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屠悦  林雪娟 《全科护理》2016,(21):2194-2196
[目的]分析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进行妇科盆腔手术的68例病人(2014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行普通护理方式,干预组行术前、术中、术后的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病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为14.7%,而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发生率为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病人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对80例需行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采取全面的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DVT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患者术后出现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2例发生在腓静脉,2例发生在肌间静脉,发生率为5%.结论 原发疾病、肥胖、手术刺激、感染、药物使用及围手术期缺乏活动等因素是导致DVT发病的主要原因.掌握DVT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其发生,促进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2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2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预防性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拴的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系统的护理及资料整合,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拴发生率为5. 00%(1/20),护理满意度为95. 00%(19/20),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0. 00%(6/20),护理满意度为80. 00%(16/20),2组数据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行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预防性护理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手术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妇科手术患者148例,随机分为2组,各7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析观察组不同Autar分级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Autar各分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手术患者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后穿着足球袜或弹力袜配合运动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358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降低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总结预防和减少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发生率的围术期护理体会。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5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LEDVT发生率、高危因素及护理效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无死亡。其中,13例发生LEDVT,发生率仅为4.26%,经早期发现和处理后,痊愈出院。在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可降低LEDVT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妇科经腹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及D-二聚体检测的影响。方法:将600例妇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实施围术期强化血栓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发生血栓4例,对照组发生血栓5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D-二聚体为(0.37±0.07)mg/L,显著低于对照组(0.90±0.21)mg/L(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66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给予早期活动、穿刺、循序减压弹力袜、饮食、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66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55%。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手术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妇科手术患者148例,随机分为2组,各7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析观察组不同Autar分级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Autar各分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手术患者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88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按照住院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1%;观察组患者Lysholm(85.5±12.8)及Lysholm不稳评分(19.1±2.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5±12.2)、(12.9±2.1),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妇科盆腔手术后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廖翠明 《妇幼护理》2022,2(4):733-735
目的 探讨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在妇科手术患者截石位安置中的应用。方法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7 月接受截石位手术的 70 例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实施精细化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的下肢舒适度、 下肢深静脉血栓、皮肤完整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术后下肢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妇科截石位手术 患者的皮肤完整性受损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妇科截石位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士总 满意率(P<0.05)。结论 对妇科截石位手术患者给予精细化护理可改善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情况,减少患者发生肢体神经损伤和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傅坤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2041-2042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本院妇科诊断为妇科肿瘤并行剖腹手术的患者326例,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n=160)和干预组(n=166)。对照组采用传统妇科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针对性健康教育、体位护理和肢体活动等。比较两组术后10d内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0d内,干预组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生肺栓塞1例,干预组未发生肺栓塞,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干预对具有高危因素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2月在本院实施妇科手术的7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各35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86%,对比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29%,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比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围手术期干预对具有高危因素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能够产生一定的预防效果,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基于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行盆腹腔手术治疗的妇科病人的消极情感状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行盆腹腔手术治疗的妇科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基于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5天末的SAS和SDS评分情况;记录两组病人在术后5d下肢情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相较于干预前均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5d出现下肢不良情况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妇科盆腹腔手术治疗的病人引入预防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能改善机体负性情感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科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提高其预防、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11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治疗措施。结果:归纳出针对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肺栓塞的预防护理措施。结论:在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护理可减少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在妇科手术并发深静脉血栓管理中护理敏感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妇产科专科医院妇科病房的7308例手术患者,其中2017年8月-2018年7月3367例手术患者为敏感指标实施前手术的患者, 2018年8月-2019年7月3941 例手术患者为敏感指标实施后手术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情况。结果 敏感指标实施后的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1%)低于敏感指标实施前(0.27%)。结论 运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妇科护理管理可以减少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整体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住院部2003年1月~2008年12月外科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108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随机选择同期住院行手术治疗并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54名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危险因素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平均制动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者(P〈0.05);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酗酒和血栓栓塞家族史在两组患者中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多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该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从护理角度提出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以期减少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应用弹力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28例妇科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66例,对照组62例。在手术后6小时至出院后14天,干预组采用妇科常规护理加双下肢使用弹力袜,对照组采用妇科常规护理,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弹力袜能显著预防妇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预防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该院进行妇科盆腔术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术前3d、术后1周各凝血功能指标,术后2组DVT的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组术后DVT发生率为9.62%,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护理满意度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妇科盆腔术后DVT的形成,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报告了综合性预防护理措施对腹部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我院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有86例患者进行了腹部腹腔镜手术,在围术期对所有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体位护理、肢体训练护理、饮食护理、局部观察护理、预防性抗凝护理、恢复期护理等综合性预防护理。86例患者经过健康教育、体位护理、肢体训练、饮食护理、局部观察、预防性抗凝、恢复期护理等综合性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并且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过对患者后期回访,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综合性预防护理措施可以极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腹部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临床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纠纷和事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