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武艳 《肿瘤学杂志》2011,17(12):917-919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为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行肺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32.45%(61/18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吸烟史、心律失常史、术中心包损伤、全肺切除、术后肺不张等是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镇痛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对存在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高危肺癌患者,术前应积极治疗心肺并发症、改善心肺功能、戒烟;术中充分给氧,尽量减少对心肺的牵拉及挤压;术后加强心电监护、有效地镇痛,从而减少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常秀军  王子彤  韩鸣  杨声  秦明  段勇 《中国肿瘤》2007,16(8):633-635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95例肺癌手术患者,其中全肺切除术176例,肺叶切除术509例,楔型切除术110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273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为34.3%(273/79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吸烟史、心律失常史、全肺切除、术中心包损伤、术后肺不张是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术后镇痛是保护因素(P=0.017).[结论]心脏储备功能的降低、对手术损伤及缺氧的耐受力降低是导致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诱发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为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期间在肿瘤医院住院予以肺癌手术的患者419例进行调查,对肺癌术后心律失常可能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前吸烟、老年(≥65岁)、肺气肿病史、术中心包损伤、全肺切除的手术方式、术后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并发症(肺不张、液气胸)和术后镇痛均与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术前积极治疗心肺并发症,改善心肺功能;术后加强心电监护及预防处理,这样可减少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9例肺癌术后患者,根据是否出现心律失常进行分组,其中79例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心律失常组,140例未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心律未失常组。整理并记录肺癌术后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患者吸烟史、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因素与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前心电图异常、术中心包损伤、术后电解质异常以及FEV1/FVC与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术前心电图异常、术中心包损伤、术后电解质异常及FEV1/FVC均是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均P <0. 05)。结论肺癌患者术中心包损伤、肺损伤及术后电解质紊乱是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过程中应进行干预,能够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肺癌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 2 0 0 0年 6月~ 2 0 0 3年 6月期间的肺癌手术患者进行调查 ,并对术后心律失常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术后余肺预计值FEV1<1L、术中低血压持续超过 10分钟、年龄超过 6 5岁和新辅助化疗是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 ,术后镇痛是保护因素。结论 对于高龄、术前化疗及术后余肺预计值FEV1<1L的患者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术中保持麻醉平稳、选择合适的术式 ,术后常规镇痛  相似文献   

6.
肺癌术后心律失常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肺癌术后患者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5年4月肺癌手术患者166例进行术前心电图检查、术后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14.5%(24/166),相关因素如年龄、术前心律失常、肺功能减退和手术方式等对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有影响.[结论]通过166例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因素分析,提出加强呼吸道管理,充分吸氧,维持两侧胸腔压力的相对平衡,适当降低肺动脉压力,控制输液速度等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7.
肺癌术后早期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房颤是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增加肺癌患者手术死亡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肺癌术后早期发生房颤的情况和危险因素,观察肺癌术后房颤对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2月肺癌手术患者416例,术后一周内出现房颤者52例作为房颤组,未出现房颤患者系统随机抽取病例9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导致肺癌术后房颠的原因,单因素分析行x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比较房颤组与对照组的30 d内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416例肺癌患者中,术后52例发生房颤,占12.5%,常发生于术后1-3天.经多因素分析,年龄>65岁,术前合并肺部感染、术前FEV)%pre(一秒钟用力呼吸容积预计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of the predicted value)下降、术中心包内处理血管及术后低氧血症是肺癌术后发生房颤的相关因素,且均为危险因素.房颤组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明显增加(P<0.01).但两组术后30 d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103).结论 肺癌术后房颤与年龄>65岁,术前肺感染,FEV1%pre下降、术中心包内处理血管、术后低氧血症相关,肺癌术后房颤虽未增加患者术后30d内死亡率,但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胸部肿瘤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679例胸部肿瘤患术后心电监护72小时以上,发生心律失常l14例。分析心律失常与无心律失常组间8项指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年龄≥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合并高血压、肺功能中度以上减退、糖尿病患以及手术时间>5小时以上,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显增加;同时具二项以上合并症较一项合并症术后发生率差异显(P<0.01);肺、食管、贲门肿瘤术后的发生率无显差异(P>0.05)。结论 高龄、肺功能较差、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手术时间长,均可使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机会增加,而与不同肿瘤即肺、食管、贲门癌及其术式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诊治的1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9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并分析影响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心电图异常、肺功能减退、颈部+弓上吻合术容易造成术后心律失常(均P<0.05)。结论针对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做好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肿瘤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9月我院诊治的324例老年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发生心律失常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心律失常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相关资料,分析影响老年肿瘤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因素。结果:324例患者中98例于住院期间发生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0.25%(98/324);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心血管病史、心律失常史、其他疾病的并发症、酸碱平衡、慢阻肺、甲状腺功能减退、脑损伤、低钾血症、新辅助化疗为老年肿瘤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1.166,95%CI 1.005~1.354;OR=1.279,95%CI 1.027~1.593;OR=1.359,95%CI 1.100~1.680;OR=1.324,95%CI 1.080~1.624;OR=1.405,95%CI 1.033~1.911;OR=1.507,95%CI 1.229~1.848;OR=1.443,95%CI1.072~1.944;OR=1.361, 95%CI 1.076~1.722;OR=1.581,95%CI 1.041~2.400;OR=1.293,95%CI 1.110~1.507,P<0.05),而术后镇痛为保护因素(OR=0.662,95%CI 0.548~0.799,P<0.05)。