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学校及家庭行为矫正治疗辅助哌甲酯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疗效分析。【方法】随访142例ADHD患儿,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分别应用单纯药物治疗和学校及家庭行为矫正治疗辅助哌甲酯综合治疗,并使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检测治疗前后患儿的行为问题。【结果】综合治疗组比药物治疗组治疗的依从性好;3个月时,综合治疗组治疗效果和药物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个月时,综合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药物治疗组(P0.05或0.01)。Conners量表结果显示药物治疗组治疗后,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而综合治疗组的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和总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而综合治疗组学习问题、焦虑和总分也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经过6个月治疗后,综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相比,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和总分都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学校及家庭行为矫正治疗辅助哌甲酯治疗儿童ADHD的效果比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好,更能改善患儿的焦虑和学习问题,而且具有较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服用兴奋剂情况以及停药原因,以进一步规范ADHD儿童药物治疗。【方法】2007年3月-2008年9月期间诊断为ADHD的儿童83名,利用门诊或电话随访的方式,调查服药持续情况及停药原因。【结果】83名儿童中服药治疗38名,治疗率45.8%,男童32例,女童6例。其中服药最短1次,最长2年1月。【结论】加强ADHD卫生知识宣传,及时门诊及电话随访,改善家长对ADHD的认识,消除家长对兴奋剂副作用的顾虑,是规范用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门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儿童就医行为及药物治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以提高治疗依从性, 改善预后。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本院心理卫生科首诊确诊并使用药物治疗的699例ADHD患儿采用自制量表进行一般社会学资料收集并进行心理测验。2012年7月采用回顾性访谈的方法对使用药物治疗的患儿家长进行电话随访及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共有病例699例, 有效随访490例。453例(92.45%)选用哌甲酯治疗。依从性好者185例(37.75%), 用药6个月以上178例。ADHD患儿就诊年龄与母亲受教育程度(r=-0.140, P<0.01)、总智商(r=-0.089, P<0.05)及ADHD亚型(r=-0.092, P<0.05)负相关。停药原因前三位为:担心药物副作用, 儿童行为问题无明显改善, 不规律使用药物。家长接受心理教育(Waldχ2=6.148, P<0.05)及家长对药物治疗的看法(Waldχ2=3.785, P<0.05)对依从性有影响。结论 混合型ADHD总智商偏低, 药物治疗依从性差, 家长对ADHD及药物治疗的认知程度低, 未接受心理教育是ADHD治疗结果的影响因素, 提升家长对药物治疗的正确认知, 可能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哌甲酯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一线药物,能够改善ADHD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本应有更多的ADHD儿童从哌甲酯治疗中获益,但是由于对哌甲酯不良反应过度担心,患儿得不到合适的治疗,造成疾病负担加重。本文主要从哌甲酯治疗ADHD的疗效、不良反应、与托莫西汀的比较等几个方面,对哌甲酯治疗ADHD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以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ADHD儿童预后。 【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2月期间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保所门诊就诊的儿童,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初次诊断为ADHD、排除共病、就诊前未接受治疗,就诊后使用中枢兴奋剂治疗者,首次用药6个月后由家长填写自行编制的ADHD儿童用药依从性家长问卷,共随访642例,其中男514例,女128例。用χ2检验以初步筛选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进一步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 【结果】 用药依从性好者占39.8%,影响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是否参加父母培训(OR=0.076,P<0.01)、担心药物副反应(OR=0.126,P<0.01)、人均月收入(OR=0.149,P<0.05)、服药次数(OR=0.201,P<0.05)、医疗费用支付方式(OR=0.262,P<0.05)和疾病分型(OR=4.000,P<0.05)。 【结论】 提高父母对ADHD认知水平,探讨ADHD社区服务的模式,有助于提高ADHD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和青少年期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约影响全世界5%~11%的儿童。药物治疗是6岁以上ADHD儿童首选方案,约70%患者药物治疗有效。多种药物已被应用于ADHD临床治疗,如盐酸哌甲酯和苯丙胺、盐酸托莫西汀及可乐定和胍法辛等。药物副作用、药物剂型、患儿生长速度、家庭因素、患儿用药体验、睡眠问题或障碍等多种因素均会影响药物依从性。医生、父母和患儿共享信息、商讨治疗方案、监测疗效和副作用,并积极开展医教结合、家校结合,实施行为管理和干预,有助于提高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学业成绩及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药物治疗观察和停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的药物治疗及部分患儿自行停药的原因. [方法]采用门诊登记统计和建病历随访,于2005年7月~2006年12月期间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全部首次就诊ADHD儿童.