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的MRI特征,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DNET患者的临床、MRI和病理学资料,对肿瘤部位、大小、形状、边界、占位效应、瘤周水肿、有无坏死、囊变及不同序列上的MRI信号改变及有无强化等进行分析.结果:18例DNET中位于额叶8例、顶叶4例、枕叶及颞叶各2例、侧脑室和小脑蚓部各1例.病灶单发17例,多发1例.幕上单发病灶均位于皮质或主要位于皮质区,呈倒三角形表现.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序列上病灶边缘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的高信号环,扩散成像上病灶为低信号,ADC值明显增高,增强扫描72%的病灶实质结节或分隔可见轻度强化,病灶周围均未见水肿.病灶呈低灌注,在波谱上病灶NAA降低.结论:DNE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与其他肿瘤的鉴别,在病理诊断困难的情况下,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可以对DNET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CT及MRI特征,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收集13例经病理证实的DNT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13例均以抽搐或癫痫就诊,病灶均位于大脑半球。CT表现为低密度,边界清晰,无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MRI信号特征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2FLAIR呈稍低信号,周围有稍高信号环,DWI呈稍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8例,轻度或线状强化5例;"环形征"7例,"倒三角征"6例;5例行MRS分析,表现为NAA峰降低,CHO峰升高。结论 :DNT的MRI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CT及临床表现对DN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17岁。以头痛3天,癫痫发作1次进行MRI检查。临床查体未见明显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征象。患者分别进行了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平扫包括三个序列:T1WI、T2WI和FLAIR,增强为T1WI增强。MRI平扫表现:右侧额叶可见类圆形异常信号,边界清楚,T1WI呈均匀低信号(图1),T2WI和FLAIR呈均匀高信号(图2,3),病灶位于皮质和皮质下白质,周围未见明显水肿,占位征象不明显。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图4)。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讨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DNET)是一种较良性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MRI结合DWI、MRS诊断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E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NET的MRI平扫、增强、DWI以及MRS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6例DNET中病变位于颞叶3例,额叶3例,均位于大脑皮层,病灶边界清楚,瘤周无水肿或轻度水肿。MRI平扫病灶表现为长T_1长T_2信号,T_2 FLAIR呈稍高信号或中央低信号、周围环形高信号改变。3例病灶内见分隔样改变。4例病变形态为三角形,2例呈圆形。6例增强均未见强化。3例DWI表现为稍低信号,ADC值平均为2.05×10~(-3) mm~2/s。3例肿瘤区的NAA峰轻度下降,Cho峰和Cr峰改变不明显,NAA/Cho=0.84~1.15(平均值0.98),NAA/Cr=1.24~1.48(平均值1.36)。结论 DNET的发病部位、MRI平扫及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DWI和MRS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颅内鞍旁的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2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1例行MRI动态增强,1例行CT平扫。结果 2例均位于右侧鞍旁。例1行CT平扫示中颅窝鞍旁类圆形稍高密度肿块,密度均匀,周围未见水肿,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高信号,内可见条状低信号。病灶周围见薄层环状水肿带,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局部可见脑膜尾征;例2 MRI平扫示鞍旁卵圆形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右三叉神经受压,增强扫描早期示病灶中心斑片状强化,增强晚期示病灶逐渐从中心向周边强化。结论动态增强扫描呈中心性渐进性强化可能为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6例,其中5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6例均行CT检查,其中4例行CT增强,1例行MRI平扫+增强检查,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6例病灶均单发,分别位于胸膜、右下腹、脾、肝、声带、下颌。CT表现:1例位于声带仅表现为声带稍增厚,其余5例均见软组织肿块,边界尚清,形态尚规则,轻中度强化。脾内病灶可见液化坏死无强化区。右下腹病灶MRI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稍低信号,DWI明显高信号。病理示瘤组织由梭形纤维细胞组成,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SMA阳性表达。结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仍需病理学检查,但影像学检查可显示病灶本身及周围情况,对患者预后及随访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和MRI在诊断节细胞神经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其中15例行CT增强扫描,4例行MRI扫描(3例增强).结果 所有病灶均为单发.1例位于颈部,7例位于后纵隔,3例位于腹膜后间隙,8例位于肾上腺.