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采用桥接或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结果:4例患者发病4.5小时内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均未溶通,后采取介入治疗.10例患者超溶栓时间窗直接介入治疗.3例患者经远端通路导管抽吸再通mTICI(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3级,4例患者抽吸后残余狭窄,经球囊扩...  相似文献   

2.
回顾分析经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老年AM I患者35例临床资料。结果发病12h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再通率为60.0%(21/35),病死率为8.57%(3/35),脑出血发生率2.86%(1/35)。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切实可行,但再通率与发病后治疗的时机密切相关,应尽早进行以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张红霞  刘伟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4):2475-2476
2002年1月~2006年1月,我院收住急性心肌梗死(AM I)85例,行PC I治疗7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平均15±8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其中15例为左主干或/多支弥漫病变建议行冠脉搭桥术(CABG)治疗,成功完成PC I70例。70例中男61例,女9例。35~72岁,平均56.1±12.3岁。心肌梗死部位:前壁35例,合并右室3例,后壁3例。心功能k illip分级:Ⅰ级55例,Ⅱ级12例,Ⅲ级3例。合并高血压病34例,糖尿病11例,高脂血症16例。PC I前行艾通力溶栓治疗43例,溶栓时间为发病后0.15~8h,平均3.12±1.5h,临床判断溶栓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院前溶栓、院内急诊冠脉介入疗法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发病 <12h而无溶栓禁忌症的STEMI患者 ,现场溶栓治疗 ,入院后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 共入选 15例患者 ,12 0到达现场 -溶栓时间 (2 8± 10 )min ,发病 -溶栓时间 (2 0 0± 10 5 )min ,溶栓后 3h梗死相关血管血流TIMI 0、2、3级分别为 2 (13% )、5 (33% )、8(5 3% )例。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 ,最终血流均达到TIMI 3级。住院期间 1例 (7% )猝死 ,无 1例急诊冠脉搭桥术、再梗、梗死后心绞痛。结论 联合应用院前溶栓、院内急诊介入疗法治疗STEMI,既能缩短发病 -溶栓时间 ,使梗死相关冠脉及早再通 ,又能使溶栓效果不佳者血流恢复正常 ,防止心脏缺血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缩短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 ,提高溶栓疗效 ,探讨院前静脉溶栓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接受院前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 5 2例为观察组 ,同期住院后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5 8例为对照组 ,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观察组为 3 .12± 1.17小时 ,对照组为 5 .42± 1.92小时 ,P <0 .0 1。冠脉再通率观察组为 71.2 % (3 7/ 5 2 ) ,对照组为 5 1.7% (3 0 / 5 8) ,P <0 .0 5。 5周病死率观察组为 7.7%(4 / 5 2 ) ,对照组为 10 .3 % (6/ 5 8) ,P >0 .0 5。院前AMI诊断准确率达 10 0 % ,院前无 1例死亡。结论 AMI院前静脉溶栓能赢得救治时间 ,提高冠脉再通率 ,院前静脉溶栓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60岁)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AM I患者59例,经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患者21例为UK溶栓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38例为未溶栓组,除不用尿激酶以外,其余治疗均与UK溶栓组相同。结果UK溶栓组冠脉再通率为66.7%(14/21)。UK溶栓组4周病死率为4.8%(1/21),常规治疗组为18.4%(7/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溶栓组严重的心律失常率为28.5%(6/21),未溶栓组为52.6%(20/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AMI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75例患者直接行冠脉造影术和梗死相关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组) 57例行静脉溶栓(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梗死后冠脉再通率、心绞痛发生率、左室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平均住院天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急诊PCI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 平均住院天数、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总病死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AMI患者采取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能及时有效的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实现心肌再灌注,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其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8.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 ial infarction,AM I)的溶栓再灌注治疗是目前在无条件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公认的疗效显著而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临床常用尿激酶(UK)、重组链激酶(r-S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3种溶栓药物。基层医院常因经济条件限制主要以UK治疗为主,本文重点分析该药治疗AM I的疗效和安全性。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99年5月~2004年11月收住院经心电图及心肌酶等确诊为AM I并接受溶栓治疗的59例,其中男41例,女18例;年龄35~70岁,平均(55·4±6·4)岁。既往有高血压病24例,糖尿病15例,有吸烟…  相似文献   

9.
任海滨  钟永根 《新医学》2003,34(Z1):16-17
目的观察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疗效.方法95例AMI患者按发病时间分成6小时内溶栓组(46例)、延迟溶栓组(6~12小时,49例)两组,进行溶栓治疗.结果6小时内溶栓组的血管再通率为85%,病死率为4%;延迟溶栓组则分别为57%、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MI患者发病6小时内溶栓的血管再通率高,病死率低;延迟溶栓亦有治疗价值,也应积极予以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直接PCI)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心梗并行再灌注治疗2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再灌注方法分为直接PCI组(A组,n=198)和静脉rt-PA溶栓组(B组,n=45),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期间的主要临床事件结果.结果:在平均住院日、出院时血浆BNP改善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上,直接PCI组均优于静脉溶栓组(P<0.05);心肌再梗以及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在直接PCI组明显降低(P<0.05).但年龄小于65岁,或发病在3h内的患者,两种干预方法的近期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静脉溶栓组患者就诊至开始干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直接PCI组(P<0.01),且静脉溶栓组未作择期PCI的患者其治疗费用明显降低(P<0.01).结论:直接PCI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的总体效果优于静脉溶栓疗.但静脉溶栓起效快、费用低;对发病在3 h内的患者,两种再灌注方法近期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1.