疗效评定主要根据临床症状描述. [结果]门诊一年半首诊ADHD患儿共613人,接受药物治疗的共280人,其中190人采用中枢兴奋剂(哌甲酯)治疗.追访在哌甲酯治疗有效者中有25.8%因担心长期用药会影响生长发育以及一些症状较轻的儿童选择停药,还有6.8%认为治愈停药,家长认为治疗效果不满意停药者仅占6.3%. [结论]中枢兴奋剂治疗对改善ADHD核心症状确有明显疗效,家长担心副作用发生以及患儿症状轻是导致停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学校及家庭行为矫正治疗辅助哌甲酯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随访190例ADHD患儿,应用学校及家庭行为矫正治疗辅助哌甲酯综合治疗,并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FES-CV)测试患儿本身、家庭情况及看护人情况,并统计ADHD患儿综合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随访到24个月,能坚持到6个月的有68名,占35.79%,能坚持到12个月的有45名,占23.68%,能坚持到18个月的有25名,占13.16%,能坚持到24个月的有21名,占11.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提高ADHD患儿综合治疗的依从性因素有:多动指数减分率、看护人参加多动症治疗宣教时间、看护人受教育年限、家庭环境亲密度及家庭环境组织性(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36、0.34、0.39、0.26和0.31)。而降低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因素有:治疗副反应、看护人抑郁评分、看护人焦虑评分及家庭环境矛盾性(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24、-0.19、-0.42和-0.32)。结论治疗的效果好,看护人受教育程度高,家庭环境亲密度及组织性好,看护人接受专科医生的宣教多,ADHD综合治疗的依从性就好。相反,治疗副反应多,看护人抑郁、焦虑情绪及家庭环境矛盾性高则影响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盐酸哌甲酯控释片联合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儿童多动症(ADHD)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为ADHD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0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诊治的ADHD患儿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患儿分为A、B、C 3组,每组36例,A组采用盐酸哌甲酯控释片治疗,B组采用小儿智力糖浆治疗,C组采用盐酸哌甲酯控释片联合小儿智力糖浆治疗,3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3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多动症评分变化及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ADHD病程、ADHD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入组时ADHD行为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完成3个治疗疗程后,多动症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但C组患儿降低幅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B组降低幅度低于A组(P0.05)。C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患儿,A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患儿(P0.05)。A、C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率高于B组患儿(P0.05),A、C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甲酯控释片联合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小儿多动症临床疗效较满意,但在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时应充分考虑患儿身体条件,充分考虑药物不良反应对患儿生长发育可能造成的影响,提高患儿治疗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枢神经兴奋剂盐酸哌甲酯控释剂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儿保门诊就诊被诊断为ADHD并需要进行治疗的患儿711例;经过盐酸哌甲酯控释剂治疗后,分别于6周、6个月后采用斯诺佩评估量表(SNAP-Ⅳ)的家长使用量表、联合型瑞文测验(CRT)等相关测试,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估.结果盐酸哌甲酯控释剂对注意力缺陷型和混合型的ADHD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多动型/冲动型(χ2=73.109,P<0.01);对认知功能好的ADHD患儿疗效优于合并认知障碍者(χ2=100.225,P<0.01).结论盐酸哌甲酯控释剂治疗儿童不同类型ADHD疗效肯定;疗效受到ADHD类型、患儿智力、药物剂量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男童的行为问题、父母的应付方式及其相关性,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ADHD)儿童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抽取ADHD男童30例和正常对照男童30例,由其父母分别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父母应付方式问卷。 【结果】 ADHD组的分裂性、抑郁、交往不良、强迫、多动、攻击、违纪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ADHD组母亲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5)。ADHD组父亲解决问题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行为总粗分与母亲解决因子呈负相关,母亲合理化因子呈正相关;与父亲解决因子分呈负相关,与父亲退避和合理化呈正相关。 