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Rutter)、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对山东省淄博市某小学一至五年级在校学生652人进行调查。【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总阳性检出率为14.35%。有行为问题者的父亲惩罚严厉、父亲偏爱、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因子分显著高于无行为问题者,而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无行为问题者。Rutter总分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父亲偏爱、母亲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密切相关,妥善的养育方式可以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维、哈、汉族儿童父母养育方式、儿童气质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差异,以促进不同民族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6所小学中年龄为8~12岁的儿童876名,其中维吾尔族(维族)295名,哈萨克族(哈族)276名,汉族305名,应用中国8~12岁学龄儿童气质问卷(CSTS)、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症状问卷,1978)、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进行评定。结果 1)维族和哈族儿童在“情感温暖和理解”、“偏爱被试”、“过分干涉”因子中的得分均明显高于汉族儿童(P<0.05)。2)在气质调查中,哈族儿童在“活动水平”和“坚持性”因子中的得分均高于汉族儿童(P<0.05)。维族和哈族儿童在“适应性”因子中的得分低于汉族儿童(P<0.05)。3)维族儿童在“品行问题”和“冲动-多动” 因子中的得分均高于汉族儿童;哈族儿童“焦虑”因子分低于汉族儿童(P<0.05)。结论 维、汉、哈三个民族儿童在父母养育方式、儿童气质和行为问题方面均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北京农村幼儿气质、父母养育方式对同期儿童行为的影响及其随年龄增长预测作用的变化,以及行为问题的稳定性,为因材施教,减少儿童行为问题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市5个区县随机整群抽取身体健康,使用丹佛发育筛选测验(DDST)筛查正常的2~3岁农村儿童,采用幼儿气质评估表(TTS),3~7岁儿童气质问卷(BSQ)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随机抽取昆明市城区5所幼儿园中年龄为4岁~6岁的儿童500名进行调查.[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总阳性检出率为46.5%.通过儿童行为和父母养育方式互动模型的分析发现:在父亲的模型中影响儿童行为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父亲的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在母亲的模型中则是母亲的情感温暖和拒绝否认.[结论]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行为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影响的关系,但因果路径正反过程并不一致:儿童行为对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要大于养育方式对行为的影响,母亲的养育方式对于儿童的影响力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母亲养育方式和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为指导家庭养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3岁儿童行为量表”和“母亲育儿状况调查问卷”对110对母子的母亲养育方式和儿童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30.9%,各行为因子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交退缩、抑郁、攻击、睡眠问题、破坏、躯体不适;母亲养育方式中的反应敏感性、干预控制和育儿焦虑与行为问题的各项因子及总分均存在负相关。结论 进行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要注意对母亲的反应敏感性、干预控制和育儿焦虑的关注,重视对母亲的支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父母养育方式对患儿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实施心理干预、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抑郁状态问卷,调查了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44例哮喘患儿,并与34例健康儿童对照.结果 哮喘组焦虑、抑郁、行为问题评分,哮喘组行为问题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呈负相关.行为与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拒绝否认呈正相关.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过分干涉呈正相关;母亲过干涉过保护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呈正相关;母亲拒绝否认与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呈正相关;母亲惩罚严厉与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呈正相关.结论 哮喘儿童较健康儿童存在更多心理行为问题,父母养育方式对患儿行为和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父亲养育方式与母亲养育方式之间有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个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个性的关系。方法:使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1000名儿童。结果:父母养育方式影响儿童个性形成。结论:民主、讲道理的养育方式有利于儿童健全个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便能对儿童的心理咨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 stran,EMBU)、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症状白评量表(SCL-90)对181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其中男79名、女102名)进行测评。【结果】男女生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比较发现父亲的惩罚严厉(F2)、过分干涉(F3)、拒绝否认(F5)和过度保护(F6),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M1)、惩罚严厉(M2)、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M3)因子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5和〈0.01),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6.6%,进一步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均表明.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水平关系密切;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的惩罚严厉(F2)对儿童行为问题具有预测作用,拒绝否认(F5)对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预测作用。【结论】某些不适当的父母养育方式特别是父亲的严厉和拒绝对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具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父母养育方式对初中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发展、人格形式乃至一生的心理健康及个性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中文修订版《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对某市某中学初中 1~ 2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旨在分析了解父母养育方式对于子女教育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文整群抽取济宁市某中学初中 1~ 2年级 410名学生 ,其中三好学生 173名 ,男生 81人 ,女生 92人。普通生 2 3 7名 ,男生 13 7人 ,女生 10 0人。年龄范围为 11~ 14岁。1.2 方法 采用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学研究室修订的中文版《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父母养育方式由 …  相似文献   

10.
