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方一词虽源自后汉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但后世所称经方多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方剂。《伤寒论》载方112首,《金匮要略》载方253首(含附方28首),去除重复方剂29首,两书共载方336首。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所载方剂除重复的36首外共有282首,其中除《伤寒论》已佚之禹余粮丸和《金匮要略》4首只列方名而未载药味外,用茯苓者33方(11.7%),以茯苓命名方剂有18首(不包括五苓散和茵陈五苓散)。《神农本草经》谓茯苓"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  相似文献   

3.
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所载方剂中,运用半夏者共计47首。其中《伤寒论》中17首,《金匮要略》中30首。方剂以半夏为君或命名者,约21首(包括两书重叠运用者),其中《伤寒论》中5首,《金匮要略》中16首。兹就其有代表性的方剂,分六个方面试述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
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所载方剂中,运用半夏者共计47首。其中《伤寒论》中17首,《金匮要略》中30首。方剂以半夏为君或命名者,21首(包括两书重复运用者),其中《伤寒论》中5首,《金匮要略》中16首。兹就其有代表性的方剂,对仲景运用半夏的规律从七个方面讨论。一、宽中消痞借半夏降逆燥湿的功能,用于胸脘痞闷胀满,或呕吐、或心下疼痛等症。如《伤寒论》  相似文献   

5.
通过归纳分析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有治疗咳嗽气喘的条文,总结仲景治疗咳喘的方药证治规律.结果 显示《伤寒论》中治疗咳喘的方剂有13首,《金匮要略》中有33首,去掉重复的4首,《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治疗咳喘的方剂总共有42首.根据治则治法对这42首方剂进行归纳分类,并对涉及的48味药进行频数统计和功效分类,总结出张仲景治疗咳喘首重协调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调节津液代谢,祛邪兼顾扶正,联合应用治肺八法.  相似文献   

6.
芍药作为药用的记载首见于公元前三世纪的《五十二病方》。迨东汉末年,张仲景集中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以芍药组成各种方剂。《伤寒论》有31方(包括通脉四逆汤中腹痛加芍药者),《金匮要略》有24方(除与《伤寒论》中重见者),均用芍药为主或为辅佐组方治疗多种病症,对后世医  相似文献   

7.
杨秀娟 《山西中医》2007,23(5):59-60
桂枝之用甚广,溯其源可推仲景之《伤寒杂病论》。其中《伤寒论》载方112首,方中出现桂枝的有43首,占38.39%;《金匮要略》载方205首,含有桂枝的方剂有57首,占27.80%。现将笔者临证应用仲景桂枝类方的体会介绍如下。1和营桂枝具有调和营卫的作用,得麻黄、生姜,则令营气外发而为汗  相似文献   

8.
郭春生 《光明中医》2006,21(9):18-19
桂枝汤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是《伤寒论》第一方,曾被《伤寒来苏集》奉为"仲景群方之魁,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之总方".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中,以桂枝汤为基础加减的方剂达30余首,兹就其要者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方剂后人称之为“经方”。“经方”不仅理法精当,配伍谨严,而且服用方法也有一定的法度和极其严格的要求,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于以下六个方面。一、按照方剂的效能和所治疾病的病机选择服药时间《伤寒论》和《金匮》共载方三百余首,虽然绝大部分未注明服药时间,但从注明的十余首中可以看出,它的服药时间完全是根据本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方剂配伍特点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思华  姜建国 《中医杂志》2003,44(4):305-307
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选药是否合理,配伍是否精当,是方剂是否有效的关键。张仲景医书被后世医家奉为“方书之祖”,其方剂也是后人推崇倍至的“经方”。本文拟就张仲景方的组方特点浅析如下,以期对研究方剂配伍理论和提高临床疗效有所借鉴。1 主攻明确,药少而精《伤寒论》全书113方,共使用89味药物,超过10味药物的方剂仅有2首。《金匮要略》全书205首方剂中,1~6味药组成的方剂有 160首,约占方剂总数的  相似文献   

11.
由张仲景所著,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经晋代王叔和整理编次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载方113方(缺1方),《金匮要略》载方226方,共计339方,被后世尊称为经方。诚如明·喻昌所云“两书所载方剂是众法之宗,群方之祖”。经方的...  相似文献   