边界均清楚,形态多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CT平扫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4例病灶内见斑点状、结节状钙化.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为主,增强后不强化或轻度强化.2例病灶内呈现"漩涡征".结论 节细胞神经瘤的生长方式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延迟增强及MRI扫描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颅内鞍旁的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2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1例行MRI动态增强,1例行CT平扫.结果 2例均位于右侧鞍旁.例1行CT平扫示中颅窝鞍旁类圆形稍高密度肿块,密度均匀,周围未见水肿,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高信号,内可见条状低信号.病灶周围见薄层环状水肿带,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局部可见脑膜尾征;例2 MRI平扫示鞍旁卵圆形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右三叉神经受压,增强扫描早期示病灶中心斑片状强化,增强晚期示病灶逐渐从中心向周边强化.结论 动态增强扫描呈中心性渐进性强化可能为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6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s,DNT)的MRI表现和病理所见,探讨其MRI表现特征与病理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NT的MRI资料和病理所见,观察MRI信号改变与病理所见的关系。结果:典型的DNT位于皮层或主要位于皮层区,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病灶在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其ADC值增高,FLAIR序列上病灶边缘和分隔为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病灶实质结节或分隔可见轻度强化。瘤周无水肿,三角征和瘤内分隔为其影像学表现特征。与之病理对照所见DNT肿瘤细胞弥漫分布、密度不高、胞浆较空、存在黏液湖及肿瘤内富含薄璧分枝状血管是形成MRI所见的组织学基础。结论:DNT的MRI所见具有特征性,反映了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特征,在病理诊断困难的情况下,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可以对DNT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膜转移瘤的MRI表现及增强后FLAIR序列T2W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脑膜转移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硬脑膜转移瘤5例,软脑膜转移瘤15例。所有病例行常规MRI平扫及SE T1WI和FLAIR序列T2WI增强扫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平扫检出6例,病灶边界均显示不清;MRI增强扫描检出所有病例,SE-T1WI上病变主要表现为脑膜的线状和/或结节状强化,FLAIR T2WI对软脑膜转移瘤病灶范围的显示更清楚,可鉴别强化的血管与病变。结论:MRI增强扫描是诊断脑膜转移瘤的重要检查方法,增强后FLAIR序列T2WI与SE T1WI同时使用,可提高对软脑膜转移瘤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MRI成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DNT的MRI表现,总结肿瘤的特征性表现.结果 MR所见:6例表现为"大囊中结节"样,3例以囊性为主,囊内有分隔.肿瘤实性部分呈长T_1长T_2信号,囊性部分呈更长T_1长T_2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壁结节强化或囊内分隔轻度强化.瘤周水肿不明显,无明显占位效应.结论 DN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其临床表现,可在术前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对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证实的PRES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8例均行MRI检查,其中3例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2例行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 MRA)检查,1例行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CE-MRV)检查,6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结果 MRI显示病灶基本上呈双侧对称性分布,6例位于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2例累及脑干.T_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_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呈高信号,注射Gd-DTPA后无明显异常对比强化,MRA未见明显异常,DWI显示病变扩散受限呈高信号,ADC图呈高信号或为正常.7例经对症处理后多次复查示所有病灶几乎完全吸收消失,临床症状好转;1例因多系统衰竭死亡.结论 MRI对PRES的病变范围显示清楚,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种MR检查方法并结合治疗后复查可以明确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NET的MRI表现特点.10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0例病灶均靠近脑表面,4例位于额叶,4例位于顶叶,1例位于颞叶,1例位于颞岛叶交界区.病变呈扇形4例,倒三角形4例,不规则形2例.MRI表现上呈均匀或不均匀长T_1长T_2信号,病灶以囊性成分为主,其内有分隔,病灶周围无明显水肿,6例病灶可见邻近骨质受压变形.MRI增强扫描6例病灶未见明显强化,4例病灶见结节状或分隔轻度强化.