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尤以儿童的发病率较高。腺样体肥大、慢性腺样体炎一直被认为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既往对无明显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仅行鼓膜  相似文献   

2.
3.
手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鼓膜置管术和腺样体切除同时鼓膜骨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83例(142耳)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鼓膜置管组和腺样体切除同时鼓膜置管组,评价术后疗效。结果腺样体切除同时鼓膜置管术组有效率为96.43%,鼓膜置管术组有效率为84.48%,二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88,P〈0.05).结论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切除同时鼓膜置管术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腺样体残体伴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对腺样体残体伴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4~2007年20例伴腺样体残体的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29耳)行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并行咽鼓管吹张和全身药物等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 26耳(17例,89.7%)治愈,1耳(1例,3.4%)好转, 2耳(2例,6.9%)治疗无效,总有效率93.1%。结论 本综合疗法可有效治疗腺样体残体伴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对比分析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穿刺(adenoidectomy with auripuncture,AT+A)与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置管(adenoidectomy with tympanostomy tube,AT+T)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收入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92例,将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T+T组和AT+A组,其中AT+T组48例,AT+A组4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听阈的变化以及术后复发率和感染并发症等一系列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后随访一年内两组患者听阈得到了明显的下降,纯音听力提高,但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AT+T组总有效率97.9%,AT+A组的总有效率为95.4%,两者无显著差异(P >0.05)。AT+T组中耳积液的平均时间为(7.3±0.8)d,感染率为6.3%,复发率为4.2%,AT+A组中耳积液的平均时间为(11.7±0.4)d,感染率为15.9%,复发率为11.4%,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或P <0.01)。结论 AT+T和AT+A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有效的提高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听力水平,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AT+T较AT+A能显著缩短中耳积液时间,有效降低患儿的复发率和感染率,更加适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腺样体切除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分析2013年1月~2015年5月合并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20例分为4组,每组30例,第 1组患者仅予以抗炎和促分泌物排出等药物治疗,第2组患者行腺样体切除术结合上述药物治疗,第3组患者行鼓膜穿刺抽液或鼓膜置管术,第4组患者在第3组同样操作的基础上结合腺样体切除术。结果 第1、2组比较,两组患者治愈时间及复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第3、4组比较,两组患者治 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发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腺样体切除术可以缩短合并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所需要的时间,同时能减低治疗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手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致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经手术切除肥大腺样体后致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32例行腺样体切除后患儿进行听力、声阻抗、纯音测听方面的检查。结果:治愈28例,好转3例,无效1例,有效率96.9%。结论:切除腺样体可作为治疗儿童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OME)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泌性中耳炎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我科于2003年1月~2005年6月间在鼻内镜直视下施行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激光打孔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32例(63耳),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腺样体肥大程度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腺样体大小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腺样体肥大的程度.将140例患儿分为腺样体中度肥大组和病理性肥大组。分析腺样体肥大程度对中耳功能的影响及两组间SOM发病率的差异。结果:两组之间SOM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声导抗图的类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腺样体肥大程度与SOM发病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1资料和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92例,采用综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1临床资料。本组92例(174耳),男48例(92耳),女44例(82耳);年龄4~14岁,平均年龄7.5岁。病程1月~3年,病程<3月23例(39耳),病程>3月69例(1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致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治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对37例患儿行内镜下腺样体切除+鼓膜置管术。结果:患儿术后听力均提高,拔管后随访13~17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内镜下腺样体切除+鼓膜置管术对腺样体肥大致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应用指南(2004版修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指南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指南,为诊断、监测和管理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提供建议.文章概括了临床决策建议,各项临床建议之间的关系以流程图(图1)表示.本指南强调合理诊断并对不同的管理策略提供选择,包括观察、医疗干预和转诊进行手术治疗.这些建议提供给初级保健医师和其他卫生保健人员来共同帮助管理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15.
16.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2年10月~2008年6月在耳内镜电视监视系统下,采用鼓膜置管器械行鼓膜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12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突切除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24耳)行乳突切除手术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其中行完壁式并面隐窝开放手术20耳,开放式手术4耳,同期行鼓膜切开置管术3耳。术后6个月拔管,测试术前、术后的听力。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听力下降,19耳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提高,鼓室导抗图为A型曲线者17耳,C型曲线者7耳。术后随访6-36个月,未见中耳炎复发。结论:对反复发作、长期迁延经治疗无效的分泌性中耳炎,乳突切除术可改善乳突、鼓窦、鼓室和咽鼓管的通气引流,减少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8.
1993年以来,我科用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2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腺样体免疫状况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并发SOM患儿(中耳炎发作4~9次)及30例无SOM(单纯腺样体肥大)患儿腺样体组织中PCNA、BCL-2、CD4+、CD8+阳性细胞数及CD4+/CD8+.结果:伴SOM组PCNA、BCL-2、CD4+、CD8+表达阳性细胞数及CD4+/CD8+分别为30.85±1.73,21.27±1.25,41.90±9.07,20.45±7.08和2.10±0.17,不伴SOM组分别为25.25±1.75,14.05±1.02,16.30±8.21,11.15±5.71和1.39±0.15,伴SOM组显著高于不伴SOM组(P<0.01),其中CD4+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CD8+阳性细胞数.结论:SOM患儿腺样体中T淋巴细胞亚群活性增高,处于增殖期细胞增多,致使腺样体增生肥大,同时局部免疫增强,加重了SOM.腺样体肥大患儿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漏诊原因,提高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94例(11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其中男54例,女40例,年龄2.7~11岁,平均6.8岁,病程1周~1个月,其中误诊或漏诊7例(12耳),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检查方法。结果患儿声导抗鼓室图多为B型,其次为C型,72例患儿鼓膜穿刺抽出淡黄色液,占76.6%。结论声阻抗是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手段,对防止漏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