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儿童孤独症及其语言训练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孤独症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其语言训练的效果。 【方法】 对 116例儿童孤独症病例进行生物学因素 (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抽搐史 )、家庭因素 (父母性格、家庭教育方式 )、病历主诉、发病年龄、确诊年龄、辅助检查 (脑CT、EEG、BAEP和SPECT)做统计分析。其中 43例孤独症儿童进行了语言训练。训练前后使用 [S S〗法检查和构音障碍检查 ,根据结果进行个体化语言训练 ,并对结果做统计学分析。 【结果】 病历主诉以语言障碍和交流障碍为主 ,脑部SPECT异常检出率高 ,主要表现为大脑局灶性血流灌注量降低。确诊年龄晚于发病年龄 2 9个月。语言训练与改善语言交流、功能性构音障碍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不同年龄组之间的语言治疗效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异常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和父亲内向的性格特点与孤独症发病有较密切关系 ,临床易误诊。语言训练对促进孤独症患儿的语言交流能力的效果肯定 ,年龄越小 ,效果越好 ;疗程越长 ,效果越稳定  相似文献   

2.
儿童孤独症116例诊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孤独症的病因、诊断、训练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 116例孤独症病例进行生物学因素 (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抽搐史 )、家庭因素 (父母性格、家庭教育方式 )、病历主诉、发病年龄、确诊年龄、辅助检查 (脑 CT、 EEG、BAEP和 SPECT)做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孤独症在生物学因素中存在较普遍的异常 ,尤其是父亲内向的性格特点突出。病历主诉以语言障碍和交流障碍为主 ,脑部 CT、 EEG、 BAEP和 SPECT辅助检查中 ,SPECT异常检出率高 ,主要表现为大脑局灶性血流灌注量降低。该组病例确诊年龄晚于发病年龄 2 9个月 ,多学科参与的结构化教育、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和听觉统合训练是治疗孤独症儿童的有效方法 ,年龄越小、训练强度越大、训练时间越长越连续效果越好。结论 :异常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和父亲内向的性格特点与孤独症发病有密切关系 ;临床易误诊 ,以语言发育迟缓伴非言语性交流障碍为主诉的儿童应考虑孤独症的可能 ;多学科参与的综合训练是治疗孤独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儿童孤独症116例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孤独症的病因、诊断、训练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16例孤独症病例进行生物学因素(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抽搐史)、家庭因素(父母性格、家庭教育方式)、病历主诉、发病年龄、确诊年龄、辅助检查(脑CT、EEG、BAEP和SPECT)做统计分析.结果儿童孤独症在生物学因素中存在较普遍的异常,尤其是父亲内向的性格特点突出.病历主诉以语言障碍和交流障碍为主,脑部CT、EEG、BAEP和SPECT辅助检查中,SPECT异常检出率高,主要表现为大脑局灶性血流灌注量降低.该组病例确诊年龄晚于发病年龄29个月,多学科参与的结构化教育、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和听觉统合训练是治疗孤独症儿童的有效方法,年龄越小、训练强度越大、训练时间越长越连续效果越好.结论异常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和父亲内向的性格特点与孤独症发病有密切关系;临床易误诊,以语言发育迟缓伴非言语性交流障碍为主诉的儿童应考虑孤独症的可能;多学科参与的综合训练是治疗孤独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143例孤独症患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3例患儿中,3岁后被家长发现症状者达52.31%;3岁以下初诊患儿仅占15.38%;平均就诊年龄明显大于患病年龄。临床表现以语言障碍和社会交往障碍最为突出;智力正常者仅占8.26%。【结论】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防治儿童孤独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儿童孤独症7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孤独症的病因、诊断、训练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72例孤独症病例进行生物学因素(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抽搐史)、家庭因素(父母性格、家庭教育方式)、病例主诉、发病年龄、确诊年龄、辅助检查(脑CT、EEG)做统计分析。结果:儿童孤独症在生物学因素中存在较普遍的异常,尤其是父亲内向的性格特点突出。病例主诉以语言障碍和交流障碍为主,该组病例确诊年龄晚于发病年龄29个月,多学科参与的应用行为分析法(ABA)、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和听觉统合训练是治疗孤独症儿童的有效方法,年龄越小、训练强度越大、训练时间越长、越连续效果越好。结论:异常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和父亲内向的性格特点与孤独症发病有密切关系;临床易误诊,以语言发育迟缓伴非言语性交流障碍为主诉的儿童应考虑孤独症的可能,多学科参与的综合训练是治疗孤独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儿童孤独症213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孤独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对213例孤独症患儿进行生物学因素(妊娠史,出生史,家庭史,抽搐史)、家庭因素(父母性格,家庭教育情况),病历主诉和辅助检查(脑CT/MRI,EEG,BAEP、SPECT)的研究分析。结果:孤独症病例在生物学因素(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抽搐史)上的异常情况十分普遍,病历主诉以语言发育障碍为主,脑部的CT/MRI,EEG,BAEP,SPECT辅助检查中,SPECT异常检出率高,主要表现为左侧大脑血流灌注降低,血流异常的部位主要是颞叶、额叶和边缘系统(海马回,扣带回等)。结论: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抽搐史的异常和孤独症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以语言发育迟缓为主诉的儿童病例应考虑孤独症的可能。脑SPECT呈血流灌注降低,对诊断孤独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孤独症患儿言语及语言训练的效果,为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例孤独症患儿的言语及语言障碍进行评估后,制定个别化训练计划。以一对一的形式训练。每周5次,每次30 min,共训练6个月。