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早期干预减轻早产儿黄疸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旭维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5):286-286,283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减轻早产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生命体征稳定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早期干预措施:出生后母亲乳汁充足前给予配方奶作补充喂养,出生12h后预防性给予退黄合剂,结合抚触,直至出院。对照组除母乳喂养外未给予早期干预。利用微量血清胆红素测定仪监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峰浓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4.38%(11/32)和65.00%(26/4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血清胆红素峰浓度分别为210.13±12.08μmol/L和231.3±13.42μ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干预能降低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
预防性光疗对早产儿黄疸防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性光疗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对64例生后24h内入院的早产儿使用经皮黄疸仪早期监测黄疸,如果黄疸指数大于6mg/dL(102μmol/L),或每日黄疸指数增加3mg/dL(51μmol/L),即予单面蓝光灯照射8h-12h,停16h-12h,直至黄痘消退。结果:所有患儿经皮黄疸仪所测黄疸指数均小于10mg/dL(17lμmol/L),经抽血检验总胆红素峰值均小于171μmol/L,无1例出现胆红素脑病。结论:对早产儿黄疸进行预防性光疗,既可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又可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预防新生儿ABO溶血病并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 将64例确诊为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干预组在出现黄疸但未达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时,予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对照组在血清胆红素超过220.6~256μmol/L时予光疗;比较两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黄疸程度与换血率、胆红素脑病发生率、住院期间总胆红素峰值等.结果 干预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5例,中重度黄疸2例,未用换血疗法,未发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平均峰值198.5±48.6μmol/L;而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17例,中重度黄疸14例,6例用换血疗法,未发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平均峰值389.6±86.3μmol/L,早期综合干预预防作用显著(P<0.05).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可有效控制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溶血过程,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避免换血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防性光疗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对28例生后24h内入院韵早产儿使用经皮黄疸仪早期监测黄疽,如果黄疸指数大于8mg/dL(137μmol/L),或每日黄疸指数增加3mg/dL(51μmol/L),即予双面蓝光灯照射6-8h,停12—16h,直至黄疸消退。结果所有患儿经皮黄疸仪所测黄疸指数均小于10mg/dL(171μmol/L),无一例出现胆红素脑病。结论对早产儿黄疸进行预防性光疗,既可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又可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性光疗对新生高危儿的影响。方法将340例符合新生高危儿诊断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0例,于生后24h内入院即使用经皮测疸仪早期监测黄疸,如果黄疸指数大于6mg/dL(102.6umol/L)或每天黄疸指数增加超过3mg/dL(51.3umol/L),即开始给予蓝光照射8~12h,总疗程12~120h。对照组160例入院后只给予病因及对症治疗,每日检测黄疸指数,未经预防性光疗。结果治疗组所有患儿黄疸指数峰值均〈10mg/dL(〈171umol/L),无一例出现胆红素脑病及高胆红素血症。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86例,出现胆红素脑病症状22例。结论对新生高危儿黄疸进行预防性光疗,既可预防高胆红素血症又可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临床意义重要。  相似文献   

6.
