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索颞浅筋膜预置耳后扩张皮瓣,在修复面部较大面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自2007年,对10例较大面部浅表性组织缺损患者,采用颞浅筋膜预置耳后扩张皮瓣进行修复.Ⅰ期手术形成由颞浅动脉顶支供血的筋膜岛状瓣,预置于耳后乳突区皮下,同时在筋膜瓣下埋置皮肤扩张器.注水完成并保持3~5个月,动脉造影观察颞浅动脉分支在耳后的区分布.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形成以颞浅动脉直接供血的耳后岛状皮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覆盖面部创面.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2例术后24h出现皮瓣远端静脉回流受阻,致浅表组织坏死,于2周内创面愈合.其余皮瓣存活良好.皮瓣切取最大面积7 cm×3.5 cm.结论 颞浅筋膜岛状瓣预置耳后扩张皮瓣,皮瓣薄,供皮区无需植皮,面部不增加额外切口,适合于面部较大面积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种较好的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时,以颞浅动静脉为蒂,掀起颞顶浅筋膜岛状瓣,沿同侧发际线切开,在耳后乳突区皮下剥离,形成适当大小的囊腔,将颞顶筋膜瓣转移至囊腔内,适当固定,于筋膜瓣下放置皮肤扩张器;扩张完毕后,取出扩张器,以颞浅动静脉为蒂,掀起耳后乳突区预制岛状筋膜皮瓣,用于面部皮肤缺损的修复。结果自1999年以来,临床应用9例,其中面部黑痣2例,面部血管瘤2例,面部瘢痕5例。颞顶筋膜岛状皮瓣蒂长5.5~7cm,平均6.2cm,筋膜瓣面积4cm×3cm~7cm×7cm,平均5.7cm×4.9cm,预制筋膜皮瓣面积为5cm×5cm~8.0cm×7.5cm,平均6.4cm×6.1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者5例,另行皮片移植修复者4例。结论颞顶筋膜皮瓣血管蒂长,转移方便,血运丰富,耳后乳突区皮肤在质地、色泽、厚度等方面均与面部皮肤最为接近,是一种良好的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在修复面部缺损中的应用。方法:根据颞浅动脉的解剖分布及其与耳后动脉的吻合特点,制备以颞浅动脉供血的耳后岛状皮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至受区,修复面部缺损。结果:本组19例患者,17例全部存活,皮瓣的形态、色泽及功能良好。2例早期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积极处理后,皮瓣远端仅有小部分表皮坏死。结论:颞浅动脉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缺损,是比较理想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4.
超长蒂颞浅筋膜岛状皮瓣修复鼻部缺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介绍超长蒂颞浅动脉筋膜岛状皮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手术方式。方法29例外伤性鼻缺损,其中采用颞浅动脉额支筋膜岛状皮瓣修复12例,颞浅动脉顶支筋膜岛状耳后皮瓣修复14例。预制颞浅动脉顶支筋膜耳后皮瓣3例。结果27例皮瓣的颜色、质地和形态良好。疗效满意;2例出现皮瓣部分坏死,需再次修复手术。结论超长蒂颞浅动脉筋膜岛状皮瓣治疗鼻尖、鼻小柱及鼻翼缺损,供区损伤小,受区颜色形状好;并且预制的超长蒂颞浅动脉筋膜岛状耳后皮瓣血运可靠,可一次解决衬里问题,此皮瓣是修复鼻尖、鼻翼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超长蒂颞浅动脉筋膜岛状皮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手术方式.方法 29例外伤性鼻缺损,其中采用颞浅动脉额支筋膜岛状皮瓣修复12例,颞浅动脉顶支筋膜岛状耳后皮瓣修复14例,预制颞浅动脉顶支筋膜耳后皮瓣3例.结果 27例皮瓣的颜色、质地和形态良好,疗效满意;2例出现皮瓣部分坏死,需再次修复手术.结论超长蒂颞浅动脉筋膜岛状皮瓣治疗鼻尖、鼻小柱及鼻翼缺损,供区损伤小,受区颜色形状好;并且预制的超长蒂颞浅动脉筋膜岛状耳后皮瓣血运可靠,可一次解决衬里问题,此皮瓣是修复鼻尖、鼻翼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修复鼻尖缺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颞浅动脉供血的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转移修复鼻尖缺损的手术方法,以提高鼻缺损畸形的美学修复效果。