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息肉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近年研究结果表明,鼻息肉是鼻黏膜的慢性、持续性嗜酸细胞(eosinophil,Eos)性炎症。Bachert等曾指出揭示局部大量Eos浸润机制是了解鼻息肉本质的首要问题。国内、外一些研究,包括我们以前的报道证明鼻息肉组织中Eos大量聚集,  相似文献   

2.
黏附分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息肉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息肉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25例鼻息肉标本和9例下鼻甲黏膜标本,分别行ICAM-1、VCAM-1、VEGF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光镜下观察比较各种分子表达水平。结果 鼻息肉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ICAM-1、VCAM-1和VEGF均可表达于鼻息肉血管内皮、间质及炎症细胞,且在鼻息肉血管内皮、间质及浸润炎症细胞中的表达趋势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 ICAM-1、VCAM-1可能与EOS等炎症细胞附壁浸润活化过程关系密切,VEGF可能启动并加强这一病理变化。它们的协同作用可能参与了鼻息肉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碳酸酐酶IX(carbonic anhydrase IX,CAIX)在鼻息肉组织中表达及其与嗜酸细胞(eosinophils,Eos)浸润的相关性,探讨CAIX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8例鼻息肉组织(鼻息肉组)和12例正常下鼻甲组织(对照组),HE染色观察Eos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检测CAIX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鼻息肉组Eos浸润显著增加,CAIX免疫阳性细胞数及着色强度明显增高。图像分析显示,鼻息肉组CAIX的积分光密度(103/HP)为26.87±4.60,与对照组3.25±1.2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鼻息肉中CAIX表达与Eos浸润表达密切相关(r=0.632,P〈0.01)。结论鼻息肉组织中CAIX表达、Eos浸润均上调,二者有协同表达关系,说明鼻息肉组织中存在缺氧及缺氧适应现象,CAIX表达上调,从而使细胞适应缺氧微环境,保证缺氧区域细胞的持续生长和增殖,促进Eos浸润生长,导致一种慢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慢性鼻-鼻窦炎特别是鼻息肉发病机制不清,以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浸润为主的鼻息肉有更高的复发率和更差的疗效,故Eos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将Eos作为主线,探究其在鼻息肉形成过程中聚集及作用机制,为鼻息肉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鼻息肉组织中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其病理学特征之一,进一步阐明鼻息肉发病机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组织学水平标记嗜酸性粒细胞的方法主要是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HE),也可采用MGG(May-Grunwald-Giemsa)特殊染色法,根据细胞形态特征,可较准确地辨认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炎性亚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发病机制,初步探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比例在分类中的作用,进而探究合并症(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对鼻息肉炎性亚型界定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确诊为 CRSwN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鼻息肉组织病理检测结果,分为Eos浸润组(ECRSwNP)与非Eos浸润组(non-ECRSwNP)。对两组患者血Eos百分比、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总IgE、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及鼻内镜手术翻修率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差异;将血清总IgE、血Eos百分比、鼻息肉Eos浸润程度及鼻窦CT评分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方法计算曲线下面积及ECRSwNP的诊断截断值;将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合并症构成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合并症时ECRSwNP的诊断截断值变化情况。以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ECRSwNP具有较高的鼻内镜手术翻修率及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合并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炎性亚型的鼻息肉患者鼻窦CT评分、血Eos百分比及血总IgE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 分别为1028.00、1143.50、800.00,P 均<0.05),两组之间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U =2155.50,P =0.232);血Eos百分比和组织Eos浸润程度之间及鼻窦CT评分与二者之间存 在显著相关性(r =0.538、0.568、0.419,P 均<0.05),其他指标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合并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可显著增高血Eos百分比,相比无合并症及仅合并变应性鼻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541.50、689.00,P均<0.05),其他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合并症时ECRSwNP血Eos百分比截断值范围是3.05%~4.8%。结论 ECRSwNP及non-ECRSwNP具有不同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合并变应性疾病可增高鼻息肉血Eos百分比,并影响以血Eos百分比为诊断指标的鼻息肉炎性亚型的界定。  相似文献   

