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阑尾缺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1岁,工人。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天伴恶心,p区吐入院。查体:腹平坦,无手术痕迹,脐周和右下腹均有压痛及反跳痛。但以右下腹为甚。血常规呈急性炎症反应。术前诊断:阑尾穿孔并局限性腹膜炎。在硬膜外麻醉下剖腹探查,腹腔内有少许渗出液。提起回盲部,盲肠下无阑尾,在盲肠,升结肠壁触摸未发现条索状物:剪开后腹膜亦未见阑尾。延长切口继续探查:在直肠膀胱凹陷内有较多脓液,回肠及乙状结肠在凹陷上部与  相似文献   

2.
男性童尸,年龄7岁.阑尾长约7.5cnm直径0.5cm.其根部位于盲肠下端的后内方,并沿盲肠内缘下降,因其系膜较短,盘曲一周,末端游离于腹膜腔中.阑尾根部与盲肠的结合点.在腹前壁的体表投影位置,约相当于右锁骨中线和肋弓之交点与脐连线的外、中1/3的交界处.阑尾动脉与一般记载相似,由回结肠动脉发出,经回肠末端之后,沿狭小的阑尾系膜游离缘伸向阑尾末端并分支至阑尾.盲肠较为巨大,长9.2cm内径5cm无内容物,属腹膜内位,活动度好,盲肠近端居右肋弓下,贴于腹前壁之内面、肝右叶下方、由前向后下外侧伸展,达右侧腹后壁,约平第三腰椎高度反折向上,移行于升结肠.升结肠较短,上升达肝右叶下方转为结肠右曲.  相似文献   

3.
毛新清 《解剖学杂志》1996,19(3):250-250
在解剖结肠下区时.发现一例罕见的右位乙状结肠伴高位阑尾的变异,现报道如下:成年男尸.发育正常.胸腹部无手术切口疤痕.观察操作时发现:横结肠位置及其系膜未见异常.降结肠在左季肋区脾的内侧下份起于结肠左曲,继而行向右下方.至右髂嵴附近移行为乙状结肠,降结肠长约25cm.起始20cm.有独立系膜.末端约5cm与回肠有共同系膜带,至回肠与盲肠交界处前降结肠离开共同系膜带.乙状结肠无向左下内方行走,越过小骨盆缘再沿盆壁行向右后下方,在第3骶椎水平移行为直肠,以上两段乙状结肠长度分别为10.2cm、15cm,其系膜与变异的乙状结肠走行一致.由于乙状结肠占踞着右骼窝.盲肠及阑尾位置上移.居于肝下,阑尾的根部距肝下7.0cm,距髂嵴水平1.5cm.属高位阑尾变异.从结肠系膜上观察,肠系膜上、下动脉及其分支无特殊变异.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48岁,因右下腹痛14h就诊。伴恶心,无呕吐。查体:腹部无胃肠型,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局限性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血常规示:WBC:15.7×109/L,N:80.7%,L:16.6%,M:2.7%。彩超示:右下腹混合性包块,符合阑尾炎声像图。入院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轻度充血,中段有粪石,没有急性化脓病变。探查末端回肠无憩室,回盲部上缘触及一5cm×4cm×3cm肿块,质韧,有囊性感,将肠脂垂分离后,见肿块末端与盲肠相连,直径约2cm,予以结扎、切除、荷包包埋。术后病理诊断:肠憩室并急性化脓性炎症。结肠憩室临床并不少见,多发生于降结…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肝下阑尾、壁内阑尾皆不少见 ,但肝下壁内阑尾很少见到 ,作者遇到 1例 ,报道如下 :病人 ,男 ,2 8岁。因持续性右上腹痛 2d伴高热呕吐入院。检查 :急性痛苦貌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 ,右上腹压痛反跳痛明显 ,右上腹肌稍紧 ,未触及包块。血常规检查 :呈急性炎症反应。B超检查 :肝胆无异常。拟诊 :高位阑尾炎。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 ,术中见 :大网膜移至右上腹 ,盲肠位于肝下 ,盲肠炎性充血明显。顺着结肠带寻找阑尾 ,在盲肠盲端未见到游离的阑尾 ,在 3条结肠带汇集点可见一盲肠坏死点。其内有一如黄豆大小的粪石。仔细触摸 ,…  相似文献   

