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新式剖宫产术后护理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新式剖宫产术后护理改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本文通过对 86例新式剖宫产术后护理进行改进。即 :保留尿管拔除时间由过去的大于 2 4h提前至 6~ 2 4h ,观察产妇自行排尿情况 ;术后6h进食术后流汁 ,观察肛门排气时间 ;鼓励并指导产妇早期活动 ,记录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指导产妇自我观察和自我照顾 ,评估产妇自理能力。与常规横切口剖宫产 45例对照研究 ,结果显示 :两组产妇尿管拔除后自行排尿成功率 (P >0 .0 5 )差异无显著性 ;术后早进食 ,产妇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1) ;观察组产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提前 (P <0 .0 1)。观察组产妇自理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的产妇(P <0 .0 1)。因此认为对新式剖宫产术后护理进行改进是可行和必要的。改进后的护理措施也适合于其它术式产妇的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2.
王清秀 《华西医学》2001,16(4):439-440
目的 :观察新式剖宫产术与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方法 :将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Joel-cohen方法开腹 ,不缝合膀胱腹膜反折及腹膜 ,一层缝合子宫下段切口 ,腹壁仅缝合 2~ 3针。对照组使用pfann-nstiel切口。结果 :胎儿娩出时间 :5 0± 1 5 3min ,对照组 15 0 1± 3 5 1min,P <0 0 1。术中出血量 :观察组 15 0± 32 6 2ml,对照组 2 70 45± 5 0 2 5ml,P <0 0 1。手术时间 :观察组 2 5 32±5 78min ,对照组 48 2 7± 19 32min,P <0 0 1。术后排气时间 :观察组 2 0 32± 6 42h ,对照组 35 78± 8 72h ,P <0 0 1。术后疼痛时间 :观察组术后 5天拆线 ,对照组术后 7天拆线。切口均为Ⅰ期愈合。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具有缩短胎儿娩出时间 ,出血少 ,术后疼痛轻 ,恢复快 ,切口愈合好 ,进食早 ,有利于母乳喂养 ,减少住院时间 ,减少住院费用等优点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何种剖宫产术式更有利于产妇术后的康复。方法 :新式剖宫产 63 0例作为观察组 ,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 4 80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产妇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新式剖宫产组、总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术后病率、住院时间均优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组。结论 :新式剖宫产手术步骤简化 ,损伤小 ,出血少 ,术后康复快 ,是一种安全、快速、优越的剖宫产术式 ,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孕妇血液稀释及血容量增加 ,少量出血对产妇影响不大 ,尚能代偿 ,但大量出血可危及产妇生命。本文收集本院剖宫产术中出血量≥ 80 0ml的病例 4 9例进行总结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本院共进行了剖宫产 2 6 5 3例 ,剖宫产率为 5 1 .2 4 %(2 6 5 3/ 5 1 78) ,其中术中出血量≥ 80 0ml者 4 9例 ,发生率为 1 .84 7%。 4 9例病人均行腹膜内剖宫产 ,其中子宫下段横切口式 4 2例 ,子宫下段纵切口式 3例 ,子宫破裂修补术 1例 ,子宫下段倒“T”型切口 3例。…  相似文献   

5.
林绥斌 《新医学》2012,43(6):403-405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和新式剖宫产术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择二次剖宫产患者106例,其中第一次行新式剖宫产术52例、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54例,分析两组产妇行第二次剖宫产的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术中评价腹腔黏连的差异。结果:新式剖宫产组、改良新式剖宫产组行第二次剖宫产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9.2±7.8)min、(26.5±4.7)min,改良新式剖宫产组产妇行第二次剖宫产的手术时间比新式剖宫产组明显缩短(P<0.01)。第二次剖宫产术中所见,改良新式剖宫产组产妇腹直肌无黏连比例明显高于新式剖宫产组(P<0.01),重度黏连比例明显低于新式剖宫产组(P<0.05);改良新式剖宫产组产妇腹膜重度黏连比例明显低于新式剖宫产组(P<0.05)。结论:与新式剖宫产术比较,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可减少产妇术后黏连,利于二次剖宫产。  相似文献   

6.
李宁  冉崇兰  邵萍  吴逢霞 《华西医学》2000,15(3):362-363
新式剖宫产术为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我院为探讨该术式的临床价值 ,现就两种术式进行随机抽样对照试验表明新式剖宫产术较以往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 ,损伤小 ,术中出血少 ,术后疼痛轻及肠道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有利于母亲早日康复 ,进食早 ,有利于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现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将我院 1998年 10月 1日至 1999年 1月 31日间住院并具有剖宫产指征者 2 2 5例患者 ,经随机抽样方法 (抛币法 )分为两组。其中新式剖宫产术组 12 1例为观察组 ,另 134例行原下腹壁Pfannens…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剖宫产后母乳喂养困难 ,我院自 1997年以来将需剖宫产孕妇分为传统纵切口剖宫产 10 8例及横切口新式剖宫产 10 0例 ,进行对比分析 ,以探讨有利于纯母乳喂养的剖宫产术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82 1例中实施剖宫产 5 0 6例 ,剖宫产手术率 2 7.8%。选取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手术 10 0例为观察组 ,平均年龄 2 4.8岁 (2 2~ 38)岁 ;纵切口传统剖宫产 10 8例为对照组 ,平均年龄 2 5 .3(2 1~ 40 )岁。两组均为孕足月单胎初产 ,手术指征为臀位 ,头盆不称 ,胎儿宫内窘迫等。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手术操作要点 :…  相似文献   

8.