用儿童语音测试及小儿0~4岁精神发育检查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过训练,20例孤独症患儿能有意识发出的声母数量由训练前的平均0.45个增至8.90个(P<0.001);语言发育商数由训练前的平均25.71分提高至44.22分(P<0.001);训练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对孤独症患儿进行早期干预、言语及语言康复训练能有效地解决语言障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孤独症患儿父母压力和情绪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父母压力指数量表(PSI)、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孤独症患儿父母进行评定;采用PSI、SDS和SAS量表对正常儿童父母进行评定。 【结果】 1)孤独症患儿父母PSI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P=0.000);2)患儿父、母亲SDS和SAS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P= 0.000)。患儿母亲SDS和SAS分均高于患儿父亲得分(P=0.000),患儿母亲抑郁发生率高于父亲(P=0.000);3)患儿父母的压力与患儿症状严重度正相关(P<0.01);4)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孤独症患儿ABC量表分、孤独症患儿母亲的焦虑以及患儿年龄影响孤独症儿童父母压力,解释了总变异的54.9%。 【结论】 孤独症患儿父母承受着较高的压力、焦虑和抑郁水平,孤独症患儿母亲比患儿父亲及正常儿童父母更易发生抑郁,患儿行为问题是父母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特征和干预状况,达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改善预后的目的。方法:对56例孤独症患儿通过病史采集,临床观察记录,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儿童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量表),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孤独症患儿在病史、临床表现方面的异常情况十分普遍,且具有特征性;临床特征以言语障碍、社会交往障碍、行为异常为主,缺乏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治疗。结论: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的异常与孤独症的发病相关,语言发育迟缓为孤独症儿童最常见的主诉,ABC量表评定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孤独症的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了解孤独症患儿的就诊经历及目前患儿的养护现状,为更好地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对孤独症患儿家庭的社会支持提供建议。【方法】收集哈医大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咨询和训练的、明确诊断的孤独症患儿365例,采用自拟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项目包括:1)患儿及家庭的一般情况;2)患儿针对孤独症的就诊经历;3)家长由于孤独症患儿养护所造成的影响;4)目前患儿养护及疗育情况。【结果】在所调查样本中,孤独症患儿从发现行为异常到第一次就诊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0.05个月,首次就诊到确诊时间间隔平均为6.76个月;就诊机构主要集中在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童发育行为门诊和精神专科,确诊地点在省会城市的占39.7%,在外省其他城市的占22.9%。由于养护患儿,54.6%的母亲工作发生变动,其中27.7%的母亲辞职;26.0%的父亲工作发生变动,12.7%的父亲辞职。45.5%的患儿在家中抚养或寄养在祖父母家;仅19.3%的患儿全天在康复训练机构或特殊教育机构接受训练。【结论】孤独症儿童存在多次、多机构、多地区就诊情况,早期诊断、早期康复明显受到延误。为了养护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工作及家庭成员间关系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应关注孤独症儿童家庭面临的困境,更好地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对孤独症患儿家庭的社会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孤独症和精神发育迟滞的围生期危险因素及相关家族史之间的差异。 【方法】 分析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治的100例孤独症儿童、60例精神发育迟滞儿童以及80例发育正常儿童的围生期及家族史资料,应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以及χ2检验分析三组儿童围生期危险因素及家族史之间的差异。 【结果】 孤独症及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有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儿童(35.0% vs 6.3%,P<0.001;31.7% vs 6.3%,P=0.005),而孤独症组和精神发育迟滞组的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2)。三组儿童有孕期疾病史的比例存在差异(28.00% vs 45.00% vs 26.25%,χ2=6.635,P=0.036),但两两比较后发现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孤独症组母亲的孕龄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组(P<0.001),与精神发育迟滞组差异不显著,而精神发育迟滞组与正常儿童组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三组儿童围生期缺氧或窒息史的比例不存在显著差异(8.00% vs 10.00% vs 2.50%,χ2=3.589,P=0.166)。在胎产次、孕周、生产方式、产重上,三组儿童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孤独症与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家族史的阳性率不相上下,但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2)晚孕可能是孤独症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与发育性语言延迟(developmental language disorders, DLD)发病相关因素(风险因素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差异。 【方法】 应用自制发病相关因素调查表对46例ASD患儿和39例DLD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ASD组与DLD组儿童,开始有意识叫妈妈(或其他带养人)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首次诊断年龄、走路稳年龄、围生期危险因素(早产,胎次,生产方式,窒息缺氧,产重,产伤,头颅外伤,抽搐,重大疾病,带养人,父母生育年龄,家族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以语言交流障碍为首发症状35例(78.28%),以社会交流障碍为首发症状35例(78.28%),以行为问题(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重复)为首发症状17例(36.57%),首次诊断平均年龄为39月龄。 