方法:自1997年3月以来,设计以颞浅动脉供血的耳后岛状皮瓣,经鼻面部皮下隧道转移至鼻尖,对11例鼻尖缺损畸形行鼻尖再造。结果:10例皮瓣色泽、质地和形态良好。1例皮瓣远端坏死,经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结论: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修复鼻尖缺损,色泽形态良好,供区皮瓣组织量充足且隐蔽,是修复鼻尖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双筋膜蒂耳后皮瓣一期修复大块耳廓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利用耳后双筋膜蒂皮瓣修复大块耳廓组织缺损患者11例,一期进行耳轮、耳舟区精细结构塑形,其中最大修复面积达到3.2cm×1.6cm.结果 术后所有皮瓣存活,随访3~9个月,耳廓外形良好.结论 耳后区双筋膜蒂皮瓣修复大块耳廓组织缺损的方法,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可提供较大的组织瓣修复.修复后耳廓组织质地、颜色与正常相近,耳廓外形恢复良好,供瓣区位于耳后,术后瘢痕隐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吻合血管的逆行游离耳前皮瓣移植修复鼻部分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旨在设计以颞浅动脉远端为蒂的逆行游离耳前皮瓣进行吻合血管的移植一期修复鼻部分缺损。方法本组共3例,1例为鼻尖缺损,1例为右侧鼻翼缺损,1例为鼻尖缺损、右侧鼻翼完全缺损及左侧鼻翼不完全缺损。术中将游离逆行耳前皮瓣的颞浅动、静脉分别与鼻唇沟部面动、静脉吻合,其中1例急诊患者颞浅静脉是与下睑伤口的一条静脉吻合。结果逆行游离耳前皮瓣大小范围为3.0 cm×2.5 cm~6 cm×2 cm,血管蒂长5~6 cm。3例患者皮瓣均成活,再造的鼻尖、鼻翼外形逼真,皮肤色泽、质地与鼻部皮肤接近。耳前供区切口隐蔽不遗留明显瘢痕。结论耳前皮瓣皮肤颜色、质地与鼻部接近,皮瓣血管蒂长,不需要血管移植,可通过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鼻部分缺损,该皮瓣也可用于面部其他皮肤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耳后逆行岛状皮瓣在颜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以颞浅血管为蒂的耳后岛状皮瓣,分析其解剖特点。1988年以来,重建眼窝8例,鼻、耳缺损及其它颜面畸形整复,该皮瓣血供可靠,血管蒂长,皮瓣色泽与颜面一致,供瓣区隐蔽,是修复颜面软组织缺损和器官再造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0.
颞浅动脉组织瓣修复儿童头面部畸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颞浅动脉组织瓣在修复儿童头面部畸形中的作用。方法 1986年10月~1996年12月,采用颞浅动脉组织瓣修复13例儿童头面部畸形,其中先天性畸形9例,烧伤瘢痕3例,感染后瘢痕1例。采用颞部皮瓣1例,颞部毛发皮瓣3例,额部皮瓣1例,耳后浅筋膜瓣与皮瓣8例。组织瓣大小为5.0cm×1.2cm~10.0cm×5.0cm,皮瓣蒂长5~8cm。结果 术后组织瓣均Ⅰ期愈合。术后10例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12年,皮瓣色泽似邻近皮肤,质地柔软,厚薄适中,毛发瓣毛发生长良好,耳后浅筋膜瓣与皮瓣满足耳再造需要。所有病例术后切口瘢痕隐蔽,外观获明显改善。结论 颞浅动脉组织瓣血供丰富,邻近受区,易操作且形态良好,适用于儿童头面部多种畸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眶上动脉跨区供血的耳前岛状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并验证其是否为最佳的皮瓣供区.方法根据陈宗基关于动脉经吻合支跨区反流灌注供血的反流轴型皮瓣的理论与实践,设计以眶上动脉为蒂,经眶上动脉与颞浅动脉额支的吻合支跨区反流供血的耳前岛状皮瓣,经皮下隧道移转修复眼睑皮肤组织的缺损,1997~1999年共治疗7例,面积最大4.0cm×2.4cm,最小2.0cm×1.8cm.结果7例均全部成活,随访l~2年,效果良好.