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60例小儿应用氯胺酮麻醉中利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对血氧饱和度(SOP_2)进行连续监测分别记录麻醉前、用药后1、3、5、10、15、20分钟的SPO_2值,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以单纯氯胺酮肌注组的SPO_2变化最小,其次是氯胺酮复合安定组。  相似文献   

2.
<正> 麻醉监测是保证病儿安全的重要措施,可早期发现呼吸、循环、体温等异常。现报告1例小儿全麻气管导管脱出成功救治。 患儿,女,3岁,因“先天性腭裂”行“腭裂修补术”。术前肌注氯胺酮90mg,入室后开放左下肢浅静脉,面罩吸氧,按常规监测。静注地塞米松5mg,咪唑安定1mg,芬太尼0.05mg,维库溴胺2mg,经鼻明视插管,成功后固定气管导管,接呼吸机,连接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手术开始,心率133~155次/min,血压100~120/55~70mmHg,SPO_2100,ETCO_2 30~40mmHg,呼吸16~20次/min。手术开始后40min,ETCO_2波形突然消失,立即让手术医生检查气管导管,发现气  相似文献   

3.
对143例小儿颌面部手术的麻醉方式进行了总结比较归纳为如下三种结果:手术难度大,需时较长,患儿全身情况较差者应采取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以策安全(B组);如能以吸人全身麻醉维持更为合适(C组);小手术仍可使用氯胺酮为主的复合静脉麻醉(A组)。但颌面部手术必须强调术中呼吸道管理,确保呼吸道通畅,避免缺氧与二氧化碳蓄积,术中应常规进行无创HR、BP、SPO_2监测,有条件时Etco_2及血糖的测定也应作为监测项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七氟烷麻醉复合肌腱沟臂丛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使用情况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上肢骨折小儿患者手术中实施七氟烷麻醉复合肌腱沟臂丛的阻滞,密切观察并记录患儿麻醉后睫毛反射消失、术后清醒时间、穿刺中患儿体动及HR(心率)、SDP(收缩压)、SPO_2(脉搏氧饱和度)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54.8±9.8)s、术后清醒时间(7.9±1.9)min、手术时间(30.1±110.2)min。HR、SDP、SPO_2三项指标在麻醉前、术中、术后及苏醒期波动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分泌物增多或喉痉挛病例。结论小儿手术行七氟烷麻醉后实施肌腱沟臂丛的阻滞干预,有助于患儿平稳度过手术期,术后清醒迅速彻底,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5.
选择单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硬膜外麻醉效果差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40)切皮前1min静注氯胺酮(0.5mg/kg),术中视情况追加同等量;B组(n=20)为对照组,监测SBP、MAP、SPO_2、HR、RR等变化,结果A组切皮及处理乳腺上部、腋窝时镇痛效果明显。B组患者疼痛者较多,两组有显著差异,表明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疼痛且对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米力农治疗手足口病重症合并循环系统障碍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对157例手足口病重症合并循环系统障碍的患儿应用米力农治疗,针对药物特点在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监测患儿心率、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氧饱和度(SPO_2)等循环系统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心率、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及SPO_2等各项指标在米力农泵入10 min、1 h和2h后与泵入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率、呼吸逐渐减慢,收缩压、舒张压逐渐降低,SPO_2逐渐升高。结论应用米力农治疗手足口病重症并发循环系统障碍疗效显著,对于有循环系统异常征兆的患儿在工作中早期发现,及早(10 min)使用米力农进行干预,因为泵入后10 min与泵入前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最大。根据患儿的病情调整米力农药物的剂量和速度,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病情观察与护理监测,对疗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我院对高龄病人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骨折手术6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男31例,女37例。年龄60~84岁,术前合并高血压21例;心电图检查异常者41例,其中心肌缺血27例,陈旧性心肌梗塞3例,各种心律失常11例;合并肺气肿或肺心病15例;合并糖尿病者7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16例,股骨干骨折25例,胫腓骨骨折12例,踝部骨折9例,足部骨折6例。1.2 麻醉方法 术前肌注安定10mg,有心动过速,或明显心肌缺血者肌注东莨菪碱0.3mg,其余肌注阿托品(0.3~0.5)mg,入室后持续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并  相似文献   

