的训练任务,就会导致身体时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在此状态下,肌肉的韧带和身体的骨骼在高负荷的训练过程中,处于高度疲劳状态,加之长时的超负荷训练,造成身体容易发生较大的损伤。卫生学训练伤。基层部队训练强度大、时间久、任务重,体能消耗较大,目前的营养供给制度,虽然能够保证官兵平时所必需的各种营养,但是由于不同任务的官兵进行的训练项目有所不  相似文献   

16.
饶南  孙金海  胡建 《武警医学》2017,28(12):1240-1242
 目的 调查武警官兵军事训练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武警某部534名官兵进行调查,按照是否发生军事训练伤分为受伤组(观察组)195例和未受伤组(对照组)33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军事训练伤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担负的任务、家庭所在地、训练自我评估、军事训练量、训练时的注意力、训练前的热身活动、训练后的整理活动、对训练内容的掌握情况、训练过程中的防护措施、训练计划的合理性、是否按纲施训、训练场地和训练鞋等对是否发生军事训练伤的影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担负的任务、家庭所在地、训练自我评估、训练后整理活动、对内容掌握程度、训练计划合理性和训练场地适宜性为发生军事训练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担负的任务、家庭所在地、训练自我评估、训练后整理活动、对内容掌握程度、训练计划合理性和训练场地适宜性为发生军事训练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干预,减少甚至避免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部队训练伤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408名高原地区官兵的衔职、兵龄、年龄、训练伤情况等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降低受伤率。结果训练伤发生率为16.2%。衔职中,训练伤构成比最多的为义务兵。兵源中,训练伤构成比最多的为农村组。训练程度中,训练程度繁重组训练伤比例远大于正常组。海拔中,训练伤构成比最多的为>4000m组。文化程度中,训练伤构成比最多的为大学组。工作压力中,训练伤构成比最多的为一般组。睡眠效果中,训练伤构成比最多的为一般组。除训练伤中训练程度的组内有差异外,其余组的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另外,高原官兵训练前对场地进行危险排查的占总人数的87.2%,训练前进行热身活动的占94.6%,训练前带训干部会做标准示范的占86.0%,每月会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占74.9%,定期组织卫生方面的知识竞赛、板报评比等活动的占76.5%,健康教育内容是官兵所感兴趣的占92.0%。结论通过克服对高原的恐惧心理、遵循训练原则、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干预,可有效降低驻高原部队官兵的受伤率,对提高部队战斗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投掷损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大雄 《人民军医》2004,47(10):602-604
在军事训练中,投弹是基础训练项目之一。随着部队新训练大纲的实施,对投弹训练的要求有所调整,但在训练中,尤其是新兵训练中,肱骨骨折等投掷损伤仍时有发生,而此类损伤与一般骨与关节损伤的防治原则有所不同。因此,了解和掌握投掷损伤的发生机制和防治原则,对预防训练伤的发生、保证部队正常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训练条件下空降兵跳伞训练伤的发生率、损伤部位及影响因素。方法 编制《空降兵跳伞训练伤流行病学调查表》,对2019年1月—2021年12月7600名参训空降兵进行跳伞训练伤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损伤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调查表7 562份,共计发生损伤234例,受伤率3.09%。其中,骨折占53.4%,软组织损伤占30.8%,皮肤挫裂伤占15.8%。125例骨折中,足踝骨折发生率最高,下肢骨折(股骨、胫腓骨、膝关节骨折、足踝)占比高达77.6%。BMI≥24kg/m2(P<0.001)、上等兵(P=0.001)、跳伞次数(1~20次)(P=0.008)、跳伞状态(全副武装)(P<0.001)、风速>6 m/s(P<0.001)、着陆姿势(侧风)(P<0.001)、着陆地形(公路及其他)(P<0.001)等因素是空降兵跳伞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佩戴护具是空降兵跳伞骨折的保护因素。结论 跳伞训练伤主要有骨折、软组织损伤和皮肤挫裂伤,相关影响因素包括BMI、跳伞员身份、跳伞次数、跳伞状态、风速、着陆姿势、着陆地形和护具佩戴...  相似文献   

20.
正军事训练伤是部队军事训练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影响到部队开展军事训练进程和官兵军事素质的提高。而军事训练考核期间是训练伤的集中高发期。调查发现,军事训练考核期间的训练伤主要以骨关节肌肉损伤为主,如膝关节、踝关节的肌肉拉伤损伤等。其致伤原因主要是过分强调了训练成绩的提高,忽视了科学施训,突击式加大训练力度、训练强度;反复从事同一课目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