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自身因素如性别、年龄、气质、自信和外在家庭环境因素对其行为问题的影响,为开展促进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预防儿童行为问题提供依据。 【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山东省4市城区3~6岁儿童464名,对儿童家庭基本情况、气质、自信水平,家庭养育环境量、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和测评。 【结果】 儿童思维问题和违纪问题男童高于女童。儿童退缩、攻击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减少。不同家庭类型的儿童行为问题无差异。父母职业为行政事业人员的儿童行为问题明显低于其他人员的儿童。平易型儿童行为问题低于困难型、发动缓慢型儿童。家庭的社会适应、活动多样性、环境气氛等因素与儿童的退缩、社交问题、注意问题、攻击行为呈明显负相关;忽视干涉因素与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注意问题、攻击行为呈明显正相关性;自我效能感、自我表现与儿童退缩行为仅有微弱相关性。 【结论】 学龄前期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受个体内在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外在家庭养育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预防及改善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7所幼儿园1 070名 3~6岁儿童,采用儿童家庭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筛查评估问卷及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进行调查,采用秩和检验、 χ2检验及log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检出率为31.40%。多因素分析显示,儿童年龄越低(OR=0.510,95%CI=0.430~0.603)及语言/认知信息(OR=0.959,95%CI=0.926~0.994)、家庭养育环境中社会适应/自理(OR=0.959,95%CI=0.924~0.996)、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OR=0.873,95%CI=0.827~0.922)、环境气氛维度得分越高(OR=0.794,95%CI=0.736~0.856)是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保护因素;儿童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越低(OR=1.929,95%CI=1.656~2.247)、主干家庭(OR=1.796,95%CI=1.260~2.561)、家庭每月总收入呈高等及低等水平(OR=1.368,95%CI=1.028~1.820),家庭养育环境中忽视/干预/惩罚维度得分越高(OR=1.043,95%CI=1.008~1.079)是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危险因素。 结论 应从小培养儿童饮食行为习惯,加大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儿童主要照顾者、家庭每月收入水平呈低、高水平及主干家庭中儿童照顾者,关于儿童饮食行为培养方面的健康教育,积极改善家庭养育环境,以防止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学龄前儿童躯体伤害恐惧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其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8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太原市城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幼儿园中3~6岁全部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共969例,其中男504例,女465例.研究工具为自编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婴儿-...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目前江苏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及其与家庭养育环境的关系,为早期干预儿童行为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南京、南通、镇江、宿迁、盐城5个城市的1 190名4~6岁学龄前儿童,应用“4~16岁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3~6岁幼儿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7.81%,“躯体体诉、攻击”2个行为因子检出率存在性别差异;不良家庭养育环境的检出率为13.11%,“环境气氛”检出率存在性别差异;不同家庭养育环境下行为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养育环境因子主要为忽视干涉惩罚和环境气氛。结论 家庭养育环境对学龄前儿童行为影响显著,建立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对促进学龄前儿童行为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闵行区3~6岁儿童屏幕暴露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开展儿童屏幕暴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于2022年10月抽取闵行区10个幼儿园30个班级1 035名3~6岁儿童,对其抚养人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儿童每天使用视屏产品>1h定义为屏幕暴露。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屏幕暴露的影响因素。结果 1 035名儿童中,有屏幕暴露730人(70.53%),平均每天屏幕暴露时间为(1.67±0.98)h。周末时3、4、5岁和6岁组儿童每日屏幕暴露时间分别为(1.77±1.13)、(1.76±1.04)、(1.98±1.10)、(2.08±1.2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8,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儿童5岁年龄组(OR=1.79,95%CI:1.19~2.68),抚养人每天在儿童面前使用视屏产品时间1~2h(OR=2.61,95%CI:1.90~3.60)及>2h(OR=2.10, 95%CI:1.35~3.27),抚养人支持儿童使用视屏产品(OR=1.59, 95%CI:1.17~2.15),儿童临睡前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的气质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气质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3-7岁儿童气质量表》和学龄前儿童气质相关因素问卷,调查武汉市3-7岁学龄前儿童1090名。结果男女儿童气质类型构成均以平易型和中间近平易型居多,分别占73.13%和69.79%;麻烦型和中间近麻烦型较少,分别占11.79%和18.13%。性别、高热病史、父母性格和长辈教育方式的一致性等对儿童气质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女童更易发展为麻烦型,高热病史、长辈教育方式不一致为危险因素,而父母外向性格为保护因素。