8.
控制性降压在颅脑手术中应用较广。我院对脑膜瘤切除手术,应用硝普钠一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例脑膜瘤择期手术患者,ASAI~2级,男12例,女8例,年龄20~68岁,其中巨大脑膜瘤5例。术前血、尿常规检查以及电解质、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2 麻醉方法 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g,东莨菪碱0.3mg,麻醉诱导用药:2.5%硫贲妥钠、25%r-羟基丁酸钠、芬太尼-氟哌啶合剂、氯化琥珀胆碱快速气管内插管。术中以维库溴铵、维持肌松,吸入异氟醚并间断静注芬太尼维持麻醉。采用北美Drager麻醉机间歇正压通气V_T8-10ml·kg~(-1)。监测 左桡动脉穿刺置务测MAP,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测CVP,用HP-1205型监护仪连续测ECG、SPO_2,用英国佳士比3500泵控制硝普钠  相似文献   

9.
<正> 高危老年病人由于在病理、生理方面的改变、心肺及血管调节功能和机体应激能力均明显下降,对药物代谢功能也减退。尤其开胸后对呼吸、循环功能的扰乱,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将明显增加。我院自1996年6月起,对65岁以上老年开胸病人采用浅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ASAⅡ~Ⅲ级老年剖胸手术100例,随机平分为联合组(A组)和对照组(B组)。麻醉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后连续监测并记录病人SBP、DBP、MAP、HR、SPO_2及ECG的变化。A组先经T_(4~5)或T_(5~6)间隙硬膜外麻醉置管,并注入0.25%布比卡因10~15ml,待麻醉平面出现后开始诱导,采用氟哌啶0.05~0.1mg·kg~(-1),芬太尼2μg·kg~(-1),2.5%硫贲妥钠4~5mg·kg~(-1)或异丙酚2~2.5mg·kg~(-1),维库溴胺0.1mg·kg~(-1),或司可林1~2mg·kg~(-1),依次静注气管插管,麻醉  相似文献   

10.
临床麻醉监测是实时监测麻醉期间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帮助麻醉科医师作出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证手术安全,促进术后转归。麻醉期间临床监测的步骤1.首先完成ECG、无创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2.设置血压自动测量时间(间隔2~5min);3.通常观察Ⅱ和Ⅴ导联ECG;4.观察SpO2图形和数值,开启脉搏音,并设置低限报警功能;5.麻醉科医师必须在麻醉期间全程始终在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的对我院122例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麻醉与治疗进行总结。方法:全部病例术前30min肌注哌替啶1mg/kg,东莨菪碱0.01mg/kg,采用安定0.4ms/kg,芬太尼5~8μg/kg,维库溴铵或潘库溴铵0.12mg/kg诱导插管。采用芬太尼、潘库溴铵维持麻醉45例,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77例,68例采用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常规连续监测ECG、CVP、SPO_2,桡动脉管置管连续监测SBP、DBP、MAP,同时测咽部温度、电解质、动脉血气、尿量、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体外循环转流后及早给体外循环机内加1~5μg/kg/min的硝普钠,心跳复跳后用1~5μg/kg/min多巴胺增强心肌收缩力。结果:血流降温18.9℃~30℃,主动脉阻断时间10~134min,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68例,电击复跳54例,自动复跳率为55.7%,全部病人麻醉平稳,心血管系统基本稳定,无发生麻醉死亡。结论:采用芬太尼、潘库溴铵,芬大尼、维库溴铵或静吸复合麻醉,均能维持麻醉平稳,心血管系统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两年来在急诊手术中遇到2例创伤病人,术中呼吸、循环变化异常,经仔细分析病情和体格检查,及时发现病人的隐匿外伤,经相应处理,使病人转危为安,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病例1 男,24岁,车祸1h后以“左下肢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收入院,急诊行清创缝合内固定术。麻醉前测SPO_297%,Bp  相似文献   