哮喘儿童父母养育方式与情绪状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父母养育方式与情绪状态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EM BU)、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抑郁状态问卷 (DSI)对 47例哮喘儿童进行测查 ,并与 3 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及家庭经济情况无明显差异。 【结果】 哮喘儿童父母养育方式 9个分量表 (包括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 ,惩罚、严厉 ,过分干涉 ,拒绝、否认 ,过度保护 ,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 ,过干涉、过保护 ,拒绝、否认 ,惩罚、严厉 )分值均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哮喘儿童HAMA分值为 (11.68± 6.3 8)分 ,高于健康儿童 (P <0 .0 0 1)。哮喘儿童DSI分值为 (5 1.81± 6.73 )分 ,高于健康儿童 (P <0 .0 1)。哮喘儿童抑郁情绪与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呈负相关 (P<0 .0 1)。 【结论】 哮喘儿童与健康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基本一致。哮喘儿童存在较明显的情绪障碍。抑郁与父母养育方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与其行为问题的相关性,为今后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家庭养育环境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4月,选取北京市房山区401名3~6岁儿童,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对行为问题进行评测,同时采用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对儿童的家庭养育环境进行调查。结果 家庭养育环境因子中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我管理、忽视/干涉/惩罚、环境气氛与品行问题成负相关;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我管理、忽视/干涉/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环境气氛与学习问题成负相关;忽视/干涉/惩罚和活动多样性与心身问题成负相关;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我管理、忽视/干涉/惩罚、环境气氛与冲动-多动成负相关;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我管理、忽视/干涉/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环境气氛与焦虑成负相关;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我管理、忽视/干涉/惩罚、环境气氛与多动指数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儿童行为问题和其家庭养育环境因素存在关联,创造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儿童行为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双向模式"理论为指导,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从量化的角度,对儿童行为、气质与父母养育方式互动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市五华区5所幼儿园年龄为4~6岁的儿童500名,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家长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NYLS3~7岁儿童气质问卷(PTQ)进行调查。【结果】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气质、行为呈显著性相关;其互动模型的拟合度尚可,可以接受;在父亲的模型中影响儿童行为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父亲的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儿童行为通过气质间接影响父亲的养育方式;在母亲的模型中影响儿童行为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母亲的情感温暖和拒绝否认,儿童气质通过行为间接影响母亲的养育方式。【结论】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行为、气质间可能存在双向影响的关系,但因果路径正反过程并不一致:儿童行为对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要大于养育方式对行为的影响,相比父亲,母亲的养育方式对于儿童的影响力更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宁波市外来农民工子女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宁波市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小学生600名,应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版)、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 dndo snauppfo rstr an,EMBU)对小学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有效问卷584份,584名儿童中,共检出有行为问题儿童86名,检出率为14.73%.男、女童检出率分别为16.56%、12.40%,男童高于女童.有行为问题儿童的EMBU评分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低于无行为问题的儿童;而父亲—惩罚严厉、父亲—偏爱,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偏爱因子分高于无行为问题者.对584名有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父亲的温暖、理解与儿童品行问题、冲动/多动以及多动指数因子分呈负相关;父亲的偏爱与儿童品行问题及多动指数正相关;母亲的温暖、理解与儿童学习问题及多动指数显著负相关;母亲的偏爱与儿童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显著正相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偏爱3个因子的标准偏回归系数β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这3个因素对民工子女行为问题有显著的影响.