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学指标对兔肝纤维化进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共对46只肝纤维化成模兔及10只对照兔行灌注成像,取得不同肝纤维化级别肝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量(ALP)、门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血流量(BF)、血容量(BV)。检测肝纤维化兔血清透明质酸(H A )、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IV‐C )和层黏连蛋白(L N )值,随后行病检分期分组,分析组间灌注参数值,同时分析灌注参数及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肝纤维化分期增加,PV P值呈下降趋势( P <0.05);S0、S1期分别与S2、S3、S4期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PVP、HPI与肝纤维化分期存在一定相关性( r =‐0.84,P <0.05;r =0.62,P <0.05)。血清学指标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其中,HA、IV‐C与肝纤维化分期关系较为密切( P<0.05)。结论双源CT灌注成像与血清学检查在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二者有助于临床对肝纤维化进行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程度诊断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纤维化程度的判断对了解慢性肝病的预后、选择用药及观察疗效都有重要的作用。判断肝纤维化程度方法一直是肝病学者探讨的热门课题。现将近年来用于肝纤维化程度诊断的血清学方法、病理学及影像学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进展期肝纤维化可导致肝硬化,最终出现终末期肝病的临床表现。因此,及早发现肝纤维化的迹象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以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对防止肝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蛋白)在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中的价值. 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11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层粘蛋白(LN);采取肝穿刺活检对肝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判断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析HA、PCⅢ、CⅣ和LN变化与患者病情及肝脏病变程度的关系. 结果:HA、PCⅢ和CⅣ异常率随肝炎发病程度及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而显著升高,呈显著正相关;LN异常率与肝炎发病程度及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无显著关系.双向有序列连表统计提示,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判断中具有显著意义(χ2=14.277,P=0.002),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异常数量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为正相关(r=0.499,P=0.001). 结论:血清HA、PCⅢ、CⅣ联合检测可用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光谱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可能性。方法 SD大鼠70只,10只为正常对照组,60只为肝纤维化组。肝纤维化组大鼠皮下注射50%CCL4橄榄油溶液造模。取两组大鼠肝脏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纤维化变化,并进行分级。取其血清进行荧光光谱检测与分析,比较两组大鼠的差异。结果肝纤维化组50只大鼠肝出现肝纤维化,其中早期肝纤维化22只,肝硬化28只。476.5 nm波长激光激发得到的荧光光谱的二阶导数曲线的两波谷比值在肝纤维化鼠与正常鼠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早期肝纤维化鼠和肝硬化鼠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检测和分析荧光光谱对诊断肝纤维化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频超声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低穿透力,可以观察肝实质形态,提高超声对肝纤维化的正确分期及诊断符合率。我们利用高频超声区分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不同分期,与肝组织病理学检测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我院2010-05~2012-03住院及 相似文献
8.
血清层粘蛋白和透明质酸测定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清层粘蛋白和透明质酸测定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曹娜英陈秀玲蔡雨萍吴建新孟宪镛肝纤维化是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失衡所致,层粘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为近几年研究较多的两种细胞外基质,测定其血清含量可作为肝纤维化的检测指标〔1~5〕。本研究通过检测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血清检测指标层粘连蛋白( L N) 、透明质酸( H A) 及Ⅳ型胶原( Ⅳ- C) 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肝纤维化分期间的关系。方法:对152 例各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及肝硬化与正常对照血清 L N、 H A 及Ⅳ- C 进行了测定,其中108 例行肝脏穿刺,肝组织石蜡切片,常规 H E、网纤维及弹力纤维染色,肝纤维化病理诊断分五期( S0 - S4) ,统计三者血清值。结果:慢性肝炎中、重度及肝硬化三者血清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 ,且呈现递增趋势,各病理组织学纤维化分期与血清指标成显著正相关(r= 0 .983 , P< 0 .01 ;r= 0 .980 , P< 0 .01 ;r= 0 .990 , P< 0 .01) 。