结论 DNE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特点,可提高对DNET病变术前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脑裂头蚴病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裂头蚴病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脑裂头蚴病患者的CT和MRI表现,其中5例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CT和MRI均能发现脑裂头蚴痛患者脑内多发病灶。主要CT表现为脑内多发不规则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模糊;可见散在宽点状钙化2例,局部脑萎缩2例;增强后病灶呈环状、结节状强化。MRI显示病灶多位于白质区,于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边界模糊,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后呈结节状、环状、串状或扭曲索条状强化,以矢状面或冠状面图像上显示最佳;出现脑萎缩3例;对CT所见钙化显示不佳。结论:CT和MRI能检出脑裂头蚴病患者的脑内多发病灶,并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5.
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提高对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和CT、MRI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0例,其中CT检查7例,MRI检查6例。结果 10例病人中检出13个病灶,CT和MRI所见肿瘤形态不规则,其中10个病灶有明显水肿。MRI对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检出率比CT更有效、MRI示大部分病灶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结论 分析了CT和MRI误诊的原因后,认为MRI应作为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诊断本病的MRI特点与病理学关系及最佳影像学手段,以提高本病的综合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CT和MRI表现特点。CT组16例,MRI组23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16例。结果:16例CT表现为椎管内硬膜囊前高密度影边缘较清,4例显示游离碎片与椎间盘呈细窄颈相连。MRI组中,7例为T1WI、T2WI均呈低信号(与脊髓相比)边缘清;13例T1WI呈等信号,T2WI上呈低或稍高信号,稍高信号位于周围,低信号位于中心部分,边缘欠清;3例T1WI呈稍高信号,T2WI上呈等信号。12例增强扫描中,7例于周边见轻度强化,中央无强化,3例无明显对比强化,2例呈均匀轻度强化。结论: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诊断以MRI为最佳,MRI信号特征能充分反映其病理的改变,仔细分析平扫信号特点即可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脑炎的病理基础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MRI表现特点及其与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深化对病毒性脑炎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证实的病毒性脑炎患者MRI影像表现与病毒性脑炎病理表现的相关性.17例均行MRI平扫及FLAIR扫描,其中13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病毒性脑炎病灶主要位于大脑皮层灰质及大脑皮层下灰质核团.16例为多发病灶,1例为单发.病灶边缘清晰,周边无明显水肿.平扫T_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FLAIR序列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后病变表现多样,2例无明显强化,15例表现为脑表面线样强化,其中6例伴脑实质病变内淡薄斑片状强化,2例呈脑回状强化.结论 MRI能够反映病毒性脑炎的病理表现,对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侧脑室内脑膜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侧脑室内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内脑膜瘤的CT和MRI资料。结果肿瘤呈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CT平扫多呈稍高或高密度,MRI多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等高信号,除1例因肿瘤坏死致信号和强化不均匀外,余7例肿瘤密度、信号及强化较均匀;周围脑组织可见不同程度水肿。1例肿瘤稍向周围脑组织呈浸润性生长,病理诊断为恶性脑膜瘤。结论侧脑室内脑膜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髓梗死的MRI诊断,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脊髓梗死的7例病例进行MRI检查,包括常规矢状位T1WI、T2WI、SPIR和轴位T1WI、T2WI,其中6例病例有增强扫描,5例有扩散加权序列.结果:脊髓梗死诊断7例:颈段3例,胸腰段4例.MR信号强度与发病时间、病程进展有关:发病3天内脊髓略肿胀,T1WI略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扩散为高信号,无明显强化.3~14 d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可有不同程度强化,扩散为高信号.2周后扩散为混杂信号.缓解期,病变受损范围可减少1~2个节段.结论:MRI可显示脊髓梗死的病变范围及受累部位,与临床结合,可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暂时性骨质疏松的MRI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暂时性骨质疏松的MR表现。方法 回顾性复习8例暂时性骨质疏松的MR表现。8例均行常规MR轴面和冠状面T1、T2WI。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范围12-70岁。3例女性患病时均不在妊娠期。结果 双侧髋部病变7例,左肩部病变1例。于T1WI呈低信号8例;T2WI呈正常信号2例,中-高信号3例,高信号3例。这种骨髓水肿征象涉及髋臼1例、股骨头5例,T2WI示双侧髋关节少量关节渗液。结论 MRI有利于明确暂时性骨质疏松的诊断、病变部位和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