【结论】 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不容忽视,对ADHD儿童进行干预时需同时对父母进行指导,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56例ADHD儿童(ADHD组)与5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对比。 【结果】 ADHD组儿童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自我认识、抑郁体验、认知成份、情感成份及总体满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在生活环境、同伴交往、焦虑体验及躯体情感等维度满意度与对照组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ADHD儿童主观生活质量低下,建议对患儿及家长及时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男性未成年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患病情况、亚型分布、行为障碍类型,为早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在押男性未成年犯76名,采用Vanderbilt ADHD家长评定量表进行调查,诊断为ADHD的未成年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杭州市小学生家庭体育行为的现状,以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 【方法】 采用根据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调查表改编的问卷对362个小学生家庭进行调查。 【结果】 70.17%的家庭有各种体育类消费,29.83%的家庭儿童平均每天课外体育活动累计时间在1 h以上, 父母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在3次以上的家庭的儿童较父母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在1次以下家庭的儿童平均每天课外体育活动累计时间长、一年患3次及以上感冒的人数少。 【结论】 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家长对家庭体育的认识,增加家长和儿童一起体育活动的时间,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给予视频长程脑电图监测,探讨视频长程脑电图对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意义。 【方法】 从小儿神经专科门诊中收集ADHD病例以及正常对照组,给予所有入组对象视频长程脑电图描记。 【结果】 ADHD组儿童脑电图异常率较正常对照组高,表现为θ波、δ波增多,异常放电增多。分6~7、7~8、9~14岁三个年龄段比较ADHD组与正常对照组清醒期脑电图α节律波幅以及频率,ADHD各年龄组α节律平均波幅、平均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视频长程脑电图检查,从脑电图异常率、α节律平均波幅、平均频率等神经电生理指标比较反映出ADHD组脑功能存在异常,神经元兴奋性较正常降低。 【结论】 视频长程脑电图检查可以真实反映ADHD患者脑功能,对临床诊疗ADHD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家庭环境特征。 【方法】 应用程灶火等设计的《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手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79例ADHD儿童及71名正常儿童进行评定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1)生活质量评分中,ADHD组的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识、认知成分、焦虑体验、情感成分总体满意度得分均低于正常组(P<0.05或<0.01);2)家庭环境评分中,ADHD组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组织性得分均低于正常组(P<0.05或<0.01),矛盾性、独立性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 【结论】 ADHD儿童生活质量低下,家庭环境不良,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山西省某艾滋病比较集中的地区,探讨该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 【方法】 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将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筛分为心理弹性组与非弹性组;再采用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对弹性组的儿童进行调查。 【结果】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可划分为四个因素。家庭因素包括父母的关心和支持、民主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榜样力量;学校包括老师的关心、同伴的支持;认知包括对父母的评价、相信自己、对未来的期望;行为包括倾诉、寻求帮助、感恩与回报。 【结论】 在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进行心理干预时,应综合考虑家庭、学校、认知、行为等因素,促进其心理弹性的发展,增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 ,AS)学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的共患率及分析其易误诊为ADHD的原因。 【方法】 应用Vanderbilt ADHD评定量表对门诊确诊的90例AS患儿(男85例,女5例)评估其ADHD的共患率,并与249例普通学龄儿童(男223例,女16例)ADHD患病率进行对比分析;曾在外院接受诊断的39例AS患儿的首诊情况,分析其误诊为ADHD的原因。 【结果】 90例AS学龄儿童中,符合ADHD诊断标准者44例(48.9%);249例普通学龄儿童中,符合ADHD诊断标准者9例(3.6%),AS病例组ADHD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学龄儿童,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2.732 ,P<0.01)。在39例曾接受外院诊断的患儿中,只有6例诊断正确(占15.4%)。而误诊率高达84.6%,其中最常见的误诊为ADHD,共19例(达48.7%)。 【结论】 学龄期AS患儿ADHD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且极易误诊为ADH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