7.
三种促炎因子在鼻息肉及术后两周紧邻术区鼻黏膜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鼻息肉及鼻内镜术后2周紧邻术区鼻黏膜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嗜酸粒细胞亲合素(Eotax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鼻息肉术后复发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鼻息肉及其中22例鼻内镜术后2周患者紧邻术区鼻黏膜的VCAM-1、eotaxin和VEGF的表达情况;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①HE染色可见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大量浸润,术后则明显减少(t=2.891,P〈0.05);②VCAM-1在鼻息肉手术前后均呈阳性表达,阳性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51,P〉0.05),平均吸光度术后减弱(t=3.670,P=0.05);Eotaxin手术前后阳性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9,P〉0.05),平均吸光度术后明显减弱(t=4.428,P〈0.05),Eotaxin术后腺体阳性率明显增加(t=-2.899,P〈0.05);③VEGF阳性面积及平均吸光度手术前后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37、0.825,P值均〉0.05)。结论 ①鼻息肉鼻内镜手术后嗜酸粒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说明紧邻术区水肿状组织不同于鼻息肉。②VCAM-1、Eotaxin术后紧邻术区鼻黏膜阳性表达,说明Eotaxin有可能上调VCAM-1在血管内皮的表达,促进嗜酸粒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穿内皮细胞问隙迁移到组织中,可能是息肉复发的基础。其中Eotaxin术后腺体阳性表达明显增加,推测其可能在鼻息肉复发早期发挥重要作用。③VEGF术后高表达,提示VEGF可促进术区血管增生及通透性增强,使局部组织增生、水肿,从而可能成为息肉复发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鼻息肉及变应性鼻炎中IL-17表达与嗜酸粒细胞浸润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鼻息肉与变应性鼻炎中IL-17表达与嗜酸粒细胞(Eos)浸润情况,探讨IL-17与Eos在其发病中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鼻息肉21例、变应性鼻炎18例及单纯中隔偏曲12例中IL-17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下观察炎性细胞浸润并计数Eo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发现在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下固有层、鼻息肉组织上皮层及间质内Eos、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及部分腺体内有IL-17表达;②检测3组中免疫组织化学IL-17阳性细胞数、IOD(IL-17阳性表达吸收度值)及苏木精-伊红染色Eos计数,发现鼻息肉与变应性鼻炎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s数与IL-17阳性细胞数在鼻息肉中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606,P<0.01,在变应性鼻炎中两者亦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0.446,P<0.05。结论:①IL-17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因子,在鼻息肉组织与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中有表达,因此在发病过程中可能起调节免疫炎症反应作用,可做为深入研究鼻息肉与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指标;②推断在鼻息肉及变应性鼻炎发病中IL-17亦有趋化E...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IL4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机制。方法 选取符合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诊断标准的9例患者标本,根据鼻息肉组织病理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程度,分为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和非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CRSwNP,NECRSwNP)两组,比较两组样本不同炎症细胞计数差异。设计DNA甲基化引物,MassARRAY法进行IL4基因CpG位点DNA甲基化检测。运用线性拟合回归探究Eos计数和IL4基因CpG位点甲基化程度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 ECRSwNP组Eos计数高于NECRSwNP组(P=0.0043),其他炎症细胞数目相比无统计学差异。DNA甲基化检测显示,ECRSwNP组CpG位点5(CpG-5)的甲基化率显著低于NECRSwNP组(P=0.0311)。我们还发现IL4基因CpG-5甲基化率和组织Eos浸润有着较强的负相关关系(R2=0.53,P=0.0261)。通过回归模型拟合得到Eos=496.25-5.13×CpG-5(DNA甲基化率),结果表明随着IL4基因CpG-5甲基化水平的降低,鼻息肉中Eos浸润增加。结论 IL4基因异常甲基化状态与Eos浸润程度相关,为CRSwNP发病机制提供表观遗传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otch通路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与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表达和嗜酸粒细胞(Eos)浸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CRS)和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分别作为CRS组和对照组。收集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患者(30例,男...  相似文献   