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黄疸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敏  赵利华 《四川医学》2011,32(2):292-294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对早产儿黄疸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出生的早产儿108例,按出生顺序随机分为A组(单纯按摩)、B组(单纯灌肠)、C组(按摩灌肠)和D组(对照组)4组(每组各27例)。4组早产儿均进行常规护理及蓝光治疗。通过采用按摩、灌肠以及按摩+灌肠等干预措施,观察黄疸持续天数、光疗天数、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和2周内黄疸消退情况。结果按摩灌肠组与单纯按摩组、单纯灌肠组和对照组分别比较,黄疸持续天数、光疗天数、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有减少(P〈0.05)。结论早期实施按摩灌肠等护理干预能降低早产儿黄疸程度,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温生理盐水清洁灌肠干预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对出生后24 h内的53例早产儿随机分组,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温生理盐水清洁灌肠,1次/12 h,连续3-5 d,与对照组于生后第2、第4、第5、第6、第8、第10天分别检测血清胆红素值,并观察胎粪转为正常时间、喂养耐受情况以及所需光疗时间。结果干预组较对照组早产儿的血清胆红素值均明显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无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所需光疗时间缩短,干预组胎粪排完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并且喂养不耐受情况显著减轻(P〈0.01)。结论给早产儿清洁灌肠简便、安全,能有效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显著减少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科医师进驻产科查房,规范实施新生儿黄疸管理指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转归的临床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为出生健康的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分为管理组(3 785例)和对照组(4 131例),2组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胎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监测经皮胆红素和血清总胆红素值。回顾性观察2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门诊高胆红素血症再入院率、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值、符合换血标准比率、高胆红素血症门诊随访率等指标。 结果 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管理组16.2%,对照组15.6%,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1,P=0.446);②门诊高胆红素血症再入院率:管理组35.5%,高于对照组的29.3%(χ2=5.534,P=0.024);③血清总胆红素值:管理组为(299.0±27.6)μmol/L,对照组为(303.0±31.9)μmol/L,管理组血清总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t=2.380,P=0.022);④符合换血标准比率:管理组为2.1%,对照组为4.0%,管理组低于对照组(χ2=3.891,P=0.047);⑤新生儿黄疸的门诊随访率:管理组(82.7%)显著高于对照组(54.6%);⑥新生儿黄疸相关因素:围产期因素38.4%、早发母乳性黄疸23.6%、感染10.6%、溶血9.1%、头皮血肿4.5%。 结论 儿科医师进驻产科查房,通过对产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全程、规范管理并进行适时干预,有效随访,可减少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由不同病因引起,因其严重的并发症—胆红素脑病而为临床医师所重视。我院从2002年6月到2005年6月共收治该病15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根据金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1]: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浓度>85.5μmol/L(5mg/d1),出生后72h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05μmol/L(12mg/d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56μmol/L(15mg/dl),符合以上标准者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一般资料15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男92例,女64例,男∶女之比为1.44∶1;早产儿1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性光疗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分析该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85例。随机将患儿分为预防性光疗组(出生后24 h内进行光疗者),对照组(出生48 h后开始光疗者),分析2组基本状况(年龄、性别、出生体质量、血型等),测量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SB)、最高峰TSB、黄疸达高峰时间、网织红细胞比例(REC)、总光疗时间、住院时间、脐血及治疗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结果预防性光疗组TSB高峰值明显降低(P<0.01),黄疸达高峰时间缩短(P<0.05),住院时间、总光疗时间、治疗后RBC、HGB及HCT下降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光疗组无需要全换血治疗病人。结论预防性光疗可显著降低ABO溶血病患儿黄疸高峰值,减少全换血可能,但对于减少住院及光疗时间,减轻贫血程度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足月新生儿及早产儿经皮胆红素(TcB)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39例足月儿、13例早产儿的血清总胆红素值及额部、胸骨处的TcB读数,并对两者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足月儿的TcB读数与血清总胆红素值显著相关(r=0.886,P<0.001),而早产儿两者之间无显著相关(r=0.221,P>0.25);足月儿额部、胸骨中部TcB测定的重复性相近。结论:足月儿可依额部或胸骨中部TcB读数推算出血清总胆红素值,但该值与TcB测定仪提供的数值差别较大。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TcB读数与血清总胆红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TcB测定应用于监测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光疗、口服鲁米那、碱化血液、控制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茵栀黄注射液2 mL.kg-1加入50 g.L-1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 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每次1片,口服,每日2次,连用5 d;治疗前后抽取股静脉血查血清胆红素,并观察黄疸消退时间。