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老年人大肠癌40例围手术期处理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龄大肠癌尤其是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逐年增多 ,其特点是晚期病例多、并发症多 ,术后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因此 ,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老年大肠癌 4 0例 ,男 32例 ,女 8例 ;年龄 6 0~ 84岁 ,平均 6 9 8岁 ;病程 :自发病到就诊时间为 1~2 6个月 ,平均 7 5个月。1 2 肿瘤部位、大小及分期 右半结肠 12例 (30 % ) ,左半结肠 10例 (2 5 % ) ,直肠 18例 (45 % )。肿瘤直径 <3cm者 6例 (15 % ) ,3~ 5cm者 10例 (2 5 % ) ,… 相似文献
2.
200例70岁以上老年人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 ,老年人口不断增多 ,老年腹部外科疾患亦随之增多 ,因此老年人围手术期处理问题 ,在外科临床日益受到重视。我们自 1997年元月至 2 0 0 0年 4月为 70岁以上老年人施行腹部手术 2 0 0例 ,其中部分为大中型手术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年龄与性别 2 0 0例病例中男性 114例 ,女性86例。 70~ 75岁 95例 ,75~ 80岁 79例 ,80~ 90岁2 4例 ,90岁以上 2例 ,最高年龄 93岁。1 2 并存病 本组 2 0 0例病人中 ,经内科医师确定有复杂内科并存病 98例 ( 4 9% ) ,以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糖尿病为主。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胆囊炎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60岁以上胆囊炎患者的外科手术资料。结果 80例中治愈78例,治愈率97.5%;死亡2例,占2.5%;发生术后并发症5例,占6.25%。结论 老年人对胆囊手术一般都能耐受,早期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正确的术后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312例老年人腹部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国民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 ,使老年人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呈明显上升趋势[1 ] 。由于老年人年龄大、生理机能退化、抵抗力下降、并存病多、对手术的应激能力明显下降等特点 ,加强对需手术的老年人围手术期护理 ,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治愈疾病的重要措施。本文总结了我科 2 0 0 0至 2 0 0 1年 3 12例老年腹部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腹部手术共 3 12例 ,男 178例 ,女 13 4例。年龄 :60~ 69岁 2 5 6例 ,70~ 79岁 48例 ,80岁以上 8例。其中胆囊切除术 2 65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形管引流术 2 1例 ,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胃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为降低胃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死亡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胃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临床资料,分析死亡原因和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350例胃恶性肿瘤病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例(胃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原因分别为严重的肺部感染、血栓脱落大面积脑梗死和反复大出血。结论 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应做好充分评估,完善术前准备和手术前干预,多学科协作,贯彻快速康复理念。 相似文献
7.
8.
9.
现报告我科 1987~ 2 0 0 0年 4 5 3例老年直肠癌围手术期情况资料。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4 5 3例 ,男 2 5 4例 ,女 199例 ;年龄 6 5~ 79岁 ,平均 72岁。肿瘤位于直肠中下段者 30 8例 (6 8% ) ,癌肿侵及范围大于 1/ 2周径者 330例 (72 8% )。Dukes分期 :A期2 7例 (5 9% ) ,B期 185例 (40 8% ) ,C期 15 4例 (33 9% ) ,D期 87例 (42 9% )。伴发 :冠心病、高血压占 6 8% ,糖尿病占19 % ,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占 13%。治疗 :行根治性手术 330例 (72 8% ) ,姑息性手术 97例 (2 1 4 % ) ,单纯造瘘者 2 6例 (5 8% )。并发症 … 相似文献
10.
11.