结论影响儿童气质发展的因素不是单一的,涉及疾病、父母个性、家庭教育等多方面,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以便为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安市东西南北4个郊区和城区的幼儿园各1所,每个幼儿园大、中、小班各抽取30%~50%班级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父母或主要照顾人匿名填写,内容包括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左启华修订的婴儿─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3~7岁儿童气质量表3个部分。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合格者936份,回收合格率85.09%。用SPSS15.0软件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进入影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回归方程的因素为:性别、第一次入托年龄、家庭类型、父亲职业、父母关系、照顾人文化程度、孩子与父母关系、管教方式、每日学习时间、气质类型、幼儿年龄。结论在养育幼儿过程中,家长在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的同时,要适时送幼儿入托,根据儿童性别、年龄、气质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寓教于乐,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这样才能有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红忠  戚小兵  张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98-4600
目的:了解珠海市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珠海市943名3~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3~7岁儿童气质测查问卷》和自制的相关因素问卷对儿童气质和有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珠海市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以易养型和中间偏易养型占多数,分别占儿童总数的33.7%和39.1%;儿童健康状况不良,儿童入睡困难,母亲孕期抑郁忧虑和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是难养型气质的危险因素。结论:生物学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影响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良好的围产期保健,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及正确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学龄前儿童强迫症状的发生情况以及与家庭养育环境的关系,为早期发现及早期干预学龄前儿童强迫障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0-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太原市城区3所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园共969例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家庭养育环境量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焦虑自测量表进行研究。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强迫症状阳性检出60例(6.2%);其中男性32例(6.3%),女性28例(6.0%);小班19例(5.8%),中班29例(7.2%),大班12例(5.0%)。将阳性检出的60例作为强迫症状组,无任何焦虑的1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性别间比较(χ2=0.200,P=0.655)和班级间比较(χ2=2.065,P=0.3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家庭养育环境量表中,两组在语言/认知、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我管理、忽视/干涉/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和环境气氛6个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学历(χ2=14.356,P<0.01)和母亲焦虑得分(t=3.426,P<0.01)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忽视/干涉/惩罚(环境中等OR=0.241,95%CI为0.088~0.659)、母亲焦虑得分(OR=1.059,95%CI为1.009~1.111)以及母亲学历(中学OR=3.886,95%CI为1.554~9.716,大专及以上OR=2.695,95%CI为1.301~5.581)3个自变量与强迫症状发生有关。结论 强迫症状在学龄前儿童较常见,强迫症状的发生与家庭养育方式、母亲情绪及母亲文化程度有关。对父母进行心理养育咨询可以早期干预学龄前儿童强迫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茌平县学龄前儿童气质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茌平县城镇和农村4所幼儿园共1 000名儿童,应用《3~7岁儿童气质测查问卷》和自编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分析茌平县学龄前儿童气质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在气质维度方面,该市儿童和常模组在9个维度上均有差异;男童和女童在活动水平、反应强度、持久性和注意分散四个维度上存在差异;不同年龄组儿童除在活动水平和趋避性上无差异外,其他七个维度均存在差异。在气质类型上,该市儿童和常模组、不同年龄组儿童在五个气质类型间的分布不同;而男童和女童在气质类型的分布上无差异。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类型、教育方法、儿童和父母关系、入托时间等均是影响儿童气质的因素。 【结论】 茌平县学龄前儿童各气质维度和气质类型在性别和年龄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儿童气质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家庭养育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气质和行为问题的影响,为临床有效指导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McDevitt SC教授编制《3~7岁儿童气质问卷》测查儿童气质,采用CBCL儿童行为量表调查儿童行为问题,采用自拟的家庭因素调查表了解其家庭养育环境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儿童气质及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结果】 许多家庭养育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和维度及行为问题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结论】 育儿者要重视营造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为学龄前儿童气质和行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现状,初探家庭环境因素及气质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分层抽样方法,于2017年4—6月对顺义区4所幼儿园1 30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家长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儿童气质问卷(BSQ)、Achenbach量表(CBCL)、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结果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8%(192/1 301)。