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鼻内镜下经鼻腺样体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腺样体肥大多见于儿童,在成人中也并不少见,我科自2002年10月~2004年4月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腺样体切除术1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鼻内镜辅助下经口鼻联合腺样体切除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31例确诊为腺样体肥大患者在鼻内镜辅助下经口鼻联合电动切割吸引器切除肥大腺样体。结果随访1~2个月,夜间打鼾、张口呼吸、鼻塞、鼻溢、听力下降等症状的恢复情况满意,无并发症。结论鼻内镜辅助下经口鼻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术野清晰,切除范围准确,手术方法易掌握,手术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经口腔径路腺样体切除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腺样体肥大是临床常见疾病,由于能引起耳、鼻、咽、喉等诸多组织器官的并发症,治疗上尤应重视。目前,临床上采用的传统的手术方法存在着很多的弊端。2004年7月~2006年1月,我科在鼻内镜下经口腔径路行腺样体切除术131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鼻内镜直视下行腺样体切除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优点及疗效.方法 对72例患者均施行全麻下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结果 术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全部患儿术后回访1~3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安全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腺样体肥大是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主要病因,长久不治还可导致颌面发育障碍及身体生长发育迟缓,因此,一经确诊应尽早施行腺样体切除术[1].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70°鼻内镜下儿童腺样体切除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25例腺样体肥大患者采用70°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观察其疗效。结果 825例腺样体肥大患者术后所有主观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听力学检查均恢复正常,复查鼻咽侧位片或电子鼻咽镜见鼻咽部光滑,后鼻孔通畅,咽鼓管咽口无狭窄。术后随访3~20个月所有患者无复发,并发症少见。结论 70°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1998年7月~2000年7月共收治84例腺样体肥大病人,应用鼻内镜及筛窦钳行直视下腺样体切除,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腺样体是儿童时期重要的免疫器官,腺样体出生时已经发育,6~7岁时发育到最大,一般在10岁以后会逐渐萎缩[1]。腺样体肥大是儿童较为常见的疾病,是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鼾症、听力下降的常见病因,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2]。传统的腺样体切除手术采用经口行腺样体刮除术,手术在盲视下操作,易造成腺样体残留和引起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电动吸切器切除腺样体的技术优势。方法 在鼻内镜下行经鼻腔、口腔径路吸割腺样体50例, 治疗由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儿童慢性鼻窦炎、睡眠呼吸障碍和咽鼓管功能障碍。结果 术后腺样体切除彻底,无残留,鼻咽部结构显示良好,无出血、无咽鼓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12个月, 患者睡眠打鼾、鼻阻塞、流脓涕及听力障碍等症状均消失或明显缓解。结论 该法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提高了疗效,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腺样体亦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后壁中线处,为咽淋巴环内环的组成部分。腺样体肥大多见于儿童,且常合并有慢性扁桃体炎,与分泌性中耳炎密切相关,一经确诊,应尽早施行腺样体切除术。2009年3月-2012年11月我科开展了经口鼻内镜下腺样体刮除术129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增殖体,位于鼻咽顶壁和后壁交界处,两侧咽隐窝之间.腺样体出生后即存在,6~7岁时最为显著,10岁后逐渐萎缩[1].腺样体因反复炎症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肥大,并引起相应的症状者称为腺样体肥大,本病常见于儿童,但部分成人亦可发生,常合并慢性扁桃体炎.肥大的腺样体不同程度地阻塞后鼻孔和压迫咽鼓管,以及分泌物对咽、喉和下呼吸道的刺激,可引起耳鼻咽喉和下呼吸道多种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5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左侧前端切口,分离左侧黏软骨骨膜,分离软骨与骨性部相连处并切除细条状软骨,切除偏曲骨质。软骨部偏曲者则接受划痕切开或选择性小块切除软骨。