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华大学附属医院2000-01-2009-06腹部手术后25例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胃瘫发病时间多为术后3~8 d,部分患者超过10 d,全部患者均行非手术治疗2~10周,其中1例因合并脾窝脓肿、感染性休克致临床死亡,其余24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各种腹部手术都可以发生胃瘫,其发病机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诊断并不困难,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注重营养支持尤其是肠内营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海 《临床医学》2010,30(2):57-58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腹部手术后出现的胃瘫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4例保守治疗患者于术后14~60d后胃功能恢复,1例因行胃镜检查后疑有吻合口漏行再次手术治疗,再次手术后2周胃功能恢复,拔除胃管。结论术后胃瘫是功能性疾病,由多种因素引起,经严格保守治疗绝大部分可自行缓解,仅有极少数顽固性胃瘫需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0-03~2007-03期间腹部手术后致胃瘫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经非手术方式治愈,胃瘫持续时间14~28d,平均19.8d。结论: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以胃肠减压和营养支持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胃瘫综合征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胃瘫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以腹胀、呕吐为主要表现.胃管引流量>800 mL/d,且持续>10 d为主要诊断依据.上消化道碘造影、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经综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6周恢复.结论:综合性保守治疗是胃瘫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手段,应避免盲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2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6年9月本院收治的24例腹部失手术后发生的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切除术后发生胃瘫19例,非胃手术后发生胃瘫5例;均发生于术后5~11d.24例均行非手术治愈,治愈时间为13~31d,其中采用螺旋形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恢复比肠外营养支持者提前.[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的可靠方法.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可治愈,采用螺旋形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胃瘫1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01-2008-12收治18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瘫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7-14 d。均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0-41 d恢复并痊愈出院,其中3周内治愈9例(50%),4周内治愈17例(94.44%)。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是由综合因素引起,手术过度牵拉、体质差、手术创伤大和高龄可能为主要因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的重要手段。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瘫,不应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胃、胰、胆术后并发胃瘫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病人采取保守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胃瘫多发生在术后5 d~10 d,经肠内外营养支持、胃肠减压、胃动力药的使用,配合护理,病人在2周~6周内胃动力恢复。[结论]采用合理的保守治疗和综合护理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病人的愈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胃瘫综合征发生率3.9%,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综合保守治疗是胃瘫综合征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原因及诊治(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及其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D2以上的胃癌根治术、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复杂的胆道手术、70岁以上的老年人、手术时间4h以上、术后应用自控镇痛的病人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胃肠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全部病人均经保守治疗6周内恢复正常。结论:要重视腹部大手术后胃瘫的发生,高龄、手术时间长、术后应用自控镇痛可能是胃癌、胰头癌及多次胆道手术后胃瘫发生的高危因素;综合保守治疗是治疗胃瘫的有效方法,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时间护理对胃瘫综合征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4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4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时间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胃瘫综合征恢复时间及恢复率。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恢复所需时间显著降低(P<0.05);在1~3周内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恢复率显著提高(P<0.05,P<0.01);在观察组内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恢复时间比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要短(P<0.05)。结论:在治疗胃瘫综合征患者过程中时间护理提高了胃瘫综合征的疗效,缩短了恢复时间,对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两年间腹部手术后并发胃瘫的12例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体重、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同时对既往腹部手术后12例胃瘫患者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评价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与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患者均获痊愈。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相比,在肝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和合并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比例上存在显著差异,肠内营养总体上能够减少平均胃瘫总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治疗2周及4周时检测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均较肠外营养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有利于机体营养状况改善,是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侯红军 《临床医学》2007,27(4):34-3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诊治的37例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相关因素、发生时间、持续时间等。结果除早期1例误诊行手术外,35例均经非手术治愈,在6周内恢复。结论发生PGS后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胃镜检查对术后引起的胃瘫综合征有排除吻合口梗阻、促使胃功能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疗方法。方法:对14例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13例手术后10~48 d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死亡1例。结论: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应采取胃肠减压及加强营养支持等非手术治疗,尽量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14.
蒋其芳  卜剑  吴新 《当代护士》2016,(12):34-36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3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患者非手术治疗的经过和护理措施。结果 13例患者均保守治疗获痊愈,无1例患者需再次手术。结论注重心理沟通,胃肠减压,加强营养支持,密切观察,配以必要的药物干预是提高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2004年7月~2006年8月,我们共收治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11例,经保守治疗及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6例,48~75岁,平均63.2岁。均确诊为腹部手术后胃瘫。临床表现:本组患者术后4~6d肠蠕动恢复,停止胃肠减压并经口摄食或由流质改成半流质饮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及治疗。方法:24例患者给予胃肠减压、胃动力药、心理治疗、静脉营养或肠内营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24例患者均保守痊愈。结论:胃瘫应以保守的综合治疗及心理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7.
胃肠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几率较大[1],这主要是由于患者胃动力减弱引起胃排空障碍,造成以胃动力的紊乱,由于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治疗有一定难度[2]。近年来,胃肠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比率一直持续走高,所以了解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因素有重要意义。现对41例胃肠手术后1周内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资料作一分析,旨在探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诊治的28例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8例患者全部经保守治疗痊愈,胃动力恢复时间12.0~34.0 d,平均 20.2 d.其中术后1~2周内恢复2例,2~3周内恢复17例,3~4周恢复7例,4周以上恢复2例.结论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属功能性病变而非机械性梗阻,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结合消化道造影或内窥镜检查,经保守治疗大多可以治愈.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feature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inciples of abdomen 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8 patients with abdomen 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col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in the past ten years,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All 28 patients were cured by conservation therapy.The average gastric dynamics response time was 20.2 days(12.0~34.0 days),which included 2 cases recovered within 1-2 weeks,17 cases recovered within 2-3 weeks,7 cases recovered within 3-4 weeks,2 cases recovered over 4 weeks.Conclusion PGS is a functional reaction rather than mechanical obstruction disease.The diagnosis mainly depends on the symptoms and sighs combined with gastrointestinal angiography or endoscopy.Most of the patients can be cured by conservativ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9.
王文花 《家庭护士》2007,5(9):49-50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为胃排空迟缓,胃部手术后约5%~40%病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胃瘫,我院近5年来腹部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志静 《天津护理》2011,19(3):150-150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指腹部手术后因胃肠功能紊乱,胃排空延缓,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疾病。也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及时诊断和正确护理是缩短病程、避免再次手术和顺利痊愈的重要措施。现就我科16例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