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原因复杂,并涉及多个学科,现代医学研究对多种眩晕疾病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中医药对眩晕防治有确切疗效.杨瑞龙主任医师认为眩晕实证多与风、痰、瘀等病理因素有关,虚证多与肝肾阴亏相关.治疗上强调当辨虚实,审证求因以调整阴阳气血.阳亢用平肝潜阳法;痰湿用燥湿祛痰法;痰火用清化热痰法;血瘀用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2.
眩晕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临床病症,随着年龄增加其发生率递增,80岁以上的老人中其发病率可达40℅.眩晕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多认为与脑血流障碍有关.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颈椎病变所致以眩晕为主述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候群.以眩晕、视物旋转、甚则晕倒或仅有头昏、眼花为主要表现,部份患者伴有颈部疼痛不适、上肢麻木、耳鸣、视物模糊、心慌、恶心、呕吐、汗出等症状,但多无阳性体征.自2009年9月-2011年8月,笔者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患者11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观察加味葛根汤对颈性眩晕椎动脉血流改善情况,并探讨椎动脉血流改善与颈性眩晕的关系.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 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通过超声经颅多谱勒血流分析仪观察椎动脉血流改善情况.结果通过超声经颅多谱勒血流分析仪观察,观察组椎动脉血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并能治愈或明显减轻眩晕症状.结论加味葛根汤能明显改善椎动脉血流,对颈性眩晕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天眩清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椎动脉系统缺血症候群,起病多与转动颈部或身体有关,症状以眩晕、行走或站立不稳为主,常伴有呕吐、头痛、耳鸣和血压增高等,中老年患者为多.现将我们对112例颈性眩晕病例分别用天眩清注射液和丹参粉针对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眩晕多因清窍失养导致.表现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征.西医学的颈椎病,高血压病,低血压,脑动脉硬化,贫血,神经衰弱,都可引起眩晕.古代医家对眩晕多有论述.  相似文献   

6.
唐慧青  滕晶  齐向华 《光明中医》2014,29(2):363-364
古代文献中多有头痛多外感,内伤多眩晕的说法,但在临床中因外感而致眩晕的病案也不乏多见,此时可以采用解表剂治疗眩晕症.  相似文献   

7.
耳源性眩晕又称耳眩晕,祖国医学归“眩晕”范畴.其发病特点为:眩晕突然发作,自觉天旋地转并兼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自发性眼震、体位固定,动则眩晕加重等.究其病因,多责之于内伤.临床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法.我们以五味子方加味用于缓解期或恢复期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味治疗眩晕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眩晕是一种自觉症状.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青壮年也可发生.现代医学的内耳性眩晕、高血压、脑梗塞、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临床表现多以眩晕为主.本病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  相似文献   

9.
眩晕宁加丹参治疗眩晕症5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眩晕宁片加丹参治疗眩晕症临床疗效.方法:口服眩晕宁片加静脉点滴丹参注射液对51例眩晕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结果:眩晕宁加丹参治疗眩晕患者效果好.结论:眩晕症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由多学科和多系统疾病引起,两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眩晕症,疗效好,效率高,恢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
定点复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0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部病变而致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其特点是眩晕多发生于头颈部活动时,多呈阵发性,属于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从2003年起采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108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包括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多由脑组织、脑神经病变引起,占眩晕总人数的30%左右;周围性眩晕多与耳部疾病有关,占眩晕总人数的70%,临床表现除眩晕外,尚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等临床症状及体征。2010年12月以来,我科应用培他司丁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周围性眩晕,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眩晕是头晕眼花的总称.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以致不能站立,甚者多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等症状.现代医学中的内耳性眩晕、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神经衰弱以及某些脑部疾患等均可表现为眩晕.下面笔者就从灸百会穴治疗眩晕谈谈异病同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周宝宽  周探 《河南中医》2012,32(10):1277-1278
眩晕轻者易被忽视,重者难疗.虽病因复杂,但不外风、火、痰、瘀、虚五端,脏腑多责之于肝、脾、心、肾.发病主因多为元神之府及清阳之窍失养、被扰,即现代医学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治疗眩晕有诸多方法与方药,可从风、火、痰、瘀、虚论治,亦可从肝、脾、心、肾论治.取酸枣仁汤清热除烦、养血安神之功随证加减,治疗眩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眩晕是多个系统发生病变均可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而与脊柱相关的眩晕常被称为颈性眩晕[1].颈性眩晕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常常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之一.但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颈性眩晕已经不单纯地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而更多地作为病名被应用.笔者于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收治颈性眩晕125例.经运用针灸结合中医整脊治疗均获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马军燕  周际  冯利民 《光明中医》2022,37(2):314-317
古今临床医家多认为眩晕是以风、火、痰、虚、瘀致其病,而笔者认为气机升降失调,运行逆乱与眩晕的发生密切相关,气机升降不及与太过均可使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致脑窍失养或被蒙蔽发为眩晕.气机的升降出入失调又主要表现为脏腑气机的升降失调,故可从肝与肺、脾与胃、心与肾等脏腑之气机升降失调来认识眩晕,并在治疗上以调理脏腑之气机升降出...  相似文献   

16.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医家多从痰、从虚、从肝风论治.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从医五十余载,认为眩晕是多种病机兼夹出现,并以夹瘀居多,因瘀血不去,新血难生,且瘀阻脉道,致清窍失养而引起眩晕.现介绍典型病案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对眩晕病症的治疗方法详备,辨证立法、处方用药颇有规律,归纳起来不外为虚实两端,虚证多责之睥肾,实证多为痰浊水饮为患.通过分析眩晕的病因病机、处方用药特点和治则治法,将伸景方治疗眩晕病症归纳为八法.  相似文献   

18.
颈性眩晕是由颈椎关节错位、椎体旋转,轻者导致椎曲紊乱、椎动脉供血障碍,重者椎管狭窄、压迫脊髓,供血障碍引起.椎动脉进入颅腔后组成基底动脉,营养小脑、脑桥并参与大脑的供血.而头晕、眩晕的表现,主要是小脑缺血导致平衡失调所致.颈椎病的发病往往是由多型颈椎病同时发作,而颈性眩晕多由椎动脉型颈椎病为主发病,可兼有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中的一型或多型.笔者采用针灸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0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颈性眩晕是颈椎病引起的眩晕,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缺血综合症"临床上十分多见,由于主要表现为眩晕,常被误认为其它疾病,为此我们对眩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颈性眩晕的发病率占眩晕病总数的40%,说明颈性眩晕的发病率之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胆湿热型眩晕病因病机及诊治方法。方法通过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深圳市名中医宋银枝教授治疗肝胆湿热型眩晕验案,整理并分析肝胆湿热型眩晕病因病机及诊疗思路。结果眩晕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一般见于肝阳上亢,或痰湿中阻,可伴有恶心、汗出等症状。眩晕的诊治多从平肝潜阳、和中化湿、补益肝肾等为治疗原则。而临床上,亦多见肝胆湿热型的眩晕,肝胆湿热型眩晕多因肝郁犯脾,脾主运化失司,湿气内聚,久郁化热而成。结论肝胆湿热型眩晕除了有热证的表现外,患者眩晕的发作多与情绪有关,治疗当以清利肝胆,健脾和胃,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