结果 随访6个月,5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疗效好,损伤小,鼻中隔矫正满意,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喉显微手术暴露不佳时,鼻窦内镜辅助手术的可行性,比较鼻窦内镜及显微镜在喉显微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鼻内镜辅助完成喉显微手术28例。结果 28例均一次手术成功,临床治愈,无明显并发症。除2例喉乳头状瘤外,其余均未见复发。结论 鼻内镜在喉显微手术中具有较显微镜视野更清晰、操作简便、精确度高、创伤性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经鼻腔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及其他原因造成的鼻泪管阻塞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对我科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8例(10侧)、面部复合伤造成鼻泪管阻塞患者2例(2侧)实施经鼻腔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术后随访4~9个月。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症状明显好转,治愈9例(11侧),好转1例(1侧)。造孔处上皮化时间均在3个月以内。结论:鼻内窥镜下经鼻腔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及其他原因造成的鼻泪管阻塞的有效方法,手术时间短,损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前准确定位漏口的方法。方法 16例脑脊液鼻漏患者采用术前鼻内镜检查、多层螺旋CT(MSCT)及其三维重建、SPECT/CT脑脊液断层显像等方法判断漏口位置,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14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可于MSCT及三维重建中显示颅底骨质异常,15例经SPECT/CT脑脊液断层显像可见颅底至鼻部有异常放射性浓聚影,4例于术前鼻内镜检查中见有脑脊液漏出。有15例患者术前漏点定位与术中所见一致,1例与术中所见不符,手术修补失败后详细检查为脑脊液耳漏经鼻孔流出。结论 经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前采用鼻内镜检查、MSCT及三维重建、SPECT/CT等多种方法对漏口进行综合定位分析,可为手术成功奠定基础。应警惕脑脊液耳漏漏液经鼻腔漏出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正>在耳鼻喉科门诊日常工作中,妊娠期鼻出血较常见,大多数患者出血部位浅在,程度轻,局部轻微压迫即可止血,无须住院治疗。但亦有少数妊娠期妇女鼻出血较严重,且出血量大,直接影响孕妇及胎儿健康,必须在鼻内镜下止血,且严密监视胎儿胎心情况,补充血容量,预防意外发生。自2006年4月至2013年4月我科曾治疗2例妊娠期严重鼻出血患者,现就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诊之一,约占急诊量的三分之一[1].应用传统的局部压迫、血管收缩剂、镇静剂、前后鼻孔填塞等方法均不能控制的鼻出血,我们将其称为顽固性鼻出血[2].对于这一类,以往有采用上颌动脉结扎、颈外动脉结扎等方法.我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了60例鼻出血患者,其中29例行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鼻内镜下经鼻腺样体切除术3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用于经鼻腺样体切除术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在鼻内镜和电视监视下经鼻行腺样体切除术35例,治疗由腺样体肥大引起的睡眠呼吸障碍、鼻阻塞和咽鼓管功能障碍.结果术后腺样体切除干净,无残体存留,鼻咽部结构显示良好,无出血、咽鼓管损伤等并发症,随访0.5~2年,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论此手术能在直视下进行,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病变切除更加彻底,手术疗效明显,并发症发生率减少.  相似文献   

19.
鼻内镜下等离子手术治疗23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我科经治的23例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鼻内镜下手术,其中Ⅰ级和Ⅱ级内翻性乳头状瘤单纯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完成手术,Ⅲ级内翻性乳头状瘤行低温等离子射频首先切除瘤体的主体部分,然后对瘤体累及的关键部位行骨膜下切除。手术时间为20~120min,中位数手术时间为40min。术中Ⅰ级和Ⅱ级出血量为10~60mL, Ⅲ级出血量为150~240mL,中位数出血量为75mL。术后无需填塞鼻腔,疼痛轻微。术后3个月术腔完全上皮化,无手术并发症。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鼻腔乳头状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无需鼻腔填塞的优点,是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较好的微创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鼻微创开窗术治疗腭正中囊肿的手术效果。 方法 对21例腭正中囊肿的患者,在鼻内镜下经鼻微创切除鼻底的隆起并行鼻内引流,术后随访观察。 结果 术后经过1年4个月至3年6个月的随访复查,开口通畅,无复发。 结论 在鼻内镜下经鼻微创开窗术术后反应轻,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