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在中医药治疗方面,其中不仅有辨证施治理法方药,也有传统复方汤剂的研究,而且中成药的研究亦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2.
随着冠心病研究的深入,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主要论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何勤$海军青岛疗养院军以上干部疗养科!山东青岛266071
@宋文宣$青岛市立医院干部保健科!审校者~~ 相似文献
4.
脉心康胶囊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脉心康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随机分为脉心康组与洛伐他汀组各15例.另外1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用药6个月后对临床症状的影响,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积分的变化.结果两治疗组临床症状总疗效、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脉心康组显效率(73.33%)明显优于洛伐他汀组(26.67%).两治疗组治疗后IMT与斑块积分均显著改善,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两治疗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控制显效率、总有效率优于空白组.结论脉心康胶囊与洛伐他汀均具有减轻和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图表与证据图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医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系统梳理与概括性评价,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9月。纳入中医药治疗CAS临床RCTs,对临床研究的年度发表趋势、治疗方案、结局指标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共纳入200篇临床RCTs,发文量自2005年后呈波动式上升,研究样本量多集中在60~100例,中医药治疗CAS干预措施多以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为主,研究结局指标关注较多的包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血脂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及安全性结局指标。结论 中医药治疗CAS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但RCTs普遍质量不高,未来需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y arhrosclerosis,CAS)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是脑供血的主要通路,CAS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它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复发以及梗死的部位密切相关[1].据报道,美国60岁以上的脑卒中病人中,CAS约占70%[2].因此,早期发现CAS斑块形成,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对及时有效地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颈动脉粥样硬化(AS)是全身AS的标志,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索高血压患者颈AS发生率及其有关的危险因素.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162人,其中男性94人,女性68人,平均(70.4±:7.8)(32~89)岁,其中1级高血压25人,2级68人,3级69人.1.2 检测方法在空腹状态下取血标本进行血脂、血糖检测,采用日立7150生化分析仪检测.颈AS测定采用惠普8500 GP超声仪器,探头频率为7.5 MHz.患者取头后仰卧位,检查一侧颈动脉,头偏向对侧约45°,充分暴露颈部,探头沿颈动脉走向,沿胸锁乳头肌外缘自下向上作连续纵、横切面扫查,依次显示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观察血管走行及内膜-中膜有无斑块,确定斑块位置、形态和回声特点,并借彩色血流图像观察有无血流充盈缺损.颈动脉粥样硬化判断的标准如下:①硬化:动脉壁的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加≥1.0 mm[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入选脑梗死患者59例及对照组56例,采集相关病史并均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比较两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两组颈动脉斑块均以颈总动脉分叉处(BIF)最为多见,脑梗死组为71.19%,对照组为51.79%,脑梗死组各部位发现斑块比例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或P<0.01);两组颈动脉斑块均以混合斑最为多见,脑梗死组为61.02%,对照组为32.14%,两组混合斑块及不稳定斑块(混合斑+软斑)所占比例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性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可作为预测脑梗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通心络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技术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大小的方法,监测、观察及评价通心络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方法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技术从高脂血症病人中检测出127例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与斑块形成的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62例)和治疗组(65例),治疗组采用辛伐他汀20mg/d口服,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20 mg/d、维生素E胶囊0.3 g/d口服,疗程均为16周.治疗期间观察增厚的内膜-中层与斑块消退的变化、血脂变化、心脑血管重要事件的发生率、再住院率及上述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颈动脉增厚与斑块均有消退,血脂LDL-C均有明显降低.但以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同时治疗组HDL-C升高、TG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次数的降低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胶囊和辛伐他汀合用可消退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同时,有效调控血脂,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除脂质代谢紊乱、血管内皮损伤、氧化应激反应等危险因素外,炎性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作为新的危险因素贯穿于As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已得到广大研究者的认可。中医药因其作用广,毒副作用小,被广泛应用于防治As中。本文就炎性信号通路在As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中医药通过干预炎性信号通路在抗As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超声检查可对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内部成分、表面形态结构、颈动脉狭窄程度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检测,从而有助于判断缺血发生机制和评价危险因素,在高危人群筛查、指导药物和手术治疗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软脉灵口服液对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软脉灵口服液对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血脂高于正常且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软脉灵组口服软脉灵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辛伐他汀组口服辛伐他汀每次20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每日同时服用软脉灵口服液和辛伐他汀,用法、用量与单药治疗组相同,3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和血脂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有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软脉灵组和辛伐他汀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软脉灵组、辛伐他汀组治疗后比较,血脂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软脉灵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软脉灵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联合他汀类药物使用疗效更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近5年中医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总结中药单方及提取物和中药复方的机制,涉及调脂、抗脂质过氧化、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保护内皮功能、抗炎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好,治疗手段丰富多样,但缺乏大规模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报道,疗效判定缺乏重要的终点指标和与生活质量相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自噬是由溶酶体介导的降解胞质内受损的细胞器或蛋白质的代谢过程。适度的自噬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保护作用,过度的自噬却会导致细胞死亡,不利于斑块的稳定性。中药能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整合起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其机制很可能与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细胞自噬有关。本文就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双重作用、调控自噬对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中药对自噬的影响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潜在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目前尚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客观诊断标准.文章从超声、CT、MRI、脑血管造影以及生物化学指标等方面对易损斑块的诊断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