6.
例1男,6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于2005年4月20日入院。腹部检查:右下腹麦氏点压痛,肌紧张伴反跳痛。血常规:白细胞17.75×109/L,中性粒细胞0.765,淋巴细胞0.124。临床诊断:坏疽性阑尾炎。行急诊手术,术中见阑尾为盲肠后位,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阑尾长约9.0cm,增粗不明显,中段及尖端呈黑色,行阑尾单纯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阑尾杯状细胞类癌。半月后行部分右半结肠及回肠切除术。例2女,71岁。因排便困难3个月,于2005年3月16日入院。外科检查:腹部稍膨隆,可触及肠型,右中下腹压痛,未触及肿块。结肠镜检查示盲肠占位。取活检,病理诊断为印戒…  相似文献   

7.
阑尾的先天性节段型闭锁报道甚少。我院多年来在行阑尾手术时曾遇3例,报道如下。例1:女,25岁。三年前转移性右下腹刺痛,经抗炎治疗好转。嗣后常感右下腹隐痛,再发四天入院。检查:腹平坦,软,右下腹压痛,Rovsing 氏征( ),闭孔肌试验( )。诊断: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手术时见阑尾粗细不匀,位于盲肠后位,根部在结肠带汇集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19岁。右下腹持续性疼痛伴发热、恶心1天于1993年2月3日入院。检查:体温37.2℃.腹平坦,右下腹麦氏点偏上约10cm处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血液化验呈急性炎症反应。诊断:急性阑尾炎。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急诊手术。术中见回盲部升至肝下,且盲肠与升结肠总长约8cm,盲肠末端可见一肿胀阑尾,长约4cm,横径约1.5cm。降结肠自脾曲下完全游离,成为腹膜内位器官,自左上  相似文献   

9.
双阑尾一例     
患者,女,26岁,汉族,工人。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局限性腹膜炎,立即在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有少量黄色稀薄脓汁,无臭味,沿结肠带找到阑尾,阑尾长8.0cm,直径1.2cm,充血水肿表面附有黄色脓苔。常规切除阑尾,残端荷包缝合。在荷包缝合的内上方盲肠壁内可触及一索条状物,在其表面切开浆膜层全部剥出,索条状物长4.0cm,直径为0.4cm,在距盲肠壁0.5cm 处切除索条状物,近端结扎,远端可见有管腔,挤之有少许脓汁溢  相似文献   

10.
巨形阑尾1例     
患者,男,4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38小时伴发热入院,查体:右下腹肌紧张,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结肠充气试验阳性,闭孔肌试验,腰大肌试,直肠指检均阴性。血WBC:17×10~9/L,N:86%,二便常规正常,行阑尾切除术。 术中见:阑尾位于右下腹,盲肠前内侧,充血水肿,有少许脓苔附着,尖端呈暗红,阑尾巨大:呈近似圆柱形,长8cm,根部直径2.4cm,体部直  相似文献   

11.
异常阑尾1例     
患者,女性,66岁,驼背75°,以反复右下腹疼痛半年余入院。查体:右下腹麦氏点单纯压痛,以慢性阑尾炎收治。 手术经过:以右麦氏切口7cm逐层进入腹腔,因病人驼背,不能平卧,术野较深,结肠不能提出,寻找阑尾异常困难,以手指探查,亦未触及。操作中发现有一肥大的脂肪垂,试图顺此脂肪垂找到并提出结肠,在翻转脂肪垂时,发现一火柴杆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42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0小时入院。体检:右下腹麦氏点明显压痛、反跳痛。局部有腹肌紧张。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局限性腹膜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手术取右下腹麦氏切口。切开腹膜时见腹膜与其深部的结缔组织紧密附着,很难分开。即在原切口内侧1cm处另行切开腹膜。顺利打开腹腔,见腹腔内无炎性渗出物,亦无大网膜移行。在腹腔内靠外侧可见升结肠。沿升结肠带向下寻找阑尾时见结肠带逐渐变宽、最终与侧腹膜融为一体,无任何间隙和分界。在结肠带与侧腹膜融合部的上方可见回肠未端与结肠相连接,欲探查结肠旁沟时见升结肠一侧肠壁与前腹膜纵向紧密粘着,不能剥离。术者在初次切开腹膜处的外侧1cm再次切开腹膜,见有稀薄脓性分泌物从切口涌出。吸净脓液,见阑尾在此切口内,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13岁,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收治入院。行阑尾切除术时,取麦氏切口进腹腔,见大网膜下移包裹回盲部,推开大网膜,见回育部无游离阑尾。仔细探查见盲肠后外侧浆膜下有一条索状,质地稍硬,为盲肠浆膜下阑尾。切开盲肠浆膜见阑尾充血水肿,分离阑尾后,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50岁。因右下腹疼痛22小时入院,伴恶心无呕吐,无腹胀及腹泻,不伴畏寒发热。查体:T37℃,一般情况好,无黄疸;腹稍膨隆,无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麦氏点上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扪及包块。血象:WBC10.6×109/L,N0.78,L0.22。拟行“急性阑尾炎”手术。术中见:腹腔内少许淡黄渗液,反复寻找未见阑尾,遂游离整个盲肠,于三根结肠带汇合处仔细寻找,仍未见阑尾。延长切口探查,于距回盲部60cm处回肠对系膜缘见一憩室,约10cm×3cm×3作者单位:610081 成都市 成都铁路中心医院普外科cm,呈指状突起且与周围组织粘连,充血水肿表…  相似文献   