结论: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血清学诊断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具体数据范围可以确定,并可估计相对应病理组织学分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用激光诱发自体荧光光谱(LIAF)技术对肝纤维化进行诊断的意义。方法 用SD大鼠100只,白蛋白、乙醇、四氯化碳和蛋白加贺普丁诱导造成肝纤维化模型。应用激光诱发自体荧光光谱检测正常大鼠血清与肝纤维化大鼠的血清。结果 肝纤维化大鼠血清的荧光平均主峰值出现了红移。结论 应用激光诱发自体荧光光谱技术,对肝纤维化大鼠的血清进行光谱分析,可找到一些有价值的数据,以用于肝纤维化的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是导致失代偿性肝硬化的重要环节,会增加患者罹患肝癌的风险。早期诊断与干预对阻止肝纤维化向肝硬化及肝癌发展、甚至逆转肝纤维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f MRI技术的不断发展,f MRI可全面了解肝功能及其代谢变化情况,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目前f MRI在肝纤维化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朱晨旭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6):654-655
目的 研究肝脏超声微泡造影、肝纤维化血清指标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选择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将研究对象均分为爱你过度肝纤维化组、中度感纤维化组和重度感纤维化组(每组20例),选择接受体检的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所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比较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和其它原因所致肝硬化的CT表现异同点。材料和方法:对照分析了50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30例其它原因所致肝硬化及50例正常肝扫描的CT增强前后扫描表现。结果: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在CT上出现条纹状和网格状高密度影有相当高的比例可达70%,另外还可在门脉和脾静脉处等部位见到钙化影,肝脏各叶大小变化及比值与其它原因所致肝硬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脏内出现条纹状和网状高密度影是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较具特征的影像学表现,CT对此具有很高的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是指肝脏汇管区和肝小叶内纤维组织异常增生,但尚未形成小叶内间隔,是肝硬变的早期阶段,具有可逆性。正常肝脏含有相当低浓度的生物间质成分,而在肝硬变时总的胶原成分增加4~7倍。在肝脏受损致纤维生成过程中,新近合成的生物间质成分的片段进入体循环中,在血清中变成可测定的成分。胶原成分血清浓度测定对监测肝纤维生成是一种方便可行的方法,有些指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1血清IV型胶原及其分解片段(7S区和NC;区)检测w型胶原是基底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它由大中心三螺旋区(C-IV),长约330urn)、氨基端三螺旋区(7…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磁共振ADC值、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41例慢性肝病患者磁共振ADC值和肝纤维化血清学4项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PCⅢ),并与肝穿刺的病理纤维化分期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400 s/mm2时,S0~1期、S2~3期及S4期ADC值分别为(1661.5±94.4)、(1522.7±83.4)、(1408.3±110.3)×10-6 mm2/s;b=600 s/mm2时3组ADC值为(1448.3±75.1)、(1349.7±55.9)、(1222.6±79.9) ×10-6mm2/s;b=800 s/mm2时3组ADC值为(1361.4±48.1)、(1285.0±46.5)、(1214.3±50.2)×10-6mm2/s.随肝纤维化分期进展ADC值递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DC值与肝纤维化分期之间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以b=600 s/mm2时相关关系最密切(r=-0.786).肝纤维化血清学4项指标与ADC值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性.结论 ADC值可以定量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与血清学指标共同反映肝纤维化的特征性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16.
17.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的共同特征,早期定量诊断肝纤维化对其治疗方法选择及促进其逆转具有重要意义.肝脏活检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为有创性检查,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磁共振定量技术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技术,近年来在评价肝纤维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就肝纤维化的磁共振定量诊断与分期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是世界肝炎患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以乙型肝炎(hepatitis B virvs,HBV)为多,据2006年国家卫生局统计,9.75%的1~59岁普通人群携带乙肝病毒[1]。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是疾病自然病程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发现,对肝纤维化的有效治疗可以保护肝功能,甚至使纤维化逆转[2],从而有效防控病程的发展,降低患者发生肝硬化肝癌的风险。评价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为肝组织学穿刺活检,但具有创伤性小、取材少、病理评价受主观因素影响等不足。笔者就无创技术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