结果2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第5天2组血清胆红素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胆红素降至102μmol.L-1以下所需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茵栀黄注射液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find a method of treatment for correcting hyperbilirubinemia timely and effectively to prevent bilirubin induced cerebral damage in the newborn. Methods: The newborn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in the treated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plus Butyribacterial preparation (BBP) and Simo Decoction (SMD, 四磨饮) taken orally, and the effect w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control group A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nly and that in control group B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plus BBP. Results: The mean daily decreasing rate of bilirubin in the treated group was 51.11±25.03 μmol/L,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s A (39.36±22.44 μmol/L) and B (43.24±24.18 μmol/L), respectively (P<0.01 and P<0.05). The bilirubin decreasing value on the first day and the speed of bilirubin decreasing (to 102.6 μmol/L) in the treated group were both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s, P<0.01.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therapy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plus BBP and SMD could rapidly reduce the blood bilirubin level in the newborn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and shorten the therapeutic course markedly,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lone or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plus BBP only.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新生儿溶血症患者出院后采取居家黄疸监测方法进行远程随访的可行性。方法: 2020年1月20日至2月29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5周及以上、血清学检查确诊新生儿溶血症且实现黄疸远程随访患者为观察组(46例),2018年同期采取门诊随访的新生儿溶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56例)。观察组患儿出院后居家应用经皮黄疸仪监测黄疸情况,利用手机开展远程随访。分析两组患儿住院期间相关资料以及出院后随访资料(包括是否再次门诊检查、是否再入院、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等)。结果: 两组患儿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性别等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因高胆红素血症首次住院天数、首次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出院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首次入院期间采取的治疗措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门诊随访次数分别为(1.3±0.8)次和(3.8±0.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再入院率分别为17.4%(8/46)和12.5%(7/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入院时平均体质量分别为(3398±452)g和(3477±324)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265±16)μmol/L和(295±1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患儿均未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结论: 疫情期间采用居家黄疸监测和远程随访方式可减少患儿及监护人的不必要外出,且不增加患儿再入院率和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中尿酸、肌酐及胱抑素C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评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肾脏损伤提供客观的临床生化指标。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TBil≥220.6μmol/L)新生儿为高胆红素血症组,根据胆红素水平分为轻度(220.6~256.5μmol/L)、中度(256.6~342.2μmol/L)和重度(≥342.2μmol/L)高胆红素血症。同时,选择同期自然分娩、足月无黄疸(日龄1-30 d)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生物化学方法分析高胆红素血症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血清中的尿酸、肌酐及胱抑素C水平,并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高胆红素血症组血清尿酸、肌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胱抑素C水平与其血清总胆红素呈正相关(r=0.679,P=0.000);尿酸、肌酐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胱抑素C是反映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肾功能水平的重要监测指标,可辅助临床医生及时诊断,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6.
卢林阳  赵友谊  张健 《安徽医学》2016,37(5):601-603
目的 观察双面光疗箱内使用银色反光材料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退黄效果。方法 将2013年6~8月安徽省儿童医院62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按入院顺序编号,设奇数为干预组,偶数为对照组。干预组31例,使用改良的双面光疗箱进行蓝光照射;对照组31例,使用普通新生儿双面光疗箱蓝光照射。比较两组患儿在光疗前及光疗8小时、12小时及24小时的经皮胆红素值;同时观察光疗对两组患儿的副作用。结果 两组患儿光疗前经皮胆红素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8小时后干预组经皮胆红素测定值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光疗期间出现的副作用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的双面光疗箱较普通光疗箱,能更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退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危因素对早期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及早期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高危因素组新生儿172例,按疾病分为5组:宫内肺炎组48例、新生儿窒息组33例、头颅血肿组47例、红细胞增多症组21例、糖尿病母亲儿组23例;对照组82例,无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比较高危因素组及对照组新生儿生后120 h内总胆红素升至第75百分位以上的例数,高危因素组内各疾病组之间比较予x2检验.结果 高危因素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因素组内各疾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具有高胆红素血症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需加强监测并予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