75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2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75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自2008年8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86例年龄>75岁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作为A组.选取同期75岁以下的AMI患者260例为B组.对2组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中182例(63.6%)无胸痛而有上腹痛、咽痛等其他重要表现,明显高于B组[ 52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病死率分别为16.3%(45/286)和3.3% (8/260),A组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 75岁以上老年人AMI症状不典型,病死率高,临床应重视无胸痛者的其他重要初发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7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麻醉方法和管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70岁以上患者的麻醉处理,其中40%患者术前检查发现合并有其他疾病。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种类的不同,选择全身麻醉或者连续硬膜外麻醉。结果患者的麻醉效果都较为理想,麻醉后的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围术期无一例因麻醉因素死亡。结论做好麻醉前访视、准确充分的评估及准备,采用适当的方法麻醉,加强监tin0,术中、术后及时充分进行麻醉管理及并发症防治,可使高龄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减少麻醉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耳鼻咽喉患者围手术期综合因素的影响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术前合并高血压者102例、糖尿病者42例、冠心病者38例、严重心率失常者18例、严重肺功能不全者8例老年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对267例老年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给予预防性内科治疗后,顺利地进行了手术治疗,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老年患者做好术前评估和干预,并进行预防治疗,对提高围手术期安全和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治疗老年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成莫西沙星组(实验组)40例和头孢曲松联合左氧氟沙星组(对照组)40例。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老年CA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结核病死亡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结核病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采用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通过死亡病例的查阅,对直接死因、并发症、结核病诊治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59例死亡患者中以呼吸循环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为多见。②两种以上并发症者55例,占93.2%;继发肺内感染者37例,占62.7%。③死亡病例中50岁以上33例,占55.9%。④以肺结核死亡的59例中复治38例,占64.4%,其中复治涂阳22例,占57.9%。结论:结核病死亡病例大部分病史长,体质差,免疫力低下,并发症多,反复感染,迁延不愈,易致死亡。要切实加强结核病的规范化管理,早期诊断与治疗,积极控制并发症是减少结核病死亡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本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并提出干预对策,以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本市2008年7月~2012年7月5岁以下死亡儿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市活产数92416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378例。占4.09%0,其中新生儿死亡212例,占56.08%(212/378);婴儿(不包括新生儿)死亡84例,占22.22%(84/378);1~4岁儿童死亡82例,占21.69%(82/378)。不同年间不同年龄儿童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9,P=0.003)。早产、先天异常、出生窒息、肺炎、溺水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降低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环节,应加强孕期保健与产前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5年10年中收治的84例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4例老年肺炎患者咳嗽、咳痰发生率90.5%,气促发生率60.7%,意识障碍发生率19.0%,肺部湿啰音发生率76.2%,呼吸衰竭发生率40.0%,治愈率40.5%,死亡率14.2%。结论:老年肺炎患者临床症状重且不典型,治愈率低,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43例老年药物性肝病住院病例分析,探讨老年药物性肝病的诊断及防治,提高对其认识。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结果药物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的引起老年肝功能损害的病因,引起老年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为抗生素17.23%,中药包括保健药14.71%,解热镇痛药12.71%。结论药物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的引起老年肝功能损害的病因,临床医生应引起高度重视,尤其对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已占全国人口死因首位,而且心血管疾病在慢性病中发病率占首位。如何降低心血管病人死亡率是当今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研究发现,心率、血压基本节律的发生与维持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到外部环境和内稳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物节律性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之一。人体各种生命现象都表现出不同周期的节律性变化,一些生理指标如心率、心律、神经传导功能等的节律变化周期也多接近一昼夜网。因此,进行此研究项目旨在调查心血管病人死亡时间及原因是否有一定的规律性,从而指导临床工作,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心血管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QT离散度 (OTd)变化以及相关因素和贝那普利的影响。方法测定 6 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 2 0例健康老人的QTd。 6 7例随机分为 35例贝那普利治疗组和未用贝那普利的 32例对照组。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QTd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 (5 6± 9.2msvs 37.5±10 .6ms,P <0 0 1)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者的QTd大于无左室肥厚者 (6 8 4± 15msvs 42 .3± 10 2ms ,P <0 0 1) ;高血压伴室性心律心常者QTd明显高于无心律失常者 (6 4 3± 7.5msvs 44 .6± 6 9ms,P <0 0 1) ;贝那普利治疗前后QTd显著缩小 (5 4± 9.8msvs 34 .6± 8 8ms,P <0 0 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QTd增大与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及室性心律失常有关 ,贝那普利治疗使QTd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