宋文芳 《临床医学》2004,24(5):25-26
目的 :评价新式剖宫产术式的优点。方法 :通过 2 85例新式剖宫产与同期 162例子宫下段剖宫产进行比较 ,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等。结果 :新式剖宫产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时间平均缩短 15 1min(P<0 0 1) ,术中出血量平均减少 3 6 3ml(P <0 0 1) ,术后排气时间平均提早 2 0 5min(P <0 0 1)。结论 :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 ,出血少 ,术后排气快 ,病人痛苦轻 ,恢复快 ,术后病率低。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对母体的远期影响。方法 :对本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4年 1月共收住的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 38例与同期随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 38例 ,比较两组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 ,再次剖宫产者比较两组术中子宫与腹膜、大网膜、膀胱等粘连情况、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再次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新式剖宫产组 33例选择再次剖宫产 ,与子宫下段剖宫产组 31例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再次手术中子宫与腹膜、大网膜、膀胱等粘连情况、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及再次术后恢复情况 ,新式剖宫产组明显优于子宫下段剖宫产组 (P <0 .0 1)。结论 :新式剖宫产组较子宫下段剖宫产组对母体的远期影响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7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产妇的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90)与对照组(n=80)。观察组产妇行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治疗,对照组产妇行宫腔填塞纱布止血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手术情况、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在手术时间、填塞物留置时间及术中、术后24 h出血量比较分别为(50. 83±3. 36) min vs.(65. 29±3. 27) min、(936. 03±64. 14) ml vs.(1 824. 49±132. 25) ml、(204. 03±13. 14) ml vs.(462. 49±17. 25) ml、(19. 83±2. 36) h vs.(23. 29±2. 27)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产妇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I)和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PT、APTT、TT、FBI指标分别为(12. 02±1. 56) s、(35. 26±2. 24) s、(15. 51±2. 26) s、(3. 98±0. 52) 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 8141,19. 986,18. 610,5. 909,P 0. 05)。术后随访显示,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4. 4%vs. 15.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 390,P 0. 05)。结论 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对产妇凝血功能改善显著,有利于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的新式剖宫产临床效果。方法 :将 5 6 4例需经剖宫产结束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 2组 ,研究组 2 86例 ,采用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 ,对照组 2 78例 ,采用常规Pfannenstial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对比分析 2组术中及术后各项观察指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2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术后病率、下奶时间以及术后 42d皮下硬结和局部皮肤麻木感的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Pfannenstial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压力 ,降低了术后护理的难度 ,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难治性产后出血(IPH)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东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剖宫产IPH产妇9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研究组产妇采用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止血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术后24 h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宫底高度及卵巢血流动力学指标[卵巢间质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血流值速度(PSV)]。结果研究组产妇的止血成功率高达100. 00%,对照组为95. 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1702. 35±173. 81 ml)、红细胞悬液输注量(3. 31±1. 05 U)、血浆输注量(1. 65±0. 12 U)及术后24 h出血量(115. 36±30. 29 ml)少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2059. 64±217. 69 ml)、红细胞悬液输注量(5. 26±1. 21 U)、血浆输注量(3. 76±1. 18 U)及术后24 h出血量(143. 72±34. 61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产妇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3. 04%)低于对照组(31. 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产妇的产褥热持续时间(1. 75±0. 36 d)、使用抗生素时间(4. 39±1. 06 d)、住院时间(8. 24±2. 15 d)及恶露持续时间(9. 30±2. 48 d)均短于对照组产褥热持续时间(2. 20±0. 51d)、使用抗生素时间(5. 74±1. 17 d)、住院时间(11. 36±2. 41 d)及恶露持续时间(13. 26±2. 77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 d、3 d、6 d,研究组产妇的宫底高度(2. 05±0. 29 cm、4. 07±0. 38 cm、6. 25±0. 56 cm)大于对照组(1. 80±0. 32 cm、3. 12±0. 50 cm、5. 17±0. 62 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研究组产妇的RI(0. 74±0. 10、0. 69±0. 08、0. 61±0. 05)低于对照组RI(0. 81±0. 09、0. 77±0. 08、0. 69±0. 06),EDV(4. 81±0. 52、6. 11±0. 60、7. 20±0. 71)及PSV(15. 08±1. 76、17. 49±1. 93、20. 38±2. 17)高于对照组EDV(3. 96±0. 63、5. 24±0. 56、6. 31±0. 65)及PSV(12. 68±1. 64、15. 72±1. 76、18. 35±1. 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IPH产妇,能显著改善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能促进产妇术后恢复,改善卵巢供血及子宫生理结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腰方肌阻滞(QLB)和连续硬膜外镇痛在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4~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行剖宫产的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腰方肌阻滞组(QLB组)、连续硬膜外镇痛组(PECA组)和腰方肌阻滞+连续硬膜外镇痛组(QLB+PCEA组),每组各20例。