从2003年6月~2005年3月,我们对18例急性心肌梗死(AM I)首次行静脉溶栓失败的患者在24小时内再次静脉溶栓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8~67岁,平均58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1例,糖尿病8例,高血压伴糖尿病6例。18例均符合静脉溶栓适应证,无禁忌证。首次静脉溶栓时间均在发病6小时内,平均2·5小时;再次静脉溶栓时间均在24小时内,其中在发病6小时内13例,12小时内4例,24小时内1例。距首次静脉溶栓时间2·5~18小时,平均5小时。1·2临床表现13例表现为突发胸骨后持续剧烈疼痛伴大汗,有濒死…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6小时内溶栓与延迟溶栓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重点措施。临床研究表明,AMI溶栓治疗可有效地缩小梗死范围,降低AMI病死率,防止不可逆的心肌损害和心功能不全。我们将1998年4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AMI患者,6小时内溶栓与6~12小时溶栓(延迟溶栓)的两组进行疗效对比,旨在探讨发病距溶栓时间的不同与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和发生不良反应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5例AMI患者采用早期使用尿激酶栓治疗静脉再通溶栓治疗,并与25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结果尿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8.0%和16.0%,两组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 h内溶栓再通率(81.8%)明显高于3~6 h溶栓组、6~12 h内溶栓再通率(60.0%、25.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AMI患者冠脉再通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急性心梗后不同时间内用尿激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6例拟诊为急性心梗,发病后6—12小时内无溶栓和抗凝禁忌症的患者,在人院后20—30分钟内开始溶栓。结果全部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58.9%,其中溶栓距发病时间(4小时组的再通率为71.49,6,显著高于4-6小时组(63.3%)和6—12小时组(33.39,6),P(0.001,4周病死率为7.19/6,显著低于4-6小时组(13.39,5)和6—12小时组(16.6%),P(0.01;4-6小时组的再通率显著高于6—12小时组,P(0.01,但4周病死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心梗后4小时内溶栓血管再通率最高,4周病死率最低。4-6小时组溶栓的再通率高于6—12小时组,但4周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院外静脉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使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得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院外AMI患者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连续观察发病≤6小时的120例在院外给予静脉溶栓的AMI 患者,其中发病≤3小时内溶栓者91例,发病4~6小时溶栓者29例,对比两者的冠状动脉(冠脉)再通率;同时与同期住院治疗的120例AMI患者比较.结果:再通率:≤3小时溶栓者68.13%,4~6小时溶栓者58.33%,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05.确诊为AMI距接受溶栓时间:院外组为(0.54±0.58)小时, 院内组为(2.74±1.02)小时;2组比较P<0.000 1.院外AMI诊断准确率达98.4 %,无一例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院外静脉溶栓能减少不必要的耽搁时间,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院外溶栓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24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结果显示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为96%(23/24).术后7小时~6日6例死亡,其中发病至直接PCI治疗时间小于6小时和6~12小时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13%(2/16)、4/7.17例患者存活,随访12个月,一般情况良好.结果提示直接PCI治疗AMI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动脉溶栓介入治疗的价值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原因。材料与方法 :对 16例发病在 2~ 8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程度根据TIMI血流分类。尿激酶平均用量6 0万单位。患者病情在入院时由神经科医生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分数 (NIHSSS)综合评分。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 3个月进行 ,根据ModifiedRankScore (MRS)分为好结果 (MRS 0~ 3) ,差结果 (MRS 4~ 6 )两类。结果 :闭塞时间 <6h的 12例中 ,TIMI0~I级 ,溶栓后部分 /完全再通 11例 ,闭塞时间在 6~ 8h 4例中 ,TIMI 0~I级 ,溶栓后部分 /完全再通 2例。 13例患者(81 2 % )为好结果。 3例 (18 8% )为差结果。良好的预后与入院时NIHSSS评分的高低与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有密切相关 (P<0 0 1)血管再通与开始溶栓时间 <6h (P <0 0 5 )有关。结论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使大部分患者闭塞动脉再通 ,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急性脑卒中后开始溶栓时间与疗效成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特点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9月~2007年9月52例75岁以上AMI在发病12小时内行急诊PCI,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并随访1年以上,观察疗效.结果:本组冠脉病变以弥漫性长病变多见,2支以上冠脉病变占92.3%.每支梗死相关动脉平均置入1.56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6.2%(50/52),围术期死亡2例(3.8%).50例手术成功者随访1~6年,12例(23.1%)再次出现心绞痛,10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1例再发AMI,1例因肾功能不全死亡,余患者病情稳定.结论:尽管高龄老年AMI行急诊PCI仍有较高的病死率,但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是当前AMI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时间窗进行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在本院进行溶栓治疗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其溶栓治疗开始的时间分为3 h内溶栓组(甲组)和3~6 h溶栓组(乙组),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恢复(P<0.01),且甲组优于乙组(P<0.05),出血并发症、死亡率及死于出血并发症的患者数,乙组均高于甲组,但均未达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中,发病3 h内进行溶栓的效果优于3~6 h者,但在紧急情况下,发病后3~6 h时行溶栓治疗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治疗患者采用不同时段介入溶栓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接收的72例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将入选根据发病时间长短分为观察组(发病时间3h)与对照组(发病时间为3~6h)各36例。均采取介入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24h、治疗后7d患者评分均显著下降,而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Hcy、BNP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7d,两组Hcy、BNP水平均显著改善,而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病死率及颅内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闭塞性脑梗死发病3h以内患者相比于发病3~6h的患者,采用介入溶栓治疗效果更好,起效快,神经功能恢复更明显,相关实验室指标改善更显著,病死率更低,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