结论眶上动脉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耳前岛状皮瓣具有稳定、可靠的血供保障,耳前皮肤组织的质地、色泽都与眼睑极为相似,是修复眼睑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供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颞浅血管为蒂的颞浅筋膜瓣为携带的扩张预构皮瓣的手术设计、操作技巧和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应用于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探测出颞浅动脉及其额、顶分支的位置和走行方向;Ⅰ期手术时,以颞浅动、静脉为蒂,形成颞浅筋膜岛状瓣,筋膜瓣的大小为5×4cm~8cm×7cm(平均为6.8cm×5.2cm);分别在颈部、耳后乳突区和额部进行剥离,形成容纳扩张器的皮肤软组织腔隙;将颞浅筋膜瓣转移至该腔隙内,舒展地固定于已剥离好的腔隙的皮瓣深面,在筋膜瓣下埋置适当大小的扩张器。注水完毕后,进行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形成以颞浅筋膜瓣为携带的预构皮瓣,修复面部组织缺损。预构皮瓣的大小为8cm×4cm~17cm×7cm(平均11.89cm×6.39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另行植皮修复。为确保皮瓣转移安全,对7例预构皮瓣进行了术前延迟处理。结果:临床应用10例,其中预构颈部皮瓣4例、预构耳后乳突区皮瓣5例、预构额部皮瓣1例。除1例耳后乳突区预构皮瓣发生远端小面积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除l例耳后供瓣区区需另行植皮修复外,其余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扩张时间3~5个月,平均4.05个月。结论:皮瓣预构技术可摆脱人体固有的皮肤血管构筑的限制,在原不存在轴型血管的部位形成轴型皮瓣,或将任意型皮瓣转化为轴型皮瓣,是对传统皮瓣形成技术的一种改良,是皮瓣外科学领域的一项新进展。组织扩张技术在皮瓣预构中的作用,除可促进皮瓣的新生血管化,提供更大面积的薄型皮瓣外,还有助于皮瓣供区的关闭,降低供瓣区继发畸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颞部及耳前表浅肌肉筋膜(SMAS)蒂皮瓣在眼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根据眼周缺损皮肤形状及面积大小沿同侧颞部及耳前设计以SMAS为蒂的皮瓣,用于眼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最大皮瓣8.5cm×4.3cm。结果:8例眼周皮肤缺损病人应用同侧SMAS蒂皮瓣修复创面,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经6个月~2年随访,发现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较匹配,切口瘢痕平软而且较隐蔽。面部的轮廓及视觉效果良好,其形态及美学效果均满意。结论:颞部、耳前SMAS蒂皮瓣在设计上遵循了面部分区原则,而且血供丰富,手术简单易行,是较大面积眼周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应用颞顶筋膜瓣耳再造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耳颞区的显微解剖学研究,阐明带蒂颞顶筋膜组织瓣一期耳再造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12具乳胶灌注、10%福尔马林固定的新鲜颞区标本,分层进行显微解剖观察,精确记录颞顶筋膜的血管神经分布,结果颞区筋膜分三层,颞顶筋膜组织是SMAS筋膜的一部分,帽状腱膜是颞浅筋膜的向上延伸耳颞区筋膜有颞浅动脉、耳后动脉及其丰富的吻合支形成的血管网供血。结论颞顶筋膜具有恒定的血管、感觉神经分布,一期耳再造的修复,为保证耳再造的良好覆盖,需要在颞融合线处保证颞浅筋膜与颞中筋膜的完整连续。对于全耳再造需要部分耳后筋膜的参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道应用颞浅动脉全额皮瓣修复颜面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颜面畸形情况,设计为颞动脉双蒂全额皮瓣修复唇、颊、下颌部畸形10例;双侧颞浅动脉顶支串联头皮瓣双眉再造6例;单侧颞浅动脉与枕动脉的吻合支串联头皮瓣修复眼睑、眉缺损3例;颞动脉单蒂皮瓣修复鼻、眉缺损8例;颞浅动脉岛状头皮瓣行单侧眉再造3例;全额皮瓣设计成5个瓣一期修复鼻、双上下睑、眉缺损2例.结果 临床应用的32例中除1例全额皮瓣转移后早期皮管蒂部受压,造成皮瓣远端血运障碍,出现皮瓣部分坏死外,其余全额皮瓣全部存活.供区创面植皮全部存活.