13.
全军麻醉与复苏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会议拟于2004年3月底至4月初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现将有关征文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文内容 1.麻醉监测;2.麻醉药理;3.术前处理;4.容量治疗;5.临床各科麻醉;6.日间手术麻醉;7.术后处理和重症监测治疗;8.疼痛治疗和研究;9.其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部分二氧化碳重吸收方法连续测定心排血量(NICO)技术应用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期间监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30例,常规施行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麻醉全程将NICO传感器连接在气管导管上行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麻醉前、麻醉诱导后30 min、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1 h、2 h和麻醉结束前测定患者心排血量(CO)、心指数(CI)和每搏输出量(SV);测定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标。结果全身麻醉后本组患者CO、CI和SV均明显下降,CO降幅达58.4%;在手术期间CO都在3.4~3.7范围,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AP和HR值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手术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维持正常:PaO2在133.3~150.3 mm Hg范围内,PaCO2在38.9~40.1 mm Hg范围内。结论老年患者在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麻醉手术中心排血量明显下降,有必要作心排血量监测,保证术程安全;NICO技术连续测定患者心排血量可实时提供血流动力学参数,指导临床维持血压、心率稳定,作为CO监测的有效手段;无创连续NICO监测CO不会造成二氧化碳积蓄,是较安全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更正题录     
本刊2021年第41卷第2期发表的文章"心尖入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麻醉管理规范", 图1内容更正为:(一)麻醉前访视与评估:2.EuroScoreⅡ评分;(二)麻醉前准备:3.入室后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4. 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完成桡动脉穿刺监测ABP及基础ABG。  相似文献   

16.
<正>提高病人围术期安全、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率是围术期麻醉管理的基本要求。哈佛医学院4所附属医院于1986年发布了第一部《麻醉病人监测标准》[1],随后有多部围术期监测相关的指南或专家共识发布[2]。这些指南的实施和推广促进了围术期病人监测趋向标准化、同质化,在降低围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最新一版相关指南是英国麻醉医师协会于2021年5月发布的《麻醉和恢复期间监测标准指南》[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在无痛宫腔镜检查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8例行无痛宫腔镜检查术患者(ASAI级)分为P组(丙泊酚组)与DP组(地佐辛配伍丙泊酚)2组,每组34例。P组:单纯静注丙泊酚麻醉。DP组:先推注5 mg地佐辛,5 min后再推注丙泊酚,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丙泊酚总用量、术中循环和氧饱和监测指标、苏醒期有无宫缩痛及其程度(VAS评分)。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不同时间点MAP、HR、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组丙泊酚总用量较P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清醒后宫缩痛VAS评分,P组较DP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宫腔镜检查术可显著减轻术后宫缩痛、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对循环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 病例1:患者,男性,45岁,诊断胆囊结石。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证,拟行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术前用药:安定10mg,硫酸阿托品0.5mg,术前30min肌肉注射。入手术室后给予硫喷妥钠0.5g,琥珀胆碱100mg,快诱导插管,留管24cm,插管诱导过程平稳顺利,1.5%普鲁卡因静脉复合维持麻醉。手术开始行气腹后,患者突然心率加快至140次/分,血压升高至22/11 kPa,通气阻力达30cmH_2O,潮气量下降至200ml,SPO_2下降至90%,PECO_2上升至45mmHg,经给于地塞米松1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痛结肠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电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8年3月入住我院肛肠外科行结肠息肉手术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无痛结肠镜组)和对照组(常规结肠镜组),各8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镜下治疗时长和术后镇静评分、疼痛评分,以及在术前、在插镜到回盲部时、镜下切除息肉时和术后的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时长、镇静评分、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HR和SPO_2在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 0.05);在插镜到回盲部时和镜下切除息肉时,观察组的HR和SPO_2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两组的HR和SPO_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较普通结肠镜安全、用时少、患者的舒适度高,镇静、镇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熵指数和Narcotrend用于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深度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身麻醉过程中,因脑电信号能够反映患者镇静水平和麻醉药物浓度,已被广泛用于监测麻醉深度和预测意识变化。熵指数和Narcotrend是两类性质不同的新型脑电信号监测指标。熵指数通过采集不同频率的脑电和额肌电信号形成2个数值-反应熵(response entropy;RE)和状态熵(stateentro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