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白介素6(IL-6)、超敏CRP、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探讨神经功能缺损与IL-6等的相关性。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丁苯酞200 mg,每日3次口服,连用14 d。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脑梗死患者进行NIHSS评分,治疗后3个月进行mRS评分以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 d测定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同时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两组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的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分较前下降更为显著(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的下降与超敏CRP、IL-6及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呈正相关(P〈0.05)。结论:丁苯酞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急性脑梗死早期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发病时间在72小时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发病时间在72小时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丁苯酞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抗血小板聚集、强化他汀、活血化瘀等常规药物治疗,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丁苯酞治疗组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采用临床疗效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定法)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7天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丁苯酞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明显疗效,安全副作用少,既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又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运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12例无溶栓指征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联合使用长春西汀注射液与丁苯酞软胶囊,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仅使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ethel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而Baethel评分显著提高(P<0.01),并且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ethel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春西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的治疗能明显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丁苯酞胶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辅治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依据病情调控糖尿病、血压,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及奥扎格雷钠、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及对症治疗等。2组患者均口服丁苯酞胶囊0.2g,每日3次;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d。治疗结束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生化指标检测,并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小板聚集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指标及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疏血通注射液辅治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规范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改善情况(NIHSS)、自理能力改善情况(ADL)、炎症因子水平(IL-6、hs-CRP)、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IL-6、hs-CRP水平、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入院后给予奥扎格雷注射液80mg+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1周。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丹参注射液40ml+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s-CRP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血浆ks-CRP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扎格雷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ks-CRP和血小板聚集率,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及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及丁苯酞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BI),并监测治疗前后的血液学指标变化,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浆炎症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明显出血。结论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能够提高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9):830-832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和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于治疗1周时采集2组患者肘静脉血,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4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采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价2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时2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1周时血清CRP、IL-6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患者Ranki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3.22,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机体炎性反应,改善并恢复神经功能缺损,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6):5-8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血流指标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朝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140例和观察组145例;两组患者在给予常规基本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静点;观察组同时给予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静点。比较两组用药前和用药14 d后的治愈率、NIHSS评分和mRS评分、血流指标变化(全血黏度、全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50,P=0.001)。治疗14 d后两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7.57±1.05)分,mRS评分为(2.30±0.4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4±1.33)分、(3.31±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全血黏度、全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依达拉奉单独应用,丁苯酞和依达拉奉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栓形成,保护神经细胞和脑组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住院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 例。两组在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再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丁苯酞注射液100mg2次/d,?连续应用14d。观察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进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各组NIHSS评分、AD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进行比较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ADL评分差值分别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丁苯酞胶囊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1月在中山市大涌医院住院的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胶囊口服加银杏达莫静滴治疗,对照组给予血塞通静滴,疗程均为15d。收集治疗前后数据,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学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0%)高于对照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都有不同程度降低(均P〈0.05),观察组D一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丁苯酞胶囊和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用药安全性。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14d后,对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改善(P〈0.01或P〈0.05);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的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1例出现皮疹,对照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可靠,临床用药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联用川芎嗪、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方式,将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除传统治疗外,加用川芎嗪、低分子肝素钙治疗10d;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09%,对照组为6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均有明显改变(P〈0.05),无继发出血等副作用。结论:联用川芎嗪、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Zhu YF  Luo HM  Deng ZL  Fu DY  Yao W  Dai 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3):318-323
背景: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是评价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指标,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成药红花注射液对该指标的影响对于探讨其抗血小板凝集作用机制及疗效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的影响,探讨红花注射液在抗血小板凝集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选择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红花注射液治疗组(32例,常规西药加红花注射液)与对照组(32例,常规西药),两组疗程均为14d。主要结局指标: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GPⅡb/Ⅲa复合物(CD41)、P选择素(CD62p)和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的表达,同时观察红花注射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绞痛症状及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因提前出院而退出试验。对照组和治疗组的CD41比例、CD41抗体荧光量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CD41比例、CD41抗体荧光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62p比例和CD63比例治疗后均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住院14d中均未发生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事件,红花注射液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和心电图表现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红花注射液具有抑制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表达的作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绞痛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可增强常规西药抗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2例脑梗塞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给予丹红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4.5%,总有效率83.9%,对照组显效率45%,总有效率70%,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醒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陈瑾  孟元韬 《农垦医学》2009,31(6):524-52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65例,两组均给予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改善微循环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等基础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之差和血液动力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差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中除纤维蛋白原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依达拉奉对缺血大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合并出血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治疗前后ADL与CSS评分变化及治疗后2组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ADL与CSS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支娜 《中外医疗》2013,(24):31+33-31,33
目的探讨丁苯酞和疏血通联合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该院近1年收治的诊断明确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200mg,3次/d;疏血通6mL加入盐水250mL静点,1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6mL加入盐水250mL静点,1次/d,以14d为1个疗程,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于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每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疗效明显提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酌情予以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血小板聚集和营养脑细胞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丁苯肽胶囊200mg/次,4次/d,连用8周。对照组患者加用尼莫同片30mg/次,3次/d,连用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WMS评分和MOCA评分[(23.72±4.58)、(38.25±5.96)、(24.06±5.19)、(27.45±4.92)、(44.64±6.02)、(27.92±5.35)分]均较治疗前[(18.97±4.45)、(33.51±5.85)、(19.31±4.19)、(19.03±4.37)、(33.94±6.17)、(18.97±4.47)分1明显上升(f=2.47、2.25、2.44、3.05、2.82、3.17,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2.26、2.29、2.23,均P〈0.05);同时两组患者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评分[(34.64±5.16)、(21.92±3.94)、(19.14±4.47)、(21.36±3.89)、(29.12±4.93)、(17.13±3.86)、(15.06±3.65)、(16.97±3.72)分]均较治疗前[(39.83±6.14)、(26.82±4.84)、(24.07±5.01)、(26.18±4.12)、(40.18±5.87)、(27.16±4.75)、(23.85±4.82)、(25.91±3.93)分1明显下降(t=2.30、2.40、2.47、2.44、2.82、3.27、2.31、3.12,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2.29、2.38、2.39、2.36,均P〈0.05)。结论丁苯肽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延缓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速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