术后30例获随访1~3年,皮瓣色泽近似邻近皮肤,质地柔软,厚薄适中,再造眉毛发生长良好,面部外观改善明显.结论 对于颜面部严重组织缺损畸形的修复,颞浅动脉全额皮瓣不仅具有优越性,而且兼可降低组织应用的代价,修复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颞浅筋膜瓣预构颈部扩张皮瓣,修复大面积面部缺损的效果。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应用颞浅筋膜瓣预构颈部扩张皮瓣,治疗10例大面积面部缺损患者。分离颞浅筋膜瓣,返折后固定于颈部预扩张皮瓣下方,并放置扩张器;经5~6个月的扩张获得足够的新生皮肤后,设计皮瓣,形成以颞浅筋膜为蒂的岛状皮瓣,将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缺损。结果 颞浅筋膜瓣预构颈部皮瓣后,可使扩张量达到400~800 m L,平均修复面积为129 cm2,大小8 cm×9.5 cm~14 cm×14 cm。扩张过程中未出现缺血、坏死等并发症。本方法成功修复10例患者的面部缺损,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与面部皮肤接近。结论 采用颞浅筋膜瓣预构颈部扩张皮瓣,可有效增加扩张皮肤血液供应,从而获取较大面积的扩张皮肤进行面部修复。  相似文献   

17.
前臂预制耳游离皮瓣耳再造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7岁,左侧先天性小耳畸形修复失败,于1998年8月入院要求做再修复术。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左侧耳部仅有耳垂组织,无耳廓、外耳道,乳突区及耳前遗有广泛手术后瘢痕,同时伴左侧下颌骨及左面部软组织发育不良(图1)。颞浅动脉搏动良好,面动脉未触及。由于局部组织破坏较重,采用耳后组织瓣或埋置扩张器进行耳再造已不可能。一期手术在局部麻醉下切取肋骨塑形左耳,埋置左前臂桡动脉近端尺侧皮下做耳预制造型。创口I期愈合出院。术后4个月,在全麻下行含有预制耳的前臂筋膜皮瓣游离移植术。术后血运良好,皮瓣成活。外耳及左…  相似文献   

18.
不同供瓣区的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缺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作为良好的供瓣区,常被广泛用于眼、眉、颊、唇及鼻等头面部畸形及组织缺损的修复。1994年5月-2004年5月,我们以颞浅血管为蒂,选用不同的供瓣区,采用多种皮瓣和头皮瓣修复头面部畸形和缺损78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耳后皮瓣的解剖特点及其在颜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回顾以颞浅血管为蒂的耳后轴型岛状皮瓣的解剖特点及在颜面修复中的应用评价。在解剖基础上应用显微外科操作技术重建眼窝8例,鼻,耳缺损及其它颜面畸形修复11例,除2例发生小面积皮瓣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皮瓣色泽与颜面一致,供瓣区隐蔽,再造穹窿宽敞,便于义眼的安装和配戴。认为该皮瓣血供可靠,血管蒂长,在修复颜面软组织缺损和器官再造方面是临床最佳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血管移植皮瓣预制技术应用于常规的面颈部组织扩张术中,从而提高扩张皮瓣转移的灵活性和利用率。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手术,以颞浅动静脉为蒂,掀起颞浅筋膜瓣,同时,在面颈部剥离,形成适当大小的组织腔隙,将颞浅筋膜瓣转移至组织腔隙内,适当固定,在筋膜瓣下放置皮肤扩张器;Ⅱ期手术,扩张完毕后,取出扩张器,以颞浅动静脉为蒂,将传统的面颈部扩张皮瓣,转化为可以带蒂转移的岛状皮瓣,用于颜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结果临床应用11例,分别用于面部黑痣、血管瘤和面部瘢痕切除后遗留创面的修复。颞浅筋膜岛状瓣血管蒂长6.5~10.0cm,筋膜瓣面积5.0cm×5.0cm~6.0cm×8.0cm,面颈部扩张岛状皮瓣的面积为6.0cm×8.0cm~7.0cm×17.0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者7例,另行植皮修复者4例。结论血管移植技术和常规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相结合,可以将传统的扩张皮瓣转化为可以带蒂转移的岛状皮瓣,提高了扩张皮瓣转移时的灵活性和皮瓣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