15.
在阑尾炎手术中,如找不到阑尾,常需费许多时间努力寻找,原因是先天性阑尾缺如是十分罕见的异常,不能轻易作此判断。我们在尸体解剖中,曾发现一标本,盲肠的形态和位置正常,但找不到阑尾。盲肠表面只有前后各一条结肠带。翻起盲肠,沿后结肠带追踪至迥盲口上方,仍不见阑尾(附周 a)。切开盲  相似文献   

16.
少见阑尾3例     
我科从1988年9月至1995年9月收治阑尾炎患者1428例。其中少见阑尾3例,报告如下: 例1.男,25岁。主因间断性右下腹痛2年,加重1天入院。术前诊断;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在三条结肠带汇聚处未找到阑尾,检查盲肠及距回盲部50cm范围回肠未见憩室,剖开后腹膜未找到阑尾。仔细检查结肠带时可触及一索状物,约7.0cm,切开结肠带,距回盲部0.6cm处切断该索状物,残端直径0.5cm,向远端剥离直到全部剥出索状物,然后结节缝合切开后的结肠带,术后病理证实该索状物为阑尾  相似文献   

17.
成年女尸,打开腹腔后,发现乙状结肠横过骶岬前方到右髂窝,再向上至右髂嵴,然后返折向下,位于盲肠前方,沿盆右缘向左下达第二骶椎前面续接盲肠。乙状结肠全长32.7cm,其系膜仅在右骼窝返折处及盆右侧壁处可见。乙状结肠表面有许多大而散在的脂肪垂. 沿盲肠结肠带向下找到两个阑尾。甲阑尾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男性,15岁。因反复右下腹疼痛伴包块5个月入院,伴体重减轻,曾就诊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并予输液治疗,疼痛稍好转但包块未缩小。2015年10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查体触及右下腹肿物,质韧,无触痛,边界清,活动度可。CT检查发现包块位于回盲部(图1、2),大小5 cm×4 cm×4 cm,未突破浆膜,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膜壁及盆腔未见种植及转移。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左半端侧吻合术。  相似文献   

19.
双腔阑尾1例     
我们在手术中发现阑尾畸形1例,报告如下。 病例:患女,18岁,主诉转移右下腹痛10小时,伴发热,达39℃;恶心、呕吐数次入院。既往体健,无类似发病史。入院时查体:T39℃,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局限性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均呈阳性。实验室检查:WBC20.9×10~9/L,N0.91,L0.09。初步诊断为:急性化  相似文献   

20.
在尸体解剖中发现右位乙状结肠伴高位阑尾1例,现报道如下: 成年男尸,高175cm左右开腹后见肝、睥、胃、小肠位置形态无异常,横结肠位置基本正常,降结肠在左季肋区的内侧下份起于结肠左侧,继而向右下行至右髂窝小骨盆后上缘,转而向上走行至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水平高度,再急转向外下沿盆腔右后壁下行,越过小骨盆后外侧缘,再沿盆壁下行,移行为直肠由于乙状结肠占据着右髂窝,盲肠及阑尾位置上移,居于肝下,左髂寓内仅有小肠向右下斜行的降结肠较异位的乙状结肠明显变细(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