11.
鼻息肉作为临床上常见疾病,手术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方法,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末完全明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其最主要的组织学变化,有研究表明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致病机制的相关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及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鼻息肉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全身和局部治疗前、后血清中sICAM-1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的治疗效果。结果:①鼻息肉患者血清中sICAM-1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②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鼻息肉患者血清中sICAM-1含量显著下降,显效组sICAM-1下降的程度大于有效组;③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患者鼻息肉大小计分减少程度与血清中sICAM-1下降程度成正相关。结论: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鼻息肉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对抗炎性细胞间黏附而对鼻息肉起治疗作用,血清中sICAM-1的水平变化可作为鼻息肉药物治疗疗效的临床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鼻息肉是以嗜酸粒细胞选择性浸润为主要特征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认为鼻息肉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感染、变态反应、解剖异常等)、多步骤的过程,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和嗜酸粒细胞浸润是鼻息肉发生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旨在探讨真菌(烟曲霉、白色念珠菌、黑根霉)变态反应与鼻息肉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白介素 5(IL 5)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内浸润的炎性细胞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IL 5与嗜酸性粒细胞积聚及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对变应性鼻炎下鼻甲粘膜(A组)、单发鼻息肉组织(B组)、无变应性鼻炎下鼻甲粘膜组织(C组)切片进行IL 5染色,对IL 5染色阳性细胞计数分类,对统计结果行方差分析。结果:A、B两组组织中可见较多的IL 5阳性染色细胞,多见嗜酸性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阳性染色,两组IL 5阳性细胞总数、Eos计数无统计学差异,但均高于C组(P<0.01)。结论:IL 5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鼻息肉组织内浸润的多种炎性细胞中表达,能客观反映免疫或炎症反应的程度,可作为变应性鼻炎诊断评分系统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CD8 +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慢性鼻窦炎(CRS)患者鼻黏膜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鼻黏膜组织中嗜酸粒细胞(Eos)浸润的关系。 方法:对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33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26例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  相似文献   

16.
组织低氧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传统观点认为其发生与鼻腔黏膜的慢性感染和变态反应关系密切,近年来研究推测缺氧与鼻息肉的早期形成有很大关系.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机体适应缺氧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本文通过剖析HIF-1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与炎症的关系,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生发展的病因及机制.  相似文献   

17.
鼻息肉上皮干细胞的异常增殖、分化,参与了鼻息肉上皮的组织重塑,而上皮组织重塑是鼻息肉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Hippo通路是与器官体积、干细胞功能、组织再生和肿瘤相关的通路。近期研究表明Hippo通路控制气道上皮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已分化细胞之间的平衡,并参与鼻息肉的上皮重塑。进一步研究Hippo通路有助于了解鼻息肉和慢性鼻黏膜炎症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干预靶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组织学层面对比研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 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黏膜上皮和正常鼻黏膜上皮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的表达情况,并将鼻息肉依据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所占比例进一步分组对比研究。方法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鼻过敏科手术患者中,收集5例正常对照鼻黏膜和17例CRSwNP患者鼻息肉,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 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HDAC1、HDAC9和SIRT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RT-PCR结果显示HDAC1、HDAC9和SIRT7mRNA在鼻息肉中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上调,并且呈现Eos比例越高,表达越多的趋势;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同样发现CRSwNP中HDAC1、HDAC9和SIRT7 表达增强,并且增强程度与Eos 所占比例呈一定相关性。结论 CRSwNP患者鼻息肉黏膜上皮多种HDACs表达上升,Eos浸润程度可能对其有一定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黏膜上皮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比鼻息肉病理组织及外周血中炎性细胞的占比,探讨嗜酸粒细胞(Eos)与新疆地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行鼻内镜手术的CRSwNP患者582例,其中男性367例,女性215例,年龄(45.5±13.4)岁( ...  相似文献   

20.
尽管有规范的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仍然易复发且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其中以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浸润为特征的鼻息肉更容易复发且疗效更差。本文就Eos在CRSwNP复发中的作用,特别是局部炎症微环境对鼻息肉复发的影响做一综述,为提高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减少复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