于剖宫产术后,给予PCEA组和QLB+PCEA组产妇连接硬膜外镇痛泵,镇痛泵配方为150 mg罗哌卡因、50μg舒芬太尼用生理盐水配至250 ml。给予QLB组和QLB+PCEA组产妇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采用腰方肌后阻滞,给予0.375%的罗哌卡因两侧各25 ml。记录以下指标:①三组产妇术后6 h、12 h、24 h、48 h产妇的静态疼痛VAS评分;②PCEA组和PCEA+QLB组产妇术后24 h、48 h内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③PCEA组和QLB组产妇在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QLB组和PCEA组产妇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息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CEA+QLB组产妇的术后6 h静态疼痛VAS评分(1. 75±0. 50分)、以及12 h静态疼痛VAS评分(1. 00±0. 0分)分别较PCEA组产妇术后6 h(3. 19±1. 11分)和12 h(2. 31±0. 79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4 h、48 h的静息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但24 h、48 h内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CEA组24 h(9. 79±8. 41次)、48 h(11. 68±9. 63次),PCEA+QLB组24 h(3. 11±2. 22次)、48 h(5. 96±4. 57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CEA+QLB组产妇较PCEA组产妇,24 h内使用的舒芬太尼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48 h内使用的舒芬太尼量减少,PCEA组(46. 13±2. 42μg),PCEA+QLB组(9. 71±1. 48μ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39)。QLB组产妇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PCEA组为20. 0%,显著高于QL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35)。结论与连续硬膜外镇痛相比,超声引导下腰方肌后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可减少围手术期舒芬太尼用量和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观察纵切口剖宫产术及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对母乳养的影响。方法:剖宫产术分别采用纵切口剖宫产术式和横切新式剖宫产术式,剖宫产术后产妇与新生儿进产婴同室病房,按照母乳喂养要求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早,开奶早,乳汁充足,母乳喂养率高,切口疼痛轻,住院时间短,与纵切口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横切口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操作方便,术后开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 1999年 3月起实施新式剖宫产术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新式剖宫产 (新式组 ) 5 0例 ,年龄 2 2~ 38岁 ,初产妇 4 1例 ,经产妇 9例 ;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对照组 ) 5 0例 ,年龄 2 3~ 4 0岁 ,初产妇 4 3例 ,经产妇 7例。两组年龄孕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两种横切口剖宫产术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建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358-4358
目的比较分析两种横切口剖宫产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354例改良剖宫产手术的特点以及产妇术后情况,并与传统式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产妇疼痛轻,切口愈合好,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简化了手术过程,易于产科医生接受和把握,产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低,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王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44-3344
目的 观察评价改良式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改良式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275例作为改良组,未改良的腹部横切口术28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伤口疼痛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快,切口感染例数少,平均住院天数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对产妇损伤小,能够降低感染率,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加快床位周转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006年施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4192例病例资料。结果: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255例,发生率6.17%,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横位、胎先露≥±3cm、产妇第二产程、巨大胎儿者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产妇产程、胎儿体重、胎方位、胎先露高低与子宫切口撕裂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产妇服用白萝卜汤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剖宫产术后服用白萝卜汤与一般流质饮食后产妇肛门排气、乳汁分泌情况。方法 :实验组术后6h给白萝卜汤 ,对照组给予一般流质饮食 ,观察并记录两组肛门排气及乳汁分泌充足所需时间。结果 :实验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为2 6.5h± 5 .1h ,对照组为3 7.9h± 10 .0h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乳汁分泌充足所需时间实验组为 5 0 .1h± 1.8h ,对照组为 61.2h± 2 .9h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剖宫产术后服用白萝卜汤有利于缩短肛门排气时间 ,促进乳汁分泌 ,其效果优于食用一般流质饮食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术是产科处理难产、抢救胎儿及产妇生命最常用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近 10年来对剖宫产术方法进行了很大的改进 ,我院于 1999年 2月~ 1999年 8月对 133例产妇行新式剖宫产术 [1 ] ,并与同期 38例老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 ,取得了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剖宫产术指征 见表 1表 1 两组剖宫产手术指征比较 (例 )剖宫产手术指征新式旧式头盘不称 3412胎儿窘迫 30 8臀位 2 46巨大胎儿 14 4脐绕颈 14 0过期妊娠 3 1瘢痕子宫 0 4催产素引产失败 80其他 6 3合计 133 381.2 麻醉 两组病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1.3 方法 采用新式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