男童攻击问题和违纪问题高于女童。家庭矛盾性与躯体诉述因子呈正相关(r=0.130,P<0.05)。男童攻击因子与节律性、趋避性、注意分散度呈负相关(r=-0.133,-0.119,-0.115,P均<0.05),女童抑郁因子与活动水平、坚持性呈负相关(r=-0.125、-0.151,P均<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环境和气质相关,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应考虑家庭环境和气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幼儿的气质、家庭环境和交往能力现状,探索气质在家庭环境对幼儿交往能力产生影响时的中介作用。方法 2019年4月整群随机抽取深圳市3~6岁757名幼儿,采用3~7岁儿童气质问卷、家庭环境量表及幼儿交往能力检测表进行调查。结果 1)不同性别、年龄及气质类型幼儿的交往能力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96,9.877,12.696,P<0.01)。2)幼儿气质中的活动水平、反应强度和反应阈与家庭环境总分呈负相关(r=-0.16,-0.12,-0.21,P<0.01)、与交往能力总分也呈负相关(r=-0.21,-0.16,-0.29,P<0.01);家庭环境总分、适应性及趋避性等与交往能力总分均呈正相关(r=0.29,0.31,0.41,P<0.01)。3)家庭环境通过气质中的活动水平、趋避性及反应阈等7个维度的中介作用对幼儿交往能力产生影响,部分中介效应分别为活动水平9.53%、趋避性27.80%、反应阈16.93%。结论家庭环境对幼儿交往能力影响的过程中,气质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深圳市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对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于2009年3-6月份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统一标准,统一培训,以一人一表调查深圳市学龄前儿童10 138人,有效问卷8 920份。 【结果】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为9.0%,体重低下发生率为0.6%,生长迟缓发生率为1.6%,消瘦发生率为0.9%,贫血发生率为2.53%。吃饭时看电视听音乐或玩玩具,吃饭时间越短,不愿咀嚼固体食物,饭前吃零食,外出就餐次数多,是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吃饭时间不固定、不愿咀嚼固体食物,含饭、拒食,外出就餐次数少,是儿童营养不良或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较好,其饮食行为对其营养状况影响明显:某些饮食行为分别是肥胖、体重低下、生长迟缓、消瘦和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武汉市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市1150名3~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3~7岁儿童气质测查问卷>和自制的相关因素问卷对儿童气质和有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母亲孕期被动吸烟、情绪紧张和产后焦虑,儿童早产、出生时窒息、高热史,长辈的教育方式不一致等易导致儿童出现麻烦型气质;而核心家庭、母亲性格外向的儿童则较少出现麻烦型气质.[结论]生物学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影响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良好的围生期保健,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及正确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不同情绪问题的气质特征。 【方法】 采用儿童气质量表对116名情绪问题儿童(包括特殊恐怖,社交退缩,分离焦虑)与116名正常对照儿童进行测查。 【结果】 情绪问题组与对照组气质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情绪问题组中麻烦型和缓慢型的比例明显比正常对照组的高(P<0.01)。情绪问题组在趋避性和情绪本质两个维度的得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殊恐惧、社交退缩和分离焦虑三种情绪问题在趋避性这一个维度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情绪问题儿童气质有其独特性。趋避性因子能够较好的反应行为抑制的气质特征,对情绪问题发生的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泛性焦虑在学龄前儿童的分布情况,探讨学龄前儿童广泛性焦虑与家庭养育环境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关系,为保护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提供建议和措施。方法 以太原市城区具有代表性的三所幼儿园中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出969例样本,运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进行研究。数据处理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多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69例样本中检出广泛性焦虑阳性者124例(12.8%),其中男童73例(14.48%),女童51例(10.96%)。性别和班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社会生活能力量表中,焦虑组与非焦虑组在独立生活、运动、作业操作、参加集体活动、自我管理这五个领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95,2.973,4.285,3.433,3.94,P值均<0.05);在家庭养育环境量表中,两组在语言/ 认知、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我管理、忽视/干涉/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环境气氛六个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44,5.234,5.394,-6.909,4.001,5.935,P值均<0.05)。结论 广泛性焦虑及共患其他焦虑在学龄前儿童很常见,学龄前儿童广泛性焦虑与社会生活能力、家庭养育环境有关。对其父母进行心理养育咨询可以预防和早期干预儿童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