12.
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素有方书鼻祖之称。书中载方113首,(除禹余粮丸有名无方外,实为112方),立方用药悉有法度,组织配伍尽皆精妙,运用中药气味化合有独到之处,其中大多数方剂,经过后世医家的长期实践检验,证明疗效卓著,而被沿用至今,成为中医组方的范例,秦伯未老中医认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本为一书,许多方剂均重复,主张应把研究重  相似文献   

13.
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治水方剂50余首,归纳为散水法、利水法、逐水法,并进行了辨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疼痛作为人类最敏感的疾病,是中医学长期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在古代,方剂是治疗疼痛最常用的方法。选取《伤寒论》、《金匮要略》、《肘后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六部古代医方书中主治出现疼痛的方剂1556首,运用复杂网络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汉唐止痛方剂的核心药物,药物配伍规律以及用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汉唐时期止痛类方剂核心用药主要为温经活血、通络止痛为主。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载方112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大枣于《伤寒论》中入方40次,涉及六经病证,于《金匮要略》中入方43次,用于20余种疾病,可见仲景颇善用大枣.近代著名中医大家恽铁樵云:"凡研究药物,当从《伤寒论》方药入手,其次《金匮》,其次《千金》."兹将笔者对仲景应用大枣的几点认识探析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大枣喜与姜(生姜、干姜)、桂同用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用大枣除其重复者共63方,而姜、桂与大枣同用者就有56方,约占88.9%.  相似文献   

16.
由张仲景所著,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经晋代王叔和整理编次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载方113方(缺1方),《金匮要略》载方226方,共计339方,被后世尊称为经方,经方一词最早见于后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明喻昌所云:“两书所载方剂是众法之宗,群方之祖”,  相似文献   

17.
经方新释     
方剂是辨证论治的工具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经方和时方之分。就经方而言,《辞海》云:“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中的方剂为经方,与宋元以后的方相对而言。”《中医大辞典》又云:“汉以前的方剂称经方。其说有三:①后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医家类记载经方十一家,这是指汉以前的临床著作。②指《素问》、《灵枢》和《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⑧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剂。一般所说的经方,多指第三说”。由此可见,现有文献均称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的方剂为经方。但笔者认为:经方,不仅指汉代张仲景所著之方,而且应包括后世在此基础上发展、衍生的确具经典、经验、经济之意涵和特色的方剂,前者为狭义之经方,后者为广义之经方。诚如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所说:“经方是中医经典配方的简称,是数千年临床经验的结晶,是中医得以延续至今的临床技术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归纳、分析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治疗下利条文,总结仲景治疗下利方药及证治规律。结果显示《伤寒论》治疗下利有30个方,《金匮要略》有11个方,除《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重复的7个方,《伤寒论》《金匮要略》治疗下利共34方。根据治则治法对34方进行归纳、分类,并对方中所用的56味药进行频数统计和功效分类,总结出张仲景治疗下利首重顾护脾胃正气,灵活运用清泄里热,寒热平调,通因通用,疏肝健脾,温肾暖脾,燥湿运脾治法。  相似文献   

19.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该方用药精当,配伍巧妙,结构严谨,是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的主方。《金匮要略》以此方为基础,灵活加减变化出十多首方剂,迄今仍广泛用于各种内伤杂病的治疗,值得我们学习借鉴。1桂枝汤治妊娠恶阻及产后中风桂枝汤具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付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9):1682-1682
《伤寒论》究竟有多少方剂?至今尚未有准确数字,目前,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识是从高保衡等人于《伤寒论序》文中所言"除重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一种认识是从朱肱于《类证活人书》卷十二中所言:"张仲景伤寒方一百一十三首".在中医药高等院校五版《伤寒论讲义》教材中其方剂索引数目是114方(缺文蛤散);且在六版《伤寒论选读》教材方剂索引数目则是113方(少土瓜根汁方与猪胆汁方),而数版本《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等教材则大多认为《伤寒论》方剂是113方,笔者对此作了认真地仔细地统计,则发现《伤寒论》方剂既不是112方,也不是113方,更不是114方,而是115方,为了纠正以往对《伤寒论》方剂数目的不准确认识,特将《伤寒论》方剂例举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