结论:民工子女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密切相关,妥善的养育方式可以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个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个性的关系.方法使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1 000名儿童.结果父母养育方式影响儿童个性形成.结论民主、讲道理的养育方式有利于儿童健全个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父母养育态度与儿童少年行为问题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父母养育态度与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及《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郑州市596名中小学生进行测试。结果:42%~92%家庭分别存在各种不良的养育方式,如拒绝、过严、干涉、溺爱、期待、盲从、矛盾、不一致等。不良教养家庭的学生行为问题量表均值显著高于教养良好家庭的学生。结论:家庭的不良教养更易使学生产生各种反社会行为,如:反抗、破坏、不合作;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个性的关系。方法:使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1 000名儿童。结果:父母养育方式影响儿童个性形成。结论:民主、讲道理的养育方式有利于儿童健全个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崔颖  杨丽  谭丁  田晓波  巫琦  杜清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299-1300
目的评价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关爱儿童活动中母亲养育儿童行为干预措施的效果,为促进项目地区儿童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人口比例(PPS)抽样法在我国西部9省农村项目地区分别进行基线和终线调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χ2检验及构成比和率的比较。结果2001年基线调查和2005年终线调查表明,母亲用铁锅做饭、饮用开水、食用碘盐和单独为儿童做饭的比例分别从2001年的88.9%,76.5%,61.1%和54.3%上升到2005年的94.4%,86.4%,83.3%和61.7%。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6-8个月添加鸡蛋比例和9-11个月添加豆制品比例分别从2001年的4.9%,31.8%和7.1%上升到2005年的13.0%,47.6%和10.9%。结论项目干预措施使3岁以下儿童母亲养育行为有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8.
白春玉  张迪  汤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4,(28):4605-4606
目的: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对流动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沈阳市3所小学3~6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版)进行儿童行为问题调查;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进行父母教养方式调查。结果:流动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7.1%;行为问题流动男童的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分值高于非行为问题流动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行为问题流动女童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分值低于非行为问题流动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流动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青年个性与父母养育方式相关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因素对其个性的形成非常重要。为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其子女人格特点之间的相关关系,我们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按班级抽取某医学院在校学生512人进行调查,共收到有效答卷496份,回收率为96.4%。其中男生372人,女生121人;年龄18~28岁,平均年龄21.25±1.26岁。1.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资料,调查表均使用统一指导语,问卷不计名。资料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调查问卷包括:(1)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为岳冬梅翻译修订的中文版〔1〕,共包含11个分量表,其中6个为父亲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身材矮小儿童的自我意识及其父母养育方式,探讨其自我意识水平与正常儿童的差异,分析其父母养育方式与自我意识的关系。方法 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及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107例身材矮小儿童进行调查,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107例正常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身材矮小儿童在行为、躯体外貌、幸福与满足及自我意识总分得分上均低于正常儿童。父母亲的温暖和理解均与矮小儿童的自我意识各因子及总分呈正相关;父亲惩罚及严厉与其行为(r=-0.512)、躯体外貌(r=-0.178)和合群(r=-0.321)呈负相关;父亲偏爱与其合群(r=-0.212)呈负相关,而与幸福满足(r=0.226)呈正相关;父亲拒绝与否认与其行为(r=-0.235)和智力学校(r=-0.196)呈负相关;父亲的过度保护与其躯体外貌(r=0.263)和幸福满足(r=0.196)呈正相关。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与其躯体外貌(r=0.179)和幸福满足(r=0.234)呈正相关;母亲拒绝与否认与其行为(r=-0.369)、躯体外貌(r=-0.206)和焦虑(r=-0.239)因子及总分(r=-0.214)呈负相关;母亲的惩罚及严厉与其行为(r=-0.412)、躯体外貌(r=-0.261)、幸福满足(r=-0.253)及总分(r=-0.287)呈负相关;母亲偏爱与其智力与学校(r=0.224)呈正相关,与其焦虑(r=-0.236)呈负相关。结论 身材矮小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较正常同龄儿童低,且与其父母养育方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