结论:引起老年肿瘤患者心律失常的因素较多,应加强心律失常的监控,重视危险因素,及早预防及治疗,提高其晚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 术后并发症是肺切除术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本研究中,我们应用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对肺癌术后并发症按照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不同分级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966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依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此966例患者分为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同时根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将并发症分为4级,并针对不同分级的并发症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966例患者中,并发症组占15.0%(145/966),发生总数380次;依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将此380次并发症进行分级,其中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及以上分别占6.8%、75.3%、15.0%和2.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d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 of the lung single breath,DLco SB)及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术前FEV1是Ⅰ级、Ⅱ级、Ⅲ级及以上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下,Ⅱ级并发症在术后30天内最常见;FEV1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肺癌化疗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96例肺癌化疗患者进行回归性分析,收集临床资料,统计肺部感染发生率,应用单因素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影响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96例患者中54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8. 24%。单因素分析显示,肺癌化疗患者肺部感染发生与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TNM分期、治疗方法、化疗用药方案、化疗周期、化疗前KPS评分、白蛋白含量有关(P <0. 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TNM分期为Ⅲ~Ⅳ期、化疗用药≥2种、化疗周期> 4个、化疗前KPS评分<80分、白蛋白水平均为肺癌化疗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众多,应积极采取针对措施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接受根治性手术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220例,了解其围手术期心率失常发生率,并比较发生和不发生心率失常的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别。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8.6%(41/220),其中大多是室性心动过缓(17例)。心率失常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P=0.009)和体重指数(P=0.025)较高、手术时间长(P=0.035)、术后氧饱和度下降(P=0.013)和酸碱/电解质紊乱(P=0.024)。结论多种因素可影响患者心率失常的发生,对于具备高危因素的患者在术后需要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检测手段的更新,体检筛查的普及以及社会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能够得到及时的发现并接受手术治疗,而关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种类和高危因素的研究很少;针对I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术后并发症及其高危因素的研究,可为此类患者术后心肺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干预提供依据,并加速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行肺叶切除的I期NSCLC患者421例,以术后30天是否发生心肺相关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结果最终421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64例为并发症组(15.2%,64/421),357例为非并发症组(84.8%,357/421)。421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比例最高(8.8%,37/421),其他主要的并发症包括肺不张(5.9%,25/421)、中量以上胸腔积液(5.0%,21/421),持续性肺漏气(3.6%,15/421)等;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P=0.027),术前白细胞计数(P<0.001),中性淋巴比(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P<0.001),术中出血量(P=0.034)以及手术时间(P=0.007)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后发现,术前白细胞计数(OR=1.451,95%CI:1.212-1.736,P<0.001)、术前合并COPD(OR=0.031,95%CI:0.012-0.078,P<0.001)是术后发生心肺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白细胞计数以及术前合并COPD是I期肺癌患者术后心肺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可以作为预测术后心肺相关并发症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肺癌伴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10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86例晚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肺部感染死亡者52例,并收集肺部感染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晚期肺癌患者肺部感染死亡率为27.96%(52/186)。在诸多因素中,年龄(P=0.039)、BMI值(P=0.000)、组织分化程度低(P=0.003)、功能状态评分(P=0.022)、转移部位≥3(P=0.029)、合并症(P=0.034)、多重耐药菌感染(P=0.000)、血红蛋白浓度<90 g/L(P=0.014)等在死亡组和非死亡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龄(≥60岁)、BMI值(<20 kg/m2)、组织分化程度(低)、抗肿瘤治疗药物(≥3种)、靶向药物治疗、转移部位(≥3)、合并症、多重耐药菌感染、血红蛋白浓度(<90 g/L)等是晚期肺癌患者肺部感染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1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625例食管癌责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共发生心律失常187例。<60岁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24.6%,≥60岁者为36.6%;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7.2%;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7.7%,贲门癌为22.1%;颈部吻合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3.0%,弓下吻合者为22.3%;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年龄、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吻合部位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监护,纠正缺氧可以预防或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李玲  饶克勤 《中国肿瘤》2000,9(2):83-85
「目前」探索北京市肺癌主要危险因素。「方法」抽取35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进行1:1配对病低对照研究,并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所获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研究揭示效应暗强的危险因素有肺部疾病史,吸烟史,住宅附近500米内有大气污染,因亲人不和、工作失意等导致的精神创伤以及家族肿瘤史等;而保护性因素有经常食用新鲜水果和体育锻炼。「结论」为了解北京市肺癌的流行规律并为其防治和研究提供  相似文献   

18.
15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同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背景与目的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无标准治疗,本研究比较含铂双药联合化疗、多西他赛单药及最佳支持治疗三种方法治疗老年晚期NSCLC的疗效、毒副作用及中位生存时间,探索老年晚期NSCLC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07年3月我院接受含铂双药联合化疗、多西他赛单药化疗及最佳支持.冶疗(best support care,BSC)三种不同治疗方案的150例老年NSCLC患者.结果 含铂双药联合化疗有效率明显较多西他赛单药化疗高.分别为41.2%和20.0%(P<0.05).含铂舣药化疗、多西他赛单药化疗和最佳支持治疗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7个月、9.2个月和6.3个月,tO生存率分别为39.7%.36.7%和17.3%.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较最佳支持治疗组明显延长(P<0.05),1年生存率较最佳支持治疗组明显提高(P<0.05).含铂双药化疗和多两他赛单药化疗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Ⅳ度骨髓抑制及消化道毒副作用发生率含铂双药组较多西他赛单药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与最佳支持治疗比,化疗能明显延长老年晚期NSCLC中位生存期.提高1年生存率.含铂双药化疗有效率虽较多西他赛单药化疗高,但毒副作用较大,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单药化疗应成为老年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