【结论】 ASD患儿语言发育较晚。其核心症状中语言交流障碍和社会交流障碍易被家长察觉,但患儿首次就诊年龄偏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特点,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 【方法】 分析2006年11月-2011年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治的阿斯伯格综合征患儿的主诉、临床特点、家庭背景、妊娠期及围生期不良因素、韦氏智力结构特点。 【结果】 1)确诊的19名患儿,男女比例为18:1,被诊断的平均年龄为(80.7±21.4)个月;2)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伙伴关系不良(100%),注意力障碍(94.7%),语意理解困难(89.5%),局限兴趣(84.2%),动作笨拙(78.9%),多动(78.9%),非语言交流缺陷(73.7%),重复刻板行为(73.7%);3)患儿父亲中有类似问题的占到一定比例,且大多数父母特别是父亲的文化水平较高;4)韦氏智力测评显示大多数患儿言语IQ>操作IQ。 【结论】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其独特的特异性和隐匿性,熟悉和识别这些特征,有助于早期识别和诊断阿斯伯格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妊娠糖尿病母亲所生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解妊娠糖尿病对围产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及早发现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方法 我们于1995年1月-2000年12月对46例妊娠糖尿病母亲所生的新生儿进行了20项神经行为测定(NBNA)。结果 检测组中有26.1%生后7天NBNA总分≤35分,在NBNA五大项目比较中,被动肌张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动肌张力及脑电图检查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对妊娠糖尿病母亲所生高危新生儿,应重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通过NBNA测定和EEG的检查,能早期发现轻微脑损伤的婴儿,对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杭州市小学生家庭体育行为的现状,以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 【方法】 采用根据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调查表改编的问卷对362个小学生家庭进行调查。 【结果】 70.17%的家庭有各种体育类消费,29.83%的家庭儿童平均每天课外体育活动累计时间在1 h以上, 父母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在3次以上的家庭的儿童较父母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在1次以下家庭的儿童平均每天课外体育活动累计时间长、一年患3次及以上感冒的人数少。 【结论】 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家长对家庭体育的认识,增加家长和儿童一起体育活动的时间,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中山市3~6岁幼儿园儿童多动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及相关因素。 【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中山市幼儿园在读儿童,通过家长填写Conners简明问卷及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评估。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11个镇区66间幼儿园儿童参与调查,发放问卷13 196份,收回有效问卷12 804份,有效率97.03%,多动行为检出率为14.1%。性别、年龄、居住地、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家居面积、家庭管教方式和母孕期情绪、营养、新生儿期患病情况是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儿童心理健康发展需提高对有孕期不利情况、新生儿患病儿童及低收入、父母文化程度低、教养方式专制或溺爱家庭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学龄期儿童哮喘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随访92例学龄期哮喘患儿,应用自编的一般状况问卷及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调查其行为问题状况。并以相同数量及性别的同年龄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进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调查。 【结果】 50例学龄期哮喘男生中,22例(44.0%)存在行为问题,其中 19例(38.0%)存在违纪行为,15例(30.00%)存在神经症行为,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42例学龄期哮喘女生中,17例(40.48%)存在行为问题,其中15例(35.71%)存在神经症行为,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女生(P均<0.05),而违纪行为和对照组女生无差异(χ2=0.454,P均>0.50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加重学龄期哮喘患儿行为问题的因素有:患儿年龄、发病持续时间、年平均发作次数、年平均发作天数、总复发次数、体重与年龄比、静脉使用激素的天数及静脉使用激素的总量。减轻学龄期哮喘患儿行为问题的因素有:首次发病年龄、患儿坚持学习与应学习时间比例及一天平均户外活动时间。 【结论】 学龄期哮喘儿童均存在比较严重的行为问题,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的相关临床问题对父母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其康复治疗营造更有利的家庭环境。 【方法】 对34例孤独症儿童和32例正常儿童分别进行Gesell发育商测试、孤独症行为检核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ABC)及社会生活能力(S-M)评估。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上述儿童的父母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评定。 【结果】 孤独症儿童的ABC分值高于对照组,Gesell及S-M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孤独症父母的SCL-90总分及多项因子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孤独症儿童发育商与父母的SCL-90抑郁因子呈负相关, ABC得分与父母的SCL-90总分及多项因子得分等呈正相关。 【结论】 孤独症儿童异常行为及发育落后对父母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影响。应加强父母心理干预,为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